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1807

  说着,转回去坐了下来,想了想道:“如果你说的是真,黄驼子既已报官,当地官府不作为,其情可悯。可本王奇怪了,黄驼子在夜里杀了郑家满门,怎么就不逃呢?”
  蒋全义恨声道:“说来可气,这黄驼子杀了人之后,竟不逃,反而去县衙自首了。如果连夜逃……嘉兴府与杭州府不远,第二天就能回军营,卑职就能护住他了。”
  吴争怒道:“你当本王麾下军营,都是藏污纳垢之地?”
  蒋全义拱手道:“卑职失言了……可理不是这理吗,咱不能自己兄弟吃亏不是?”
  这话还真不错,有明始,兵,就是奴兵。
  这还得从太祖朱元璋说起,他规定,任何阶层,都得承荫。
  也就是说,爹是木匠,子孙就是木匠。
  爹是军户,子孙就得是军户,否则就是违法,得法办。
  这也就是民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的来由。
  那时的军户,地位比下九流还低,几与唐朝的奴兵相媲美,就差象宋时奴兵在脸上烙印了。
  这和戚继光的募兵性质完全不一样,戚继光的募兵,募的是良民,不在军籍。
  相当于花钱雇佣民众,打完随时可以解散。
  那饷银也是很高昂的,当时是一年十八两军饷,折每月一两五钱,稍比现在北伐军的饷银低一些。
  这也是戚家军战力强悍的主因之一。
  后来戚继光死了,这支军队当时停留在北面,也打了不少仗,时胜时败。
  朝廷因为没钱,负担不起这支军队的消耗,于是就把这支浙军解散了,当然也留用了一部分。
  其中一部,也就是戚金所部,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浙军,不过最后也在浑河桥之战时全军覆没,戚金自己也在此役中殉国。
  所以,当时由军户组成的军中,还真是藏污纳垢的,到后期,因为军户的流失,员额不足,但凡是在外面混不下去的人或者是犯了事的,纷纷冒名混入军户,以逃避法办,而官府因为政绩需要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于是,军队就成了藏污纳垢之地,战力就愈发低下了,直至整个军囤制毁坏。
  到嘉靖三十二年时,百来名倭寇从会稽劫杭州,窜入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泾县至南陵再到芜湖,在南岸大肆烧杀之后,由太平府杀到应天府。
  这伙倭寇暴走了前后八十余天,三千多里路。
  沿途多达十二万明军愣是不敢出城迎战。
  所以,后来朝廷只能靠戚继光募集浙兵,来剿灭倭寇。
  
第797章
意见不统一
  吴争没好气地道:“你确定黄驼子是自首后被抓?”
  蒋全义肯定地道:“卑职用项上人头担保……王爷试想,象黄驼子这样在战场上杀过数十鞑子的人,要是想逃,凭县衙十来个差役能抓得住他?”
  吴争听了心里也觉得有理,这职业杀人的,和那些平常抓抓小偷的,那根本不是一回事,说难听点,怕是黄驼子吼一声,都能吓退这些差役。
  其实吴争也能理解黄驼子主动投案,这等灭门血案,如果他逃了,他儿子怎么办?
  所谓一人做事一人当,何苦祸及儿子呢?
  “这事本王知晓了,你先退下吧。”吴争平静地说道。
  蒋全义急了,他泣声道:“王爷,杀了黄驼子,卑职怕军心不稳啊。”
  吴争这下是真怒了,“怎么,你还敢威胁本王?”
  蒋全义脖子一挺道:“卑职不敢,可卑职怕约束不了那些部下。”
  吴争怒极反笑,“那本王倒还真想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举动来……”
  蒋全义顿时服软了,“王爷恕罪,卑职只是情急……王爷,卑职绝无二心,麾下二千人也唯王爷马首是瞻……只求王爷救黄驼子一命。”
  吴争冲门外喊道:“来人,请左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前来。”
  转过头来对蒋全义道:“本王不能听你一家之言,去门外候着,不,回去等信。”
  蒋全义吱吱唔唔地还想再求。
  吴争厉声道:“滚!别让本王令人把你叉出去。”
  蒋全义这才心不甘情不愿,一步三回头的出去了。
  ……
  熊汝霖、张煌言、张国维联袂而至。
  一进门,张煌言就笑道:“王爷,这区区一面旗帜的作用还真不小,您是没看见,现在这满街的店铺外都挂上了,百姓如今每言就称,咱大将军府什么的。”
  吴争笑道:“归属感确实很重要,前朝却给不了他们,生生把一盘好棋下成了臭棋篓子。不过这归属感,还得时时维护,否则仅凭一时之气,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玄著兄,本王眼下就遇见一件事,想听听三位的意见。”
  张煌言三人一拱手道:“听王爷吩咐。”
  吴争想了想道:“坐下说……我听闻嘉兴府前些日子出了桩血案,玄著兄主刑法,想必应该知道?”
  张煌言挑挑眉头道:“是有这么回事。当时王爷在军校练兵,此案也罪证确凿,犯人也供认不讳,所以,与熊、张二位大人商议之后,下官便同意了当地县衙判斩立决,文书已经发往嘉兴府……怎么,是蒋全义来找王爷说情了?”
  吴争点点头道:“他是刚来找过我,不过我也没只听他一面之词……这样,既然三位都是知情者,那正好,就请玄著兄将案情当面重新疏理一遍,看看是否有错漏或者可疑之处。玄著兄别误会,我不是在质疑你,只是,黄驼子确实是战功赫赫的老兵,万一要是有错,恐怕冷了将士之心啊。”
  熊汝霖、张国维都不反对。
  张煌言也同意,于是就将他看到的秀水县公文,当着其余一人的面,大致复述了一遍。
  讲完之后,张煌言道:“如今恰逢乱世,人心本就不稳,如此穷凶极恶之徒,当杀一儆百,以安民心,断不可姑息。”
  吴争沉默着看向熊汝霖、张国维二人。
  熊汝霖道:“虽说下官是文臣出峰,可毕竟也带过兵,骄兵悍将肆意妄为,确实不能纵容,所谓剑有双锋,可伤人亦会伤己,还请王爷三思,不要被蒋全义一面之词所蒙蔽。”
  张国维想了想道:“下官也觉得二位大人言之有理。凶徒虽说是军功在身,可此案性质太过恶劣,如果有功就可视律法于无物,那天下就会更乱。所以下官以为,乱世当用重典,宁枉不纵,方可安人心!”
  吴争讶然地看着三人,笑问道:“三位是事先商量好来的吧,怎么口径都一样呢?”
  张煌言正色道:“侠以武犯禁,此风不可长。若天下人人都挟私报复,那朝廷的存在还有何意义?属下知道王爷爱护将士,人犯也确实有功于朝廷,但功是功,过是过,岂能混淆?”
  吴争轻叹道:“这道理本王也懂……可法不外乎人情,诸位也都说了,人犯是个功臣,这要是没犯事,这次赏赐之后,想必也将升为把总军职,那就是诸公同僚了。况且此案原因说起来,也算事出有因、其情可悯……这样,如何判罚我不干涉,好歹留他一条命,也好让本王对那些为国征战的将士有个交待,诸公以为如何?”
  这确实是吴争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其实对于吴争这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来说,心里更赞同三人的观点,法不容情嘛。
  可事实上,人真遇见了这种事,首先顾忌到的,还是人情。
  吴争心里也恼火,原本象这种浴血奋战的幸存士兵,该树为典型,以激励辖下民众才是。
  可偏偏遇到这么档子事,让吴争很窝火。
  吴争原以为,自己好声软语地和三人商量,怎么着,于公于私,这三人也该卖自己一个面子才是,毕竟自己也没有要为黄驼子脱罪,仅仅是想留他一命。
  不想,最先向自己开火的竟是张煌言。
  张煌言怼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将士为国浴血奋战,确实功在当下,可这也是他们的义务。王爷麾下数万大军,若人只要立下战功,就可胡作非为,这天下岂不更乱?属下掌六府刑罚,其意只有二字,公平!”
  吴争有些下不来台,嗤声道:“法律也是人订的,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几个皇子与庶民同罪。是,黄驼子确实该杀,可我也听说了,他先是报官,杀人后自首,从这看出,他杀人并非蓄意以久,是因为家中惨遭变故所致。玄著兄啊,如果是太平盛世也就罢了,可眼下是乱世,急待巩固军心,象这种坚贞反清之士,该拢络以激励将士才是啊。”
  
第798章
与张煌言起了争执
  张国维、熊汝霖已经明显觉察到了吴争的意思,二人心里想想也是,都是带过兵的人,情感上也是能够理解的。
  加上吴争的要求也不高,对黄驼子判罚归判罚,只要留一条命就成,自古以来也有将功折罪之说,真要按理论,这二、三十级头颅的军功,换条命对民众而言,也交待得过去。
  于是二人沉默下来,不再反对。
  可张煌言却坚持道:“王爷有言,只掌军事,不理政务。此事乃刑事,还请王爷不要轻涉。”
  这话让吴争心中无名涌上一团火来,他冷怼道:“此案虽是刑事,可黄驼子是在籍军人,也算军务。我是大将军,麾下将士涉案,我理当过问。况且我也没干涉政务,只是想请三位,看在我的面子上,留黄驼子一命,这要求不过份吧?”
  张煌言犟着脖子道:“若是人犯只杀了郑荣,王爷有命,或许下官也能法外容情。可人犯竟灭人满门,此事,仅以将功赎罪,说不过去,黄驼子当杀!”
  吴争怒道:“玄著兄,将心比心,这等家破人亡的遭遇,若玄著兄设身处地,会不会也拔刀而起?……反正,若是我,也当如此。”
  吴争这话说得已经有些过了,不象是一个郡王、大将军该说的话。
  张煌言脾气也倔,想想也是,绍兴府时,他一个区区七品言官,就敢与朱以海对着干,何况是现在,加上与吴争私交不错,那说话就更没把门的了。
  听吴争这么说,张煌言也来气了,他道:“公文已经发往嘉兴府,若王爷想要枉法,恕下官不能从命。”
  吴争也怒了,“就算公文已经发出,本王也有权将它追回……本王终究是六府之主,就算黄驼子罪大恶极,本王也有特赦之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