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娱乐之王(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183


  第三百六十五章
站着中枪
  至于理由,需要么?
  反正韩国人不需要理由的就已经是宇宙第一伟大的民族了!
  从自大这点来说,和他们以前的主子日本人有些相似,都自认为非常的牛逼,只不过和日本人的差别是,日本人看到对方强的一点,都会想方设法的将对方的优点给学习过来,然后变成自己的,青出于蓝,而韩国人则直接多了,直接修改教科书,宣称,那个是韩国人的。
  这点他们的同胞兄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韩国人的教科书里写着孔子,李时珍屈原都是韩国,起码也是有着韩国人的血统的,而朝鲜人的教科书里写着,金日成一枪干掉美国最新型的喷气式飞机,在伟大的金日成同志的帮助下,中国得到了解放。
  果然是一家的!
  所以在这个自卑又自大的民族当中排外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失恋三十三天》就真正成了站着也中枪了,之所以不是躺着也中枪,那是因为,那些电影票房不给力,除了本身因为经济因素,整体不给力之外,《失恋三十三天》却是也是给他们造成了一些影响。
  不过问题是,《失恋三十三天》就算是影响他们的票房,难道还能比那些好莱坞大片影响的大么?
  好莱坞大片,横扫全世界,不仅仅是登陆中国,韩国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市场,因此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好莱坞大片都要登陆韩国的,和这些好莱坞大片相比起来,《失恋三十三天》的影响才多少,《失恋三十三天》可能一周的票房都比不过那些好莱坞大片中的一部中的一天的票房罢了。
  所以说,张毅成才觉得冤枉啊,如果他真的横扫了韩国市场,席卷了几十亿的票房,那他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但是他偏偏不过是咬了一口市场,结果就被揪出来批斗。
  凭什么啊,他凭什么要为那些不给力的韩国电影人负责,又凭什么要为韩国经济不给力导致的电影市场不给力的负责!
  因此对于这个事情,韩国三大电视台都派人过来和张毅成商谈,商谈能不能停止播放广告,不过张毅成都给严词拒绝了,要么继续播放,要么赔钱,拿了张毅成的重金,就想这么算,哪里有那么容易!
  那些韩国电影人的生死关他屁事,死光了最好,正好空出电影市场!
  总之这次被拉出来当出头鸟批斗的事情,让张毅成非常的不爽,对于这些韩国电影人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好感了。
  相比起韩国人的不好伺候,日本市场就简单的多了,由于保持着开放的市场的关系,日本市场对于全世界的电影都是秉持着准入的态度的,哪怕是内地的电影,也是一样的。
  虽然此举也导致了日本电影人心中长期的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举让日本的观众们都有福了,往往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好片,这点你要是在美国,在欧洲,在中国,都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非常的浓郁!
  在日本上映一周之后,张毅成也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要把日本列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原因了,难怪那些好莱坞的影星频频降临日本,根本就是一个大钱袋子,根本就是一个捞钱的好地方啊,难怪一个一个的都来到日本了。
  在日本上映的头一天,《失恋三十三天》的票房就突破了一个亿,达到了一亿两千万人民币了,而随后《失恋三十三天》就更是引发了日本不小的观影热潮,三天票房破了三亿,一周内达到了四亿人民币。
  除了日本消费水平比较高,因此电影票本身就定的比国内要高好几倍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这种小清新的电影在日本非常的有市场,日本人的矛盾的性格,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重口味的电影在日本人的市场上非常的有市场,但是小清新的电影在日本也是非常的有市场的,甚至小清新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从日本传出的,在日本那边也是非常的有这样的市场的,因此在短短一周之内就破了四亿人民币。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张毅成决定了一件事情,以后有啥电影一定要想尽办法在日本那边上映啊,简直就是一个超级提款机啊,难怪那些好莱坞电影死死抓着日本电影市场不放了,就连以前的香港电影也是这样了,在看看国内的那些同行,还在想方设法的讨那些老外的欢心,各种的什么戛纳电影节之类的,更是常常看得到他们的声音,尽管可能那些老外根本就不认识他们,不过他们与其说是真的在乎那个奖项,倒不如说是去镀金罢了。
  张毅成才对那种虚伪的事情没什么兴趣,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相对于国内的电影人来说,张毅成从一开始就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张毅成因为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关系,因此没有什么人对他尊尊教导,使得他的思维非常的开阔,或许对于国内的人来说,影片要先在国外上映,那都得是那些大导演才有的能力,他们的思维都完全都定格在了这点上了。
  但是张毅成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思想负担,当初《失恋三十三天》从一开始,张毅成就想让他们在国外上映。
  相对于国内的市场虽然庞大,但是毕竟竞争对手太多了,只有将目光放到全世界,才有可能赚的盆满钵满。
  好莱坞为什么能蓬勃发展,除了大片之外,每年都有不少优秀的中小成本投资的电影不断涌出,在世界电影票房中上演着奇迹。
  除了他们本身的优秀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市场能够养活他们这些中小成本的电影,或许他们在每一个市场里都不如那些大片,但是因为市场多了,所以他们实际上能吸取到的票房为数不少。
  第三百六十六章
无语的审核制度
  加上投资也不是很大,因此都能够轻松收回成本,然后赚取大票的利润,或许不如那些好莱坞大片,但是维持生存发展是完全的足够了。
  但是国内的公司则是完全的不一样的,国内虽然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中小成本的电影的,但是他呈现的规律,是完全没有规律,完全就是昙花一现的事情,在国内能生存下去,并且发展的比较好的,那都是大公司,巨头,但是小公司则不一样了,基本上难得才会有一两部好作品出现,然后就继续沉沦了,完全是大浪淘沙,在一票的公司的电影里,也总归有一些比较出众的罢了,所以观众每年似乎都能看到一些比较优秀的中小成本电影,但是那不过是偶然罢了。
  和好莱坞电影不一样,好莱坞中小成本的电影,往往都是有一些固定的,能够生存的中小成本电影公司出品的,这些公司能够生存下来,而且生存的很好,他们生存的模式就是随着好莱坞的电影在全世界的横行,在全世界伸出触手,或许每一个市场都只能捡一些好莱坞大片剩下的饭渣,但是这些剩下的饭渣累计起来也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以让他们过的很滋润了。
  如果在出一两部红极一时的黑马的话,就能让他们赚到爆,这就是好莱坞的中小成本的电影的生存之道。
  而现在张毅成就是模仿着这些公司的路子,然后铺展开属于自己的路子。
  他也是打算要全球布武,将触手伸向全球,只不过相比起好莱坞电影,中国电影确实比较不给力,连自己的老家都守不太住,更别说,反攻美国了,所以他当然也不可能像好莱坞那些中小成本电影搭着好莱坞大片的顺风车进驻全世界各地那样轻松便捷。
  他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踏出去,披荆斩棘,斩杀出一条跳跃式的发展之路,现在之所以在日韩和东南亚都要比内地要晚上不少,就是因为张毅成在打通路子,同时他们也在观望,看看《失恋三十三天》在内地的票房如何,一开始的时候,工作非常的不好展开,几乎没什么进展,人家根本就没什么兴趣。
  一直等到《失恋三十三天》在内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那些东南亚的院线才终于松口,然后在东南亚上映也大获成功了之后,日韩的院线,这才迫不及待的要引进《失恋三十三天》了,这就是一种处于弱势的悲哀了,如果换了是好莱坞大片,他们当然就不会这个样子了。
  突然张毅成就有了一种弱国无外交的感觉!
  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张毅成总算是将关系网延伸到了整个东亚地区,借助着这张关系网,以后张毅成要是再出什么电影之类的,那就要简单的多了。
  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步上映的效果了。
  不过同样的,张毅成也是注意到了一件事情,树立一个品牌非常重要,就好像,人们一提到好莱坞的片子,都会想到是好片子,是大片一样,他也要树立一个这样的品牌。
  按照张毅成的估计,中国估计十年之内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出息,换句话说,在张毅成看来,中国电影,在十年内估计都会维持着这样一幅看着很繁荣,实则是不死不活的场景。
  并不是张毅成有意要唱衰中国电影,而是事实上,中国电影发展的龙头上,套着一个缰绳,被人死死的抓住,而这个缰绳就是中国电影的审核制度。
  电影的审查制度就是最让所有电影人头疼的问题。现在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对电影的要求就是“老少咸宜”,这样就给电影创作者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整部电影必须同时照顾所有年龄段人的欣赏能力和水平,可是任何一部电影其实都是有其针对对象的,有它想要倾诉的人群。
  而每一个人群对电影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所有的人同时喜欢一部电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现在呢?为了能够审查通过,可能就只因为一句话或一句台词的不妥而作出更大的改动,甚至会影响到整部影片的表达。现在许多的影片,就因为许多地方“不能适合所有人观看”而被迫剪辑,演员的激情和胶片生生地被浪费了。其实这不光是金钱的浪费,同时也是艺术的巨大浪费。
  这种“一刀切”的审查制度的弊端就很明显了,而一旦设立了辅导级、限制级等级别,就可以在将一部分观众保护起来的同时,另一方面创作人员也因此能够放开手脚进行创作,创作的对象也就更清晰了,这样的划分毫无疑问是适应电影进一步发展的。
  很多人都说,内地只有两种片型:大片和小片,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类型片。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就是跟审查制度有关。
  比如在香港很火的类型片——鬼怪片,内地审查制度下是不允许拍的。所以热映的电影《画皮》原著中的“女鬼”只能变成“女妖”了。
  电影局说不能有鬼,妖可以。理由是农村人口很多、很单纯,如果说有鬼他们就会相信。
  这个解释让张毅成觉得超级无语,只想翻白眼:“难道农民不相信有妖,只相信有鬼?”
  这什么狗屁理论!
  因为这样子的关系,所以指望华语电影雄起,然后搭顺风车的想法估计是没什么希望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是自强了。
  张毅成想将自己的天蓝娱乐打造成一个品牌,虽然华语电影还没有到成为一个品牌的程度,但是他完全可以将天蓝娱乐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到时候只要是天蓝娱乐出品的就能在亚洲各国,将来甚至是世界各地都鞥够获得认可。
  到那时候,即便是出了一些不怎么样的片子,在国内的票房不怎么样,也可以在国外弥补一点,最起码保本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三百六十七章
逼近两亿美金票房
  而如果能够保本的话,那么张毅成自然也会更加的愿意给新人许许多多的机会,因为反正能够保本,所以自然不存在亏本的问题了,而只要不亏本,那么投资给新人又有什么是不行的呢。
  现在中国的电影市场,放眼望去,说来说去就是什么第五代,第六代之类的,如果是知名导演,就算把民间二人转搬到电影市场,也会闹腾大把的投资方去挤破头。而像刚开始起步的导演们就算你拿出再好的剧本儿,跑断腿,磨破嘴,还是无人问津。比如当初的宁浩,后来的肖央以及之后更多的80后新生导演,他们都曾面临着找投资商难的问题。现在宁浩因为《疯狂的石头》火了,肖央因为短剧视频《老男孩》备受关注。
  一般来说,年轻导演都是很难混的一分钱难倒新导演。很多初出茅庐的新导演都是败在“钱”字上,有人连续七年拉投资都没拉到,有人中途遭遇资方撤资,有人借钱买了辆宝马,就为了出去见老板的时候更有底气……
  因为拍电影要找投资,投资商第一要看的就是剧本,很多年轻导演没钱请人写剧本,只好自己写,写完以后,再拿着本子找投资商碰运气,这么找来找去,往往两三年就浪费掉了。年轻人名气不够大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那些剧本写得不够好,因为投资商觉得拍了会赔本。
  中国电影现在出现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进入电影行业的业外资金特别多,他们原来不是做电影的,或者说是境外的,因为看到中国电影连续多年25%-30%的比例增长,看到电影很热闹而进入这个行业。不过与此同时,业外资本还有两个特点,一是不专业,二是投机。
  这些资本进来是觉得这个地方可以快速赚钱。电影正常的投资回报周期是18个月,一年半至两年,从开始写剧本、拍摄到发行,基本上两年之内,首轮的收入约80%~90%就可以拿回。业外资本再不专业,他们基本要求是不赔钱,所以他们会把电影风险在投资之初“钱袋子捂得很严”。好的制片公司和导演,永远不差钱,永远会有人投。初出茅庐或者他本人以往的创作经历是赔钱的,这两类人在融资上会有些问题。
  在这个方面,张毅成也会有这样的顾虑,新人导演,多半都不会获得太大的投资,也就是说,投资就算亏本了也亏不到哪里去,但是这样一直亏本总归不是一个好事,张毅成说到底也是一个商人,虽然是一个不怎么纯粹的商人,但是既然是商人,那就免不了肯定要从盈利方面考虑。
  而很多新人往往在第一部作品上都不会太成功,但是他们很需要这样的机会,而如果能够将电影在全亚洲范围内上市,那么凭借着中国电影低廉的成本,和新人导演本身就不会很高的投资,就可以轻松收回成本,就算不是那么如意,也是可以轻松收回成本,并且说不定还能小赚一笔。
  那样新人要出头就大大的容易了,而一旦张毅成加大对于新人的扶住,那要出人才也就容易多了,甚至还可以吸引许多其他的人才加入他的公司当中。
  这是张毅成公司的远程的规划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这个计划能够完成,将风险平摊到全亚洲各国,而不仅仅只是中国内地一家在担风险的话,那么可以极大的有效的缓解新人不足的情况。
  好莱坞为什么能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将这种风险转嫁给全世界,所以他们的投资商肯投钱,因为通过种种手段,虽然票房可能会失利,但是其实他们能多半都不会赔的太厉害。
  当然愿意给新人机会了!
  《失恋三十三天》上映第三周,全亚洲的地区的票房已经达到了十三亿九千三百万,票房数据刷新了全部华语电影的记录,逼近了两个亿美元的票房记录,而且这还没有下档呢,等到真正下档,说不定能够达到三亿美元呢。
  这是华语电影中,第一部以美元来计算的片子,以前的片子,连一部接近一个亿美元都没有,当然不会选择用美元来计算了,那样子只会显得自取其辱。
  而黄益霖凭借着这部电影也成了继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等人之后全中国亿元票房导演,跨进这个只属于少数几个人领域里之后,黄益霖的身家暴涨,说是身价百倍也不为过,票房有没有过亿的差别真的非常大,绝对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的黄益霖在低位上绝对不会逊色于那些第五代的导演了,原本这个圈子里都是第五代导演撑场面,现在不一样了,黄益霖的崛起预示着直接跳开第六代导演第七代导演意外的崛起了。
  从出名时间上来看,黄益霖应该是和宁浩等人算是一代的,算是第六代导演,不过从年纪上看,黄益霖比宁郝要小上一圈,硬挤进第六代,有些说不过去,因此很多人都说干脆就是第七代,或者六代半,都比六代靠谱。
  甚至于黄益霖的风头还要隐隐盖过了张艺谋和冯小刚等人,毕竟他们无论成名了多久,但是确实是没有拿出过硬的作品吧,没有一部作品能和黄益霖相提并论的,甚至于他们的票房说不定加起来才能和黄益霖相提并论,现在还不是一两年后,导演们的票房纷纷轻松破亿美元,从《让子弹飞》开始,破亿美元就成了很简单的事情了,但是在现在破亿美元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更别说现在黄益霖的电影已经接近两亿美元,等到下档的时候,说不定能有三亿美元呢,这个记录,在众人可见的未来里,起码五六年估计都没什么人能动的了了。
  而这个只是黄益霖的处女作而已,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谁也不知道,没有人能预测将来黄益霖的未来会是如何的。
  第三百六十八章
总票房,二十六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1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