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1807

  这是颜面,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哪怕再昏馈的皇帝,都对天子脚下的子民优渥有加,说难听点,兔子尚不吃窝边草呢。
  所以,在钱塘江边的人潮,如同江潮,密密麻麻、水泄不通。
  幸亏杭州驻军不少,在沿江二十里地,筑起了一道人墙,生生将百姓隔离至离江边一里地。
  可就算如此,百姓高涨的热情丝毫未降。
  他们自发地扯起无数条幅,上面各种口号都有。
  譬如“大明复兴”、“北伐必胜”、“打过长江去”、“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等等。
  江上,朱媺娖君臣的船队先到。
  她(他)们在吴争与马士英雄在船舱交谈时,已经启程。
  朱媺娖听闻杭州百姓在岸迎候自己的到来,心神澎湃,不顾郑叔和近卫的劝说,执意登上船首探视。
  其实满朝文武,此时无不出舱查看。
  哪怕再稳重的人,也无法抗拒这种被万民称颂的场景。
  人活于世,谁能抗拒?
  当听到远处岸上百姓一阵接一阵的欢呼声,闻者无不热泪盈眶,一年了,终于回来了。
  去年时,潞王献降杭州,多少臣民涕泪南渡,多少忠义之人目眦欲裂?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在这一刻,由钱肃乐、张煌言等人引领着,各船上的官员齐齐向朱媺娖的大船跪下称颂。
  “大明万岁!殿下千岁!”
  钱肃乐激动而高亢地喊道:“上天护佑我大明千秋万载,护佑我万万百姓安居乐业,护佑监国殿下引领万民重整河山……”
  引来百条舰船上数千人的附应,一时威势压过了岸上百姓的欢呼声。
  在这一刻,万众一心,所有人血脉贲胀,仿佛大明的复兴已经指日可待。
  朱媺娖终究是个不满二十的女孩子。
  仓促之间,一时无法应对这种场景,但她见识过,所以她尖声呼应道:“抗清复明!”
  于是江中、岸上皆是一片“抗清复明”的呼声,声势直震霄汉。
  远处江心,站在船头的吴争心潮澎湃,心中非常欣慰,民心、军心可用啊。
  回过身,吴争指着岸边方向,对身后跟随的诸将领道:“若是之前臣民有这般士气,清军怎么可能势如破竹攻破南京?”
  从将领皆躬身应道:“全仗候爷神威。”
  吴争心花怒放地哈哈大笑道:“少拍本官马屁,我哪来的神威?该是称颂将士用命,浴血奋战之功。”
  而这时,吴争眼角余光憋见准确一边的马士英嘴角挂着一丝笑。
  吴争瞬间心情就不爽了,蹩眉喝问道:“怎么,马大人有异议?”
  马士英原本是躲在一边的,他很自觉,也很有自知之明,面对着面前这一帮子吴争的亲随、心腹悍将,他一个新附之人,而且是个臭名在外的新附之人,就该躲在一边的。
  可现在吴争的点名,让他不得不现身出列。
  马士英躬身道:“候爷误会了,士英并非有异议,而是在想,这杭州百姓齐聚岸边,不知迎得是监国殿下呢,还是靖海候本人?”
  吴争脸色一变,喝道:“这有何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马士英正容道,“若迎的是监国殿下,那么靖海候此时该减慢船速,待监国殿下上岸之后再靠岸。若迎得是靖海候,那么候爷该下令加速,赶在殿下之前,至少与殿下大船同时登岸,方不负杭州百姓对靖海候的爱戴之心。”
  吴争的脸色剧变,怒道:“好你个马瑶草,刚给你三分颜色,就来挑拨我与殿下关系不成?”
  这时吴争边上的一众将领脸色古怪起来,皆沉默不语。
  马士英似乎没有看到吴争的怒容一般,继续谏言道:“士英无状,但一心为了靖海候着想,望靖海候三思。”
  吴争沉默地看着马士英雄,然后从一众将领的脸上扫过。
  他能看到这些悍将眼中闪烁着一种渴望。
  吴争心中叹息,谁能抵挡这种诱惑?
  吴争招了招手,马士英赶紧上前几步,来到吴争面前。
  “此时造成君臣对立,让满朝文武怎么想,让岸上百姓怎么看,你居心何在?”
  话很尖锐,但吴争的语调却是平稳。
  马士英答道:“候爷所言极是,按理说,士英不该如此谏言,但既然候爷点了士英的名,士英就该将心中所想明说,不加丝毫保留。可候爷是否想过,如果候爷不表露出心意,满朝文武、杭州百姓乃至他们……候爷麾下诸将,谁能明瞭候爷所思所想,与其都在揣测,候爷何不表明立场,这天下本就有能者居之。”
  这话,竟使那些将领情不自禁地往前一小步。
  吴争这时才明白什么叫“黄袍加身”。
  “候爷,表明态度或许会使候爷失去一部分人的支持,但会获得更多人的追随。大明已亡了,就算后复,那也不再是原先的大明,候爷,三思啊!”
  
第329章
用人得疑
  随着马士英那一声凄厉地带着哀求语调的声音,将领们纷纷拱手附应道:“靖海候三思!”
  吴争沉着脸道:“本候举兵只为抗清复明,从无异心,诸位若要心生绮念,贪图这份从龙之功,不妨另觅他处高就,本候绝不阻拦。但自今日起,再敢向本候妄言者,军法无情!”
  说完,转身下令道:“传本候令,船队减速,待殿下船队上岸之后,再行加速登岸。”
  在一片喟叹声中,船队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
  将领们纷纷失望地离去,可马士英没有走。
  而吴争也没有驱赶。
  “候爷演得一出好戏啊。”
  “荒唐!”吴争没好气地喝斥道,“你无端来这么一出劝进,岂不令我招人妒恨?”
  马士英不同意,他辩解道:“正是需要这么一出,候爷才能知道麾下将领是忠于候爷还是忠于朝廷。”
  吴争斜了他一眼道:“你看出来了?”
  马士英笑道:“大致有些数了。”
  吴争突然变脸道:“荒谬,这种伎俩本候不屑为之。”
  马士英道:“候爷是做大事之人,自然是不屑为之,可士英声名狼籍,为之又有何妨?”
  吴争瞪了马士英良久,叹息道:“太祖当时问朱升,对平定天下的意见,朱升回答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你又何必如何急迫呢?”
  马士英道:“不是士英急迫,而是候爷已经有了根基,麾下数万大军、数十将领,他们需要一个目标,就算候爷不想逼迫朝廷过甚,但至少需要让他们知道候爷的心思,哪怕是猜。况且,朝堂之上,可未必都是象钱肃乐这般死脑筋的人,他们若知道了候爷的心思,或许会比士英更激进,候爷信不信?”
  吴争摇摇头道:“山河破碎,吴争没有兴趣在几府之地称王,你也不必再出这种手段来试探,我已经说过了,驱逐鞑虏、收复河山之后,水到渠成再来商议此事也不迟。”
  马士英有些失望,但见吴争态度坚决,不敢再赘言,躬身而退。
  待马士英走后,宋安低声问道:“少爷,朝廷有些官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算少爷要做忠臣,也该将这些官员换去,以免他们掣肘少爷。”
  吴争斜了宋安一眼,“你也惦记着拥立之功?”
  宋安急忙道:“我可没惦记这些,我只想跟着少爷,不管少爷是候爷还是王爷,我宋安生是吴家人,死是吴家鬼。”
  “唔,你没惦记就好,这此事本就不该你惦记。”
  “是。”
  吴争慢慢转过身去,朝着朱媺娖船队的方向,君臣们已经开始在百姓的欢迎声中登岸。
  “如果朝廷真能在她的引领之下,光复河山,做个忠臣,也未尝不可啊。这江山只要是汉人江山,不被异族人欺凌,也算是对得起在嘉定城殉国的叔父了。”
  吴争的自言自语,让宋安张口欲言,可话到嘴边,看着吴争的背影,宋安终究还是闭上了嘴。
  “你能忍住不说,说明你开始有了城府。”吴争没有转身,轻飘飘地一句,让宋安惊愕,“如果你少爷以区区数府之地,与朝廷对立,叫天下之人如何看我?是人都会指责你家少爷是个权臣、逆臣,狼子野心。你要记住,天下百姓心里都有杆秤,真等到你家少爷驱逐鞑虏、平定天下,很多事都会水到渠成,不需要你急吼吼地惦记着。如今的朝廷需要的是上下同心、一致抗清,真要起了内讧,岂不亲者痛仇者快?”
  “少爷,我明白了。”
  “看住马士英,别让他捣鬼。”
  “是。少爷是不信他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