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1807

  人多力量大,那是好事,可这对于百姓而言,那就是一件惨事。
  每多一个皇族,百姓就要多一份供养,加上皇族的封地,百姓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
  天下最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
  许多王府占有的土地动辄万顷(百万亩),如景王、潞王在湖广等地的土地多达四、五万顷,福王有二万多顷,桂王、惠王、瑞王各有三万多顷,吉王在长沙一地就有七、八千顷,更有甚者,河南土地,居然超过一半归各王府所有。
  可想而知,河南、陕甘、湖广的百姓对皇族是何等的仇恨?
  而皇族向朝廷索取的俸禄,更是匪夷所思,山西晋王府明初时,年俸仅一万石,可到了嘉靖年间,已经到达八十七万石。
  河南周王府,年俸到达六十九万石……
  到后期,朝廷每年的岁入竟付不了各地王府的俸禄,比如山西年岁入一百五十二万石,可每年要付给山西王爷们的俸禄竟要三百十二万石。河南岁入八十四万石,需要给王爷们的单杀一百九十二万石……
  以中华之地大物博,竟然举全国之力,也无法养活一家一姓。
  可谓荒唐到了极点。
  这还仅仅是皇族遭受河南、陕甘、湖广等地百姓怨恨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皇族还与民争利、欺压盘剥百姓。
  他们利用超然的身份,视国法于无物,不用说普通低层百姓了,就连当地官府也是遭受欺压。
  嘉靖三十七年,宁化王府宗仪(也就是个小小管家),竟敢动手殴伤堂堂布政使这样的朝廷大员(史有记载,求索禄粮未遂,围布政司门,殴伤左布政使刘望之)。
  皇族因为享受特权,有罪时可罚而不刑,于是王府就成了藏污纳垢之地,许多王府成了黑势力的保护伞,甚至自身就是最大的黑势力。
  嘉靖五年,庆成府辅国将军藏匿大盗案发。
  隆庆二年,方山王府镇国中尉朱新垣与群盗暗通,劫掠商户。
  襄垣王府辅国中尉、昌化王府辅国中尉私出禁城为盗,公然杀人劫财……
  至于强抢民女之类的,那就太小儿科了。
  河南禹州的徽王朱载伦,遇见有美女过河,强抢过来宣淫,无奈女子年龄太小,好事不成,于是大怒,将女子投入虎笼。
  朱企礼在武岗州……呃,几乎有姿色的都曾染过指。
  万事盛极而衰,当张献忠、李自成等揭竿而起时,清算也就到了。
  大小义军所过之处,曾经显赫、华丽的王府灰飞烟灭。
  山西皇族首当其冲,平阳西河王一族三百余人全灭。
  汾阳几乎成了罗刹国。
  太原晋王一族,被李自成杀了四百多人,几乎族灭。
  仅山西一地,朱姓皇族被杀者就有一万多人。
  也就是说,在清军入关之前,在义军所过之处的大明皇族,已经被清洗一空。
  可以想象,那些地方的民众对皇族的憎恨程度。
  但江南不一样,江南读书人多。
  人只要一读书,就会懂礼,懂了礼就会服管,也就成了顺民。
  加上江南一带与那些皇族施虐的地方相比,确实相对稳定些,百姓的生活也好过些。
  所以,在面对外族入寇时,要比那些地方来得更忠诚些。
  不象那些地方,在面对清军到来时,竟满城欢呼,责怪清军来得晚了。
  朱媺娖的拒绝,直接令朝廷决议无法执行。
  吴争与张煌言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这不是谋反,可以直接将上位者从宝座上掀翻。
  这是拥立,当事者不同意,你总不能强按牛头饮水吧?
  更何况,她是公主,理在她那边。
  吴争只能暂时将此事放下,吴庄老父要去看望,山寨中还有军务需要他赶去处理,于是将绍兴府一摊子事交于张煌言暂管。
  ……
  吴争和张煌言离开之后。
  郑叔忍不住对朱媺娖劝谏道:“殿下为何不答应临安伯,如今临安伯手中掌握的军队已经近十万人,且杭州、嘉兴两府也在他掌握之中,我朝势力远超鲁王监国之时。就算殿下不愿意以纤弱之身担此重负,也不妨先应下来,毕竟殿下是皇室嫡公主,到了日后,觅得皇室良才,再将社稷托付也不迟啊?”
  郑叔的话可谓是老成谋国,站在朱姓皇族的立场,此话无可厚非。
  这个节骨点上,朱媺娖不应,那就会引起内乱。
  吴争和众臣已经公开决议拥立朱媺娖,那么就无法与朱以海再苟且。
  二者就算不势成水火,也断无回旋的余地。
  朱媺娖此时不应,绍兴府与杭州府之间就会反目,甚至吴争一不作二不休,吞并了绍兴府,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来,朱家就真的失去了在绍兴府立足之地。
  而如果朱媺娖答应下来,不管吴争在日后是否扮演曹阿瞒,这名份还在朱家手里。
  朱媺娖听完郑叔的话,轻轻一叹,“本宫只是一介女流,不通政务、军务,就算名义监国,也不过如同傀儡,难以承担起如此重担。本宫心里清楚,吴争今日前来劝进,心意还是为了这大明江山社稷,至于日后会怎样,想之无用。”
  郑叔道:“那奴婢不知道殿下为何还要拒绝?”
  “本宫若不应,我与他之间就算疏离,却还是友人。可若应了,便是君臣。若为君臣,必会为手下人、为利益起争执,如此一来,怕反目就在不远,到时怕……连友人都做不成了。”
  说完,朱媺娖的眼睛里一片水雾涌起。
  郑叔先是惊愕,而后低头一叹,公主殿下终究是个女子,面临着宗庙社稷,想到的却是儿女情长。
  可郑叔不敢再劝,也不忍心再劝,伴随着朱媺娖一路行来,二人虽名为主仆,但情份如同父女,打心里郑叔也希望朱媺娖有个好归宿。
  于是,二人相对沉默起来。
  
第177章
视父子如天敌的吴老爹
  吴争先去了平岗山寨。
  穿过数里甬道,吴争的视野霍然开朗。
  经过几个月的修建,山寨中显得井井有条。
  数百间的房舍建起,道路也已经用碎石、沙土夯实,虽然窄,但显得整洁、结实。
  面对急步迎上的陈胜和姜伯礼,吴争笑着夸赞道:“二位辛苦了,能将山寨整治到这般景象,已在本官预料之外。”
  姜伯礼连谦道:“这是属下份内之事,不当大人如此夸赞。与大人光复杭州、嘉兴两府、大败鞑子豫亲王多铎相比,更如萤虫与皓月争辉了。说起来,属下还没向大人恭贺荣升临安伯之喜呢?”
  与姜伯礼相比,陈胜显得沉稳得多,只是笑着向吴争拱手见礼。
  吴争呵呵一笑道:“二位何不趁此时,带本官视察一下寨中各处?”
  姜伯礼、陈胜赶紧侧身揖身道:“大人请。”
  这山寨确实很大,原本刘老三占山为王时,人员峰值时也有一千多人。
  如今经几个月改造,就愈发显得宽阔了。
  姜伯礼介绍,如今山寨中可种水田、山地合计一千多亩。
  总计房屋一千六百多间。
  可容纳五、六千人不至于拥挤,所囤积粮食和土地产出,也够养活山寨中人。
  吴争很满意,这本是吴争为防不时之需,为自己和家人、麾下留得一处保命之地。
  当然现在是用不上了,但吴争没有想去废弃它。
  虽然战局向着好的方向演变,但谁能知道,老天会不会再一次突然扭转?
  晴时防下雨,这个道理,吴争耳熟能详。
  爬上山时,陈胜指着那十几个炮位介绍道,“大人,属下在此让士兵开凿了可供火炮车行进的石道,使得火炮位左右前后可移动百步远,如此可以扩大火炮的射击范围。”
  这确实不易,这时的火炮也就一根前小后大的炮管子,变动距离、方向,只能调整火炮仰角和左右移动炮架,可调整的程度很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