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1807

  面对钱肃乐的指责,吴争冷静下来,也觉得自己莽撞了些。
  君臣有矛盾的,自古以来多了去了,可当殿将矛盾暴露、展示在百官面前,那就是在逼着百官站队,这就是分裂的开始。
  这一点,吴争也很清楚。
  “虽说陈子龙一向与我不对付,甚至可以说,也有取死之处。可我总以为,他不该这么死,更不该撞死在奉天殿前。”吴争摇摇头道,“暇不掩瑜,陈子龙对大明的忠诚,勿容置疑。天下人心已经够不堪了,这份忠诚,不容亵渎。”
  钱肃乐欣慰地点点头,“你能有如此胸襟,老夫甚是欣慰。老夫也不是在怪你,况且,你这么一闹,也有不小的收获。”
  “收获?”
  “是啊。昨日散朝之后,不少官员请老夫引介,想要见你一面,尤以卧子先生门下者为最。”
  吴争闻听呵呵一声。
  钱肃乐佯斥道:“也别高兴得太早,你的劫富济贫四个字,一直是阻拦许多人向你靠拢、效忠的障碍。”
  吴争道:“岳父误会了,这些官员的拥戴,我不稀罕。如果真想得到他们的效忠,我也就不会提及劫富济贫四个字了,或者在陈子龙当时数次劝说时,就改口了。”
  说到这,吴争抬起头,看着天空道:“我要的是一个人人皆可以站着活的天下。就算无法做到极致,但也不妨碍我尽力使它变得更好一些。岳父大人,替我转告那些人,能追随我的意志的,我欢迎。若无法追随的,咱们相敬如宾。至少在抗清这件事上,我和他们还是可以结伴而行的。”
  钱肃乐郑重地点点头,他的眼睛充满了赞赏。
  钱肃乐自己也很奇怪,自从转变了立场之后,他越来越觉得吴争顺眼了。
  他所说的,所做的,无一不十分贴切地符合自己的心意。
  而让钱肃乐更觉得奇怪的是,吴争的所言所行,更象是自己心里隐隐想做却做不到的。
  看着吴争百骑远去的背影。
  钱肃乐自言自语道,“大道至简啊。”
  ……
  时值深秋,冬天将近。
  这时的战争几乎很少有在冬天打起来的。
  一是因为士兵御寒能力不足,不管是战斗还是行军之后都会出一身臭汗,然后被寒风一吹极易受寒。二是,冬天之后,就是春耕,如果因为打仗耽误了春耕,那么一年的收成就受影响了,显然不合算。
  所以,除非危急关头,否则不管是攻还是守,基本上都会避开冬天。
  朱慈烺当时说战争准备至少一两月,其实也是这么个道理。
  义军虽说进逼九江、安庆,可到现在没打,估计年前是打不起来了。
  而清军,已经退回北岸,加上和约一签订,自然也是打不起来了。
  所以,吴争很清楚,西征至少会在春耕之后,也就是说,中间有四、五个月的空隙时间。
  吴争需要用这个空隙时间,好好练出一支强兵。
  出于这个考虑,吴争以此战伤亡最少的金山卫,暂时换防了靖江的蒋全义部。
  集中起所有有作战经验的火枪兵,随同杭州卫南返。
  ……
  大军凯旋。
  沿途各府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杭州城门外,更是人山人海。
  城中大将军府、杭州府台及各司台衙门官员皆列队城外恭迎。
  队伍中,更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吴争的亲人,吴伯昌、吴小妹及钱瑾萱、周思敏四人。
  无数敬仰、羡慕的目光聚焦在这四人身上,吴伯昌乐呵呵地与人颌首,钱瑾萱气定神闲,周思敏视若无睹,吴小妹反而显得有些局促了。
  身边的钱瑾萱感觉到了吴小妹的局促,伸手握住了吴小妹的手,轻声鼓励道:“夫君如今已经贵为郡王,妹妹按律就是县君,受人瞩目是常理中事,妹妹如果觉得不适,可以迎头目光看过去。”
  吴小妹鼓起勇气,朝着人群看来的目光加看过去,也怪了,所有被扫到的目光,皆纷纷回避。
  吴小妹惊讶道:“这是怎么回事?”
  钱瑾萱微笑道:“权、势罢了。”
  
第743章
宴请群商
  边上吴伯昌听到二女问答,笑着抚须道:“也不尽然,除了权和势,还有敬重。争儿能力挽狂澜,光复十三府之地,在百姓中的威望,才是百姓不敢与你对视的真正原因。”
  钱瑾萱脸微微一红。
  他向吴伯昌福身一礼道:“多谢公爹指教。”
  这时,有报信斥候急驰而至,大呼道:“来了……来了,王爷大军回来了!”
  锣鼓、唢呐、欢呼齐起。
  相对于应天府的入城,这次,吴争是主角。
  每个将士们的脸上有着灿烂的笑容,还有比亲人来欢迎自己凯旋,更能让将士自豪的事吗?
  无数的爆竹和烟花,在大军列队进城的时候绽放。
  还有比回家,更让将士们心动的事吗?
  吴争在迎向父亲、妹妹、妻子那一刻,下了一道令,“就地解散!”
  “噢……”
  这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
  回大将军府的路上。
  吴争留意到队伍后面一小簇人远远地跟着。
  “那是些什么人?”
  莫执念答道:“回王爷,是商会中人。”
  “他们有事?”
  莫执念迟疑了一下,将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然后请罪道:“老朽也是迫不得已,这才采纳了清儿的建议,违反了王爷定下的规矩,请王爷责罚。”
  吴争想了想道:“如此处置甚是恰当。我当初定下这规矩,也只是为了不让百姓买不起米,吃不饱肚子,如今百姓的薪水日益见涨,米价稍稍有些上涨,也在情理之中。何来责罚二字?”
  “谢王爷体恤。”
  吴争想了想,道:“既然见到了,那就让他们入府等候吧,这事我来处理。另外,备两桌酒菜,我请他们吃酒……你们也一起作陪吧。”
  “这……”莫执念稍作犹豫。
  边上张国维道:“不过是些商贾罢了,王爷若有定计、谕令,就由莫老代为转达就是。”
  此时的商人,地位依旧很低。
  虽说明末江南商人大多与东林党勾结,以至于赋税流失,朝政凋弊。
  但这一勾结的主导方是东林党人,也就是说东林党人在利用商人圈钱,而不是商人真正有话语权。
  商人不过是东林党人谋财的工具,就象个臭不可闻的夜壶,用则取,不用则弃。
  举个例子,嘉靖年间,宁波城内东门口(商贸最繁荣的市集),有一王姓皮货商人,“家累千万金”,且知书达礼,对丰坊(宁波府人,嘉靖二年进士)十分推崇,经常性送一些礼物给丰坊,但从不讲回报。
  丰坊不解,问书童,书童告诉他:“大概是想要到得您的题字吧。”
  丰坊就写了“阑坡”二字送给王姓皮货商人。
  这字让当时一个书生看见了,说“这不是东门王皮”吗“?
  王姓商人知道后,开心得不得了,说:“我在这个城市中,就像虱子一样的藐小,您把东门送给我,这不要太大了。再说,皮有什么不好,我正贮藏着羊皮,等待着百里奚那样的名人出现。”
  当下,还准备了一份厚礼,上门拜访答谢丰坊。
  从这可以看出,王姓商人虽有千万巨财,可面对士人那种卑微。丰坊写“阑坡”二字相赠,原是有嘲笑之意,不意却被聪明的王姓皮货商解为抬高自己的话。
  当然,这也反映出商人是社会底层人物,有求高之愿。
  无论是莫执念还是张国维流露出的意思,也就是吴争的身份,不能太给这些商人脸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