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1807

  愤怒的吴争冲上去,扬手一记重重的耳光,“来人,拿下!”
  沈致远身边的军官们,那基本上是认识吴争的了,听吴争如此下令,左右四顾,犹豫着该不该奉令拿下他们的主官。
  吴争见他们不奉令,气得拿着手中的火把往沈致远身上砸。
  沈致远莫名其妙,不知自己犯了何事,但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还是懂的。
  扭头便逃。
  好嘛,吴争一时无法号令军队,气不打一处来,嘴里大骂着,“沈致远,你再敢跑,我杀了你!”
  这时,闻讯赶来来的陈胜,截住了沈致远,吴争上前,还待再打,被陈胜阻止,“大人,发生何事?”
  吴争喘着粗气,指着沈致远骂道:“他干得好事,你问他!”
  说到此处,吴争没有失去理智,转而道:“陈胜,直接约束军队,返回驻地。”
  陈胜意识到事态严重,一把推开沈致远,上前控制军队去了。
  吴争继续“殴打”着沈致远,其实这个时候吴争已经平息了心中的怒火,但这事牵扯太大,眼下众目睽睽之下,每打一下沈致远,都能为他减轻一点罪过。
  “吴上,我可是怕你吃亏,噢……!”
  “吴争,你别不知好歹,狗咬吕洞宾……哦!”
  “别打了,我知错了还不行吗……!”
  沈致远的哀呼开始吸引了周边将士的目光,自然而然,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这是场误会,开始向吴争的方向集结。
  吴争也打累了,指着沈致远道:“你小子太不着调,事情还没搞清楚,你就敢私自动用军队?这幸好是在山寨中,若在战场,多少人会被你害死?”
  沈致远确实明白自己有错,可说到底,主要也是关心吴争。
  私心自然也是有的,这些天他憋屈太久,想趁此收拾一下那些骄纵的近卫军,这一点无可否认。
  当然这肯定不能往外说。
  沈致远变得老实了。
  吴争也算是出了口恶气。
  陈胜一直就是这支军队的主官,他的命令被迅速执行,军队开始有了约束。
  可问题是冲突的是两方,而不是一方。
  一个巴掌拍不响,对峙的双方如果没有双方都服气的人物出现,哪怕是陈胜都无法控制局面。
  这个时候,需要象钱肃乐、吴争这样的权威人物现身,最好是朱媺娖以监国身份现身。
  
第279章
总有刁人
  可现在是黑夜,先不说朱媺娖能不能及时赶来。
  就说钱肃乐毕竟是文臣,他无法对军队进行有效掌控,这个时候近卫军需要象廖仲平这样的现管人士来收拾残局。
  而吴争,他的名头确实够了,但一来被乱兵挤出了一个角落,二来连他自己麾下士兵都不认识他,近卫军士兵那就更认不全他了。
  廖仲平去哪了呢?
  其实廖仲平在事变刚刚暴发之时,就得到了消息。
  开玩笑,如果他连这样程度的消息都不能及时知悉,那他的指挥使之位就是尸位素餐了。
  廖仲平是个正直之人,虽然也有些瑕疵,比较认死理,但瑕不掩瑜嘛。
  无论从人品还是对大明的忠诚而言,他都是能得高分的人,至少吴争心里,还是比较欣赏廖仲平的。
  廖仲平闻得消息,便立即带人出门,他同样相信吴争的为人,如果说吴争嚣张跋扈,哪怕是当众顶撞监国,廖仲平都信,可要说吴争要造反,廖仲平还真不信。
  所以,一听起了事端,廖仲平第一反应就是,双方一定有什么误会。
  所以,他没有下令集结大军,而是仅带了一队亲卫出门,准备去化解事端。
  但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些人,喜欢损人不利己的。
  譬如象一直视吴争如眼中钉的户部尚书董应第。
  可事实上,吴争或许嚣张跋扈,但吴争的方向性很明确,只要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人,吴争从来不去主动招惹,而事实上,吴争与董应第的交集几乎没有,除了这一年中时有时无的军饷补给。
  可董应第却自始至终地在针对吴争。
  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就象一个人嫌弃另一个人一样,没有理由。
  廖仲平刚一出门,就被董应第带着一群御史堵上了。
  “廖大人。”
  “董大人。”
  “廖大人可曾得讯,靖海候吴争率兵谋乱?”
  廖仲平闻言一怔,怎么,刚暴发的骚乱,就这么快定性了?谋乱?!
  “董大人此话何来?监国殿下已经下谕定吴争谋反了吗?下官听闻两军可能有误会,正想前往调解。”
  董应第厉声道:“山寨之中,除了监国殿下,也只有吴争能调动其麾下大军?若非吴争谋反,又怎会引起两部人马火拼?廖将军以拱殿下寝宫为己任,又怎可轻言离开值守?”
  廖仲平一听,心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了。
  从朝廷迁入平岗山,两军将士的摩擦时有发生。
  这不奇怪,一个屋檐下待着,总会有口角存在,只是因两军归属这同,将这个问题复杂化罢了。
  可如今发生群殴,而且是在吴争刚刚归来当天,这就变得不同了。
  看着面前义愤填膺的董应第,廖仲平有些迟疑起来。
  难道吴争真有不规之举?
  又或者董应第在背后策划、推动了这场所谓的火拼?
  可董应第的身份在那放着,虽说廖仲平是指挥使,可比起一部尚书而言,廖仲平还真不是个。
  加上董应第身后那十几个御史,廖仲平不禁为难起来。
  “董大人,要不……下官先向殿下禀明此事,由殿下处置如何?”
  董应第沉声道:“理当如此,本官就知道廖大人是忠义之人。只是如今大乱已起,廖大人应该一面向殿下禀报,一边召集军队前往平乱才对。否则一旦大祸铸成,惊扰了殿下,恐怕我等都交待不过去。”
  廖仲平犹豫了,如果自己召集军队,下令平乱,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廖仲平迟疑道:“此处离殿下寝宫不远,要不还是由殿下拿主意吧……”
  “廖指挥使,如今的形势,不用老夫明言吧。朝中权臣当道,嚣张跋扈,视君上与朝廷如无物。廖大人是忠义之士,又向负拱卫殿下和朝廷的重任,如何能坐视奸倿欺君?今日奸倿悍然发动叛乱,此绝非误会,而是酝酿多时的阴谋,否则,岂会他一来,就发生如此乱局?本官虽是文臣,手无缚鸡之力,但若为殿下、为朝廷,老夫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廖大人若心中仍有忠义,当助老夫一臂之力,诛杀逆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如此,就算身死当场,也能无愧于心,也能去九泉之下面见先帝。”
  廖仲平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宽来。
  脑子确实不够用了,看着一脸正气的董应第和众官员,廖仲平无法去恶意揣测这些人的用意。
  同朝为官,这点基本的信任,还是有的。
  虽然廖仲平与吴争有了袍泽之义,但与这些官员相比,吴争的份量,轻了。
  也就是说,在这两方之间,廖仲平更容易相信董应第等人。
  因为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董应第他们是文人,他们手中没有军队,与吴争相比,他们最多只能用嘴,而用不了刀。
  这一点对廖仲平做出决定至关重要。
  可廖仲平依旧无法决断,因为董应第的话中,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他说要“诛杀逆贼”。
  这不再是内部之争,而是敌我之分了。
  廖仲平迟疑道:“下官需要一边向民政禀报,一边派军平乱,恐怕一时也无法分身……”
  董应第打断道:“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廖大人理当亲自向殿下禀报,至于前往平乱,本官及诸御史可为朝廷分忧。”
  廖仲平虽然心里有疑惑,但无论如何,骚乱之事确实应该尽早制止,否则小事变成大事,左右都不好交差。
  加上董应第毕竟是一部尚书,而且身后十几个御史摆在那,想来也不至于只手遮天,搞出什么事来。
  于是廖仲平同意了董应第的建议,下令卫戍的一支禁军千多人,暂归董应第指挥,自己赶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