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3/1807

  打心底里讲,郑成功确实佩服吴争的练兵成效。
  可海战是自己的强项啊,不该败啊,无论是水师经验,还是舰船数量,都压过吴争一头,可结果还是败了,甚至败在那支名不见经传的“海盗”手里。
  得到战报的那一刻,郑成功整个人都是愣住的。
  劫掠一支商队,竟劫掠出这么一场耻辱的大败来。
  是可忍熟不可忍!
  郑成功性格虽然阴柔,但此时年青,绝不乏决断之血气。
  当即一声令下,集结己部水师,悍然北上。
  ……
  郑成功亲率水师舰队至厦门,补给休整时。
  已经乱套了的厦门郑芝莞旧部,纷纷请求郑成功为他们的主将郑芝莞报仇。
  可问题是该向谁报仇?
  那个叫“吴德”的海盗?
  还是郑成功的族兄弟郑彩?
  亦或者是吴淞水师?
  不过不要紧,不必管是谁,打就是了,打赢就一切都没问题了!
  郑成功感到军心可用。
  于是集结他带来的水师及厦门留存的水师,还有被郑芝莞在台山抛下的辅助船队(此时已经押着在台山被俘的三条王一林留下断后的战船、将士,返回了厦门)。
  主力舰七十一艘,中型战船一百八十余艘,各种船只近三百艘,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
  而此时,因郑芝莞死了,再无人管的施琅,出现在了郑成功面前。
  “王爷,请许卑职领一支偏师,为王爷效命。”
  郑成功忧郁地看着施琅,心里十分纠结。
  施琅是个有能为之人,这一点郑成功绝不否认。
  原本也想依为肱股,可郑成功发现,施琅是个不安份的人。
  这是说得比较好听了,说难听的,那就是施琅是个有极大野心的人,后脑勺长反骨的人。
  这种人,郑成功非常反感。
  其实,说反感是不准确的,精确地说,郑成功对施琅非常担忧,非常防备。
  做为一个上位者,手下能力强不强,不重要,重要的是忠诚。这是父亲郑芝龙身传言教的。
  郑成功深以为然,他原本想拒绝,不让施琅再有掌兵权的时候。
  可又犹豫了,眼下正是用人之时。
  思忖了半晌之后,郑成功终于同意,令施琅领一支偏师随自己出征。
  然而,当施琅高兴的离开后,郑成功立马又后悔了。
  他随即下令,给施琅抽调的船,就是郑芝莞留下的那支辅船队。
  ……
  兴奋的施琅,几乎是一路急跑到的码头。
  可当知道郑成功调拨给自己的是一支辅助船队后,如同被一盆冰水浇在了头上一样。
  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施琅,仰头大叹道:“都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又是何必呢?!”
  心灰意冷的施琅,接受了这份任命,就此随着郑成功出征。
  可施琅的心里,已经彻底对郑成功失望,不,准确地说,是对整个郑家势力的失望。
  在他看来,郑家人,那都是一路货,不管是郑芝莞,还是郑成功。
  ……
  张名振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
  这个时候,与那支遁逃的水师打一场,歼灭它,以舟山、吴淞水师两支水师实力,完成合围,确实是做得到的。
  就算是这支水师依旧有近五十艘战船,但毕竟是支孤军。
  没有辅助、补给,士气低落,加上郑彩杀死郑芝莞,而郑彩自己却成了俘虏。
  当然,这消息他们还不知道,以为主将定是阵亡了。
  但所谓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这毕竟是支主力舰队,船上的火炮毕竟也是铁铸的,火药迸发的实心弹,依旧可以对战船造成威胁。
  歼灭它的代价是不可控的。
  所以,歼灭它不符合吴争势力的利益,就是一道减法,舟山、吴淞水师减去这支水师,得到的结果一定是舟山、吴淞水师实力受损。
  这样的结果,只对郑成功有利。
  所以,安抚了王一林之后,吴争同意了张名振的建议,收编这支水师,并允诺,安置于王一林的麾下。
  次日凌晨,郑彩在王一林的陪同下,乘快船前往钓鱼屿水域。
  经过半天时间的谈判,双方达成了协议。
  这支水师以独立编制,置入王一林麾下,所有舰船的人员、配备,三年内不予取消和任免。
  同时,对每个水师将士进行赏赐,将领百两,士兵二十两,以作战船的让渡金。
  并以吴王的名义承诺,尽可能从闽粤接出将士的家人,并在浙东沿海妥善安置。
  这个方案,吴争同意了。
  相较于付出不到二十万两的战船让渡金,就可以兵不血刃,收编这支舰队,这无疑是个大小的胜利。
  其实双方并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矛盾。
  对于这些水师将士而言,他们知道厦门回不去了,一旦回去,必将受到郑成功的严惩。
  打败了还好说,关键是,郑芝莞死了。
  是被郑彩,在众目睽睽之下杀死的。
  不管他们是不是有意附从郑彩,有时默认,就是一种背叛。
  或许不会死,但前程肯定是完了。
  当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看法,现实问题是,他们能不能从舟山、吴淞水师的合围中逃出去。
  张名振派出的快船舰队一直跟随着他们,他们很清楚,只是够不到这些快船,只要一调头,快船就迅速逃离,然后一不留意,又被咬上了。
  所以,郑彩的出现,其实让这些人心里松了口气。
  认命了!
  认命,是自己说服自己的一种借口,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第1168章
陈钱山水师
  在郑彩从中斡旋之下,王一林顺利劝降了这支水师。
  但问题来了,郑彩该如何处置。
  吴争将这个问题的处置权给了王一林。
  王一林起初是根本不想这个问题,在他心里,从来不会犹豫杀人,而且是杀一个差点害死自己和十一艘战船的人。
  可真到了郑彩顺利劝降这支水师的时候,王一林犹豫了。
  杀郑彩,必定会引发刚归降水师的混乱,这对于内部的整肃是不利的。
  不是郑彩在他们心中有多高的地位、多重的份量,而是唇亡齿寒!
  在张名振的敦敦劝说下,王一林终究接受了现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