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4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7/1807

  不!吴争心里还是有所依托的。
  他其实已经将留在应天府的这支骑兵算了进去。
  自己遇险已有四天多了,应天府怎么也该得知消息了吧?
  就算朝廷可以视自己生死而不顾,宋安必会率军前来增援。
  而且朝中有张煌言、张国维二人,他们绝不会视自己陷入危境而不闻不问。
  算算时间,再慢也应该到了。
  就是这种对他们几人的信任,吴争才有了足够的底气,扑向有一万多守军的镇江城。
  领兵打仗,以正合、以奇胜。
  没有哪个将领打仗有十足的把握,战争本质就是冒险。
  如果真有哪方觉得自己必败,这战争也就打不起来了。
  千万别信什么不得不打,这世上就没有不得不打的战争。
  损失十万与损失一万,孰重孰轻?
  一场决战,双方都可能势均力敌?
  既然有实力强的,还有实力相对弱的,这决战为何还能打起来?
  其实无非是,实力相对弱的一方,也觉得自己是有可能胜的。
  这才有了决战。
  现在吴争显然是实力弱的一方,可他在攻。
  看似吴争在找死,可实际上,吴争心里无疑是想赢的。
  就如牌桌上,对方的牌面明显比自己大,可还执意看对方底牌,是不是一张瘪十。
  但吴争行军还是慢了,就算有工匠给火炮装了轮子,那也拖慢了行军速度。
  否则,如果赶上宋安率骑兵切割北城外仓皇奔逃清军的那一刻,丹徒完胜的一幕,或许还将在镇江城外重演。
  只是世上没有如果,吴争“迟到”了。
  正因为吴争的迟到,那边宋安从俘虏口中得知吴争并没有被清军成功截杀,反而在逃至丹阳后,反杀了追击的清军千骑。
  意外的惊喜让宋安和吴小妹总算是吁出一口长气。
  于是,宋安立即下令,全军转向,去往丹阳与吴争会师。
  就这么着,宋安所部改变方向南去,生生与吴争所部擦肩而过,而这相隔的时间仅仅只有不到一个时辰。
  这个时间,足以让骑兵远至百里之外了。
  当吴争赶到镇江城外,立即下令部署火炮,轰击东城门。
  这当然不是吴争的主要目的,他的想法是,只要炮声一响,方圆数十里之内的人就会听到。
  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明白有明军攻打镇江城。
  宋安是傻子吗,吴争认为肯定不是。
  就是因这强大的迷之自信,吴争悍然对镇江城发起了进攻。
  而这次的进攻,吴争踢到了铁板上。
  镇江城原名京口城,其名源自东晋初年,为晋陵郡治的所在,故也称为“晋陵城”。
  晋陵城是南方仅次于首都建康(应天府)的第二座大城,与三国孙权在北固山南麓建造了镇江的第一座城铁瓮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铁瓮城主要作用是军事要塞,城不大,城防坚固。
  但晋陵城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镇江城在晋陵城的原址加以改建,其防御强度可想而知。
  幸亏吴争没有真疯狂,令全军登墙攻城,只是以火炮轰破城门之后,以开花弹压制城头守军,然后步兵冲锋,火枪兵对城头齐射。
  可这招完全对镇江城不起作用。
  靠得近了,火枪兵被会遭到城垛清兵的箭矢射杀。
  离得远了,火枪的射程显然是够不到城头。
  仅靠九门火炮,根本压制不了城头守军,开花弹准备不足,是最大的原因。
  炮手已经开始用实心弹了,可实心弹对于城头清军而言……哎,了胜于无吧。
  三轮进攻,不但没有进展,还伤亡了六百多士兵。
  望着洞开的城门,吴争望洋兴叹。
  他心中直骂,混帐小安子,难道你耳聋了吗?
  这么大声响的炮声,也入不了你被驴毛塞住的耳孔?
  没有东西两面配合,这仗自然是打不下去了,吴争不得不下令撤退十里休整。
  可还未等大军调头,孙嘉绩前来禀报,城头守军在调防。
  吴争心中“咯登”一声,从亲卫手中取过望远镜(卫匡国赠送给莫执念一对单筒望远镜,莫执念转送了吴争一支),望向城头。
  城头上清军你来我往的,显得非常慌混乱。
  吴争立马就领悟到,这哪是调防,这分明是抽调兵力啊。
  算算时间,宋安早该到了。
  于是吴争大喊道:“前令取消,全军戒备……火炮继续射击!”
  炮声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是吴争在给西面的“宋安”提示,不只是你在战斗,你家少爷也没闲着。
  清军确实混乱了。
  一万多守军,已经渡江的不下三千人,被宋安骑兵在北城门外一搅和,损失不下千人。
  城中满打满算,也不超过一万。
  这其中还包括,各牛录中额真已经离开的散兵。
  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可谓知成一团粥。
  乱归乱,清军大部分还是建制完整的,原本面对吴争在东城门的突袭,那也是打得有声有色,没让吴争占到一丝便宜。
  可问题是,东城、西城,那是南辕北辙啊,主力集中在东城拒敌,如今西城遭遇大队敌军强攻,还不得从东城调兵增援吗?
  哪怕一切如常,没有清军撤走,面对东、西合击,也会造成举止失措,就更不用说现在这种混乱的状况了。
  老实人廖仲平,信守着自己发过的誓言。
  这一路行军,得不到吴争的一丝消息,在到达镇江西城外,毅然对西城发起了强攻。
  他的想法很简单,敌人既然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吴争的性命),那么镇江城,无论如何都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打下来,以全自己之忠诚,以慰镇国公在天之灵,哪怕陪上自己的性命还有这一万将士,也在所不惜。
  这想法很疯狂,老实人的疯狂,没有目的,反而纯粹,更具杀伤力。
  
第524章
攻江都
  其实在吴争停止炮击这半个时辰里,廖仲平部已经对西城墙发起了强攻,且明军已经迅速突破了一段不短的城墙。
  只是清军的抗拒也非常顽强,一时无法扩大战果。
  而这半个时辰,当东城清军得知西城遭受明军进攻,紧急之下,调动兵力增援西城,正好被孙嘉绩看出了异状。
  吴争反应及时,立即下令开炮。
  这炮声不仅给了廖仲平信心,更增添了攻城明军的士气,反之,清军士气大降。
  清军对火炮的痴迷,远在明军之上。
  从宁远大战之后,清廷对火炮的研发投入远甚明朝。
  当然结果也很清楚,明亡之前,盘踞关外的清军已经拥有了八十多门自制改良的红衣(清人忌讳夷字)大炮,其射程可达十里之外。
  只要想想,孔有德带着三千多匹战马、二十多门红衣大炮、三百多门西洋炮投降了满清,就能换来皇太极的三十里出迎,清廷对火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