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1/1807

  不过这咨政倒也合适,虽无品无衔,但权力可大可小。
  就是咨政不是个常设官职,属于临时性的。
  倒是有些委屈了陈子龙了。
  这时朱慈烺对钱肃乐和颜悦色地说道:“朕刚才说了,按律内阁是六位大学士,太傅对朝廷忠心耿耿,且劳苦功高,朕想请太傅再次入阁,另外都察院左都御史之位尚空缺,朕有意让太傅兼任,不知太傅意下如何?”
  钱肃乐想了想,躬身道:“谢陛下提携之恩。”
  ……
  钱肃乐离开之后,就见钱谦益从后面屏风出来。
  朱慈烺道:“钱卿觉得太傅所说可信吗?”
  “回陛下,太傅的忠心还是可信的,至少对于抗击清军来犯之事上,太傅不会有异心。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对于卧子……”
  “不妨明说。”
  “卧子也是个正直之人,但性格偏执,他既然已经公然谋反,断不会轻易罢休。江南士人,几乎都与卧子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甚至远在顺天府,也有其门生故旧。与太傅相比,卧子对陛下更具威胁,臣担心……”
  朱慈烺点点头道:“钱卿说得没错,朕之所以重用太傅,而不授陈子龙实职,也是担心这点。”
  说到这,朱慈烺证据变得生硬起来,“只是相较于南面那人,陈子龙还算可控的。”
  钱谦益连忙顺着朱慈烺话意道:“是。吴争已经截留一百多万两商税,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次羁押京卫都指挥使廖大人,还断其一指,更是气焰猖狂。”
  朱慈烺恨声道:“若不是眼下军情紧急,朕绝不容忍。”
  钱谦益呐呐道:“陛下说得是,依臣之见,恐怕陛下还得……”
  朱慈烺怒道:“连你也要朕去求他吗?没了他朕就无法抵御清军了吗?朕要让天下人看看,没有他,朕一样能守住朕的天下。”
  “是。是……陛下容禀,杭州府有消息传来,替吴争执掌财权的江南富商莫执念,兴办起江南商会,募集巨资,以投资各种官府专营的禁榷,获利甚丰。江南但凡有名的商人皆被拢络在内,应天府参与者也不计其数,甚至……甚至连江北清商也有参与其中……”
  朱慈烺脸色铁青,骂道:“竟然敢与清廷勾联,替朕将此事传扬出去,朕倒是想看看,他能不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也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满口的忠义之下,是何等嘴脸!”
  此时的朱慈烺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有力措施来制裁吴争,怕也就是用舆情来出出气了。
  钱谦益匆忙道:“陛下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有何不可?”朱慈烺怒道,“朕揭穿他的画皮,还错了不成?”
  钱谦益赶紧解释道:“陛下容禀,这江南商会,吴争没有在里面占一点股份,就算陛下宣扬出去,怕也抓不住其短处。怕倒反而得罪了江南江北的世家富商。”
  朱慈烺恨声道:“我大明朝就断送在这些奸商豪富、贪官污吏之手了!朕恨不得下旨抄没了他们的家产。”
  “陛下,这可行不得,若真做了,怕我朝根基动摇啊!陛下可知道,这些商人背后,都是各地的世家豪门,谁也无法知道,有哪位朝中重臣入股其中。一旦触及,怕是会引起反噬,到时后果难料啊……再有,咳……臣在想,如此巨利,是不是户部也入些股?陛下知道,如今钱庄里头寸往来……还是有些结余的。”
  朱慈烺脸色忽青忽白起来,好一会他喟叹道:“不是朕贪图那些钱财,只是念及国库空虚,既然钱卿有意,便就……爱卿看着办吧。不过,绝不可以用户部的名义。”
  “陛下放心,臣会安排好一切。”钱谦益心里吁了口气,其实他是先斩后奏,早已投入了二百万两入了江南商会,他生怕朱慈烺断然拒绝,那如今大战一起,用到银子时,事情暴露出来,他就真没办法转圆了。
  ……
  沈致远、钱翘恭、蒋全义、王一林四人这小日子过得还真不赖。
  拿下了兴化县,而周边各县驻守的散乱清军,无论从兵力还是战力都无法对这二千多人形成实际的威胁。
  占据了白驹场、刘家庄这两在盐场,这清廷着实头痛。
  不得不头痛啊,真要彻底围剿太难了。
  这伙“强盗”少数说多不多,说少却不少。
  投入二、三千进攻,起不到任何作用。
  可一旦调动万人,那就是一个字——逃!
  济尔哈朗的难处,一是兵力调度有问题,江北是还有四万多大军,可这是布防千里江岸的,抽调三、五千没问题,抽调上万,那防线就是张筛子网。二是一旦调集大军,这二千多人再来个“战略转移”,把兴化周边的各县祸害一遍,那损失就大了去了。万一要去再突然失踪,结果出现在济南甚至更北,这事就不那么可推诿的了。
  所以,在郑亲王济尔哈朗围剿大军的前锋,与沈致远他们“小小”干了一仗,双方各有损失之后,清军就以松散包围的姿态停了下来,不再主动进攻了。
  这就是个泥坑,打打不得,不打又不行。
  打得太狠,怕他们逃,打不狠,这日子下去怎么是个头?
  济尔哈朗此时的头,真是一个比两个还大。他就差亲自前去,求这伙义兴朝的“叛军”了。
  
第678章
沈致远要降清
  济尔哈朗两次派人去招安,被“叛军”打了回来。
  济尔哈朗甚至还提出,只要沈致远他们肯主动离开,无论想撤往哪,他都不阻拦,可以大开方便之门。
  可这么优渥的条件开出来,“叛军”就是不答应,就象要死赖上兴化,与县城共存亡了。
  就在济尔哈朗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时,因豫亲王多铎的“遇害”,清廷终于下旨,要与义兴朝决战了。
  多尔衮令济尔哈朗尽快体面地结束围剿这支义兴朝“叛军”之事,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嘛,这道理济尔哈朗也懂。
  多尔衮限期济尔哈朗将江北清军向六合、仪真、江都一线集结,完成渡江进攻应天府、镇江府的准备。
  这下济尔哈朗是被逼到了墙角了,怎么办?
  细思之后,济尔哈朗咬牙作出了决定,他派人向沈致远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降、要么撤、要么双方在兴化决战。
  同时,济尔哈朗下令清军向兴化县城进逼,给予“叛军”足够的威慑和压力。
  ……
  都到了这个份上了,济尔哈朗确实够“仗义”了。
  进、退后路都任由选择了,还想人家咋滴?
  沈致远、钱翘恭、蒋全义、王一林四人开了个会,议题自然是怎么选择。
  蒋全义沉声道:“这还用得着商议吗?二万多兄弟,如今就剩下几百号人了,鞑子若有本事,就来取了去!”
  钱翘恭道:“我的意思是,不要作无谓的牺牲,我与致远此来,确实是有在敌后打出一片天的想法,可毕竟局势在变,如今济尔哈朗所部清军,已经三面包围了兴化城,我们唯一的退路也就是大海,可问题是,金声桓已经走了,虽然鞑子不知道,但只要大战一启,济尔哈朗就会很快知道,其实我们没有退路,之后势必就是一场猝死的围剿。所以,我认为应该撤退,趁清军还没有发现我们虚实之前。”
  王一林原本是个粗犷之人,可在沈致远等人面前,他却“乖巧”得象只兔子。
  水师原本是他的直属麾下,可王一林很清楚,真正掌控水师的,不是他,而是面前这三人。
  这就是现实,不由得他不“乖巧”。
  王一林犹豫了一下道:“我觉得钱大人说得对,因时而异,我们虽有决死之心,可我们也是一支孤军,就算此战能拼死二、三千鞑子,可对于整个局势而言,并无益处。我赞同撤退。”
  三人的目光齐齐看向沈致远。
  现在,这个终于掌握起军队,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沈致远,已经成了这支军队的真正首脑。
  沈致远很满意,他满意于自己终于执掌了军队。
  不,沈致远不仅仅是满意,他还胸怀大志。
  沈致远自得地扫了三人一眼,开口问道:“为什么不投降?打又打不过,逃也逃不了,撤?那我们当初北上做什么?让金声桓直接送我们回杭州就行了。”
  这话还没落地,蒋全义“噌”地窜起来,怒骂道:“沈致远,你敢投敌?”
  钱翘恭眉头一皱,对沈致远斥道:“你没糊涂吧?你这一投降,毁了你自己不说,连大将军也被你牵累了。”
  连王一林也瞪眼道:“投降这事可做不得,打不过逃就是了,何必做这等辱没了祖宗的事呢?”
  沈致远却好整无瑕、自得其乐地道:“本将军主意已定,尔等遵命行事便是了。”
  蒋全义怒骂道:“好你个沈致远,蒋某麾下几百号兄弟,绝不会向鞑子跪下讨饶!你敢投敌,莫怪蒋某腰间钢刀不留情面!”
  王一林也站起来道:“某麾下水师兄弟,也绝不会向清军投降。”
  钱翘恭依旧皱着眉头,他感觉有些不对劲,怎么想,也不存在沈致远要投降的理由啊?于是,他开始选择沉默。
  那边蒋全义发现钱翘恭不说话了,更加愤怒,他大喝道:“钱大人,你可是京卫副都指挥使。难道你要眼看就这厮将兄弟们带进沟去吗?某是看在镇国公的面子上,奉这厮号令,可若他真想投敌,钱大人,莫怪属下要……反了!”
  沈致远看着三人,面不改色心不跳,他摇摇头喟叹道:“瞧瞧,瞧瞧,太沉不住气了。要是我是主将,你们只能当副将呢,难道你们就不知道有句话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吗?”
  这话一出,钱翘恭眉头一挑道:“你是想诈降?”
  沈致远赞道:“这三人中啊,也就你的脑子能跟得上本将军。没错,我就是这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