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5/1807

  冷兵器时代,一百重甲,可以击溃上万无甲兵,这绝不是虚妄。
  改掌为拳,这是吴争不想在泰州卫众将领面前,伤了蒋全义的威望。
  吴争一直强调军人要有军人的尊严,何况是一个领兵主将?
  军人可杀之,不可辱之!
  “起来。”吴争冷冷喝道,“北伐军有军礼,治罪有军法……你的罪暂且记着,讲讲这三日的攻城经过!”
  蒋全义深凹的眼中迸出两行热泪,他哽咽道:“非卑职指挥不力,也非将士不肯用命……然而,城中就象是做好了一切应对我军的准备,三日之内,近二千发炮弹,依旧无法压制城头敌军的阻击……”
  吴争在听了蒋全义的述说之后,冷哼道:“人家在十多年前,用火炮、火铳与后金交战之时,你怕还在撒尿和泥玩儿呢!别哭哭涕涕地象个娘们……把眼泪收回去!”
  
第1246章
新编北伐第三军
  蒋全义闻听吴争这话,悚然一惊,急问道:“敢问王爷……城中何人主帅?”
  “祖大弼。”
  蒋全义一阵惊愕,随即摇头道:“不对……卑职事先派人侦察过,淮安府并无主将,一直是淮安、大河两卫卫指挥在管事,互不统属……”
  吴争皱眉道:“若真是如你所说,本王何必亲自前来?”
  蒋全义这才醒悟到,恐怕自己是上当了。
  可一想到这,蒋全义更急了,“若真如王爷所说,敌人是故意示敌以弱,那淮安府必是个圈套……王爷还是快些离开,返回泰州为好!”
  吴争挑挑眉毛,斜眼看着蒋全义道:“那你和泰州卫呢?”
  蒋全义一怔,稍一犹豫,坚定地道:“王爷恕罪,卑职……还想打!若这么退了,卑职无颜面对伤亡的弟兄,更无颜再继续统领泰州卫。”
  吴争呵呵冷笑道:“这么说来,本王亲至,令你撤退,你也要抗命了?”
  蒋全义愣了愣,却犟着脖子道:“卑职此前向王爷禀报过了,此战若败,我就死在淮安城前……望王爷成全!”
  吴争脸色如冰,扫了一眼在场的将领,“你们也和他一样……想抗令?”
  将领们随即纷纷跪倒,齐声道:“望大将军成全!”
  吴争突然笑了起来,“既然都想打……那就打吧。也是,北伐军若遇难而退,不如散伙回家,种田奶孩子去!”
  蒋全义和众将面面相觑。
  吴争笑意一敛,沉声道:“不过本王既然到了,指挥权收回……蒋全义。”
  “卑职在。”
  “去一营当个指挥使吧。”
  “是,卑职遵命!”蒋全义下意识应道,可随即急了起来,“王爷既然明知淮安府是个陷阱,为何还要冒此凶险?王爷若在泰州,不,就算在兴化,既可以指挥,也可以遇险撤退……”
  吴争正色道:“多尔衮花了心思,布好了局,若早几年,我还真有些悚他,可眼下,不管是什么局,只要咱们自己不乱,多尔衮想占便宜,那得凭本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一次,咱们就打一场以正合,让多尔衮明白,阴谋诡计得不到的东西,正面硬撼,一样得不到!”
  蒋全义及众将领齐声应道:“我等愿誓死追随大将军!”
  ……
  打这场仗,并不是吴争鲁莽,或者意气用事。
  如果在军工坊刚被炮击时,有那么一点意气用事的话,那这十余天下来,就算是意气用事,此时也该冷静下来了。
  吴争渐渐感觉到了多尔衮的急躁,对,就是急躁。
  不是说多尔衮的手段拙劣,恰恰相反,他的手段是合适的,特别是对于人性的揣摩,非常到位,但是,施行得过于急躁。
  如果酝酿上二、三年,挑个更合适的时机发动,效果会非常好。
  他的每一个细分策略,其实深耕细作下来,都是一步好棋,可往往都是因为急躁,最后功败垂成。
  这一点,吴争几乎已经可以肯定,结合北面的情报,多尔衮想来确实时日无多了。
  虽然不知道多尔衮此时,又在给自己织下了怎样的一张网,可这次,吴争无意再退。
  自己是个指挥使、都指挥使时,可以退,因为那是奉命而退。
  但当自己是吴王时,便不可再退,因为,那是消极怠战!
  这关乎声望,也关乎治下人心。
  吴争自信,以北伐军的实力,无论在哪个战场上,都吃不了亏。
  多尔衮既然急着想要来场决战,那么,自己为何不奉陪?
  这是气势的较量,得人心者,得天下。
  从没有靠逃避而得天下的。
  想较于敌人从数千里外的北方调兵,北伐军还是占了便宜的,自己最远的府,至战场不过千里,何况有水师控制长江,保障物资、军械、兵员补给畅通,何惧之有?
  敌若要战,那便战!
  只是,吴争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这场战争一旦开启,时局演变,往往不受人力所控制,也终究没有遂了自己在一切准备完成之后,再主动北伐的心意。
  这场大仗下来,北伐军的伤亡必定不小,一旦实力折损过多,怕是真要为他人作嫁衣裳,让人趁机摘桃子了。
  可吴争也一样无悔,既然天意注定,那就当是作贡献吧。
  ……
  广信府府治,上饶城。
  李过、高一功、刘体仁及麾下一众将领,正在开会商议。
  虽说事态紧急,可众人的脸上,都弥漫着兴奋和欣喜。
  大将军府传来急令,新编北伐第三军,组建饶州卫,以广信、处州、饶州三卫为班底,总兵额为十万人,其中广信卫为四万人,处州、饶州二卫各三万人。
  第三军都指挥使为李过,孙嘉绩、池二憨、高一功、刘体仁为副都指挥使,原各卫指挥使及以下职位不变,同时迁原处州卫副指挥使池二憨为新编饶州卫指挥使,刘体仁为新编饶州卫副指挥使。
  也就是说,广信卫可以从眼下的三万人,扩编至四万人。
  同时,李过、高一功等还能在新编饶州卫的员额中分到一杯羹,二者相加,至少有二万的新增员额。
  扩编,从古至今,对军人来说,都是一桩美差,这代表着馅饼做大了,自然利益也高了,官位增加了,手下人多了,几乎每个人都有了升迁的机会,而这在平常时,升一阶那得在战场上拼命来换。
  可广信卫从上至下,并非因此原因高兴。
  广信卫需要征募兵员吗?
  根本不需要!
  吴争收编忠贞营,当时忠贞营的正兵总数,就达八万多人。
  刚开始时,吴争与高夫人、李过等人谈妥是整编二万广信卫,可需要淘汰的人员太多,怕引起骚乱,最后为了安抚忠贞营,才将广信卫扩编成三万人。
  可就算如此,也几乎等于是三中取一,大部分的原忠贞营老兵被强制复员,成为了普通百姓。
  虽说那些复员的士兵,辗转来了沿海诸府之后,大将军府基本上都妥善安置了。
  有些分了地,有些进了各大工坊。
  
第1247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可这些跟着李自成,辗转数千里,打了近十年仗的老兵,哪还能静得下心来,早出晚归地耕种田地?
  这就象后世职业军人一样,一旦退役,那就象抽去了主心骨一样。
  许多人从浙回赣,去找李过、高一功、刘体仁“诉苦”,希望重回三人麾下。
  可问题是,这不是养几个人,动辙上万,再富有的人,也养不起军队啊。
  李过、高一功为此多次找吴争申诉,可大将军府财政窘迫,哪能说扩军就扩军,吴争也没有办法。
  这两年时间,李过、高一功为此事,算是愁白了头。
  可如今,机会总算是来了,至少二万的新增员额,足以化解他们的“困境”,加上原有广信卫三万人,也就是说,原忠贞营的老兵,整编为广信卫的可达五万人,几乎是二中取一了。
  这样一来,广信卫从上至下,所有人都在笑,因为旧日同袍,又能一起朝夕相对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