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1807

  加上断腿痊愈需要时间,张国维内心又对时局产生了一种浓浓的倦意。
  就留在了那个小渔村养伤。
  之后,便是吴争光复九府,朝廷回归南京了。
  张国维闻听心中意动,想要离开小渔村回归朝廷,可应天府发生的那场内乱,让张国维再次失望,打消了复出的念头。
  本想从此在小渔村隐姓埋名,度过这腌臜乱世,可这时发生了一场悲剧。
  张国维含泪,神色激愤地说道:“仅仅就是为了抢几只鸡、鸭、牲畜,鞑子就因此而屠了整个渔村,七十九口啊!要不是我随老渔夫在湖中打渔,恐怕也在劫难逃。”
  吴争点头应道:“鞑子凶残,举世皆知。”
  
第444章
劝降金声桓
  张国维吸了口气,按捺下心中愤怒道:“鞑子在府城、县城还有所收敛,可在各乡镇,却是无恶不作,渔村方圆百里之内,几乎皆被鞑子施虐过。我出于激愤,才公开了我的身份,打算召集乡民自救,我带来的这些义军,三个月前,还都是农夫、渔民、织户,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纷纷赶来归附,人越聚越多,粮食成了问题,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率部出四明山,打算投平岗山,不想沿路听闻明军正攻打绍兴府,于是派斥候打探平岗山清军动静,这才正好救了池二憨这混小子。”
  吴争附和道:“这混帐差点害死了平岗山一应官兵,是该好好收拾收拾他了。”
  张国维摇摇头道:“训诫应当,可过犹不及。”
  说到此处,张国维喟叹道:“若大明朝带兵之将,个个如池二憨般勇猛,何至于此啊!”
  吴争沉默下来。
  张国维随即转换话题道:“如今驿亭已经收复,绍兴府清军虽然势众,但已丧失了退路。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吴争答道:“围而歼之。这支清兵一旦覆没,至少了浙东,再无成建制清军,清廷将由此丧失在江浙一带的控制力,我朝正好借此机会壮大实力,恢复民生,为日后与清廷决战作准备。”
  张国维微微点头道:“战自然是要战的,可绍兴府清军至少有三万多人,负隅顽抗之下,我军的损失恐怕巨大。”
  吴争微微蹩眉道:“慈不掌兵,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有些牺牲是必须忍受的。”
  张国维道:“或许可以劝降,分化清军,据我所知,在绍兴清军,仅一部是清八旗,就是江西总兵柯永盛的汉八旗,其余大都是明军降军和各地义军、土匪招安来的。”
  吴争想了想道:“张公象是有了方略,不妨明说。”
  “好吧,我确实想过方略,之前在平岗山,王得仁降了之后,说起金声恒的出身和履历,我认为劝降金声恒,是有可能的。”
  吴争摇摇头道:“金声恒的来历我也有耳闻,但此獠杀明人如麻,先不说他是否会降,就说他愿降,我也不愿意接纳他,更何况朝廷是否同意了。张公可能不知道,如今庆泰朝是以内部五臣之意决断军政事务的,就算殿下也无法左右,就更不用说我了。”
  张国维劝道:“理是这么个理,可你想过没有,如果强攻绍兴城,一来城中百姓势必遭受无枉之灾,另外,以金声恒的心性,逼急了怕是会行挟裹民众之事。二来,强攻坚城,我军的伤亡会是个无底洞,真折损多了,恐怕于我朝也是不堪负担之重啊,还望你三思。”
  吴争思忖了一会,觉得张国维说的在理,真要打残了,不用说增援应天府,恐怕连防守绍兴、应对福建多铎反击都困难,于是道:“可金声恒未必肯降。”
  张国维道:“派王得仁去说降,王得仁追随金声恒日久,二人关系不错,或许能劝服金声恒。”
  吴争同意了,“既然如此,不妨试试,这事就劳烦张公处置了。”
  张国维点头应下。
  ……
  当天夜里,明军向城头飞箭传书,传的就是王得仁的亲笔书信。
  信中没有其它,就是王得仁约金声恒会面一晤。
  吴争没有去理会此事,既然将这事交给了张国维,他就不想再去过问了。
  吴争去见了方国安,目的,在于安抚。
  “大将军伤势可好些?”吴争微笑着问道。
  方国安的情绪已经有所好转,淡淡地应道:“多谢镇国公关切,方某自觉好了些。”
  这话谁都听得些是敷衍之词,哪个断了手的人,半天之间就觉得好了些的。
  吴争没有在意,人家有脾气嘛。
  他选择直截了当,应付象方国安这样的人,拐弯抹角反而露怯,直来直往方显磊落。
  “大将军心中对吴争有何不满,不妨直说。”
  方国安答道:“方某不过是个降将,哪敢对镇国公不满。不过,既然今日方某率部已经按镇国公意思攻城,虽说没有攻下绍兴城,但牵制城中清军的任务也算是达成了,不知镇国公对方某及部属如何安置?”
  这才是一切问题的本质。
  该如何安置?
  吴争问谁去?
  虽说吴争大权在握,可朝堂毕竟不是他一个人的,上有监国、内阁,下有诸将群兵,安置方国安及他的部属,说不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吴争确实有些踌躇,这与之前令方国安攻城时所应诺的没有冲突。
  之前认为,这场仗是必死之战,吴争以为,就算方国安能活下来,幸存的部属也不会多了,到时方国安入朝就是,其部属整编进自己军中,这很容易安置。
  但现在不一样,方国安活着,他的部属还有二千人。
  二千人整编进自己军中,不说方国安不乐意,就算他乐意,吴争还不乐意呢?
  一缸红水中滴几滴蓝水,晃几下就没影了,可如果加进一盆蓝水,那这缸红水成什么色了?
  所以,这事让吴争为难。
  吴争想了想道:“不知大将军此后有什么打算?”
  这是拖延之词,方国安自然中得出来。
  但他已经有些心灰意冷,沉声道:“如镇国公为难,方某只想卸甲归田,这些追随方某多年的兄弟……解散了吧!”
  吴争沉默了,他当然也听得出方国安的怨怼之意。
  想到毕竟是自己令方国安攻绍兴城的,吴争心一横,问道:“杭州府战前招了三万新兵,正值训练之时,若大将军不弃,可否替吴争练兵?”
  方国安一愕,练兵?
  他看了看自己的断手,苦笑道:“方某已是残废之人,练兵岂不贻笑大方。”
  可吴争正色道:“大将军先说愿意不愿意吧?”
  方国安看着吴争,许久开口问道:“那方某麾下呢?”
  吴争道:“我准备在松江府筹建军校,正需一支军队驻囤,大将军余部可以全员安置下来,就不需要我另外调兵去了。”
  
第445章
金声桓狮子大开口
  方国安想了想问道:“那我等编制呢?”
  “大将军为松江总兵,任军校督导,总揽军校一应事务,军校下设副督导一人、经历、都事、断事、副断事及各科吏目若干,全凭大将军之意安置,如何?”
  方国安动心了,他知道以自己残废之身再入朝堂,恐怕惹人讥笑,按吴争的方略,或许可以自由自在,做一方之主,所谓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方国安确实动心了。
  “镇国公如此诚意,若方某再不识好歹,那就太不识抬举了……也罢,全听镇国公安排就是。”
  吴争松了口气,笑道:“大将军不妨先好好养伤,松江府军校我回朝之后,马上下令去筹办,等到将军身体痊愈之后,便可前去上任了。你放心,军校及你部一应所需,我会极力满足。”
  “多谢镇国公!”
  ……
  次日一早,张国维携王得仁来见吴争。
  一进门,张国维就说道:“镇国公,此事有些麻烦了。”
  当着王得仁的面,张国维称呼就变了,吴争问道:“可是金声恒不肯降?不降就不降呗,到了这份上,拿下绍兴府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张国维摇摇头道:“并非金声恒不肯降,只是……”
  “只是什么?”
  张国维看向王得仁,王得仁上前代答道:“禀国公,末将进城与金部兵会晤,金总兵也知战局形势不堪,并不拒绝向国公投降,只是金总兵提出三个要求,希望得到镇国公允准,方可开城门献降。”
  吴争明白了,问道:“哪些要求,说吧?”
  回头对张国维道:“张公别站着了,坐下说话。”
  张国维顺势坐下,可王得仁不敢,做为降将,王得仁丝毫不敢有不敬之举动,他恭谨地肃立在边上,回答道:“金总兵的要求是……”
  “来,坐下说。”吴争指着身边的空椅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