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7/1807

  此战,打掉了一百多发重炮炮弹,三百多发速射炮弹,一千多发虎蹲炮炮弹。
  而真正杀死杀伤的清军是多少呢?
  全加起来,还不到二千人。
  清军出城时,确实是四千人,可半天追下来,掉队的就过了三成。
  加上在炮击发生后,反应快的,或者是运气好正靠近道路两侧的,大都逃出了性命。
  也就是说,平均一发炮弹,才杀死杀伤一个敌人。
  奢侈啊!
  但蒋全义确实做到了,他最想要的一点,那就是除了跑脱了力的、扭崴了脚的等非战受伤之外,其所部无一伤亡。
  无一伤亡,便是完胜。
  完胜,就可为典范!
  ……
  从宁乡去往兴化的官道上,全是奔跑着的人。
  逃得是体无完肤,追得是歇斯底里,没办法,谁叫这些都是军功呢?谁让敌我都是只长一双腿呢?
  可这场景,多么得熟悉。
  半天前,也是这么一幕,然而方向正好相反。
  追逃的角色也随之互换。
  蒋全义是个狠人,他不收伤兵俘虏,不管是满人,还是降了清的汉人,只要受伤,那就是一刀。
  用他的话说,留着损耗人力、浪费粮食?
  他只留没受伤的俘虏,因为他很清楚,吴王最缺的不是银子,而是人,劳动力。
  特别是这种不用付酬劳的劳动力,可谓是多多益善。
  这一点,不仅蒋全义清楚,北伐军将士更清楚。
  所以,清军一旦崩溃,北伐军士兵就一涌而上,撒开脚丫,满地抓俘虏。
  就这么抓着抓着,北伐军又兵临兴化城下了。
  蒋全义咧着嘴乐,打这样的仗,才显得自己有本事嘛。
  ……
  吴争到了泰兴。
  用他的话说,指挥部前移。
  但事实上,吴争心里想得并不是这个,而是约束。
  吴争心里很清楚,这种隔了代的军队,兵力相仿的情况下,如果还打输了,那真得拿块豆腐撞死算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这场仗,原本是不会发生的。
  大将军府,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甚至军工坊的生产,依旧是一天六个时辰,二班倒。
  可吴争咽不下这口气啊。
  耍阴谋诡计,汉人是满人的祖宗。
  中原各诸侯纵横捭阖之时,满人怕是刚刚进化成人了吧?
  没道理被多尔衮设下连环计,自己没点反应吧?
  那也太对不起多尔衮的“良苦用心”了。
  既然多尔衮想以奇胜,那自己不妨来一场以正合。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方现英雄本色!
  仗已经开始打了,可吴争心里没底啊。
  因为财政司的库房没底。
  吴争只能来,来的目的,并非象他所说的,指挥部前移,而是约束部下……别打着打着,想多了!
  黄河以南,不要紧。
  可一旦过了黄河,火枪兵的优势就会被骑兵克制。
  平原之上,骑兵、特别是游骑,它们来无踪去无影,可以随意纵横,让火枪兵甚至找不到方向。
  而火炮用于野战,必须有个前提,得人家肯与你正面硬撼,打阵地战啊。
  否则,哪能象人家那样来去从容?
  当然,火枪兵也一样可以做到完克骑兵,那就是以数量碾压骑兵。
  骑兵一千人,那就用三千、五千,甚至一万人对阵,不管敌骑从哪个方向来,都有数倍的枪口对着。
  听起来这是个笨办法,可效果却非常好。
  训练一个骑兵耗费之大,远非寻常人能想象。
  北方战马便宜,可那是在北方,江南一匹驭马就得三、五十两银子,一匹上好战马,那得百多两,这有银子还买不到,军事战略物资嘛。
  骑兵还得备甲、刀枪、弓弩,就算是轻骑,一向皮甲总得有吧。
  加起来,在江南训练出一个骑兵,装备就得花近二百两。
  可如今一杆火枪,已经将成本控制在十五、六两,象北伐军士兵腰间左右两个挎包,各三十发子弹(纸壳预装弹),加上两套换洗军服,连甲都不用配备,充其量不过二十多两银子。
  再说人,是,北方满族不需要训练,天生就是骑兵,可满族有多少人?
  还不得训练汉人,组建汉八旗。是汉人,需要挑选有天赋的,而且大多都需要训练,这一训练,没有个一年根本上不了战场。
  可火枪兵最多三个月,一样托着一杆枪,打中一样是个死。
  也就是说,仅从组建成本而言,一个骑兵可顶十个火枪兵的耗费。
  吴争最初组建的骑兵营,一旦战损过多,就不想再建了,不是因为吴争不喜欢骑兵,而是被现实所迫,其实每个男人,都喜欢骑兵!
  吴争必须将财力,花在刀刃上。
  那就是以量胜质,火枪兵本来就是以数量胜质量,以模糊胜精致的典范。
  可从无到有,这同样需要时间,吴争最缺的不是银子、也不是劳动力,而是……时间。
  
第1237章
一切充满着变数
  这话听起来很矛盾,吴争才二十一岁,应该最不缺时间才是。
  可事实就是如此,江南之地无险可守,清廷的薄弱之处在于,统治的时间不长,民心未附,起义不断,西南、西北无法迅速平定,摊薄了军力。
  当然,最大的缺陷并非在此,而是没有水师,可以控制沿海。
  否则,吴争当时想以绍兴一府之地崛起,门都没有,也就只能南下去投隆武,甚至投郑成功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郑成功确实有功,如果他随他爹降清,那么,郑家水师一旦落入清廷之手,吴争就算再重生三次,也无法从江南崛起。
  事实上,鲁王朱以海及以张煌言为首的江南义军,几乎从没有真正收复过江南任何一府之地。
  原因也就在于,江南无险可守,是皇家所说的凶地、险地!
  这在冷兵器时代,非常明显。
  从隋朝起,江南已经被开发,可江南出过开国皇帝吗?
  唯有穷山恶水,才能出天子啊。
  ……
  吴争到泰兴,已是次日午时。
  一到就接获了蒋全义从兴化传来的捷报。
  泰州卫昨日凌晨天没亮出发,至傍晚攻破兴化城,仅用一天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