蚩尤的面具(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191

  第一名忍者在通道口露头的时候,叶天只动了动右臂,小刀斜切入对方喉间,轻巧地抖了抖手腕,刀尖绕着对方喉结转了半圈。那种杀人手法,发出的动静是最小的,更不会造成喉间伤口急速喷血的嘶嘶声。
  之后,叶天腹部用力,像一尾平躺在湖岸上的鲤鱼,平平地蹦起来,跃出洞口,头下脚上,沿石堆滑下。他走的路线,是在那队忍者的左侧,也即是敌人持枪的左手边。他早就观察过,所有人的枪口上都拧着消声器,总长度约等于普通短枪的两倍,掉转枪口不便。
  高手过招,分秒必争,所有的战斗良机都是通过脑部的复杂计算获得的,而叶天的大脑,犹如一架高速运行的计算机一般,在战斗打响前,就精准地勾勒出了一幅“战斗效果图”。
  四秒钟,他滑到石堆最底部,解决了这队企图进入通道的忍者,总共十一人,全都是抹喉一刀。
  之后,他反弹而起,追上了另一队忍者,如法炮制,从最后一人杀到带队的第一人,所用时间,亦是四秒钟。最后一人,就是他刻意留下的唯一活口。
  “还有援兵吗?”他贴着那人的耳朵,用日语问。
  那人眼中闪过一丝恐惧,根本弄不明白叶天是怎样出现,又是怎样动手杀人的。
  “你的长官是谁?怎样联络?”叶天又问。
  “是大竹先生,我们得手后,会发出绿色的火焰箭,他就赶来。”那人回答。
  “火焰箭在哪儿?”叶天紧跟着追问。
  “火焰箭在观察哨手里——”那人说漏了嘴,绝望地闭嘴。
  叶天一惊,意识到自己疏漏了一点,因为任何一个战斗小组都会设置尖兵斥候和拖后观察哨两种队员。尖兵探路,是主力部队的探路石;观察哨掠阵,一旦主力遇险,便会后撤报信,请求增援。
  “观察哨呢?也在甬道内?”他问。
  那人不再开口,死死地瞪着叶天。
  叶天不再迟疑,挥刀割裂了敌人的喉咙,然后退回台阶上,向甬道尽头狂奔。敌人来自甬道,那么观察哨一定是彼端。
  他料得没错,奔跑到甬道一半时,就发现有两个青色的人影也在弯着腰奔跑,目标是尽头的金蛋。
  叶天立刻变为蛇形前进路线,提前防备敌人开枪。果然,双方接近到三十步时,前面的两人不停地甩手开枪,子弹从叶天身边呼啸而过。跟身经百战的叶天相比,他们的身手还是太弱了。于是,就在金蛋旁边,三人变成了对峙之势。
  “你们去哪里?前面也是死路一条。告诉我,大竹先生在哪里?”叶天沉郁地问。
  大杀戮开始了,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只有找到忍者的带头人,才能完全解决这件事。
  “海东青,这事跟你无关的,我们山口组跟海豹突击队没有任何过节。我们跟中国大陆的任何黑道团体都没纠葛,何必跟我们过不去?”其中一人怪叫。他的枪里已经没子弹了,而冷兵器格斗的话,他很清楚两个人绑在一起,都不是叶天的对手。
  叶天摇摇头,因为这事跟海豹突击队无关。
  “带头人是谁?带头人在哪里?”他重复自己的问题。
  另一人突然纵身跳入金蛋里,而金蛋也立刻开始闭合。
  剩下的这人慌张起来,跺了跺脚,结结巴巴地叫着:“不行,会出事,快出来……”
  那人并没出来,金蛋闭合后,缓缓下沉,进入水中。
  “这里的所有装置都很奇怪,无法解释。进入金蛋,有可能变成石块……”剩下的这人语无伦次地低语着,突然反手一刀,插入了自己的左胸,刀尖从背后直透出来。
  叶天俯视幽深的水底,那只巨大的金蛋浑身散发着诡异的金光,犹如一只造型奇特的潜水器,一直向下。
  “你们中国人永远都得不到超级武器的秘密,大和民族一定会赢,一定会赢……亚洲的未来,是属于日本的……”敌人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吼出来,向后一倒,跌入水中,追随着金蛋而去。在他身后,鲜血漂浮晕染,逐渐变成了一条淡红色的丝带。
第四章
天地熔炉
  很多年前,叶天就知道,从忍者嘴里是得不到任何线索的,因为那种人将“忠诚”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杀人这种技术,一旦学会,终生无法忘掉。一旦成为杀人高手,即使你不主动杀人,那些该杀的人也会自动找上你。这是一种神秘无比的玄学,属于一个人的命运死结之一,人力无法抗拒。”这是海豹突击队心理学教官的名言,此刻在叶天脑海中油然浮起。他在伊拉克战争中可以避开杀戮,之后离开军队,退回港岛,以为可以“心中无刀,立地成佛”,但万万料不到,在泸沽湖北的山腹中,一次又一次大开杀戒,无法停手。
  “别逼我。”他对着那具水中沉尸低语。
  他与日本山口组也无过节,只是对方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命,狭路相逢,不得不拔刀。
  叶天迅速折返,下了台阶,沿着方纯等人的行进路线追过去。他假装放弃,就是为了骗过潜伏的忍者,杀他们个出其不意。事实上,他与方纯的想法一模一样,坚决向前,绝不轻易言败。
  左转之后,是一条更深的阶梯,继续向下。
  连续三次转折,下降约三百级台阶,他终于赶上了方纯等人,但他同时发现整队人的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不断有怪物来袭,人员伤亡不小。”方纯低声解释。
  叶天的到来,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台阶尽头,出现了一扇巨大的青色石门,顶天立地,挡住去路。石门左右,各有一条黑暗的长廊延伸出去。老阎挥挥手,八名年轻人分为两队,分头探路,冲入黑暗之中。
  老曲在地面上架好探照灯,雪白的光柱落在石门的正中。一个巨大的狰狞面具从上至下覆盖在石门上,高度不下五米。
  “他在微笑?”司空摘星喃喃地自语。
  面具的双眼是斜长形的,眉尖向上挑起,眼珠向前突兀凸伸。嘴巴极阔,嘴角向上微扬,的确像是浅笑的表情。它的额头正中有一个方孔,边长超过半米,再加上它的大耳、牛鼻,与三星堆出土的面具至少有七成近似。
  “是嘲笑。”方纯淡淡地纠正。
  事实上,在一切神祗面前,人类都是渺小而无知的。冥冥之中,神祗的任何表情都或多或少含有嘲笑的意味。
  老曲从背包里取出一叠黄裱纸,铺在地上折了七八次,最终折成了一个乌篷船的模样。
  “天公地道,仙途鬼路,我等无心冒犯,到这里来,不过是讨口饭吃,混碗汤喝。如果有什么惊扰之处,希望过路神仙、把路鬼头行个方便,拿了纸钱走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高抬贵手,放我们过去……”他嘴里絮絮叨叨说着,一手托着乌篷船,一手打着打火机点燃,看着这只纸船慢慢烧完。
  老阎黑着脸,蹲在地上,理顺了手里的抓钩、绳索,然后又取出一架望远镜,观察着石门。
  “叶天,你怎么看啊?”司空摘星缩着脖子靠过来。
  “嚓嚓”,老阎在石板地面上磨了磨抓钩,声音刺耳之极,同时丢过来一句:“看什么看?石门有什么好看的?要取宝,当然得到门里去!”
  司空摘星苦笑:“老阎,这里没人欠你钱,干什么老是吃了火药一样?你是盗墓界的大行家没错,但现在这里的情形,跟普通的古墓差别太大。我觉得,你应该听听别人的意见,大家合作才是正理。”
  老阎龇牙冷笑:“我们是来干事的,不是拍电影做戏,更不是谈情说爱来的。要干事,就得集中精力,看看他们俩,一副情意绵绵、难分难舍的样子,怎么合作?”
  他把绳索缠在右肘上,目测大门上端面具额头方孔的位置,抡圆了抓钩,嗖的一声送出去,准确地投进方孔里,然后向回一带,抓钩牢牢地勾住。
  “等等,等两边的兄弟回来再动手不迟。”叶天急忙举手提醒,阻止老阎展开下一步的行动。
  老阎没有再说什么,松开绳索,闷着头坐在大门外的三层台阶上。
  很快,探路的人急速返回,向老阎报告:“阎爷,两边情况很古怪,都是断崖,那些怪物们都退到崖下去了。”
  老曲笑着插嘴:“好啊,怪物退走,我们才好安心做事。我去看看,我去看看……”
  叶天叹了口气,跟着说:“我也去。”
  司空摘星讪笑:“要不,大家都去看看吧,看到底是怎么个古怪法。”
  除了老阎,所有人一起向右,走了大约三十步,前面的确是陡直的悬崖,没有去路。
  “探照灯全打开!”老曲沉声吩咐。
  一瞬间,六道光柱同时亮起,灯头的功率调到最高档,两两交叉,刺破了崖下无尽的黑暗。此刻的情形,叶天的左手边,也就是靠近面具石门的那一侧,是一道稍微带有弧形的石壁,下抵深渊,上通穹顶,不知有几百米高。他的右手边,则是悬崖、乱石、沟壑,阴暗缝隙中有无数魑魅魍魉、变异怪物蠢蠢欲动。怪物的攀爬能力极强,此时因畏惧灯光、枪弹而后撤,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再次潜行暗袭过来。
  老曲亲手操控着一只探照灯,上上下下地将石壁看了个够。暴露在视野之内的石壁部分长度约一百米左右,可以想象,百米之外,石壁拐弯,站在这个位置是无法看到的。
  “曲爷,左边也是同样情况。”有人低声报告。
  “熄灯。”老曲的声音变得干巴巴的。
  灯灭了,老曲闷声问:“谁想说点什么?”
  刚刚那年轻人嗫嚅着说:“曲爷,我觉得,咱们现在面对的,似乎是一根大柱子、大烟囱之类的东西。不知为啥,我脑子里想到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金箍棒还没出世之前,藏在东海龙宫里,被称为‘定海神针’,就是一根上顶天、下探海的柱子。”
  这段话初听有些错愕,可仔细想想,竟有几分道理。
  沉默了一会儿,老曲问:“依你看,这东西是哪来的?什么人建的?建来有什么用?”
  年轻人回答:“这不像是现代建筑,既然门口有类似于三星堆面具的东西,或许跟三星堆遗址的历史文化有关。”
  这个回答,等于没有回答。或者说,老曲问的,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问题。
  “射一支火箭下去,看看下面是什么?”老曲累了,连说话都有气无力的。
  年轻人领命,马上摘下后背上的射鱼枪,在枪管中插进一支黑色的带磷自燃箭,走到断崖边缘。
  “我来吧。”叶天说。
  他的脑子里也闪过“定海神针”一说,但科学探险不是神话故事,一味地将眼前的一切解释为神工鬼斧、外星遗迹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尽可能地用科学理论来阐释透彻。
  接过射鱼枪后,他低声命令方纯:“你来操纵探照灯,瞄准两点钟方向、直线距离约为二百步的地方。刚才,我隐约看到,那里存在某种彩色的东西。”
  “是彩色的石壁,我注意观察过了。”方纯立刻回答。
  叶天哦了一声,轻轻抚摸着箭头后方鼓起的磷舱。
  “我在想,我们面前这东西,也可以看成是一孔巨大的砖瓦窑、瓷器窑。”方纯皱着眉,一边极力沉思,一边试着解释,“因为这地方的样子,如果缩小百倍来看,的确像是一个砖瓦厂。一边是窑、烟囱,一边是挖得乱七八糟的采土坑。造出的产品越多,土坑体积就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这个巨大的空间,都是一点点挖掘出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