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娱乐之王(校对)第1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183

  相对于电视来说,网络充满着互动性和可操控性,而不像电视,想怎么看,都得看电视台的意思。
  因为有网络的关系,观众还怎么坐得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70后看电视多过上网,80后必须要有电视和电脑,但是通常不看电视,而90后只上网,不看电视。
  这一句话就直接道明了这其中的关系了。
  为了减少争取观众返回电视机前,也为了减低成本,很多的电视台都舍弃原本的独播剧的模式。
  独播剧的减少也成为08年电视剧荧屏的最大问题之一,与之相比,“联播剧”比重增大,“联播剧”指的是几家电视台同时播出一部剧集,这种由几家卫视共同购片的方式,也使得购片成本和收视风险下降,同时也造成各台的竞争激烈,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相同剧集大幅度上升。
  08年各台在黄金时间播出的“独播剧”越来越少,比如由刘晓庆主演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同时在四川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福建东南台四家卫视播出。
  “联播剧”之所以被各大电视台广泛采用,因为选择“独播剧”困难,风险大,“联播剧”则基本可以保证收视。经典日剧《排球女将》《血疑》有三家卫视在播出,而韩剧《郎朗和检察官》则有七家卫视播出,《浪漫满屋》有六家卫视播出。
  不过联播剧也仅仅只能保本而已,对于雄心勃勃想要和芒果台争老大位置的番茄,浙江等台而已,只有独播剧才是王道,虽然风险很大,但是这是唯一的方法了。
  不过听到张毅成说,似乎是有办法的样子,周莉,立刻就有了兴趣。
  “我想,干脆就选择周播好了!”张毅成说道,电视剧还是一个很贵的资源,花上1000万元买一部剧,如果只是在量上竞争,赶进度,那么播完,它的生命价值就结束了,最多也就是重播,然后便再需要另一部1000万元的电视剧来填下一档。这样不说是资源浪费,至少也是资源利用不充分。
  “这个在国外都不是很新鲜的事情,韩国那边有所谓的水木剧,而在台湾也有只在周末播出的剧情,而这点在国内就比较罕见了!”张毅成说道。
  这点周莉也是很清楚,在国内,一般电视剧要播放就是一口气全部播完,一般会选择一天播放两集,那么就算是二十集的电视剧,十天也就结束了,很多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呢,这电视剧就结束了,使得很多慢热的电视剧几乎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扑街了。
  这就逼得,无论是制片方还是电视台方面还是从广告商方面,都希望电视剧变的长一点,变长一点,就能更积攒人气一点,这就是一种无奈,可是也没有什么办法。
  国外也有这种情况,有两种分化,一种也是电视剧越来越长,比如一些婆婆妈妈的台剧和韩剧,还有一些么,则是才去了所谓周播的模式,也就是一周播以到两集,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延长相当的播放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来调动观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让观众讨论剧情,沉淀热情,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式。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以适用于,一边拍一边播放的模式,这个模式,对于现在的张毅成来说很重要。
  张毅成如果想要让《潜伏》短时间内就播出的话,这种一边播一边拍的模式就是很好的方式,至于说之前的,那不过都是铺垫罢了,那种情况也不是没有用,但是那也得分是谁,是什么片子,一般的片子确实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这可是《潜伏》啊,前世的时候,横扫了整个荧屏的,收视率平均都五点几的,想想看快乐大本营这样长期占据收视率榜首的节目都才只有两点多,甚至有时候只有一点多的收视率,《非诚勿扰》不过是三点多的收视率,就已经是全国第一的热播的节目了。
  可见平均五点的收视率到底有多恐怖了,这还是在谍战剧,几乎是被播烂了的情况下,如果是刚刚开始的话,只怕《潜伏》的成绩还要夸张。
  而且最重要的是前世的时候《潜伏》的广告营销虽然做的很棒,但是在初期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投入太多的钱进去,基本上只能说营销的手段很棒,但是实际上投资的基金并不是很多,更别说用在宣传上的了,而且电视台方面的宣传也不是太到位。
  但是现在张毅成就不一样了,在张毅成的手中,怎么可能会缺少宣传的资金呢,况且现在同时开拍的还有《潜伏》的电影版,这才是后面赚钱的重头戏呢,也是张毅成最为关心的地方。
  按照张毅成的规划,30集的潜伏,按照每周播出两集来看,足以直接播到十二月一月,然后趁着《潜伏》的热潮,在春节档将《潜伏》的电影版给上映了,这是一整套的规划,因此张毅成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本以上也是为了《潜伏》之后的宣传做准备。
  虽然说电视剧未必比电影要差什么。
  但是仅仅是从赚钱的方向来考虑的话,电影确实远远都超过了电视剧了,而且还超过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张毅成考虑将来赚钱,主要还是以电影为主,至于电视剧么,当然也是可以赚钱的,而且为数不少,但是和电影比起来就相形见拙了,只能作为积攒人气,制造话题的所在。
  换句话说,《潜伏》的电视剧版,不过是为了《潜伏》的电影版而服务的罢了。
  为了《潜伏》的电影版而打前站,做准备罢了!
  第四百零一章
第一次合作
  “所以我想做一下尝试,实行周播的模式,在每周六日播出两集!”张毅成说道,“不知道周台有没有兴趣试试看?”
  “不知道张总的电视剧,打算卖多少钱呢!”周莉问道,这方面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事实上,今年的规划一早就定下了,如果要临时添加这么一部电视剧的话,那么花费不会小,将来要说服台里的领导,可没那么简单。
  “钱的事情可以先不说!”张毅成随口说道,这就体现了掌控全公司的好处了,张毅成可以随意的安排这些事情,而不像是那些股份公司,几乎什么事儿,都要董事会讨论,那多麻烦啊!
  “我想,如果我要的价格高了,成绩不好,那么周台有压力不说,心里肯定也不会高兴,但是如果我们要价低了,到时候成本都收不回来,而且这可能还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合作,我想第一次合作,就干脆用这样的方法,看收视率来确定到底卖出多少钱!”张毅成说道。
  价格一直是电视行业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电视剧从销售产值上还算不上一个大产业,但是从电视台的广告利润上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在目前电视台非电视剧节目的制作水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电视剧是支撑一个电视频道的骨干。电视台对电视剧的争夺战会越来越激烈。
  毫无疑问,看电视剧的人远比看电影的人多,但这不意味电视剧创造的市场价值比电影多。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年投入到电视剧上的资金有50亿元,但是它创造出的产值只有不到17亿元,有一多半的钱不知去向。但是行业神话就是这样,好的电视剧投入产出比可高达1:10。
  前世的《新三国》单集已经卖到260万元,诱惑了更多打水漂的钱流入电视剧制作领域。这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扭曲的行业,电影的黄金档期以每年的月份来计算,有热闹的时候,也有冷清的时候。电视剧不同,它的黄金档期是以每天的时段来计算,它没有寒暑档,每天电视荧屏上都热热闹闹,通过电视剧制造出来的新闻话题和明星远远超过电影,可电视剧创造的产值和利润却不多。
  每年十几亿元的产量大多集中在一些比较有实力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从数据上来看,四成的公司都盈利,微盈利和持平的公司也有一半。
  只有3%严重亏损。表面看,这些数据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实际上,多数资金并非来自制作方,而是企业、政府的加磅,这些“公益资金”几乎在维持着整个电视剧制作。这仅仅是51家机构上报的数字,实际上,中国目前有将近2500家机构在从事电视剧制作,真正盈利的只有十几家。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虽然短短30年,但也走过了一个曲曲折折的阶段。最初,电视剧都是由电视台自己的电视剧中心制作,每年电视台都有固定拨款用来拍摄电视剧,只要每年交上来足够剧集的成品就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基本上沿用这种模式。
  大量民营公司的出现,把电视剧制作推向了市场化,与过去电视台自己投资拍摄电视剧比,民营公司更看重市场回报,也更重视观众的欣赏口味。这反过来对电视台直属的制作部门造成很大压力。很快,央视直属的三个电视剧制作部门逐步走向市场化,由原来靠拨款拍摄电视剧逐步转向自负盈亏。
  在市场化的浪潮之下,就算是央视这样的巨头大佬也不得不妥协,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公司,央视只负责拨一部分款,其余自负盈亏。拍得好央视买过来播放,央视不买的,自己去消化。从制播分离到进一步市场化,电视剧逐步找到了它的生存方式。
  大量民营公司的出现,把电视剧制作推向了市场化,与过去电视台自己投资拍摄电视剧比,民营公司更看重市场回报,也更重视观众的欣赏口味。这反过来对电视台直属的制作部门造成很大压力。很快,央视直属的三个电视剧制作部门逐步走向市场化,由原来靠拨款拍摄电视剧逐步转向自负盈亏。
  作为一个地方民营影视公司,在电视剧制作发行上往往不如北京地区的民营影视公司有优势,与财大气粗的民营影视公司比,地方影视公司的生存空间相对比较小。在发行销售上,不敢跟电视台讨价还价,一般只通过中间发行商的买断方式销售,这样盈利相对少一些,但至少可以让公司进入良性循环。
  张毅成的公司,现在其实就规模来说,也只能算的上是一家小公司而已,只参与只做过《命中注定我爱你》这一部电视剧而已,所以即便是张毅成也没什么办法来随便提价,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奈,毕竟在电视剧这一边,张毅成的资质还太浅了。
  事实上对小公司来说,即使把电视剧卖出去了,也不能算大功告成,因为电视台拖欠回款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回款慢就意味着无法马上投入到下一部戏的拍摄中。
  哪怕半年回一次款,他们都可以一年投两部戏,轻轻松松地就做了。如果资金迟迟收不回来,其实消耗得更多。另外,制作费每年都在上涨,如果片子今年没卖出去的话就会特别危险,到第二年就成隔年戏了,价钱就落下来了或根本不值钱了。
  这些会带来强烈的紧迫感。电视剧在黄金档、非黄金档、主频道、非主频道播价钱都不一样,甚至折半或者几折。如果拖久了,很辛苦地两三年下来,顶多保个本。
  第四百零二章
破三就一百万
  事实上,电视台与制作方之间拖欠回款问题常常让制作方捉襟见肘。
  但从每年电视剧的投入和产出来看会发现,每年有大量电视剧拍完后无法进入商业交易,除了个别失误外,门槛降低导致大量外行人进入电视剧制作领域。因为他们对行业不了解,目的不纯,这样失误比例比较高。
  现在门槛一点都不高,300万元就可以拍电视剧,国家把市场门槛降低了以后,是想让行业先繁荣起来,然后再大浪淘沙,洗牌。华谊这样的公司都有一些独特的东西,自身的资源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创作能力,对编剧、演员资源的整合,这个层面还是有点门槛的,不是有钱拍在这儿就能做出来的,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电视台在电视剧交易中一直处于买方市场,这让他们一直很有优越感,每次电视剧交易会,从表情上就能看出来谁是制作方谁是电视台的,制作方一般都是看买片人的脸色行事。一方面,制作方希望能抬高自己的价格,另一方面又怕他们跑掉,因此,在今天,买卖双方还不能按国际惯例按广告分成方式交易。所以,电视剧销售与采购之间形成的各种潜规则常常让制作方叫苦不迭。
  制作方花在公关上面的费用几乎占交易额的5%-10%。
  电视剧销售与采购实际上是双方互相博弈的过程,最早电视台出钱买电视剧,电视台每年有广告收入。电视台会做预算,通常电视台做预算是会拿出百分之十用于电视剧购买,现在有些台为了打造卫视频道,为了排名进前三,会加大预算,有些西北电视台自身收入很少,基本上出钱买剧的钱也很少。大概有这样的规律,不同的电视台买一个剧大概是什么价格,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一集多少钱,不发达的地方多少钱,西北的省市就很便宜了,一两千块钱。
  制作公司角度要算,我花了多少钱、我希望卖多少钱,我卖的时候就要和电视台议价,做发行预算,在哪里卖多少钱,总共发行收入刨去成本纳税还剩多少钱。相比之下,电视台主动性更高,互相寻找平衡,慢慢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价格机制。这两年也有改变,过去都是先地面播出,再上星播出,卫视争夺排名,发行方式也在改变。
  4+X也好,独播也好,有些4家电视台把卫星频道买断,地面可能给你8家来买,这样价格区间跟过去就不一样了。原来卫星频道一集5万元,现在一集三四十万元的都有,电视台有个承受能力。电视台出的价格越来越高,万一花了这么多钱收视率不高怎么办?电视台采购现在也建立了越来越完善的机制,比如审片机制,节目采购人员看、审片小组看,最后台务会拍板。另外,买片人员奖励机制也建立了,到了年底他们要作评测,买得好了还给你奖金。电视台压力越来越大,越高价越怕收视率不好。
  但收视率也是双刃剑。电视台出于经验考虑,某些知名明星出演的电视剧,收视率肯定会高,他们会建议某些剧中启用什么演员,一些一线演员知道自己可以保证收视率,便抬高身价,有时会让制作成本增高。当然制作方在跟电视台讨价还价时也会抬高价格,但总体上仍没有演员身价抬得快。
  总的来说,就是各有各的难处,而张毅成的话,基本上算是给了双方一个比较好的解决的方式了,基本上是张毅成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张毅成肯承担这样的风险,也是有原因的。
  正是考虑到双方是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前都没怎么合作,而张毅成也没有什么太深的资历,这么做可以减低周莉的顾虑,当然风险方面,张毅成是不在乎的,他也不是什么愣头青,很多事情该考虑,他还是会考虑的,只是对于《潜伏》太有信心罢了。
  “不知道张总的意思是?”周莉问道。
  “我先问一下,周台是想买独播权还是首播权!”这里面的差别可就大了,不过周莉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张毅成带进套里了,原本周莉也未必想要买,但是现在被张毅成这么一说,好像就非要买一样,现在的选择题已经不是要买不买的问题,而是独播权还是首播权。
  “既然张总都这么有信心,我们自然更有信心,就独播权吧!”周莉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这样好了,当收视率破三的时候开始算,收视率如果破三,那么一集就一百万!”张毅成说道,张毅成开口就是一百万一集,按照《潜伏》三十集来计算,如果收视率破三,那么张毅成就轻松将整个潜伏的本钱都收回来了。
  周莉沉思了一下,一集一百万,确实算不上高价,因为这是独播权,不是首播权,而按照一般比较不错的电视剧,首轮播出权,基本上都超过了一百万,有的能达到一百六七十万,再加上第二轮,还有地面频道的诸多播出权,许多电视剧几乎都能接近三百万。
  就好像前世的四大名著翻拍,一部比一部剧集的价格更高,《新三国》,单集平均价格达到267万,新《西游记》更高,280万,《新红楼》也有240万,就算是最低的《新水浒》也超过200万。
  其他的电视剧,及时比不上这四个也都是一百多万,所以张毅成提出的这一百万的价格,绝对不算贵。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按照收视率来收钱的,就算是类似前世新翻拍的四大名著也不敢说自己收视率一定能破三吧,破三的收视率如果没有太强大的敌人的情况下,基本上能锁定当时的收视冠军的位置了。
  三千万买一部冠军级别的电视剧,贵不贵,当然不贵!
  这笔账,周莉还是能算的清楚的!
  第四百零三章
拍板
  从这个时候算,番茄台可以说是大赚一笔的!
  当然张毅成可不会这么好心,仅仅是收回成本,小赚个千把万,那可不是张毅成能满足的事情,想想看之前的《命中注定我爱你》张毅成哪有这么简单的就善罢甘休。
  “当然,如果收视率破四点的话,我希望能单集提升到两百万!”张毅成慢慢的说道。
  两百万一集,周莉皱着眉头,两百万一集比起之前的一百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可以说整体显得略微有些高了,不过想想也是,这可是独播剧啊,不是首播剧,也就是说,卖给了番茄台之后,就不能卖给其他的台了。
  综合加起来就是六千万,张毅成不仅把《潜伏》电视剧版本的成本给收了回来,连电影版的成本都给收了回来,还可以小赚两千万。
  可别小看了两千万,光从卖电视剧版权来说,前世投资过亿的诸多电视剧都没他赚的多,前世的《新红楼梦》成本接近1.2亿,而最终总售价也才1.22亿而已,《新水浒》成本1.3亿,总售价也就1.6亿罢了。
  当然,成本和卖价并不是一回事,也并没有说一定要成一个比例,只是也由此可见,电视剧收益的大头都不在电视台这边,能在电视台这边把本给收回来了,那都很不容易了,光按照收益比例来算的话,如果两百万一集,那么,张毅成的收益已经超过百分之两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1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