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1807

  这支“天佑兵”在清军入关之后,也就成了汉八旗。
  可以说,后期辽东明军丧失对清军的战略主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孔有德、耿仲明二人送给鞑子的火炮和匠人。
  因为那时,鞑子的火炮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经完胜明军。
  而此时,三顺王中的孔有德正率军进攻温州府。
  智顺王尚可喜正率军由长沙南下攻广西。
  多铎身边仅剩怀顺王耿仲明,以耿仲明的资历,这个策反、说降不入流的事自然轮不到他的头上。
  这份重任当之无愧地落在了已经死心塌地投靠清廷的方国安头上。
  次日一早,方国安带着黄得功(潜逃的原上虞县令,非殉国的大明靖国公),战战兢兢地走向驿亭要隘。
  闻讯的张煌言和廖仲平在隘墙上现身,冷冷地看着这两个无耻之徒。
  方国安在离城百步外站定,他欲言又止。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劝道:“张大人,如今绍兴府以南,皆已被大清平定,绍兴府已是四面楚歌,是人都明白,灭亡不过是时日长短罢了,你如此对抗清军,这是何苦呢?如果因此而让绍兴府百姓被清军屠城,罪过大矣,你又于心何忍?你若是肯率军归附投诚,凭你的才干,爵位肯定不会在我方国安之下!”
  张煌言在墙上大声怒斥道:“你位列公侯,手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浙东,反而卑膝投敌、认贼作父,为敌前驱前来残害同胞,还有何面目来见我绍兴府百姓!”
  骂到这,张煌言复指黄县令道:“奸贼,你身为一方父母官,上不思报效朝廷,下不思护佑当地百姓,竟与外敌暗中勾连,为祸一方……丢尽了你家祖宗八代的颜面,还敢来我面前聒噪?”
  可怜黄县令连话都没说一句,挨了张煌言劈头盖脸地一通骂。
  二人被张煌言骂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只能羞惭而退。
  
第238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妇人样!
  此事本该这么结束了。
  可多铎觉得还有劝降的可能,毕竟双方实力差距摆在那嘛。
  看着狼狈而回的方国安二人,多铎突然下令将黄得功推出去斩首。
  然后冲方国安道:“你带了这么多军队,三天时间,连一个小小的驿亭都打不下来,真是个废物!本王再给你一次机会,要么率军进攻,一天之内拿下驿亭,要么再去说降守军。”
  开玩笑,这还用选吗?
  三天强攻之下,方国安之前随行投敌的数千亲兵早已阵亡了大半,虽然阵亡中也有真金白银的汉八旗,可相比而言,方国安的人死得多多了。
  其实方国安也明白,多铎从没有看得起他,这从在他投清之后,率军反攻绍兴府,而多铎却一声不吭西去中就可以看出。
  但方国安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力,哪怕此时心中已经后悔,也回头无岸了,所以,方国安就算明知道多铎就想消耗他的实力,也只能抱紧多铎的大腿,将手中仅有的几千嫡系,当作炮灰投入到之前的强攻中,而此时,他麾下军队已不足千人。
  这个数量,想进攻、拿下驿亭,就是笑话了。
  所以方国安没得选择,悲苦着脸应道:“属下这就再去说降就是。”
  多铎听了,顿时和颜悦色地道:“你放心,如果功成,本王记你此战首功。”
  去他娘的,方国安肚中腹诽,这是首功的事吗?
  阵前说降,那可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自己本可以待在军后,安然无恙,可如果因去说降而遭受城上弓弩射击,死了找谁说理去?
  可想归想,这话是骂不出来的。
  方国安知道多铎下令斩杀黄县令就是杀鸡给他这只猴看,哪还敢对多铎怨言?
  这个时候,方国安心中懊悔得无以复加,想当初,自己堂堂越国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曾受过如此委屈?
  可现在……
  带着一肚子委屈,方国安再去来到城前。
  “张大人,豫亲王对你素有敬仰……若你肯降,可授你绍兴巡抚之职……”
  这次他得到的回答只有掷地有声的七个字:道不同不相为谋!
  随后城上乱箭齐发,方国安“呀”地一声狂叫,狼狈逃回。
  再次说降失败,多铎依旧不肯死心。
  他又找来一人——原南明吴淞总兵吴志葵。
  就是之前江阴遭受清军进攻,阎应远、陈明遇派出数十路乞援信使,而遭到勒索一千金的那个吴志葵。
  勒索千金到手之后,吴志葵倒也守信,拔营前往江阴增援,但因勒索钱财,一来一回,贻误了战机,那时清军已经完成了对江阴的合围,在接近江阴时,吴志葵部被清军伏击,兵败被俘,当时同时被俘的还有南明镇南伯黄蜚。
  可吴志葵不及黄蜚,镇南伯黄蜚身负重伤,被俘之后却宁死不降,被绑至南京见到洪承畴,用右手指着他叫骂。
  清军把黄蜚右手弄断,黄蜚骂得更凶,于是又被割掉舌头,满口鲜血的黄蜚犹呢哑不停。
  之后,黄蜚与薛去疾、唐世荣一起在水西门外被清军斩首。
  可吴志葵却没有坚持住,他降了。
  多铎此时唤他来,令他与方国安再去说降。
  可怜方国安是欲哭无泪,所谓事不过三,这就是第三次了,幸运就算再好,恐怕也用尽了吧?
  而这次多铎换了种伎俩。
  他令人将吴志葵捆绑起来,然后让方国安押着吴志葵前往城前,交待方国安道:“告知张煌言,若还不降,就将吴志葵当场斩首。”
  吴志葵降清之事,发生不久,绍兴府还不知道消息,只以为吴志葵只是被俘。
  于是,二人一前一后,方国安押着吴志葵到了城前。
  吴志葵一到城前,就涕泪交流,泣喊道:“张大人,我是吴淞总兵吴志葵,朝中张尚书于我有举荐之恩。”
  张煌言倒是知道此事,张国维在听闻吴志葵被俘时,也曾流泪与他说起过,吴志葵是武举出身,张国维爱才,当年曾举荐他为金山定波营把总一职。
  可如今吴志葵被方国安押着前来,用意不言自明。
  在这种形势下犹豫,那将带来一场灾难。
  于是张煌言厉声喝斥道:“将军被缚,不过一死而已,何苦喋喋不休,作妇人样!你若不退去,休怪本官手下无情!”
  远远听着的多铎,这里才醒悟,要想说降张煌言,恐怕比登天还难。
  于是下令召回方国安二人,准备重启进攻。
  午后,多铎以四门从孔有德那分来的红衣大炮轰击,做为攻击的前兆。
  以五千骑兵绕至驿亭北面,一防明军出逃,二防有绍兴府援军赶来增援。
  部署完毕,火炮也轰击得差不多了,多铎悍然下令攻城。
  驿亭不能算城,它只是个军事要隘,方贺数里地,城墙很矮,不足一丈。
  堪堪够挡住鞑子骑兵冲击,可要挡步兵登城,那就相当困难了。
  鞑子只要随便架上几根竹杆,就能顺势而上。
  加上鞑子火炮预射,墙上明军,其困境可想而知。
  但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面对鞑子炮击,明人有他们的笨办法,当时的宅门,那可是实打实的实木,明军从城中取来一扇扇大门,在一面包裹上铁皮,然后侧立靠在垛墙之上,再从百姓空中征集来棺材,那个时候,几乎每户人家,都备有棺材。
  与战乱无关,一个人只要有了妻、子,过了不惑,就会准备棺材。
  家中越富有的,准备棺材的年纪越早。
  因为棺材由木头打造,这刚刚赶制的棺材,木材潮湿,如果等人死了,现制,那就有损颜面了,这叫有备无患。
  明军将收罗来的棺材,填满沙土,然后推至门板之后。
  就是用这土办法,明军才能在鞑子的火炮下生存。
  可面对鞑子步兵的攻城,那明军就只有以命搏命了。
  由于城墙不高,能留给明军以弓弩阻敌的时间不多,几轮箭矢之后,清军步兵就已经靠近城墙,竖起了梯子。
  正因为城墙不高,从城墙上投下的石头和滚木的效果就会大减,唯一效用依旧的是火油、金汤。
  
第239章
绍兴防御战
  仅一柱香的时间,清军就有不少人登上城墙,而且越来越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