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尸语(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43

陈先生看了一眼刘桑祎,刘桑祎点点头,然后我看到陈先生从身后拿出两块灵位,递到我手上,他讲,这是昨晚我们进去后找到滴。当时你平躺着睡到堂屋里面,头朝里,脚朝外,这快牌位就立到你脚掌前面滴。
我想了想陈先生描述画面,然后心里一惊,那样的姿势,不是应该是人死了摆在灵堂里面的姿势么?
我再低头看了一眼手里的灵位,一块写着洛启东,一块写着洛小阳!
昨晚我看到滴是真的!
我惊慌失措滴讲,还有一块呢?
陈先生讲,在外面灵堂上。
我知道,那块上面写着王青松。
陈先生讲,王家人还没来得及准备牌位,那块牌位就摆在那里咯。不过我问了哈,他们都不晓得是哪个置办滴牌位。反正有咯一块,他们就用咯。
我心想,莫非是牌位自己走上灵堂去的?
想到这里,我全身寒毛竖起,手一松,牌位掉在地上,我大伯的那块倒在地上,我的那块,稳稳当当的立在我面前,背对着我,字朝前面,就好像是一块碑,立在坟墓前。
这时,外面突然有人喊了一声,棺材里面有声音!
81.尸气
我已经见过两个死人的葬礼了,一个是我爷爷,一个是陈泥匠。我爷爷的葬礼算是比较顺利。除了最后发生了一点意外,中途并没有什么太过波折的地方;而陈泥匠则是实实在在的折腾了好几次,可即便如此,我也没遇到过从死人棺材里传出声音的事情啊。
不对。我记得陈泥匠最后被陈先生从王二狗的身上抽出来之后,弄到棺材里面去后。我二伯曾经说过,棺材里面有咚咚的声音传来。当时陈先生说的是,有声音传出来才是正常的。没有声音那才奇了怪了。当时我并不是很能理解他说的这话,事后也没有询问,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
现在外面有人喊,说听到了棺材里有声音传来,我跟着陈先生他们走出去。看见堂屋里已经没剩下多少人。就只有几个和王青松带着亲戚关系的人还守在一旁。但是距离棺材的位置也是有好几步那么远,就差没退出堂屋。
我想。所谓的亲戚关系。在这样的村子里,或许就是你需要我帮忙的时候,我们就是亲戚,当我需要你们帮忙的时候,我们就不是亲戚了。
陈先生除了屋子之后,立刻就有人上来对陈先生讲,刚刚我屋小娃儿听到棺材里头有声音,一开始我哈不相信,听了一会儿,确实听到里头有声音。
陈先生点点头,没有问到底是么子声音,估计是他自己想去听一听。
我看见王青松的棺椁和我们平时用的不太一样,看上去好像是用的松柏木,而我爷爷也好,还是陈泥匠也好,用的都仅仅只是桐木。相比较之下,松柏木要更加不容易腐烂,也更加贵。怕是也只有村支书这样的人家才能用的上。
在农村里,棺材木的板数须成双成对的,一般的大约只有2到3寸厚,像我爷爷的就只有3寸,但是王青松却足足有差不多5寸。他的棺材外刷土漆,呈深黑色看上去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果然,陈先生自己走到棺材边上,我看到他用手在棺材盖子下面摸了一下,然后拿出来放到鼻子上闻了闻,之后又换了一个地方,做了同样的动作,差不多把棺材走了一圈。我竖起耳朵一直在听,想看看能不能听到那个声音,但是很遗憾,并没有听到。
陈先生走回来讲,棺材盖子上有水。
这个现象在陈泥匠出殡的那天我也见到过,陈先生当时讲是陈泥匠怨气太重,冷气遇到空气,就会出水。这么看来,王青松应该也是怨气太重了?
我把这个问题问出来,陈先生却是摇摇头讲,他和陈泥匠不一样,陈泥匠是怨气,这是尸气。
我问,这有么子区别?
陈先生讲,怨气是冷滴,尸气是臭滴。怨气还能化解,尸气基本上不能解。不信你自己过去闻哈子,我就摸了几哈,现在连我滴手都是臭滴。
我没敢跑过去闻王青松的棺材,而是把陈先生的手拿起来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确实是臭的。而且还是一种十分恶臭的那种臭味,就好像是死了好久的人才会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
我讲,王青松都才刚死,怎么可能会一夜之间变得这么臭?
陈先生刚要开口讲话,我就听到棺材那边传来“咚”的一声,好像是有人用手拍棺材板子的声音。我们四个人瞬间被这个声音吸引了过去。
陈先生掐着指头算了算,脸色十分难看。张哈子也是眯着眼睛盯着那口棺材,从头至尾都没有讲过话,这和他平时的性格完全不一样。
陈先生对刘桑祎讲,师叔,要不你先走一步,这里可能不适合你。
刘桑祎没有讲话,点点头,就往堂屋外面走咯。
我看着刘桑祎的背影和她走路时候的姿势,实在是很难想像这是一位已经九十多岁的老女人,不仅仅是我,在外面院子里的一些王家村的男人眼睛珠子也一直盯到刘桑祎的身上,要不是旁边有他们的婆娘,估计都要上去扯白话(搭讪)了。
我问陈先生,为么子刘姐不能在这里?
陈先生讲,师叔的身体不能沾到尸气。
后面的话陈先生没有解释,不过我多多少少能猜到一点,刘桑祎毕竟现在用的是刘寡妇的尸体来当成自己的身体,虽然有爷爷的特殊手法保证了尸体长时间不腐烂,但是如果遇到尸气的话,估计我爷爷的手段也就没得用了,到时候刘寡妇的尸体还是会编腐烂。所以刘桑祎不能接触王青松的棺材。
等到刘桑祎走出了王青松的院子之后,陈先生才和张哈子走到棺材边上。我没敢靠近,还是站在房间门口看着。
当他们两个靠近的时候,我又听到里面传来“咚”的一声,十分的清楚,绝对不是幻觉。
陈先生问张哈子,会不会起尸?
张哈子摇摇头讲,不好讲,尸气太重老。先试哈子看。
讲完之后,张哈子就从兜里面取出三张黄符,一张贴在棺材的头端正面,一段贴在尾部的后面,最后一章贴在棺材盖子上。而陈先生也是拿出三张黄符,在棺材的侧面各贴了一张,然后在又在棺材的底面又贴了一张。棺材六个面,全部贴了一张黄符。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错觉,我总觉得那些黄符贴上去之后,整个棺材似乎都抖动了一下。
在这之后,似乎平静了一段时间,有些大胆的村民还特地走进了看看,但是没多久就被棺材里那股难闻的味道给熏出去了。陈先生找到王青松的侄子王昌业,他是这里的孝子,所有王青松的后事都是他在负责。陈先生讲,要尽快下葬。
王昌业讲,要多快?
陈先生讲,最好是现在。
王昌业讲,不可能,要等到村支书的儿子回来才能下葬。
陈先生问,他儿子要好久才能回来?
王昌业讲,估计要四五天左右。
陈先生摇头讲,等不了那么多天咯。
最后的交涉总归是没有成功,王昌业说什么都不会现在就把王青松下葬。
陈先生把这个结果讲给张哈子听,张哈子似乎早就预料到这样,也没讲么子,就自己走回屋子里面坐到去了。
我问陈先生,张哈子是不是发生了么子事,啷个看上去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陈先生讲,你哈记得到上次他一个人请了那么多王家先人不?那喊过移花接木,这个匠术曾经一度被匠人门列为禁术,因为要承受招来阴人滴反噬,滋味十分不好受,有些人就因此死咯滴都有。他现在一个人要承受三十个阴人滴反噬,没死都算他命大,现在哈能走路,也算是一个奇迹。
我现在才记起来,上次在给阴人领路的时候,陈先生对刘桑祎讲了一句:“师叔,张哈子这人年纪不大,胆子倒大,连移花接木这种匠术都敢用,他难道就不怕……”
当时陈先生的话还没讲完,就被打断了,估计就是要讲这个反噬的。我当时还以为张哈子那么牛逼,没想到竟然也是承受着这么严重的后果。难怪他昨天没有自己进去捡牌位,难怪他今天一天都没怎么讲话,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在我准备进去和张哈子讲话的时候,却突然听到陈先生讲,不好,油灯灭了!
我回头一看棺材下面的那盏油灯,果然熄灭了。而就在这个时候,我听到棺材里面咚的一声巨响,就感觉好像是有人在用锤子砸棺材盖一样。
紧接着,我看到棺材的盖子,好像轻轻的往上跳了一下。
82.请仙登位
我把我看见的给陈先生说了,陈先生点头讲,我也看到咯。
我原本还以为是我眼花。没想到却是真的。我问陈先生。现在啷个办?
陈先生讲,现在哈是白天,又有这么多人到,没得事。就怕晚上,可能扛不过去。
讲完之后。他又看了一眼屋子里,张哈子坐在那里,呆呆的一动不动。好像是在想什么问题一样。我知道陈先生的意思,如果张哈子没出事的话,那么眼前的这个东西或许就不足为虑,问题是现在刘桑祎不能碰这个东西,张哈子又出了事。仅凭陈先生一个人。很难应付过来。
我问陈先生。张哈子不会有么子事吧?
陈先生摇了摇头,讲。这个我也讲不好。可能没得事,也可能出大事。哈是要看他自己挨不挨得过去。你和他先回去吧,我去准备点东西,怕是晚上要用得着。
讲完之后,陈先生就背着手出门去了。王昌业看到陈先生走后,对我甩了个脸色,我看都懒得看他一眼,直接进屋喊张哈子回去。
张哈子也仅仅只是看了我一眼,就站起来跟我出了堂屋。我跟我爸和大伯打声招呼,喊他们也跟我们回去,我爸讲,再等一会儿,可能用帮得上忙滴时候。我没多说什么,就和张哈子出了院子。
路上的时候,我问张哈子还扛得住不?张哈子没回应我。随后我又问了好多问题,一直走到屋门口,他都一句话没讲。
进院子之后,我妈还在厨房里忙着,看到我和张哈子进来,就招呼我们吃早饭。饭菜都还是热的,我反正饿了,就坐在桌子边上开始吃起来。张哈子却自己回了屋子,我喊他他都没答应。
我妈问我张哈子啷个咯,我讲他这几天太累了,所以想回去睡一下。我妈没多讲什么,就问我要不要给他留饭菜,我讲不用了,到时候我给他下碗面就行。我妈点点头,就开始忙她的农活去了。
等我吃完了早饭,收拾好饭菜桌子之后,进了屋子,我看见张哈子平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我问,你好些了没?
他转过身来,眯着眼睛看了我一眼,然后对我讲,晚上,小心。
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就不再说话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闭着眼睛睡着了,因为他的眼睛本来就很小,实在是看不清楚他是睁眼还是闭眼。
我也不好叫他,就坐在屋子里把我奶奶的日记翻出来,想要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用的信息。自从上次看了一次奶奶的日记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翻过了。1950年8月28日的日记已经看过了,我往后翻了好几页,大概都是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并没有什么特别。再往后,时间一下子跳到了1952年。中间整整有一两年的时间空白期。日记的内容很简单,仅仅只有一句话,如下:
“1952年3月5日,天气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