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4/1807

  这样,吴争就会相信自己的判断,坚信清军的目标是应天府,一旦调兵增援,常州、苏州乃至松江三府,防守兵力就会空虚。
  以泰州、通州六万大军,两路渡江作战,大事可为啊。
  可惜!可惜!可惜!
  可惜吴争那小子,明明已经上钩,却古怪地来了一出反其道而行。
  不但不调兵增援应天府,反而全军渡江,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用说喀尔楚浑了,就连多尔衮这个始作俑者,也被吴争这招乱拳打得是晕头转向。
  此时多尔衮确实为难了。
  怎么办?
  继续攻应天府吗?
  这显然与自己的设想和朝廷的决意是矛盾的。
  真攻应天府,那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先不说伤亡,就是旷日持久的攻城战,需要源源不断地粮草和后续补充兵员。
  关键是清廷此时真的打不起这样一场消耗战。
  清廷和多尔衮的本意,就是速战速决,收复泰兴、靖江,再讹诈义兴朝一番,顺便把博洛带回去。
  撤兵吗?
  那就更不行了。
  这样的撤退,先不说面子、里子丢尽不说,已经被吴争攻破的泰兴和通州怎么办?
  多尔衮绝对不指望吴争能主动让出来,那就是个不肯吃亏的主。
  多尔衮如同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不断地屋子转圈。
  祁充格、刚林等人冷汗淋漓,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有道是,成名者必有其高明之处。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终于做出了选择。
  “传本王令,尼堪所部对应天府发动总攻!”多尔衮猛地一掌拍在案上,“喀尔楚浑率部迅速攻占泰兴,据城坚守,至少拖住吴争所部五天。”
  祁充格脸都白了,“王爷,我军只有十天的粮草储备啊……这要是战事胶着……如何应对?”
  多尔衮眯起眼,凶狠地喝道:“本王自有打算,休得再问。”
  ……
  多尔衮应变之快,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了。
  他这是想假戏真做,把本来不是真正目标的应天府,当作真目标来打了。
  其实多尔衮能理解吴争的用意,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谁先坚持不住。
  所以,多尔衮不甘认输,他思忖着,你敢硬来,那本王就陪你玩玩。
  于是,这场原本设想中的报复战,渐渐不受控制,向着一场国战、决战的方向演变。
  但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吴争,其实心里都没有做好决战的准备。
  战争,就是这么古怪,古怪到不受人的控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应天府,此时已经团结成一体,如同一只乍刺的刺猬。
  西面定淮、仪凤二门,北面钟阜、金川、神策三门,已经是旌旗招展、刀枪林立。
  城墙上不下于百门火炮,乌黑阴森的炮口,显示着不容侵犯。
  朱慈烺还是有作为的,他至少将应天府打造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当日傍晚,五个城门皆遭受了清军的佯攻。
  在守军密集的箭矢和隆隆的炮声之下,清军丢下数十具尸体,铩羽而归。
  次日,六月初二,卯时一刻。
  尼堪下达了总攻命令,清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由西、北五处城门,向应天府发起了攻击。
  多尔衮下了死命令,这反应在清军身上,就是攻是死,退也是死。
  与其退后被斩,不如拼死,还能为家人搏些抚恤。
  无数的汉人,就这么与自己的同胞死命搏杀,不死不休。
  苍天为之落泪!
  从卯时起,天空中就下起大雨,这使得双方的火炮几乎都哑了。
  也使得清军的攻城更加艰难,滑嘛。
  城上倾倒下的大量油脂,挂满了城墙,几乎就是一堵油墙。
  无数的人,哀叫着掉下云梯。
  
第931章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民乱
  双方的弓弩手,不计成本地发射着箭矢,有直射的,也有抛射的。
  密集的箭矢在空中交错着,与空中的雨点参杂,以肉眼无法分辨的速度,收割着一条条人命。
  此时的人命是最不值钱的,所有人都可能死,箭矢可不管目标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
  整整四个时辰,五座城门的战斗就没有一刻停止。
  无论是清军还是明军,都以一种机械般地方式,在城墙上下,送死。
  血肉磨坊!
  此战的激烈程度,以至于朱慈烺特意御驾亲临前线,以激励守军士气。
  朱慈烺携带了白银一百八十万两,运输的车队排了二里远。
  可谓是下了血本了。
  这银子哪来的?不是朱慈烺或者朝廷突然发了笔横财。
  其出处,不言而喻。
  朱慈烺终究没有遵守“最后一次,下不为例”的承诺。
  这银子还是从户部直属的钱庄挪用的。
  不过,这次一直推三阻四的钱谦益却是答应的非常痛快。
  让朱慈烺连赞钱谦益是复兴功臣,承诺此战之后,一定赐以公爵,以彰其功。
  这笔银子的犒赏,让原本士气就不错的五城门守军,士气更旺。
  有银拿,有皇帝看着,再加上身后城下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谁还敢消极怠战,那就真得被万夫所指了。
  说守军人人拼命,不畏生死,绝对不过份。
  也正是因为这,疯狂进攻的清军,硬生生地被挡在了城墙和城墙下,不得越雷池一步。
  直到天色暗下来,双方都精疲力竭,清军鸣金收兵为止。
  没有输赢,只有死尸和伤者的嘶吼和申吟。
  但此战,让守军坚定了信心。
  这是义兴朝的首都,军民万众一心,既然能守住一天,就能守住十天。
  有皇帝、重臣的坚定支持,有百姓的鼎力拥护。
  只要南边会稽郡王出兵增援,定能驱逐来敌。
  虽然产生了惨重的伤亡,但军民的士气反而高涨,因为他们心中有了希望、有着期盼。
  反观城外清军,说是十二万大军,可其中真正的八旗军不足万人。
  当然,这些清兵是多尔衮遴选过的,基本来自于北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