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1807

  “要不,这首辅你来做。”
  这话更让钱肃乐感觉事情不对劲。
  可吴争突然改变了语气,“小婿自认不是个正人君子,但心中一份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执念,相较岳父大人,不会稍逊一分。所有都对我说,这首辅之位,岳父比卧子先生更合适,岳父沉稳、陈大人急躁,小婿也是这么认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世道总不能让读书人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如果小婿提名岳父为首辅,怕是会引发卧子先生执意反对马士英入阁,更会引发岳父与卧子先生的离隙,这与国家与朝廷有百害而无一利……哎!”
  钱肃乐惊呆了,听着吴争这番突如其来的真情告白,他有一种震惊。
  这,还是那个权倾朝野、嚣张到执意在午门杀尽快全城反对他的文人的镇国公吴争吗?
  这番话引发了钱肃乐心中,那份被陈子龙等人挖坑设计的郁闷和憋屈。
  钱肃乐不禁由此喟叹起来,“你说的是,这天下本该人人都有一张安静书桌的。”
  “岳父是个明理之人,应该明白鲁王终究不是一个可以依仗之明主,可淳安之变,确让小婿迁怒于应天府文臣。”
  钱肃乐苦涩地看着吴争,“哎……若是……若是淳安之前,你就将你的身世公诸于众,也就不会有淳安之变了。”
  钱肃乐话中的意思,吴争听明白了。
  “如今也未晚啊!”
  钱肃乐深深地看了吴争一眼,“你就非要得到那个……位置吗?”
  吴争正容道:“是。小婿深知这条路异常难走,或许会因此而声名狼藉,甚至会因此送命,但如果我不为,这天下就是满清的,这一点想必岳父大人心中非常清楚。两年间,绍兴府做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我的存在,单就方国安之变,朝廷已经亡了。政令昏庸、军纪涣散,人人只知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岳父大人、殉国的张公还有张苍水,这般正人君子,屡受压制,无法施展心中抱负,这天下已经无药可救。而我要做的,就是推倒重来,保住汉人的传承数千人,赖以生存根基——这片土地。”
  钱肃乐怔怔地看着吴争,半晌才开口道:“可你为何非要举荐马士英入阁?于公于私,他都不是一个良臣,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亲贤臣、远小人,明主先决条件也。”
  吴争摇摇头道:“我以为此话荒谬,世间有小人之后,方显出君子来。也就是说,天下少君子而多小人。岳父的意思,让我亲少数而抛弃多数,如此明主,何其荒谬?在我看来,唯有反其道而行,才是拯救时下的正道。”
  钱肃乐有种迷茫,圣人的话难道错了?
  “况且,我并不认为马士英是小人,至少也是有可取之处的真小人。哪怕他真是小人,如果将他的小人之道用于对付鞑虏,岂不正合了物尽所用之道?知人善用,才是成为明主的先决条件,岳父大人以为然否?”
  钱肃乐真的有些迷茫了,他愣了好久,站起身来,好半晌,突然问道:“君子欺之以方,若按你所言,治国当重小人?”
  吴争摇摇头道:“君子为本,小人为手段,各行其道,方可天下太平。”
  “可若本心不正,又何来好的结果?”
  “正人做差事,其后果远比坏人做坏事破坏性更大。立意虽重要,但结果更重要,而过程可以忽略不计。”
  钱肃乐“噢”了一声,象是明白了些什么,他再次问道:“我有一点不明白,如果你不与我说这些,而是直接在明日举荐我为首辅,引发我与子先生的争执,如此一来,我在朝堂的话语权岂不更高?何必……”
  “多此一举?”吴争摇摇头道,“你与卧子先生离隙发生争斗,损耗的是整个朝廷的实力。如果我真那么做了,立意便已经不对,结局自然是错的。”
  钱肃乐无声地点点头,想了想,朝吴争一拱手,离去。
  行至门口,他突然站住,没有回头,道:“瑾萱是个好孩子,别辜负了她。”
  吴争道:“钱翘恭叔侄也不错,心里干净。”
  钱肃乐点点头,抬腿出门而去。
  ……
  钱肃乐走后,久候的马士英碎步而入。
  “主公真打算让马某入阁?”
  吴争扭头,打量着这个被世人唾弃的“奸倿”,目光凝重地点点头,“朝中这些人,看似手无缚鸡之力,可破坏性极大,要对付他们,也只有仰仗马大人了。”
  马士英躬身道:“原本以为要追随主公,不想还是要与他们同殿为臣,也罢,既然主公决定了,马某定不负主公所望。”
  吴争微微颌首道:“知道你要做什么吗?”
  马士英轻笑道:“马某领兵不行,可要说与人勾心斗角,却不敢妄自菲薄,主公放心,自此之后,他们赞成的我反对,他们反对的我必赞成,绝不让他们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吴争愣住了,好半晌,吴争暴发出一声厉骂,“放屁!”
  马士英一时愕住了,怔怔地看着吴争。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吴争指着马士英,不断地屋里来回踱着,差点被他气晕过去。
  
第408章
黄道周来了
  好半晌,吴争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你记住,我要的不是击败他们,他们还不够资格成为我的敌人。我的敌人在江对岸,把你的那套全用到对岸之人身上去,到时我为你请功。可你若要把朝堂给毁了,我扒你老马家的祖坟!”
  马士英心中凛然,他瞬间回味到自己怕是表错了忠心,赶紧补救道:“马某昏庸,竟错会了主公的意思,实在罪该万死。只是……还望主公明示。”
  吴争吁了一口长气,喟叹道:“看住他们,盯死他们。应天府,是我的后背,不容有失。”
  马士英赶紧应道:“属下明白了,主公是要让属下成为主公在应天府的一双眼睛、一对耳朵。”
  吴争见马士英领悟到了,这才放缓了语调,“政事有张苍水,军事有兴国公,我只须替我看好那些人私下的小动作,另外,户部钱袋子,你得替我把着。”
  马士英闻听,惊喜道:“主公的意思是,属下入主户部?”
  吴争盯着马士英,森冷道:“我不管别人怎么说你贪腐,但我认为你并不象传言中那样,至于究竟如何,还待时间来证明我的判断。这是你一次搏取身后名的良机,望你不要自误,更不要辜负本公的期望。如果真若传言所说,本公会在第一时间斩断你这对脏手。”
  马士英显得异常地庄重起来,“回主公话,弘光朝灭亡两年有余,马某辗转数千里,苟且于世,所图无非是赢得身后名。主公放心,今日始,属下绝不误人误己。”
  “好,那就好。”吴争不在心里惆怅起来,真的会象马士英所说的那样吗?自己身边可用之人,太少了。
  “主公,杭州莫老传信之事?”
  “究竟何事?”吴争再次问道,他可不是象钱肃乐那般正直,会认为莫执念会不说清事情,而让自己返回杭州。
  也只有钱肃乐会相信,马士英说的是真话。
  果然,马士英禀报道:“莫老传信,张名振率军来投主公。”
  吴争愕然,“舟山总兵黄斌卿麾下参军张名振?”
  “是。据信使禀报,张名振率麾下一千二百余人,驾数十艘战船已至杭州。”
  吴争有些纳闷了,他是知道张名振的,他在史上可是抗清名将,只是现在还没有出名,独当一面罢了。
  舟山水师,也属明军序列,鲁王监国时,原归属于绍兴府朝廷,后来朱聿键在福建登基建立隆武朝,舟山总兵黄斌卿贪图官位便转投于隆武朝了。
  不久前,因正朔之争,隆武朝与绍兴府互斩来使,闹得不可开交,虽说吴争当时只是个百户,正与入侵绍兴府的清军厮杀,无法参与其中,但这等大事也有耳闻。
  如今双方水火不容,张名振突然来投,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不成?
  这事关系重大,如果处置不当,不但吴争名声受损失,还会引发双方再一次冲突。
  确实让吴争感到有些棘手。
  吴争思忖了一会,道:“回信莫老,善待张名振及同来将士,我三日之内,必回杭州处置。”
  “是。”
  ……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大朝会一如昨日般顺利。
  陈子龙以五阁臣之首,轻松占据了首辅之位。
  马士英入主户部,以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内阁。
  完全没有想象中那般剑拔弩张的情景。
  不过只有少数人心里清楚,这是利益交换的结果。
  但总算是好事,大朝会在一片详和的气氛下结束了。
  一致通过,以长平公主监国,改元“庆泰”,次年为庆泰元年。
  并确立了所有军政事务以内阁决议为准,内阁正式成为庆泰朝最高权力机构。
  这次的数方势力握手言和,让庆泰朝迅速摆脱了内耗,进入了快速的恢复时期。
  九府所辖各县,被迅速纳入朝廷统治之下。
  百姓开始慢慢安定下来,人心开始凝聚。
  可吴争绝没有想到,庆泰朝面临的第一件大事,不是来自江北清廷的威胁,而是南面隆武朝的求援。
  黄道周来了。
  就在吴争安排妥当应天府事宜,准备返回杭州处置张名振及他麾下将士来投问题时,南边隆武朝举足轻重的人物,时任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黄道周来了。
  这可是隆武朝文臣第一人啊,说他是首辅亦不为过。
  如此份量人物,亲自出使,那就说明隆武朝已经异常危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