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5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1807

  莫执念正容道:“老朽不懂军伍,只懂买卖。做买卖,有盈有亏、有赚有赔,没有任何事可以无往而不利。想要赢到最后,靠得不是勇气和拼命,靠得是三个字,活下去!首先得活着,才有希望赢到最后。同理,就算张公说得对,如今虽还未到生死关头,但危机已显现,我等需要做的,就是抉择。也就是所谓的壮士断腕、舍车保帅。与大将军的安危相比,任何人、事都可放弃。张公以为如何?”
  张国维沉默不语。
  张煌言急了,“张公,虽说大将军令你暂行大将军之职,可事关大将军安危,你也不可乾纲独断,得听听我等意见不是?”
  莫执念更是沉下脸来,“老朽与诸公不同,莫家将所有家底都押在了大将军身上,大将军在,莫家存,大将军亡,莫家便亡。张公若是执意不发兵救援大将军,莫怪老朽……”
  这话就有点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味道了。
  这等于是在指责张国维、张煌言、熊汝霖三人心存异心,想坐视吴争身处险境了。
  “呯”地一声巨响,张国维击案,他怒了,“莫怪怎样,莫执念,你还想造反不成?”
  莫执念冷笑道:“张国维,就算有大将军嘱托,由有你代行大将军职,可你若敢心怀异志,置大将军生死于不顾……这杭州城中,哼……也非你可以随心所欲的。”
  这话更是有些出格了,话中逼人的气势太盛。
  这也可想象,此时莫执念的权势到了何种程度。
  张国维怒极起身,被张煌言一把拽住。
  熊汝霖赶紧打圆场道:“诸位都是心忧大将军安危,言词但凡过激之处,还须相互谅解。”
  张煌言也叹道:“张公,不是煌言对你有疑心,可如此紧要关头,你怎能不发兵救援大将军呢?”
  张国维向来是个老好人,只是一时被莫执念激起了怒火,听着张煌言的话,他苦笑道:“其实我比在座的诸位,更忧心大将军安危,可今时不同往日,你们就考虑了这十府之地不会有敌人,却偏偏忘记了,北面还有……哎,这个时候,什么都可能发生啊!”
  其余三人,那都是聪明人,只是一直没有往那面去想罢了。
  这时被张国维这么一点,三人皆惊愕起来。
  张煌言悚然道:“张公的意思,北面会趁机动手?这……这太荒谬了!”
  张国维叹道:“会不会很难说,可该不该防备,就是你我必须考虑的事。”
  熊汝霖道:“这……这不太可能吧?大将军为朝廷光复十府之地,陛下怎么可能对大将军……动手……?”
  这话的声音越来越低,熊汝霖越说越没有底气。
  任何时候,对于皇帝而言,重要的不是臣子忠奸,而是对皇权有没有威胁。
  莫执念突然对张国维长揖道:“张公恕罪,老朽糊涂,险些错怪了张公。”
  张国维忙伸手搀扶,“莫老也是忧虑大将军安危,只是我心里确实没有把握,这话又轻易说不得……”
  而这时,一名斥候急报,“京城传讯,朝廷令京卫都指挥使廖仲平率五千京卫南下,增援绍兴府。”
  说曹操,曹操就到。
  “来了!”张国维悠悠轻叹道。
  熊汝霖呐呐道:“会不会……仅是增援?”
  没有人搭理熊汝霖,这话怕是熊汝霖自己都不会信。
  张煌言叹道:“难道真应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了吗?”
  莫执念冷笑道:“这种皇帝,不要也罢!”
  
第618章
杂碎也能成为勇士
  变化,吴争久盼的变化,终于出现了。
  不是宋安的援兵、不是沥海陈胜部出击。
  也不是杭州卫南下增援。
  自然更不是多铎、博洛出了什么人身意外。
  这个变化,来自绍兴城中,最底层人的嘶吼。
  自古以来,华夏最底层的人,往往是最好治理的,因为他们善良也麻木、温和也慵懒。
  只要还有一口吃食,就不会生出造反之心。
  哪怕是异族入侵,他们依旧在坐视。
  哪怕是钢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依旧可以麻木地……去死。
  或许会在意识丧失前的那一刹那,在心中祈求,来生不做乱世人,宁为太平狗。
  可华夏人,也从不丧失过背水一战的勇气。
  这话听起来好象很矛盾,也确实矛盾。
  二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有一个引领他们的人。
  这是一只羊领着一群狼,一头狼带着一群羊的区别。
  岳爷爷,整编了一群羊,打得金人发出了“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叹息。
  可岳爷爷一死,曾经令金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便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戚继光,戚武毅,召集起三千金华、义乌民壮,就在台州全歼来犯倭寇,从此倭寇闻戚家军即遁,不敢入浙东。
  要知道,正是这群倭寇,从福建一直打到了应天府,让沿途十五万明军据城不敢出。
  百姓需要英雄,英雄的指引能让一个杂碎成为一名勇士。
  绍兴府百姓自然不可能是杂碎。
  能以一隅之地抗清二十七年的浙东百姓怎么可能是杂碎呢?
  如今,他们有了英雄。吴争,便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在清军入绍兴,吴争兵败退入平岗山之时。
  就有那么一群人,在悄悄聚集。
  上虞始宁镇,短短三年间,出了一个国公,一个指挥使,三个副指挥使,无数百户。
  百姓们,与有荣焉!
  这如同戚爷爷一战成名之后,无数浙东少年,无不想持三尺剑,涤荡天下、建功立业一般。
  始宁街,城隍府边上有个肉摊。
  肉摊的主人叫张阿大,他大名叫张聚财,他爹给他起这名时,张家还是个中上人家,他老爷子希望儿子能聚财,振兴家业,光宗耀祖。
  可张阿大如同每个浙东少年一般,更尚游侠,不喜读书。
  平日里常结交象周大虎这帮子人,呼啸来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等到他爹不幸病故之后,家道慢慢中落。
  二十三年过去,张家败落到了只能靠张阿大的肉摊支应渡日。
  当年吴争在始宁街一战时,张阿大却没有参与。
  不是不想参与,实在是不能参与。
  他还有个寡居老娘,这是他的牵拌。
  可去年,老娘也不幸走了。
  此时的张阿大,发出一声巨吼,拎圆了膀子,就是一个字“干”。
  张阿大素有勇名,为人又讲义气。
  这一声巨吼,十里八乡,中、青、少年响应者众。
  一日之间,聚集起千八百人。
  没有什么宣言、没有什么军议,更没有什么筹划、谋略。
  千八百人在张阿大大手一挥之下,直冲绍兴城而去。
  这三年里,绍兴府三次沦为战场,数度易手。
  不管是明军还是清军,战损者众。
  对于战场毁坏的刀剑弓弩甲具,因没有军械坊,大都弃之于野,便宜了那些拾荒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