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2/1807

  至于城墙上的淮安卫、大河卫士兵们……那就只能各凭天命了。
  ……
  城墙上的搏杀依旧残酷。
  杀红了眼的人,停不下来,因为一停下来,死得就会是自己。
  终结这种血腥搏杀的,是吴争。
  准确地说,是吴争让士兵高声大呼的两句话。
  第一句是“祖大弼逃了”。
  第二句是“吴王在此,降者不杀”。
  当守军士兵闻听之后,转头看向城楼原本祖大弼高声显扬“祖某与你们同在”的位置,发现那已经空荡荡了。
  这种心理的落差,顿时让士兵们变得沮丧,心里空落落的。
  而听到吴王就在当面,他们意识到,再反抗,怕是身首异处事小,牵累城中家人事大了。
  于是,再无战意。
  西城泰州卫迂回到南门时,吴争已经站在了城楼上。
  两支队伍胜利会师,士兵们陷入了疯狂的欢呼之中。
  “泰州卫万岁”、“北伐军万岁”、“吴王万岁”诸如此类的口号,响彻半个淮安城。
  这个时候,恐怕残敌再无反抗之心。
  ……
  赵史死了。
  其实他的伤不重,腹部中箭并不深,加上及时止血,不足以致命。
  但他死了。
  也不是祖大弼率嫡系突破主街北逃之时,被祖大弼嫡系击杀。
  但他确实是死了。
  被愤怒的“叛军”士兵所杀。
  值得安慰的是,他在吴争的臂弯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吴争看到他时,他的四肢都被砍断。
  可“叛军”士兵却替他扎紧了断口,不让他过早地失血而死,这是怎样的仇恨啊?
  吴争扶住他的脖颈时,赵史的意识并未丧失,他还能笑,异常怪异地笑。
  “王爷……您终于进城来了……”
  吴争惊讶万分,“赵老哥,你不该出现在这……据我所知,你该是湖州府同知才是。”
  赵史怪笑着:“早就不是了……一年前,我就入了长林卫……也怪我贪心,只想着升迁……心想着,有南边泰州卫照应,我在淮安城应该……有惊无险才是。”
  吴争伤感地点点头,“人之常情……没有人不想升迁。只……你运气似乎不太好罢了……没事,你能活,我能救治你,就算没有了……四肢,你一样可以是千户,甚至是指挥使……本王保证!”
  赵史摇摇头,眼神变得迷茫起来,“其实我当时能逃……有百多长林卫护着我……可我不敢逃……我害死了数千无辜之人……”
  说到时这,赵史突然瞪大眼睛,看着吴争道:“王爷,我发誓……我之前让长林卫打破僵持,挑起战争,并非是存有私意……我就想着帮您破了这该死的城……”
  吴争用力地点头道:“我知道……我信!”
  “谢谢王爷。”赵史悠悠吁出一口气,“我有个请求……”
  吴争忙道:“你说就是。”
  “请王爷赐我一刀。”
  吴争愣了,急道,“赵老哥,你真的有救,虽说伤残,但失血不多,泰州卫有军医……”
  赵史摇摇头道:“我原想升迁,可此时才明白,升迁有何用……背着数千条人命,活着反而成了煎熬,不如死去,一死罪了。”
  吴争沉默着,然后沉声道:“如果你想要复仇,就算说不出是谁残害你,也无妨……你应该清楚,本王有的是方法知道,一旦查出,一个不留!”
  这话,吴争并没有哄骗赵史,而是出自内心。这已经与对错、善恶无关,只关乎感情,赵史相较于那些陌生的“叛军”,该撑谁、舍谁,吴争迅速做出了选择。
  也不是吴争对赵史感情有多深,其实在吴争心里,赵史就是个真小人。
  但正因为是真小人的赵史,在为国效命出力之时,没有死在敌人刀下,却被所谓的“自己人”残害至此地步,让吴争有种想毁灭此城一切的压抑和冲动。
  这是什么样的世道,才造就出一批这样的人。
  正如赵史所说,其实他挑起火拼的真意,并非出于私念,其实当时,如果不是他的“毒计”,叛军的结局并不会好很多,甚至会更坏。
  “我不怪他们……他们已经失去了亲人,最后还没有一刀杀死我,让我还能活着再见到王爷……我该感谢他们仁慈才是。”
  吴争一愣,然后慢慢地点点头,“也好,算是……为你积福了吧。”
  “我很疼……”赵史用哀求的目光看着吴争,“王爷,看在五年前的情义上……看在您还喊我一声老哥的份上……帮帮我……!”
  这不是第一次了,吴争心中闪过一阵的刺痛,曾经,那个女人,不也是这样地求着自己吗?
  吴争看着赵史血肉模糊的惨象,喟叹一声,道:“你……确定?”
  赵史微微咧了一下嘴,含糊地嘟哝道:“心已死……再无他求。”
  
第1269章
反伏击
  赵史的死,让吴争的心有着异常的压抑,加上十余天攻城,泰州卫将士的巨大伤亡,让吴争对淮安城的百姓有种厌烦的情绪,不,准确地说,是憎恶!
  王师北伐,十几天的攻城中,没有人为泰州卫提供过帮助,哪怕是一星半点,哪怕是仅表露一丝善意,这是些,麻木的人。
  这个观念,导致了吴争在攻破淮安城的第一时间,没有去想安抚城中百姓,而是迅速集结起泰州卫一部精锐,向北门追捕祖大弼及其残部。
  这显然是一个错误,极大的错误。
  做为主帅,攻下这样一个战略要地,应该先稳定人心,然后再图其它。
  特别是从凤阳东来的敌骑,已经包抄了泰州卫南返的退路,更应该稳固城池,做好固守准备,以待北伐军援军的到来。
  可吴争是人,实质就是个普通人,他也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吴争就在这么做。
  当然,吴争还不至于因此心中的憎恶,而下令屠杀淮安城民众来泄愤,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欢喜和厌恶,被泰州卫将士及长林卫幸存者无限地放大。
  这是一场无心但吴争不可推托的失误,错误!
  在吴争率部北向之后,泰州卫和长林卫以雷霆之势,涤荡了整个淮安城,原有淮安、大河二卫诸将士,皆被抓捕、羁押起来。
  特别是长林卫,他们愤怒于顶头上司赵史,被“叛军”残害,在遇到敢阻碍、抵抗或者不满之人,断然格杀,以至于最后涉及到不少无辜民众。
  事实上,大半个淮安城中的百姓,都是淮安、大河二卫将士的家眷,在看到自己的父亲、丈夫、儿子、兄弟被抓捕时,这种反抗,在所难免。
  这场残酷的清洗,是出乎吴争预料的,也是吴争事先想象不到的。
  也正因为这场清洗,让吴争、泰州卫日后在淮安城,陷入了异常艰难的困境。
  ……
  祖大弼的算盘打得很流畅。
  撤退的过程也如行云流水,有着淮安、大河二卫为自己“殿后”,他和他的镶黄旗汉军嫡系,顺利地出了北门。
  他们的目标,就是与清江浦设伏骑兵汇合,然后渡江至草湾。
  祖大弼已经没有别的路可选,至于战后多尔衮要怎么处置他,他已经顾及不上了。
  可祖大弼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究竟是失算了。
  直到他率嫡系撤退,身后隐隐传来泰州卫的欢呼,他才知道,此战他真正的对手,不是蒋全义,而是北伐军的主帅——吴争。
  事实上,如果战前得知,祖大弼一样不屑一顾,祖大弼一直认为,吴争能如此迅速的崛起,无非是运气好,占了清军主力正被西北、西南,大顺、大西军残部牵制的原因。
  正象祖大弼之前喟叹的,“时无英雄,徒令竖子成名”。
  这种看法,在江北满族将领和降清明军将领中,非常有市场。
  当然,这也有清廷刻意营造的原因,义兴朝大将军府的势力产生的影响,已经不可遮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