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1807

  ……
  任何人群、任何阵营,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
  人心的复杂,也绝不是单纯的阵营划分。
  钱谦益,便是士人阵营中的异类。
  含凉殿。
  朱慈烺阴沉着脸,来回踱步。
  “这就是我大明朝的忠臣!”朱慈烺恨声道,“以臣行废立大逆之事,竟还以江山社稷的名义。”
  说到这,朱慈烺一顿,回头道:“钱卿,他们真要拥立长公主?”
  钱谦益答道:“确实无疑。”
  朱慈烺坐回御案后,脸色慢慢平静。
  “钱卿以为,绍兴府守得住吗?”
  钱谦益一愣,他跟不上朱慈烺的思维,只好呐呐应道:“依臣看,绍兴府怕是守不住的。”
  “哦?吴争不是素有我朝战神之誉吗?所经历战事,无不凯旋?”
  钱谦益道:“其实臣也研究过吴争所打的那几仗……臣发现这其中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但凡胜得酣畅淋漓的战斗,皆是吴争以众击寡,而丹阳、丹徒、镇江之战,吴争虽然最后收复得逞了,可所率军队伤亡惨重,况且,这还是朝廷牺牲了二万多京卫,在仪真牵制了清军主力的结果。”
  “朕是不是可以认为,钱卿的意思是,吴争战神之誉,徒有虚名?”
  “呃……那也不尽然。其实平心而论,吴争用兵还是有些章法可寻的,臣窃以为吴争更擅长于创造一个局部兵力优势,然后打一场歼灭小股清军的小仗,对大规模的战斗,他的指挥能力还是不足的。所以,臣的判断,绍兴府守不住,敌酋多铎率四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攻金华,牵制了吴争的严州卫和金山卫,一路攻绍兴,牵制了吴争的沥海卫。吴争手中仅可调动的只有杭州卫,可问题是杭州卫悉数增援绍兴府,吴争敢吗?那么沥海卫只有一万人,而多铎有两万清军精锐,吴争怎么可能挡得住?陛下知道,多铎可是清廷为数不多的百战主帅,以多铎的本事,又岂是兵力不足的吴争能挡得住的?”
  “唔……”朱慈烺这下总算是点头了,“钱卿所言句句在理,就算吴争大难不死,只要他无力北上,掺和眼下这场政变,朕就可以放手施为了。”
  “是。”钱谦益松了口气。
  朱慈烺道:“钱卿,且上前来。”
  君臣二人窃窃私语了一会,朱慈烺道:“此事若成,我朝首辅之位,便是钱卿的。”
  “多谢陛下赏识!”钱谦益跪地,拜伏称谢道。
  
第628章
你为什么不去死?
  一切比想象的还要顺利。
  龙潭水师异动。
  御史联名弹劾兴国公王之仁图谋不规。
  首辅率内阁诸臣谏言京卫弹压。
  皇帝从谏如流,钦点一千禁军、五千京卫,御驾亲往龙潭弹压,以稳社稷。
  诏令长公主朱媺娖、首辅陈子龙监国。
  还有比这更顺利的吗?
  皇帝一出金川门,陈子龙就直入禁苑。
  可问题是,长公主朱媺娖不见了。
  堂堂长公主,在禁苑不见了。
  不见了。
  这可不是小事。
  怎么可能不见呢?
  陈子龙顿时额头冷汗簌簌而落。
  他颓然坐倒在地,不见了,那就是失踪了。
  在禁苑失踪?
  谁还有实力能让长公主在禁苑失踪?
  陈子龙涕泪交流,失声狂笑,大呼一声:“我大明有雄主啊!”
  ……
  朱慈烺出金川门,方行二十里。
  五千京卫哄然哗变,谁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据说是有个禁军踩了京卫的脚。
  五千京卫随即包围了禁军和禁军内的皇帝辇舆。
  双方剑拔弩张之际。
  突然一支军队从京卫外围包围了京卫。
  为首之人中,竟然有一人是,钱谦益。
  徐孚远虽然惊怒,但知道事已不可为,反抗徒然,遂下令京卫弃械投降。
  朱慈烺在士兵阵阵高呼万岁声中,志得意满地圣驾回京。
  王之仁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单骑进京,跪于承天门前,向宫中呈上请罪表。
  跪了一个时辰之后,被内侍传皇帝口谕,安抚后离去。
  次日卯时刚过,皇帝颁布诏书。
  原内阁首辅陈子龙阴谋反乱,罢官除爵,交由三司查办。
  兴国公王之仁驭下不力,致使手下有不规之举,降爵一级。
  户部尚书钱谦益忠贞为国,任内颇有建树,接任内阁首辅……
  ……
  “你满意了?”
  朱媺娖冷冷地问道。
  朱慈烺微笑道:“谈不上满意,只是去了朕心中的一半隐患,如果南边那位为国捐躯了,那朕就去了另一半隐患了。如此,朕就能专注起来,举兵北伐了。”
  朱媺娖嗤声道:“卧子先生享誉江南,门生古旧没有一万,也有数千,陛下就不怕引起大乱?”
  “朕为何要怕?”朱慈烺奇怪地反问道,“陈子龙确实意图谋反,朕没有冤枉,也没有栽脏……朕没有杀他,就是要让他当众认罪。”
  “那陛下罢黜钱相,又是以何罪名?”
  朱慈烺平静地答道:“钱相无罪。朕岂是以言获罪之人?况且朕没有削去钱相太傅之职……钱相是身体抱恙,在府中养病。”
  “养病?养病需要禁军围府吗?”
  “朕这是爱护臣子。”朱慈烺义正词严地答道。
  朱媺娖怔怔地看着这个几乎已经认不出来的兄长,愤怒地问道:“那吴争呢?他反了吗?他现在还在为国、为朝廷、为陛下与清军浴血奋战!”
  “瓦罐井边破,将军阵前亡。常理也。朕绝不吝惜赐他身后哀荣,甚至可以追谥他为异姓王。”
  朱媺娖长叹一声,“没了陈相、钱相、兴国公、镇国公四人,谁来为陛下打理朝政,谁来替陛下抵御强敌?哥哥啊……你不该如此!”
  朱慈烺脸色有些凝重道:“妹妹真以为,靠他们能中兴明室?大明朝的文臣,怕忠心的不是明室,而是他们的钱袋子。大明朝的武臣,忠心的不是君王,而是他们的辖地。朕要的是大明千秋万载,自然得拔去这些腐烂、腥臭的根。”
  朱媺娖愕然地望着她的兄长,不再说话。
  道不同,不相为谋。
  再说下去,又有何益?
  ……
  外五龙桥,长安左门以南,宗人府。
  宗人府,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
  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
  始设于洪武初,开始时叫大宗正院,后改为宗人府。
  永乐时,宗人府的职能渐渐让渡于礼部,形同虚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