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1/1807

  从古至今,但凡安插细作,下九流便是最好的身份掩饰,这莫亦清,也未能免俗。
  吴争纠结的是,这没名没姓没职位的一句话,如何去甄别?
  总不能将数千文武官员,一一羁押起来,逐一讯问吧?
  这么一来,不用多尔衮费事,自己就先乱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吴争问宋安道。
  宋安认真想了想道:“办法是有,但不是好办法。”
  “说说看。”
  “从今日起,少爷不要私自出府,必须出府时,得调不下五百人护卫。”
  吴争苦笑,“这确实不是好办法。”
  “但有效。”宋安认真地说道。
  当然有效,杭州府做为吴争势力的核心,如果连五百亲卫都护不了吴争,那活该死了。
  可五百人,这是个什么概念,一所普通小学的五百学生,可以挤一个操场。
  要是带着这么一帮人招摇过市,那还出去做什么,干脆窝在府中,混吃等死算了。
  吴争自然是不肯答应的,“我不管,这事你得负责。”
  宋安苦笑,这是负责的事吗?
  “还就请少爷授我专擅之权……我需要可以羁押、提审任何人的权力。”宋安退而求次,要要求道。
  吴争不答应,想了想道:“五品以下官员可以,以上须报我同意……另外,传信沈致远,让他尽可能救出清吟……还有柳如是。”
  宋安苦笑依旧。
  ……
  贵州,安顺。
  李定国的“行辕”小院里,黄应运也在苦笑。
  这事也太难办了,李定国要他筹划如何与吴王建立军事联盟,并要保证联盟可以有效持续下去。
  这就是个比登天还难的事。
  人心善变,是其一。
  其二,眼下乱世,势力的张驰、兴衰,谁都无法预知,没有人能想到未来几年后的事情。
  其三,联盟的稳固,是需要各有所需,利益才是维持联盟最好的基础。
  而李定国与吴争之间,缺少第一条,难料第二条,至于第三条,或许李定国需要吴争的火器、粮食和北伐军的支持,但吴争无需李定国任何东西,或者说,只需要大西军东进。
  可大西军东进,是李定国的本份,为了扩张控制范围,大西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北上攻川南,二是东进入湖广。
  川南如今孙可望亲自在负责,李定国要么固守安顺,图略贵州全境,要么就只有一个方向——东进。
  所以,仅仅以此想稳固联盟,其实是剃头担子一头热,或许吴争现在急需大西军东进,来分担北伐军三面被围的困境,但谁能保证,吴争找不到另一种方法、另一条路呢?
  到时,或许就不需要大西军东进了。
  所以,黄应运苦笑,建立联盟很容易,双方已经都有了意愿,可要保证维持下去,他也想不出好的办法。
  但黄应运清楚,李定国所缺的,仅仅是,互信!
  信任这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仅仅是二人或者多人之间心灵的共鸣。
  然而李定国与吴争素昧平生,何谈心灵共鸣?
  黄应运百思不得骑姐,他出了个馊主意,这主意从古至今,被用烂了。
  甚至李定国自己都用过,对郑成功用过。
  那就是——联姻。
  而这馊主意,在禀报给李定国时,李定国竟拍膝称好。
  也难怪,去年时,李定国就打算与郑成功联姻来着,只是被郑成功一口拒绝,也难怪,这世上,也就吴三桂那老小子,才能做得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奇葩事。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事实上,吴三桂还真不是为了陈圆圆,无非是个借口罢了,话本、戏说,颠覆了许多历史真相。
  可叹的是,李定国的独女李海岳,今年方才十二实岁,虚岁也才十三岁。
  就这么着,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她自己的终身大事,被李定国和黄应运二人,轻易给定下了。
  而这桩婚事,还是在数千里外的另一方,同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决定了。
  
第1219章
晋王
  在李定国与黄应运决定李海岳终身大事时,有钦使到来。
  钦使这些天来得有些勤,特别是孙可望派兵暗杀了十几个拥戴永历的朝臣之后,钦使来得就更加勤了。
  也难怪,永历帝如今的日子,是真得不好过,民众都知道,当今天子,是无土无兵无银的皇帝。
  好不容易,身边聚集了几十个臣子,不想被孙可望这厮,派军队暗杀了。
  永历帝就象是,被孙可望圈养的一只小鸟。
  见到李定国这根救命稻草,那不得紧紧攥在手心里?
  不过这次钦使来,显然有些不一样。
  钦使要李定国接旨前先沐浴焚香,之后,才郑重其事地从胸取出一叠黄绫来。
  这黄绫上浸出的斑斑血迹,让跪在地上的李定国和黄应运,不由得震惊。
  血诏!
  这是要闹哪样?
  在李定国和黄应运惊愕互视下,钦使开始宣读。
  永历诏书中,列举孙可望目无君父、嚣张跋扈、自封秦王、盗宝矫诏、戗害忠臣等十数条罪名,钦使读了有半柱香的时间。
  后面,永历言词恳切,急召李定国前往安龙府护驾,并授李定国临机决断之权。
  安龙府,原本是安隆所,是洪武年间设的一个千户所。永乐时,升千户所设城,改名安龙城。
  孙可望挟裹天子,为安永历帝心,美其名曰,安龙府。
  可府哪能叫叫就成府了?
  一没人口,二没商贸,三无钱粮。
  连驻守的军队,都是孙可望的人。
  可永历帝能有什么办法,有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诏书,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屁用没有,什么叫临机决断之权?
  就是说,只要你肯前来护驾,做任何事,朕都给你托底,有什么黑锅,皆由朕来背。
  这一句是空话,此时的永历能托谁的底,托得住吗?能给谁背锅,抗得了吗?
  但李定国是性情中人,他听着钦使的诵读,早已激动地伏地,痛哭不起。
  都说君子欺之以方,英雄欺之以义。
  李定国当着钦使的面,誓言要为永历帝铲除奸逆,反清复明,恢复河山。
  ……
  正月十八,当天夜里。
  李定国夜行三百里,去普安州找了驻守的抚南王刘文秀。
  李定国将永历血诏展示给刘文秀之后,道:“三弟,陛下苦孙可望荼毒已久,此时已是不可再忍了……我意欲奉旨讨贼,前往安龙府救驾,宁负孙可望,也不负陛下!不知三弟意下如何?”
  刘文秀有些意外,十天前,李定国已经和他商议过,与孙可望决裂、共扶天子之事。
  当时刘文秀还是念及十多年兄弟之情的,况且,二十余万大西军,李定国麾下五万余人,而自己才三万多人,二人加起来,还不如孙可望一个。
  这要是一旦决裂,先来一场手足相残,到时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