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1807

  朱媺娖的话已露死志,这让朱以海心神震动。
  这次与前次不同,前次吴争部在杭州、王之仁部滞留海上,回援绍兴府也就一日的时间。
  那时朱媺娖留下,虽然危险,但还不是绝境。
  可这次不一样,吴争、王之仁两部皆在北边,就算立即回援也可能来不及,何况二部还在继续北进。
  也就是说,除非上天护佑,出现奇迹,否则绍兴府的沦陷,已成定局。
  此时只有撤退,撤往杭州,以钱塘江为屏障抵挡鞑子,以争取时间,待吴争、王之仁两部北伐完成回援。
  可问题了,怎么撤?
  驿亭、丰惠已经战至胶着,下令全军退却,恐怕立时这会崩溃。
  唯有带着重臣、官员悄悄离开,才能如愿。
  但这样,两地抗敌的明军就成了朝廷弃子。
  朱媺娖是不愿意这么做,而朱以海现在是没有权力这么做。
  如今朱媺娖身为监国,欲留下坚守,这确实让朱以海心里有所震动。
  朱以海是真的怕,怕死,他实在很郁闷,自己只是想活着,难道这也是一种罪过吗?
  他沮丧地离开,自觉已经无颜面对这个比自己还小两辈的侄孙女,朱以海终究没有开口再劝。
  在这一刻,朱以海有种想要暴走的冲动。
  看着朱以海离开,一直面色木然的郑叔,“扑通”跪在朱媺娖面前。
  泣声道:“殿下,临安伯所虑,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您可不能因此而萌死志啊。听老奴一句劝吧,移驾杭州府,以图来日。”
  朱媺娖的脸“噌”地潮红起来,她厉声道:“满口胡吣!本宫为得何尝不是江山社稷?”
  郑叔不敢回答,只是“嗵嗵”地对着朱媺娖磕头。
  
第235章
绍兴府难得地形成统一
  朱媺娖的脸色慢慢由红转白,继而又转成青色。
  她终于憋忍不住,“呜”地一声哭了出来。
  “为什么?”朱媺娖哽咽着,“难道在他心里,我就是一个可以轻易舍弃的棋子吗?我何尝不知道光复应天府的意义所在,可……可我……还是心疼啊!”
  郑叔含泪道:“殿下……这就是命,人得安命。”
  “小蛮都已经与他说过,可他……终究还是与钱家结了亲,我何曾怪过他?可如今,他明知绍兴府危在旦夕,却一意北伐,你让我怎能不寒心?”
  听着朱媺娖的悲泣,郑叔没有劝阻,他知道这个时候让朱媺娖将心中的委屈和不满渲泻出来,是好事。
  他只是从侧劝解道:“临安伯此次没有奉谕回援,或许并非是置殿下于不顾,其老父、妹妹一样皆在吴庄,以临安伯的心性,断不会弃亲人于不顾,殿下或许错怪了临安伯。”
  朱媺娖一直在哭,但或许是郑叔的话起了作用,没多久她慢慢地收声。
  ……
  这时,门外人声吵杂,钱肃乐、张国维等人与朱以海联袂而来。
  钱肃乐、张国维等人是得到朱媺娖的监国令,要他们随朱以海一起撤往杭州府,群情激愤,前来请朱媺娖收回成命,正好与朱以海在府门外撞见。
  与朱以海两厢印证之后,于是一起入王府,打算劝谏朱媺娖离开。
  还未进门,钱肃乐已经开嚷:“监国殿下万万不可轻言舍身。”
  进入堂内,钱肃乐慨然道:“从古至今,哪有为人臣,弃君不顾而逃命的道理。殿下不走,臣等绝不离开,就算要死,那也得臣等死在殿下之前。”
  张国维躬身道:“殿下有死社稷之决心,固然值得称道,但如今朝廷还未到需要殿下舍身之时,江北兴国公、临安伯二部还在北伐,杭州府还有一万援军即将到达,臣请殿下移驾杭州,待兴国公、临安伯挥师回援之日,便是我朝收回绍兴府之时。”
  熊汝霖附和道:“我朝自先帝殉难之日,失地已司空见惯,就算绍兴府丢了,只要殿下还在,我朝就还有光复的希望,望殿下三思。”
  朱媺娖轻轻抬手挥了挥,然后道:“诸公所言,本宫心里都明白。可驿亭、丰惠两处,我军还在与清军交战,此时本宫若退去杭州府,恐怕大军就会立时溃散。”
  朱媺娖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下来,这确实是实话。
  明军本就是以寡抵众,经过三日血战,伤亡已经很大,这个时候,若听到监国和大臣们弃他们而逃,军心恐怕顿时就散了。
  虽然每个人都明白,监国生死关乎社稷存亡,但谁不想自己在拼命的时候,身后有一个与他们共存亡的领袖?
  钱肃乐想了想道:“殿下只管移驾杭州府,臣与张尚书留下足矣。”
  朱媺娖摇摇头道:“二位不能留下,我朝偏安绍兴两年有余,所缺的,便是象诸位这样的忠臣义士、有为之能臣,本宫一介女流,身躯已残,无力为大明力挽狂澜,可诸位正是为大明效力之时,为大明保全你们,或许是本宫唯一能为天下做的事了。”
  说到此处,朱媺娖起身道:“诸位今日便随鲁王撤往杭州府,本宫也将移驾驿亭,激励将士。”
  此言令堂内哗然。
  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钱肃乐满脸是泪,坚定地说道:“若殿下不肯移驾杭州,臣等只能违命陪伴殿下左右。殿下难道要亲眼目睹我朝彻底亡在绍兴府吗?”
  朱媺娖被逼得粉脸大寒,“诸公是要逼宫吗?”
  张国维忙上前道:“殿下息怒,臣等只为殿下安危着想,并无大逆之意。”
  朱媺娖凛声道:“本宫意已决,诸位不必相劝。”
  侍郎孙嘉绩上前道:“既然殿下已有决意,那不如这样,愿意转进的随鲁王撤往杭州府,愿意留下的,随殿下一起去往驿亭、丰惠。”
  朱媺娖没有说话,也没有反对。
  这时钱肃乐急道:“若真要如此,臣请殿下前往丰惠,臣等去驿亭,请殿下恩准。”
  朱媺娖皱眉道:“敌酋多铎主力正在攻打驿亭,丰惠清军只是一支偏师,本宫岂有往丰惠的道理。”
  钱肃乐坚持道:“殿下只要还在绍兴府,对前线将士便是最大的激励,何必在意是去驿亭还是丰惠呢?”
  一边说,一边不住地向张国维施眼色。
  张国维先是一愣,后恍然,于是也劝谏道:“臣以为钱大人的话在理,殿下并非需要上阵与敌交战搏杀,只要还在绍兴府,就已经达到了殿下的本意,何必纠结去何地呢?”
  朱媺娖一时犹豫起来,“可本宫还是觉得,应该去驿亭,这样更能激励将士。”
  这时,一直落在最后面的朱以海突然开口道:“公主不必纠结,本王愿意代公主前往驿亭。”
  朱以海的话不仅让朱媺娖震惊,连钱肃乐等人都惊愕了。
  朱以海面对着众人的注视,苦笑道:“本王也是大明宗亲,为社稷做出事,在诸位眼中,很不可思议吗?”
  朱媺娖忍不住劝道:“若本宫有不测,鲁王安危关乎朝廷存续,还是按本宫意思,撤往杭州府吧!”
  朱以海以从未有过的爽朗,笑道:“连公主殿下都可视死如归,本王好歹也是七尺男儿,掩于女人身后,岂不为天下人耻笑。公主不必再劝,本王心意已决,此次定与公主同进退便是。”
  朱媺娖还在犹豫,钱肃乐急声道:“如此甚好,君臣同心,我朝必定能挡住清军入侵。”
  张国维也道:“军情紧急,这便是最好的安排了。不过绍兴府部分文官、官员家眷及一些冗余物资,还得安排撤往杭州府,如此也能令留守臣民安心抗敌。”
  听众人都这么说,朱媺娖不再坚持。
  于是,整个绍兴府都忙乱起来,最后的二千兵马,也随着朱以海、钱肃乐等人,调往驿亭。
  而朱媺娖带着数百监国亲卫,前往丰惠。
  
第236章
爹的家法我已领受惯了
  绍兴城,一日之间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难得的上下思想统一,拧成一股绳。
  可这却极有可能是绍兴府这个小朝廷最后一次统一。
  他们已经决定破釜沉舟,将所有赌注都押在了驿亭和丰惠两镇。
  可谁都明白,没有王之仁和吴争回援,绍兴府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能象吴争在战前所说,围魏救赵、以战逼和,北伐的胜利能让清廷忌惮,从而停下入寇绍兴府的步伐。
  ……
  从江阴去往常州府的路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