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1807

  清军只有少量骑兵,大部分的骑兵被派往博洛部。
  所以,清军要经过数里路的冲锋,这个路程所需的时间不短,至少要一刻钟。
  一刻钟的时间足够明军做出应对防御了。
  伏击战由此变成了一场野战。
  可形势依旧对明军不利,首先是兵力,清军是明军的两倍,其次,明军需要守护数百官员及家眷。
  陈胜情急之下,建议朱媺娖带官员及家眷避往吴庄。
  朱媺娖本就要和吴小妹二女去吴庄的,自然一口答应。
  于是陈胜派出一支三百骑兵,护送朱媺娖和一众人等转向吴庄。
  命余下骑兵,先行迎敌,自己则率明军步兵,跟随骑兵后面反冲锋。
  用意在于阻止清军对去往吴庄的君臣朝廷截杀。
  这个决定,让朱媺娖等人顺利离开了战场,明军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与清军拼杀了。
  由于大部分骑兵都被吴争带走了,陈胜麾下只有八百骑兵,除了分去三百护送朱媺娖一行,就只有五百骑兵。
  五百骑兵在这样规模的战斗中,其作用不大,但对于暂时遏制清军的冲锋势头,还是有用的。
  清军半路就被五百骑兵迎面撞上了。
  可清军本是打算伏击,自然在武器上作了准备。
  应对骑兵的长枪、钩镰准备了不少,所以明军骑兵虽然达到了迟滞清军冲锋的目的,但此举的结果就是令这五百骑兵全军复没,就如同一块石头扔进了汪洋大海中一般。
  但他们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容低估,一是迟滞了清军的冲锋势头,二是给了陈胜率军顺利补位的契机。
  可以想象,两军迎面撞上,一方是有备而发,步兵线平整齐推,另一面却是呈现三角形,这种阵型上的差距足以引发三角一方的溃乱。
  而五百骑兵,以他们的全军覆没,换得了陈胜在冲锋中部署防线的时间。
  两军如同两道翻滚的波浪,迎面撞上,迸得水花四溅。
  防线的整固和齐整,使得明军在接触的一瞬间,顶住了清军的进攻。
  虽然清军有二万人,但这二万人不可能在官道上铺开,加上两侧田地,也不够。
  也就是说,两军的接触面,仅仅可以挤满数千人。
  要等这数千人一边消耗,一边后续补上,直到一方溃败,或者一方后续无人,才能分出胜负。
  这需要时间,不短的时间。
  其实从战略方面来说,多铎已经失败了。
  因为这种消耗战,对他来说,是不希望看见的。
  他最初想的是伏击,以最少的代价换得最大的收益。
  可现在,明显已经反其道而行了。
  多铎并不后悔进攻,因为绍兴府君臣上百人,依旧对他是一种诱惑。
  当他看到明军不畏生死的反冲锋,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和讥讽,这个现象恰好证实了他的判断,明廷君臣十有八九就在这一路人马之中,往三界方向吴争一行,应该只是障眼法。
  多铎并不担忧博洛所部,一来博洛带去的是八旗骑兵,战力远胜天吴争那支才组建一年的骑兵,二来博洛本人身经百战,足以应付各种突变情况。
  多铎手一招,随即传令下去,命分出一支偏师,去截住明军那支小分队。
  ……
  三界以东的官道,硝烟还未散尽。
  无数的战马、人体的残躯,都在表明这处曾经有如一场炼狱。
  可这场战斗开始得突然,结束得太快。
  几乎就在一转眼之间,曾经集结的两方一万多大军,瞬间消失的干干净净。
  吴争没有下令追击,实在是出于无奈。
  按常理,象这种态势,清军撤退得慌乱,明军只要追击,战果就会扩大,当然,前提是不能追得太远。
  因为清军虽然撤退,但非溃败,象这种马背上的好手,只要驰出十余里,便能慢慢调整好队形和士气。
  但适当的追击,有助于明军控制这场战斗的节奏,掌握战场主动,等于掌握了胜利。
  可惜吴争心忧随陈胜同行的朝廷君臣和他的亲人,只能放弃追击。
  但由此也给了明军转向的充足时间,就算清军在二十里外整肃完毕,要再返回来追击吴争所部,那一来一去就是四、五十里。
  
第307章
三界被阻
  这就是说,从吴争下令转向的那一刻起,敌我双方的距离,最少是四十里以上。
  这个距离对于增援陈胜部已经足够了。
  可吴争心里明白,这四十里绝对不是安全距离。
  只要明军任何时候遇敌迟滞,这四十里对于博洛麾下骑兵而言,追上也就一柱香的时间。
  官道的火药让清军吃了个闷亏,但伤亡却不大,最多不会超过一成。
  这样的损失对于这支骑兵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不至于引发太大的慌乱,因为应该慌乱的人,都被当场炸死了。
  留下的,最多心有余悸罢了。
  所以,为了抢时间,吴争随即下令,全速前进。
  ……
  回过头来,需要说说与吴争部分开的钱肃乐、张煌言一行。
  引爆官道火药时,吴争分出一支三百人的骑兵,护送钱肃乐一行向三界、嵊县方向突围。
  三百骑兵,哪怕遭遇两倍于己的敌人,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
  对于去往三界西北数十里距离的嵊县,有这三百骑兵护送,正常来说确实已经够了。
  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清军会在三界驻囤兵力。
  不,准确的说,是没有预料到清军还会在三界驻囤人马。
  事实上,多铎和博洛主观上,确实也没有在三界设伏兵的意思。
  照道理,博洛率八、九千人“押送”明军过三界,三界就算原来有兵,也应该抽调完了,因为清军的兵力并不雄厚。
  三界其实不大,方圆不足十里,依江傍山,处于一个山、江所夹的一个小平原。
  所以,就算驻囤,人马也不会很多。
  可正因为如此,三界的地形属于易守难攻,不适合大规模作战。
  三界的清军确实不多,仅一百人,这是抽调兵力之后,一时被“遗忘”的驻军。
  可这一百人给护送钱肃乐一行的明军造成了大麻烦。
  从去年梁湖千户所在此,由沈致远想出的“奸计”,击溃清军骑兵始,三界的简易工事一直存在。
  清军占领绍兴府后,虽然没有加固,但也没有拆除。
  也就是说,这些防御工事,还是当初吴争部自己所建,为得就是应对敌人骑兵的冲锋。
  官道必经之处,全是木栅栏、铁蒺藜,百名清军中有至少六十名有弓手,据官道一边的山坡上,俯视官道,足以阻断明军的通行。
  所以,在明军一行进入官道这个区域时,被清军的箭矢射了个猝不及防。
  一个照面之下,十余人伤亡。
  好在明军骑兵在前,钱肃乐一行护在中间,否则,单就这个突然而来的打击,足以令吴争抱憾终生了。
  钱肃乐之前在吴争面前欲言又止,并不是象吴争猜测的,心中有愧疚。
  而是……钱瑾萱也在此行人中。
  钱瑾萱,钱肃乐的独女,就是那个在吴争要返回杭州上船前,被拦下理论的那个女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