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7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9/1807

  原本想着从此过安定日子的民众,自然是不肯追随叛逆的,但面对着乱兵施虐对自己利益和生命造成威胁,人心确实在图变。
  
第2334章
定都之争(十九)
  有些开始组队入京,打算告御状了,而有些见当地官府不作为,便联络乡邻准备自救。
  更有一些稍稍激进些的,譬如嘉兴府秀水县民团。
  在张新侠、徐三等人的倡议下,秀水民团聚集当地千余民众,迅速驱逐秀水境内的乱兵,并随即沿京杭大运河北上,三日功夫,已肃清秀水至吴江区域内的乱兵。
  古怪的是,嘉兴府官府,对秀水民团的异动,一样熟视无睹。
  局势变得非常怪异。
  各府县暴乱,官府没有表示,这或许可以用暴乱得到了朝廷高层的默认来解释。
  那秀水民团的对抗,官府依旧没有任何表示,这就说不通了呀。
  无数人在揣测其中奥秘,可皆百思不得其解。
  但,秀水民团的突然对立,使得局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各府县已经按捺、忍受不住的民众,被秀水民团榜样效应所激励,各地一夜之间,涌现出无数股对抗乱兵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
  有人急了、有人慌了、有人踯躅了。
  ……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读书人因手中没有兵权,行事瞻前顾后,所以,每每遭遇大变时,总是给不到重点。
  徐孚远不一样,清兵南下时,他与张煌言等人一样,组织过当地义士抗清,他有着不菲的斗争经验。
  在得不到卫国公夏完淳的支持后,徐孚远找上了晋王李定国。
  按理说,徐孚远不该找李定国的,因为他也明白,李定国是国丈,没有根本对立,是不可能助自己与皇帝作对的。
  但徐孚远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了,他想搏一搏。
  ……
  李定国没有拒见徐孚远。
  在得知首辅来访时,李定国甚至亲自到王府门前迎接。
  徐孚远是空手而来的。
  因为送礼,格局就太小了。
  人到了象他们这种位置,是不需要送礼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举手投足之间,便是天大的利益交换。
  “……不知晋王对眼下局势,有何高见?”徐孚远开门见山,不是不需要寒喧,而是在二人之间,所有寒喧都只是浪费时间。
  李定国却不答反问,平淡地道,“首辅以为,你控制了九门,就可以阻塞天子视听?”
  徐孚远摇摇头,“徐某从未想过要瞒着陛下……只是,徐某需要时间!”
  “还需要多久?”
  徐孚远沉默了好一会,轻叹道,“原以为,只须十天半月……可惜,徐某判断有误……从眼下形势看,至少得再一个月!”
  李定国轻哼道:“首辅何必糊弄本王……就算再给首辅三月,首辅恐怕也难以按下今日纷乱之局……否则,首辅何须来找本王?”
  明人面前不说假话!
  徐孚远微微苦笑,抱拳道:“倒真是徐某错了……还望晋王不罪!”
  李定国扫了徐孚远一眼,淡淡道:“本王不想参与……但本王想听首辅亲口说明你此举的用意……首辅应该知道,本王的耐心不是太好!”
  徐孚远点头道:“徐某用意有四,一是劝陛下定都江南,二是重开科举,三是劝陛下倚重士族、世家,四是阻止陛下穷兵黩武……!”
  李定国眯起眼睛,“就这些?”
  徐孚远想也不想地道:“徐某不是陈名夏,对陛下绝无恶意……晋王信吗?”
  “信!”李定国毫不犹豫地认可道,“你就算是想与陈名夏一样,也没那本事!”
  这话伤害不大,侮辱性有些强,徐孚远脸色一白。
  李定国摇摇手道:“本王并无羞辱首辅之意,本王说得是实话……到了今日,放眼天下,恐怕没几个能对抗当今天子的了,连本王也是如此!”
  听李定国如此说,徐孚远脸色一缓,“晋王说得是,徐某只是为国朝、社稷计……不得已而为之!”
  李定国摇摇手道:“你说的四点,本王没有任何兴趣……所以,本王不想掺和,若首辅没有别的事,那就请回吧!”
  见李定国下逐客令,徐孚远有些急了。
  “晋王莫急,且容徐某再说两句……首先,定都之事,晋王难道不明白,定都江南对永历旧臣也有好处吗?”
  李定国沉默下来。
  徐孚远继续道:“晋王试想,若定都顺天府,除了咱们,还有更多的降臣需要安置,而顺天府多半土地、房屋早已有主……再则,一方水土一方人,晋王难道认为,北臣会轻易放手已经纳入囊中的利益与晋王分享吗?”
  李定国眼睛看着门外,不置可否。
  徐孚远继续道:“再说重开科举之事,晋王召来的永历旧臣,哪个不是名满天下的读书人,可哪个又是符合陛下心意的读书人……如此下去,旧臣和旧读书人,必将被摒弃于朝堂之外,而朝臣皆会是出自江南学院一脉……如此一来,晋王又如何保证,陛下对您的承诺会兑现……就算陛下能守诺,那……陛下之后呢?”
  李定国看了徐孚远一眼,依旧沉默。
  “再说说天下士族、世家,自古以来,士族、世家皆为天下菁英,家学渊源、知书达理,而那些贫民出身、寒门子弟,哪曾有治国平天下的阅历,仅凭江南学院三、四年的教育,就可代天子驭民一方……荒唐!”
  李定国淡淡道:“本王亦是首辅口中的贫民出身!”
  徐孚远一愣,忙道:“晋王十数年沙场征战,功盖当下……徐某亦非诋毁贫民布衣、寒门子弟,此中也有人中翘楚,但,想必晋王也无法否认,这是个例吧?”
  李定国沉默下来。
  “晋王啊,治国平天下,靠得不是个人能为,而是人脉,为官者,人脉为上、能力次之、人品更次之……徐某不反对陛下锐意进取、力图革新,但须依靠士大夫而非那些只读了几年所谓新书、新理的贫民布衣……若长此以往,士族、世家不满必定日积月累,天下又将大乱,到时礼乐再度崩坏……国将不国啊!”
  李定国长吁一口气,“就算如此……孤亦信天子定会有妥善应对之策!”
  
第2335章
定都之争(二十)
  徐孚远叹了口气,“那就说说二次北伐之事吧,陛下一面下诏迁都新城,一面却派马士英、宋安北上,同时决意二次北伐……徐某原本也误以为陛下只是想平定北方之后定都新城,可事实上,陛下只是为迁都顺天府扫清北方隐患而已!”
  李定国微微皱眉,问道,“首辅为何如此确定陛下为迁都顺天府?”
  徐孚远叹息道:“敢问晋王,可曾见过哪朝京城不设城墙?”
  李定国摇摇头。
  “新城自开建就不设城墙,陛下当时以火器制敌于数十里之外的理由释疑,可晋王想必明白,新城地处沿海,外敌入侵,岂是仅凭火器可以克敌制胜的?”
  徐孚远感慨道:“如今陛下还说,我朝将来最大的敌人是来自海上的欧罗巴人……”
  李定国问道,“这话没错啊……待扫清北方,周边已无可威胁到我朝的敌人存在!”
  徐孚远道:“既然如此,那陛下为何不在新城建造城墙?”
  李定国一愣,皱眉思忖起来。
  “明知将来大敌来自海上,却不在新城建造城城墙。”徐孚远拍着膝盖道,“……陛下自始至终,就没想定都新城……晋王应该听过传言,建造新城,无非就是陛下敛财强军的借口罢了!”
  说到这,徐孚远看着李定国的眼睛,道:“陛下虽拜晋王为二次北伐之主帅,可用于二次北伐的军队,皆为北伐军和水师……晋王真调动、指挥得了那些骄兵悍将吗?还是晋王可以调动大西军前往山海关?”
  李定国浓眉紧皱,愠怒道:“徐孚远,你这是在挑拨陛下与本王吗……如今陛下已下诏军改,大西军与北伐军皆为汉明朝国防军!”
  徐孚远轻叹着起身,抱拳道:“既然晋王无意为自身和旧部谋……那徐某就不置喙了……告辞!”
  “且慢!”李定国开口阻止道,“首辅今日来……是想让本王做些什么吧?”
  “晋王意思是……?”
  “有话直说!”
  徐孚远微笑道:“晋王放心……徐某只是想劳烦晋王,在陛下面前为徐某安定局势,争取几日时间!”
  “几日?”
  “这……不瞒晋王,少说也得……半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