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1807

  于是伴随着不停地“吱呀”开门声,一条不到二里的街上,站满了人。
  这些百姓,那可都是经过清军南下,当过亡国奴的百姓。
  战争对于他们,已经不陌生了。
  他们其实早在白天,就已经听到了枪炮声,加上子时,城外一轮佯攻,如果今夜还能睡得着,那就是怪事了。
  方才徐三、黄驼子几个杀了那六人,百姓就躲在自己大门后,偷眼往外瞧,只是看不清楚人脸,还以为是强梁入城抢劫杀人。
  可后来徐三、黄驼子等人的说话,刚好在里长家大门不远,夜深人静,话音传得远。
  被里长家男丁听见,告诉了老头。
  就有了这眼前一幕。
  徐三此时是真急了,他急道:“您这是做啥,敌人说来就来……”
  老儿指指徐三道:“小三子,你以为按你说的,死在了这条街道上,就能让老头夸你个好?蠢!”
  骂了这声蠢,老儿对黄驼子道:“不过徐三有句话倒是没说错,你小子把在战场上的那些用到自己地头上来,不怕你死了多年的爹拿扁担揍你?”
  徐三和黄驼子等人连声气都不敢吭,可想而知道,这世道上,这些里长、族长那才是真正的主。
  就算县令当面,那也得恭恭敬敬地称声“您老”。
  老头抬手抹了把残留在嘴边的白沫,“小五子,告诉各家,妇人和、、五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离开,家中无兄弟的都朝西城方向去……”
  徐三和黄驼子一怔,忙阻拦道:“里正,这样不妥,这么多人会被敌人发现的。”
  老头一顿拐杖,道:“老儿还没有糊涂!”
  回头对身边男子道:“小五子,告诉各家,不许点灯,不许发出声音,安静地走,不准带走任何行李……留下的男丁都待在自己家里,听徐三号令行事……”
  说到这,老儿回头道:“小三子,衙门有刀剑弓弩吗?”
  徐三连忙点头道:“有,有……库房里多得是。”
  老儿一甩拐杖,正打在徐三小腿上,“那你小子还愣着,还不赶快搬来分发下去?”
  徐三与黄驼子眼神一对,道:“里正,咱打这仗,为得是不让清廷细作将码头的货运出去。”
  “码头什么货?”
  徐三急得一跺脚,“郑有德勾结清廷细作,在南面购买了大量火器,就堆在码头,此时郑有德被蒋大人抓了,清廷细作见事情败露,很有可能带货从运河逃离。”
  老头一愣,想了想道:“这没什么难的。”
  转头对身边还有一个男子道:“祥子,去,告诉码头的老张头,就说是我说的,码头上有鞑子奸细,让他稳着点,别急着带人运货。”
  再回头斜眼冲徐三道:“小子,码头的老张头是啥人总知道吧?”
  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人抱团。
  一个秀水码头,有着数百号的搬运工,自然就有人抱团。
  一来不被雇主欺负,二来可以不被外来人抢了饭碗。
  而老张头,就是这些搬运工的领头人。
  徐三一乐,连话都来不及回,转头向衙门跑去,边跑边喊道:“二根、小柱,带人跟我回衙。”
  黄驼子看着老头道:“里正,这可是拼杀,很可能会死人,死很多人。您真想好了?”
  老头儿嘿嘿一声道:“小驼子,别以为你在外面打了几场仗就敢在老儿面前耍横吹牛了……告诉你,当年倭寇横行之时,你爷爷和我可都是领过每月一两五钱饷的人。今日区区毛贼,要不是我年纪大了,否则,有汝等屁事。”
  说话那架势、那气势,还真没谁了。
  每月一两五钱的饷,在大明朝那时,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说得就是戚继光、俞大猷在江南抗倭时,招募的浙兵。
  明朝的军户是无饷的,招募的兵也只有每月一两,实际发到士兵手里时,最多不超过六钱。
  可戚继光当时招募的浙兵,却是实打实的每月发一两五钱,这是浙兵战力强悍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黄驼子听着老头吹牛,竟一时无言以对。
  老儿得意地顿顿拐杖,“小驼子,老儿今日不走了,就在屋里看着你们……告诉小三子,好好指挥,若败了,老儿拿拐杖打烂他的屁股。”
  沿街密密麻麻的人,瞬间消失得一干二净,就象没有出现过。
  这就是里长、族长的威严,是寻常官员根本无法企及的。
  ……
  蒋全义从徐三口中得知民众要参战,大吃一惊。
  他是见识过这支说是护院,实则是清兵的军队的。
  如果只是乌合之众,他早领百名府兵杀向码头了。
  让百来民众打这场敌众我寡之战,蒋全义不忍心,由于大门已堵死,蒋全义从围墙上以绳索翻出,去见了那徐里长。
  “里正,这么干不妥。”蒋全义直陈来意,“如果里正有心为国出力,那就令百姓入衙门,助本官抗击鞑子,这样也好保证民众的安危。”
  徐老头摇摇头道:“老朽知道将军好意,可正如小驼子所说,如果沿街没有百姓,怕鞑子不会上当。况且衙门围墙上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就算让乡亲们进去,也壮了个声势,于防守无益,不如在外面有用。”
  不愧是个老兵啊,几句话就点出了蒋全义的为难之处。
  确实,这仗非常难打,打得狠了,先不说西城有四百人,就说陈洪范麾下除了被歼灭的衙门百人,还有三百多人捏在手里,这三百多人可是在战场历练过的汉八旗老兵。
  真要向衙门涌来,以自己一百府兵和百余民众,显然是极具劣势的。
  其实蒋全义心里更赞同黄驼子在街道安放火药的想法,将敌人炸得七荦八素再围攻,这才合兵法之道。
  
第824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
  可这不是在野外而是在城里,这一里多地的街道上,真要引燃半座城,那罪过就大了。
  同时蒋全义还得担心,真打疼了陈洪范,逼他下决心带船逃跑,那就失去了这次入城的本意,还连累了城中百姓。
  见蒋全义迟疑,徐老头道:“将军放心,码头上老朽已经派人去打过招呼了,虽说不能全部滞留,可只要拖延装运,大部分货物就无法离开码头。至于将军担心民众伤亡,其实将军心里应该明白,这条街上一旦开打,将军又闭衙门不出,民众依旧会被牵连其中,与其被鞑子挟为人质,不如与他们拼上一拼。”
  蒋全义被说服了,可他心里终究还是不忍,“既然里正心中已有定计,那就按里正的意思办……不过里正年事已高,不如随本官入衙门内观战,也好对本官指点一、二。”
  徐老头呵呵笑道:“老朽断不敢言指点将军……老朽还是留在家中为好,狭路相逢勇者胜,稍有一丝惧意,便是万劫不复,有老朽在,这帮孩子们就不敢消极怠战。将军放心,老朽有自知之明,不会出屋与鞑子拼命的。”
  蒋全义见无法改变老头的意思,就不再坚持。
  直起身后,郑重向徐老头行了一礼。
  而徐老头竟也不闪避,微笑着受了。
  ……
  寅时一过,便是卯时。
  东城城墙上,三百多护院已经守成部署。
  陈洪范也是下了血本,小小秀水城的城墙上,愣是放置了六门十二磅火炮(炮重约一千斤)和十二门六磅火炮。
  如果不是孙正强极力劝阻,怕拆卸繁琐,陈洪范甚至想将十八磅和二十四磅炮也搬运上墙。
  一百杆火枪和二百弓弩手,加上这十八门火炮,还有无数的滚石、擂木、火油,构成了一道完整的守备工事。
  不得不说,陈洪范还是有些本事的。
  这话没说错,要没点真本事,就算想当个汉奸,恐怕腆着脸送上门去,也没人要啊。
  陈洪范是正经万历四十六年的武举人,万历年间历任高台游击、红水河参将、陕西行都司掌印、居庸关总兵等职。
  至崇祯元年,任南京右都督府佥事,提督大教场,虽说是南都,可这官是正经从三品衔。
  后加封太子少师,至崇祯十年陈洪范挂平虏将军印,实打实的一军统帅。
  可话说回来,陈洪范的一生,基本都是因他的性格坏事,他的性格胆小怕事,喜欢钻营。
  任陕西行都司掌印时,就因胆小怕事,被降为开原参将。
  也因会钻营,才一年多的功夫就又爬上居庸关总兵的位置了。
  崇祯十年陈洪范挂平虏将军印时,领兵八千救援朝鲜,这厮愣是没发一矢,距离倭军数十里,就丢下自己的军队逃了,由此被朝廷革职。
  从他的阅历,就能看出,这人胆小但谨慎,毫无廉耻,但确实关于钻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