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1807

  他们依旧用惯用的方式,以箭矢、擂木、石块、金汤、滚油等手段,阻挠着明军登墙。
  当第一声炸响后,守军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应对反应,巨大的气浪,吹翻了周边方圆数丈内的任何物体。
  而接下去,接连不断地爆炸声,伴随着一朵朵浓烟,从城墙上涌起时,已经无法阻止了。
  吴争忍着眼眶中流动的酸意,果断地下令总攻。
  南门随即告破。
  明军骑兵鱼贯冲进城门,与城内迎面而来的清军交战在一起。
  无数的明军从云梯上登上城墙,然后冲下城去,如潮水般涌进每个街道。
  城破了吗?
  没有!
  仅仅是城门告破。
  城内的清军,有计划地进行着抵抗。
  特别是洪承畴带来的镶黄旗汉军骑兵,战力相当强大,幸亏只有三千之数,否则吴争麾下近六千骑兵,恐怕会一战尽没。
  但破城门之后,明军步兵与清军之间的攻防劣势也消失了。
  在这场血腥的城内巷战中,比拼得是坚韧和决绝。
  吴争不怕。
  因为他带这来的是,从嘉定城经过的军队。
  那座城池中血战而死的英魂和屈死的百姓冤魂,会激励着将士奋不顾身、悍不畏死。
  而洪承畴虽然震惊,但同样不慌乱。
  他也是久经沙场的儒将了,对破城只有惊,绝没有慌。
  洪承畴惊得是明军何时具备了如此强悍的战力?
  要知道,这可是有三万八千人防御的大城。
  城外明军不仅有如此多的火炮,足以压制城墙上己方火炮。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强悍的气性,在洪承畴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这也不多见,除了最初在镇压各地义军时,偶尔有过,其它时候……哎,老了,又想起了当初。
  洪承畴迅速下令,清军依据各条街道进行抵抗,同时他将带来的八旗军五千步兵,部署在了府衙南边的衙置。
  这一是防备明军万一突进,威胁到府衙行辕。
  其二也是为了保护衙署西北方向的府库房安全,这府库可是重中之重啊。
  洪承畴有条不紊地布置着,他到现在也不相信,区区数万苟延残喘的明军,真能击败自己。
  而事实上,洪承畴的估量没错。
  明军确实陷入了苦战。
  吴争麾下大军的成份复杂,没有足够的时间整训,作起战来,很难形成统一。
  夏完淳麾下二万多人,那更是混杂,所谓义军,顾名思义,就能领会其组成之人的成份。
  幸好冲进了城,在这房舍、街道中各自为战,还真符合了这批人马的风格。
  这也是能撑下去的主要原因。
  否则,可以准确地说,攻入苏州城,就是取死之道。
  听起来兵员很多,但遭遇上洪承畴带来的那些鞑子正规军,一万鞑子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何况还有守苏州的驻军。
  吴争轻敌了。
  在他看来,只要城门一破,大军往城里一冲,那么苏州城将手到擒来,这或许是前面几场规模不大的战斗连战连捷的原因吧,亦或许是吴争太渴望拿下苏州城,回去祭奠他叔了。
  战斗就这么持续到下午。
  这个时候,双方的实力基本都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吴争和洪承畴都已经看清了对方的路数和实力。
  洪承畴心中大定,只要战到晚间,明军肯定支撑不住,必会溃散。
  一家欢喜一家忧,吴争开始慌了。
  这几万大军可是吴争赖以生存的基础,今日如果全部折损在此,再想翻身恐怕难了。
  可问题是根本没法撤,任何军队都撒出去了,与清军胶着在一起,怎么撤?
  
第218章
来世……好运!
  这就是一个死局,明知道结局,却无法改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覆灭。
  这场巷战太过血腥,南半城之大街小巷中,每一步都淌着血迹,每一步都躺着尸体,有清军的,也有明军的。
  从南门破碎的城楼上望去,吴争可以清楚地发现,南北纵向数条街道的明军兵锋,已经开始向后退缩。
  这是非常危险的讯号。
  吴争转过头来,看着仅存的三百多死士,沉声道:“去吧。”
  当他们彻底消失在人潮中,吴争感觉到自己的心硬得象块铁,或者那儿根本不是人心。
  但死士的加入,让那几路后退的明军,瞬间向北急进。
  可吴争明白,这是在饮鸠止渴,一旦死士死光,结局依旧是一样,无法改变。
  仗打到这份上,让吴争深深地自责,自己太狂妄了。
  从领三千人进攻杭州城起,自己走得太顺。
  甚至敢率兵围绍兴城,发动政变。
  居然也让自己得逞了。
  以至于自己悍然发动了这场北伐。
  太小看清军战力了,可这时知道,已经太晚了。
  这是一个毁灭性的错误,无法挽回或者修补。
  没有后援、没有后备队,身边仅有钱肃典六百骑兵。
  吴争焦急地看着天色,心中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喝问,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要不,我去?”身边钱肃典面无表情地问道。
  吴争霍地回身,咆哮道:“你去做什么?一起死?你是在讥讽我吗?”
  钱肃典依旧面无表情地反问道:“我为何要讥讽你?那儿……”
  钱肃典手指着北面,眼睛看着吴争道:“那儿有我的亲侄、我刚刚视如兄弟的夏守淳、还有相处才一月的兄弟们,而你……也是我的侄女婿。我为何要讥讽你?”
  “攻打苏州城,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不是你一人的错。我为何要讥讽你?”说到这钱肃典哽咽起来,“我只是想,能与他们死在一块儿……行吗?”
  吴争泪“唰”地一下就下来了,搂着钱肃典的肩膀道:“谢谢!”
  ……
  很多时候,历史的进程就是因一些小人物来改变。
  这些小人物单独摆放出来,根本不值一提。
  但如果放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和时间,那就足以改变历史。
  吴胜兆不是个小人物,因为他有八千人马。
  可他在吴争眼中,就是个无耻到极点的卑鄙小人。
  卑鄙小人也可以称为小人物。
  所以,吴胜兆改变了这场战局。
  他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原本注定的结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