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1807

  “是。我带十二人从江边,直扑石庄。”石小虎恨声道,“石庄已经连个活人都没了,找不到人问,我带人转向西边黄桥镇,因天黑,只能入镇找百姓问话,从黄桥镇百姓口中得知,从十天前开始,泰州陆续有清军进驻,估计数目有四、五万。”
  “你手臂上的伤是怎么回事?”
  “出镇打算回来时,遇到一队清军斥候,发生了战斗,兄弟们为了掩护我……全留在那了。”石小虎哽咽道。
  吴争点点头道:“他们是英雄……你先下去治伤。”
  等石小虎离开后,吴争问道:“另一队回来没有?”
  池二憨摇摇头。
  吴争转身盯着地图,泰州有四、五万清军,这么说来,清军是想进攻泰兴,可不对啊,十八万清军是要渡江攻靖江的,为何连一个不设防的泰兴都不占领?
  那明天还来得及攻靖江吗?
  这肯定不对!
  再有,远离江岸的泰州都只有四、五万清军,其余清军去哪了?
  难道是……通州?
  那也不对,通州在靖江以东,距离甚远,无法在短时间对靖江进行攻击。
  难道清军的目标不是靖江,而是常州常熟?
  这倒是有可能,常熟临近嘉定、吴淞,可以对吴淞自己正在建的新城展开攻击,也算是可报一箭之仇,可问题是清军渡江进攻,如果主攻是自己的新城,那就会被西、南两面明军合击。
  多尔衮真会为了报一箭之仇,冒着过江清军被全歼的危险进攻新城?
  这显然不合逻辑。
  吴争蹩紧了眉头,这答案只能等另一队斥候回来才能解答了。
  一直到午后,另一队斥候回来了,他们倒是没一个伤亡。
  可带来的情报,却让吴争一个头变成了两个那么大。
  通州确实有清军,可最多不过一万人。
  那么,还有十几万的清军去哪了?
  这让吴争不得不开始怀疑沈致远情报的准确性。
  吴争一面下令江阴、香山、杨舍三地加强警戒。
  一面召集麾下将领商议。
  将情况大致说明了一下,吴争指着对岸道:“如今最大的问题是,清军究竟有没有十八万兵力,同时他们的主攻目标究竟是不是靖江。如果不是,那会是哪?如果是,那其余的兵力是延误了行程,还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兵力?”
  刚赶来的宋安道:“我倒是认为清军可能就这么点兵力,之前几仗,清军损兵折将,照道理,从清廷使团回去到今日,短短一月之间,要聚集起十八万大军不易。我认为,十八万可能是清军故意夸大的数目。”
  鲁之域摇摇头道:“不对,据我所知,年前清廷敬谨郡王尼堪所部已经班师,他是随豪格征讨西南张献忠部的,其部虽然数目不明,但既然是凯旋班师,那就有可能主力还在。加上清廷在顺天府本就有驻京八旗,调动一部分也是可能的。”
  吴争思忖道:“能不能这么去想,如果清军确实要攻靖江,那么它就不可能是十八万,也就是说是虚报。可如果清军主攻目标不是靖江,那么又为何要在泰州、通州两地驻囤五、六万大军呢?”
  被吴争这么一引导,宋安突然一个激零,“那就是牵制,如果清军在泰州、通州两地驻囤五、六万大军是牵制,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兵力,进攻别的目标,而这目标一定是比靖江更重要的。”
  吴争闻听大惊,这话有道理啊。
  如果真象宋安说的,用五、六万大军来牵制自己,那么清军真正的主攻目标方向,兵力就会更多,十八万大军,就不会是虚报,而是真实的。
  
第923章
扑朔迷离
  想到此处,吴争霍地起身。
  他来回踱步,好几圈之后,思忖道:“不对,十八万数字应该不会错,沈致远也不可能会欺骗我……可问题出在哪呢?是假情报?沈致远被蒙骗了?他有那么傻吗?”
  宋安冲口而出道:“或许情报半真半假,譬如说大军人数是真,但目标是假,正因为半真半假,故沈致远才上了当。”
  这话让吴争豁然开朗,对,这很有可能。
  “好!咱们就按这个思路去猜想,清军主力究竟在何处?多尔衮究竟想干什么?”
  宋安思忖道:“其实不难猜,清军以五、六万人作诱饵,那么比靖江更重要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应天府,二是新城。可要攻新城,通州就是主攻方向,清军在泰州有四、五万,反而通州仅一万人,所以,这不太可能,剩下的就只有应天府。”
  吴争思忖道:“可这也不太说得通啊,廖仲平所部调至常州是我建议朝廷的,用来防备万一。调动的也只有一万多人,京城除了原来三万京卫,还有新征的八万新军,加上皇帝自己近万御林军,这兵力尚有近十二万大军,清军能在短时间攻克应天府?要知道,一旦证实清军主攻方向是应天府,只要两天,廖仲平所部就可返回京城,最多三天,我部人马也可增援……多尔衮何来如此迷之自信?”
  这话说得没错。
  应天府是曾经的京城,城池防御很强。
  不用说城中有足够的防御兵力,就算折扣一半,只有六万守军,十二万清军也无法在两天内攻破,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吴争道:“况且,兴国公王之仁的水师尚在,虽说之前折损一半,朝廷因没钱只补充了士兵,没有补充战船、火炮,可有这一半的战船,也能对清军进行阻击,至少能延缓清军登陆南岸。”
  将领们都沉默起来。
  如果这些理由成立,那么之前清军的主攻方向不是靖江的假设就会被推翻,问题又会回到原先的纠结中去,那就是清军究竟有没有十八万。
  吴争确实头痛得厉害。
  这时,一直不吭气的池二憨突然开口,“反正换了我是多尔衮,既然下决心报复,就不可能装样子。”
  吴争一愣,“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池二憨闷声道:“打不过,也要咬死对方。何况多尔衮有十八万大军。”
  “你坚信多尔衮此次真集结了十八万人马?”
  “嗯!”
  吴争怔怔地看着池二憨,不得不说,池二憨的话坚定了吴争内心的猜测。
  没错,吴争此时心里确实侧重于信清军主攻目标是应天府,只是因为无法解释清军怎么可能两天内进攻得手,所以才有了些对心中猜测的动摇。
  可此时难得开口的池二憨,靠着他的本能,做出的陈述,让吴争不得不重视起来。
  这是种战场直觉,与战术、战略能力无关。
  这就象一个没读过书,不懂兵法的老粗,照样能带兵打胜仗成为一代名将一样,直觉和本能,是成为名将不可缺少的前提,否则,就是赵括。
  直觉和本能绝不是空洞和虚渺,这需要天生野兽般的敏锐和久经战场的积累,缺一不可。
  池二憨的话,虽然糙,但这代表着他从一个旁观者的感应和视角。
  吴争不由得重视起来。
  “就按清军主攻方向是应天府设想,诸位觉得,清军会以何种方式,保证在两天内攻破应天府?”
  吴争为这场战前军事会议定了性。
  明日就是战役开启之日,没有时间了。
  既然设定了目标,将领就顺着这方向去想了。
  “既然十八万大军属实,那除了泰州、通州六万人,足够让清军从西、北两面同时对应天府发起进攻,如此,应天府将承受十二万大军两个方向的同时进攻,由此来缩短攻破应天府的时间。”
  “江浦……一定是江浦。”
  “散布谣言,八万新兵可能就会失去战意。”
  “如果城中有内应,时间能缩短。”
  “火炮,大量火炮抵近射击。”
  “对,从江浦上岸最近也最便利。”
  ……一阵七嘴八舌的分析和假设,让吴争惊悚起来。
  本来不可能的事,被这么一说,变得似乎越来越真实。
  真实得就象已经发生一样。
  吴争霍地站起,看着地图的他,沉声道:“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问题一抛出,一片静默。
  调动三处大军,至少得两、三天功夫。
  人员还快点,火炮怎么办?
  关键是,靖江还在遭受泰州五万清军的牵制,还有通州一万清军。
  能调动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