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1807

  布木布泰既然在太和殿隐身幕后,自然不会现身至殿门外观看。
  洪承畴沉默着,慢慢点了点头。
  岳乐应道:“回太后,沈致远所言虽没有太大出入,但臣敢肯定,火枪还不足以克制我朝铁骑。只是,步弓怕是……但在臣看来,只要正面加厚琏甲,想来是可以挡住弹丸的。”
  说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小。
  看着岳乐吞吞吐吐的样子,布木布泰算是彻底明白了,连岳乐都不否认,怕是真如沈致远所说的了。
  布木布泰问道:“那诸卿家可有应对的办法?”
  范文程道:“要说应对之法,无非有二,一是如沈致远所说,即刻征伐义兴朝,趁它还未羽翼丰满之时,一举攻灭。二是我朝也训练火枪兵,并组建起远甚于义兴朝的火枪兵,如此,义兴朝就不会威胁到我朝。”
  岳乐精神一振,大声道:“臣愿率军南下,助摄政王攻灭义兴朝。”
  祁充格冷冷道:“若能攻灭义兴朝,还用不到镇国公率军出征,摄政王麾下十五万大军已经南下,况且,京城仅三万八旗军,若你带走了,由谁卫戍京城?”
  同为多尔衮一脉的瓜尔佳·刚林(正黄旗,国史院大学士赞理机务),附和道:“摄政王此前建议与义兴朝和谈,想来是已经觉察到我朝无法一时攻灭义兴朝,如果再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恐怕我朝无法支撑起在西北、东南的战事。”
  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冯铨(原大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降清后,授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也附和道:“如今郑亲王、征南大将军近三万大军被困在江南,江北沿岸已经无可调动大军,摄政王就算南下,也势必会被泰兴吴争所部阻截,无法迅速渡江增援,如果此时再兴战事,恐怕郑亲王、征南大将军及三万大军危矣。”
  只有洪承畴默不作声。
  布木布泰不得不点名问道:“洪卿家可有应对的良策?”
  洪承畴这才抬头道:“臣一时也想不出应对良策。可臣方才观看了火枪射击,也检验了被火枪击中的铠甲,火枪确实犀利,但在一百五十步外,精度不足,臣大致数过,三十火枪兵十六轮击发,可几件铠甲的弹孔远不到射出弹丸的半数。故,臣觉得不管火枪兵是不是真能在战场上起到克敌制胜的威力,组建火枪新军……不急在一时。况且,我朝财力暂时无法支撑组建庞大的火枪军,且此事也得问过摄政王的意思。臣以为,还是先定与义兴朝是战是和来得要紧些。”
  布木布泰默默地品味着洪承畴的话,洪承畴首先承认了火枪的犀利,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不否,然后洪承畴拒绝了立即组建新军的提议,再就是,洪承畴提到了组建新军,需要摄政王首肯,最后点明眼下最重要的是决定是战是和。
  布木布泰品味出了一丝不同的味道,她看向福临,问道:“皇上之意呢?”
  其实这只是一种姿态。
  福临此时还未亲政,朝中军政大事,都由多尔衮和布木布泰决断。
  可此时福临却表现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固执,或许是多尔衮不在的缘故吧,他沉声道:“朕觉得,当立即组建火枪军。”
  这话让布木布泰脸色一沉,她紧抿着嘴,看似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福临虽说没有亲政,可真开口了,还真不能当没听见。
  皇太极死后,福临幼年登基,这军政之事,就算成人也承受不了,何况他一个小孩子?
  加上多尔衮的跋扈和布木布泰的高压,在福临心中,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
  四年的压抑,在多尔衮不在的情况下,福临终于展露出他的锋芒。
  他是亲眼看见了火枪的威力,所以,对于他而言,急需一支能只听他号令的强大军队,来对抗威势日盛的多尔衮,还有布木布泰的高压。
  福临选择了火枪兵。
  洪承畴在一愕之后,赶紧劝谏道:“皇上,火枪兵耗费巨大,就算与光义兴朝持平,组建三万大军至少需要数百万两之巨,且我朝还无法生产这新式火枪的弹药,都得向红毛夷购买,这恐怕……眼下国库拘紧,望皇上三思。”
  如果说这时清廷朝堂之上,满人武将大都忠于多尔衮,那么降清汉臣大部分是效忠福临的。
  这确实有些怪,按道理,这时的多尔衮权势熏天,大有夺位的可能,降清汉臣怎么也该效忠多尔衮才是,可以洪承畴为首的汉臣却遵照了皇太极的遗命,效忠了福临。
  在洪承畴心里,确实将福临当成了自己的弟子,敦敦教导,时常灌输圣贤的理念。
  还别说,或许是年幼之故,孩子嘛,容易塑造,福临对满汉之别并不看重,更是认同洪承畴的理念,对外采用抚重于剿的策略,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
  对内,福临在上个月,设立六部汉人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同时颁布了允许满汉通婚、官民互相嫁娶的律法。
  可惜的是,这条满汉通婚的律法虽然颁布,却被多尔衮及效忠于他的满人大臣暗中抵制着,至今尚未有一个成例出现。
  这已经很让福临不满,加上之前被多尔衮害死了肃亲王豪格之事,福临心中的怨念更甚。
  而此时多尔衮不在,福临耍起了性子。
  他对洪承畴道:“诸公皆道火枪犀利,朕要组建火枪兵以拱卫京畿,也是为了大清。如果仅仅是为了须耗费不少银子,完全可以先组建一支万人,甚至数千人的火枪营,如此待训练有成、国库盈实时,便可迅速扩大到数万人。”
  这话让布木布泰有些讶然,她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心里一动,其实他也是有这想法的,只是他更愿意是将沈致远部整编,纳入他的麾下,当然洪承畴也是为福临亲政做准备。
  
第706章
赐婚,是拢络最有效手段
  此时见小皇帝说得有理有据,洪承畴也有些动心了。
  刚好布木布泰朝他看来,洪承畴便顺水推舟躬身道:“皇上说得在理,不过我朝缺少精通火枪兵作战的将领,臣以为何不整编沈致远部加以扩充,如此既可少花费银子,也可迅速形成战力。”
  福临闻听甚喜,刚要说话。
  祁充格抢先一步,冲洪承畴冷冷道:“洪大人说得轻松,沈致远部新附,其心志尚未摸清,况且火枪犀利,调其部入京卫戍,万一有个不测,如何应对?”
  这话也有理,洪承畴一时答不上来。
  布木布泰心里其实也认可了洪承畴所说,在她看来,平衡多尔衮和福临之间的关系,关乎清廷的安危,如今多尔衮的气焰确实太过了,需要再平衡。
  她原本想赞成的,可此时被祁充格这么一说,她又犹豫起来。
  这时,福临再次令人意外地开口了,他厉声喝斥道,“朕意已决,祁充格,你想抗旨吗?”
  皇帝到了这一步,就算是小皇帝,那也是皇帝嘛。
  当臣子的这得服软,哪怕心里不想软,也得软。
  祁充格跪了下来,口称“臣万万不敢。”
  范文程悄悄与洪承畴交换了一下眼色,上前道:“皇上,以臣之见。将沈致远部编入禁军也未尝不可,只是必要的防范还是需要的。”
  布木布泰点头道:“皇帝,范卿家是老成谋国之言,不妨听听他怎么说。”
  福临这才收起脾气。
  范文程道:“皇上,以臣之见。将沈致远部编入禁军也未尝不可,只是必要的防范还是需要的。臣私见,火枪兵可以部署在皇城外单独成营,不入八旗汉军,员额为十三牛录,共三千九百人。不足的部分员额,须从在籍八旗汉军中遴选,此部分参领自然也须旗人担任。如此,既可遂了皇上想要组建火枪军的心意,又可让八旗将士学会新式火枪的作战,最关键的是,由旗人士兵和参领的存在,这支火枪兵才可牢牢掌握在皇上和朝廷手中。”
  范文程果然老谋深算,说的话,可谓面面俱到。
  他既安抚了福临,也兼顾了满臣的面子和利益,试想,一支军队的参领(相当于副团、正营级)都是旗人,且至少有一千多旗人士兵可以充入其中,这支军队的立场就可以让人安心了,而满人也可从中获利,毕竟是皇帝直隶的军队嘛,待遇自然是不错的。
  最重要的是,这支火枪军将被隔离在皇城之外,杜绝了后患。
  所以,就象多尔衮一脉的人,象祁充格、刚林等人,也没有再执意反对。
  洪承畴随即帮腔道:“范公所谏在理,臣附议。”
  布木布泰拍板道:“皇帝,你意下如何?”
  到此时,福临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虽然感觉到不对劲,因为真按范文程所说,这支军队的控制权就不可能是他一人所有的,一旦旗人进去,势必有多尔衮的人,那么他的话语权就会降低。
  这与他本来的意图,有明显冲突。
  可问题是,他视为心腹肱股的范文程、洪承畴二人,都是这意思,他已经无力去反对了。
  所以,福临点点头道:“那就听皇额娘的。”
  这事了了。
  洪承畴提议道:“既然皇上已经决意组建新军,那对于沈致远、钱翘恭二人的安置和任命,原本淮安府同知和淮安将军之职,便须改变,还请皇上示下。”
  福临木然道:“诸位大学士看着办吧。”
  洪承畴看了范文程一眼,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躬身道:“臣以为,三千九百新军之都统、副都统二职可由沈致远、钱翘恭二人担任。”
  这时,祁充格耐不住了,他急道:“不可!都统一职岂可让南蛮人担任?”
  都统,在满清是个绝对的实职。
  原本只有八旗旗主担任都统,这权力可就大了去了,可谓军政一把手。
  不过从汉军八旗之后,都统就一下子膨胀了一倍。
  到清军入关,占领大半个华夏之后,随着大量明军投降,这都统的含金量与之前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可就算如此,与别的职缺而言,都统还是比较闪亮的。
  所以,祁充格的反对并非没有理由。
  范文程冷冷道:“先帝可封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为三顺王,当今皇上可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怎么,区区都统之职,就不能由汉人担任了?况且,新军仅三千九百人,不在旗籍,为何不能由汉人担任?”
  洪承畴帮腔道:“先帝大凌河之战的胜利事,前克勤郡王岳托谏言优待礼遇大凌河汉人,推行满汉联姻的策略,凡归降的一品汉官,以诸贝勒女嫁之为妻;二品汉官,以国中诸贝勒、大臣女嫁之为妻。即使原来已经有了妻室,仍以诸贝勒、大臣女与之,以示诚信。先帝从谏如流,这才有了我大清日益壮大。如今皇上也下旨推行满汉通婚,向天下彰显我朝的胸襟广阔。怎么,大学士是想抵制我朝国策吗?”
  这么大的帽子扣下,还是当着皇太后和皇帝的脸,加上多尔衮不在,祁充格只能认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