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尸语(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243

我诧异的问,镇魂铃?它么子时候救了我,我啷个一点感觉都没得?
说实话,要是指望镇魂铃能够救我,我还不如自己救自己来的实在一些。自从我戴上这个镇魂铃开始,我就没见过它出手。只有在我替大伯转身之后,听到过它主动响起的铃声,其他的两次,一次是凌绛摇响的,一次是我和张大叔的尸体共居一室的时候摇响过。
船工伯伯讲,要不是你脖子上滴镇魂铃拉着你,你早就走到河中央淹死老。
听他这么一讲,我想起来,我刚刚往前走的时候,确实感觉到了脖子上被勒紧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个,我才发觉我不能呼吸,我才往回退了好几步,这才没有走到河道深处去。否则的话,我很可能都已经被淹死了。
这么说来,还真是镇魂铃救了我一命!
这个时候我已经走上岸了,身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干的,湿透了。夜风一吹,还有些发冷。船工伯伯也上了岸,把船在岸边系好,然后蹲在一旁,继续抽他的旱烟。这个时候我发现,他的烟杆竟然不是铜的,而是用竹子做好的。我记得陈先生的那根烟杆是铜做的,当时他给我说过,鬼怕铜,怕得融,就是说鬼很怕铜,以至于不敢接近铜器。但是船工伯伯用一根竹竿做的烟杆,难道他不怕么?
我问船工伯伯为什么不用铜烟杆,他讲,又没做亏心事,用铜烟杆搞么子?
我心想,难道陈先生做了亏心事?转念一想便明白了,陈先生常年和阴人打交道,要是不用铜烟杆,估计早就没了性命了。两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相互比较。
这时,我突然想到,我不是应该正走在竹林里面吗?为什么会走到河边来了?
船工伯伯讲,你碰到不干净滴东西咯。
我脑袋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镜子里面那张苍白的脸。我觉得我应该在哪里见到过那个女人,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总觉得很熟悉。
我问船工伯伯,那个脏东西是不是一个女人?
没想到他却摇头讲,应该不是滴。你刚刚是从哪边走过来滴?
我抬头看了看月亮,然后辨认了一下方位,指着西北方对船工伯伯讲,从那边走过来的。
船工伯伯一看到这个方位,脸上有些惊慌,他再次问,西北方向?
我讲,是的。
他讲,你晓不晓得东南方向阳气最重,西北方向阴气最重?你没得事往西北方向跑去搞么子?张哈子啷个会带你往那边去?
我讲,不是张哈子带我去的,是张哈子的爹老子,我找他请教一些问题。
我话讲完,船工伯伯的脸色就更加不好看了,他抽烟的速度都变快了,嘴巴巴喳巴喳的连续吸了好几口。我问,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他没讲话,而是继续抽了几口眼,等到吐出一口大烟圈之后,才开口讲,你哈找得到刚刚那个地方不?
我讲,这个不好讲,要是没走到河边,我可能还找得回去,但是现在我估计有点悬。
船工伯伯讲,那你哈记得到那个地方是啷个样子不?
我讲,这个记得到,那个地方有一间竹屋,只要到了那个地方,我肯定一眼就认出来了。
他叹息一声讲,那你跟我来。
这个时候我才想到,张哈子的爹老子讲过,船工伯伯是去过那个地方的,他能够找到那个地方不足为奇。
我讲,张哈子爹老子的屋子里面是不是还有一个女的?
船工伯伯讲,你到咯就晓得咯。
我跟着船工伯伯往竹林那边走过去。方向确实是西北方向,一路上也有竹林小路,但是在路上却没有看到影子。头顶上的竹叶遮掩的太过严实,月光根本就照不下来。也就是说,我之前看到影子的时候,就已经是走出了竹林。可是,为什么我看到的却都是竹林里面呢?
船工伯伯走在前面,他让我和他相隔半步跟在他身后,这是不能肩并肩走路的讲究。我问,为什么我到了河里我都没有感觉?
他讲,你啷个可能没得感觉?难道你没觉得冷?
我讲,我也就只感觉到冷,为什么我看不到我走到河里面了?
他讲,要是看得到,你也就不是你咯。
这话说的,我竟然无言以对。于是我转移话题问,张哈子的爹老子叫什么名字?
他讲,张墨。
往前走了一段路,竹林变得更加茂密起来,头顶上的月光更加暗淡,天好像一下子变暗了好几分。四周死一般的安静,只有我和船工伯伯的脚步声。在这漆黑的夜里,显得特别的诡异。
我问船工伯伯到了没,他伸手指着前面,讲,这就是你刚刚看到的竹屋。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哪有什么竹屋,只有一栋纸扎的屋子,安安静静的立在地面上,从纸屋的窗户看进去,刚好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
在纸屋的后面,有一个小土包,土包上面立了一块牌位,上面写着,张墨之灵位。
215.老子姓陈
当我看见那栋纸屋的时候,我感觉我的心脏狠狠的抽了一下。
之前的那间竹屋到哪里去了?还是说,这间纸扎的屋子就是我之前看到的那栋竹屋?我刚刚就是在这间纸屋里面和张墨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可是。那纸扎的屋子还不到我的腰那么高。我是怎么走进去的?那用竹子和纸糊成的椅子,我坐上去为什么都没有垮掉?
最关键的是,为什么张墨在进屋子之前,要用那种打草惊蛇的手势敲三下门?难道这屋子不是要烧给他的吗?可进自己家的门。还需要用这样的手势吗?
而且,为什么张哈子的爹老子又死了?
他四岁那年死了我是知道的。但是在这之后不是一直好好的活着的么?他是什么时候又死了一次?而且还把他给下葬了----下葬这件事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张哈子之前不是说了吗?在他们张家村。下葬之后是不立墓碑,不立封土,为什么这里会有一个小土包一样的封土,而且还在这个小土包上面立了一块灵位?
我得到的信息前后矛盾太多,一时之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判断到底是是对的。谁是错的。我想这和我的智商没有关系。主要原因肯定还是被吓到了。我实在是不能接受我之前看到的那间竹屋竟然就是一个纸扎的小屋。
于是我问船工伯伯,我刚刚看到的是一间真正的竹屋。不是一个纸扎的屋子。而且,我刚刚来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纸屋和坟墓。您是不是带错路了?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船工伯伯讲,你好好看一哈,屋子里面滴布局是不是和你之前看到的一模一样。
我之前就看清楚了,布局确实是一样的,而且在床边也摆着一面镜子,但是这面镜子并不能照出影像来,因为这面镜子,是纸扎的!但是在这个镜面上,竟然用毛笔画了一张人脸!没有眼皮只有眼珠子的眼睛,没有鼻子只有嘴巴的脸,脸颊上,这一次没有和之前的纸人那样画上猩红的腮红,而是惨白的渗人!
而且,在我看向那纸糊的镜子的时候,我看见那画上的人脸,竟然也在斜着眼睛看我!我总感觉那纸糊的镜子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镜子,而是一张遗照!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我以后再也不会弯着腰往纸扎的屋子里面看进去,因为这纸屋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遇见纸扎的屋子,能够避开走就尽量避开走,而且经过它的时候心里面一定不要有什么不好的念头,随话说拜佛求神,好的不灵坏的灵,就是这个道理。心里一定要想着阳光的,不能是阴暗的,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另外,千万不要盯着纸扎的屋子一直看,试想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家,有人站在你的屋子外面对着你的房子指指点点,你会怎么想?按照农村人的想法,那就是屋子被贼给惦记上了。对付小偷你会怎么做?农村人的做法就是找一群亲朋好友,往死里揍!同样的,要是你盯着一间纸扎的屋子一直看,到时候纸屋的主人也找来一群好朋友来揍你,哼哼,那场面,可不是一般的道场先生能够镇得住的!
所以,纸屋这类东西,一般都不会摆太长时间,走个过场之后就会被烧掉。
总之,我看到纸屋里面的那张有画像的镜子之后,我就被吓得往后退了好几步,我刚指着纸屋想要对船工伯伯说这件事,就被船工伯伯伸手把我的手拍掉,他讲,指天指地不指阴。难道这个你都不晓得?
我被船工伯伯这么一拍,反而镇定了很多,身边有个人和没有人比起来,确实是不一样的。至于他讲的这个指天指地不指阴,我想应该就是张哈子之前讲的不指阴宅这件事。
我讲,那个屋子里面有面镜子,镜子上面好像有张遗像,刚刚在看我。
没想到船工伯伯却好像是没听到这话一样,他讲,你看清楚没,这是不是你之前来滴那间竹屋?
我想了想讲,纸屋里面的布局虽然和我之前看到的那间屋子一样,但是这又不是没得办法解释。讲不到是有人按照那间竹屋扎出来的这个纸屋呢,毕竟张家人都是扎匠,要扎出来这么一间屋子,又不是么子难事。
我话刚讲完,就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于是我顾不得那面镜子上的画会不会再看着我,我再次弯腰从窗户看进去,这一看,我立刻确定,这就是我之前进去的那间竹屋----因为在桌子的旁边,我看见有几片碎掉的瓷片散落一地。
这,不正是之前张墨手中摔碎的那个茶杯么?!
如果是纸屋是事先扎好的,那么船工伯伯或许还能摆在这里做一个局来骗我,但是桌子旁边的那个摔碎了的茶杯,该怎么解释?
这个茶杯明明是我离开这间屋子之前张墨大叔刚摔碎的,在现场的就只有我和他两个人,其他人根本不知道地面上会有一个摔碎了的杯子!也就是说,这间纸扎的屋子,就是之前我坐在里面的那间竹屋!
我讲,这就是我之前看到的那件竹屋。但是为什么之前是竹屋,现在又变成纸屋了?
船工伯伯讲,你被鬼迷眼咯。
着我能够理解,和所谓的鬼打墙其实一个道理,都是亲眼看见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东西。
我点头讲,那我之前看到的那个脸色铁青的家伙,其实已经死了?
船工伯伯讲,一个早就该死滴人,现在死咯有么子好奇怪滴。
我讲,不是那个意思,问题是,我刚刚还和他坐在一起喝茶!还和他一起讲话,还问了好多以前的事情。
我一想到我刚刚和一个死人喝茶聊天,还聊得那么投入,我的头皮就一阵发麻!
船工伯伯讲,那家伙给你送茶咯?那你喝没?
我讲,喝了!
他问,味道啷个样?
我讲,船工伯伯,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我喝了鬼送的茶,我还能活多久?
在我的潜意识里,只要是和阴人的东西沾上了关系,都是离死不远了。毕竟这样的事情我经历了太多了,所以才会有这样一问。
但是船工伯伯却对我讲,哪个给你讲的喝了鬼送滴茶就要死?我上次来,要他给我茶喝他都不给,看来哈是你面子大。
我诧异的问,听你话的意思,你经常来这里?
他讲,也不是经常来,每天要拉啷个多滴人过河,哪有时间过来?
我问,我刚刚没看到有人过河啊,你为什么会那么忙?
他讲,人倒是不多,就是有些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2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