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8/1807

  酒过三巡。
  人很奇怪,不管善饮者还是不善饮者,只要三杯下肚,相对于言,就话多了。
  不但话多了,还放松许多,没那么多戒备了。
  譬如王翊,他此时在张煌言面前,就显得很放松。
  “玄著兄,汝以为,今日杭州府之乱……王爷真不知情?”
  这话很多人都在私下揣测,毕竟,没一个是蠢人。
  张煌言就被不少人问过,他的回答也是千篇一律,“王爷身在前线,如何得知……且不说鞭长莫及,就说城中有王爷家人在,亦不至于冒如此凶险。”
  这回答,非常标准,问的人都连连称是。
  可说的人,却因无数人的问,而心里疑惑。
  张煌言要见吴争,并非要请示什么难解之题,如今城中局势已经非常明了,些许溃散的乱军只是负一隅顽抗罢了,而我方也无意收容渣滓,去招降这些丧家之犬,覆灭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张煌言要见吴争,只有一个原因、一件事、一个问题,那就是……是汝设的局吗?
  这问题对张煌言很重要,重要到可能颠覆他的三观。
  钱肃乐死了,张国维死了,加上之前的黄道周、陈子龙,还有大长公主,短短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死了太多的人,而这其中任何一人,在张煌言看来,都是不可死的人。
  如果真是吴争设下的计,那吴争就不是一个张煌言心中的明君。
  那么,张煌言会失望,失望透顶,甚至张煌言极可能萌发死志,以示无声的反对。
  张煌言只要吴争一句话,当面否认,他就会心安。
  可惜,吴争不见他,这让张煌言非常的郁闷、烦愁。
  此时与王翊面对面,张煌言已经没有兴致再重复非常标准的答案。
  张煌言惆怅地道:“依首辅看……王爷知情吗?”
  不答反问,令王翊一愣。
  如果换作是另外一人,王翊可能就认为对方是搪塞,那就聊不下去了,王翊就会起身告辞,话不投机半句多嘛。
  可对于张煌言的人品,王翊还是信任的,不认为张煌言是故意推托、搪塞。
  “……大长公主和石斋先生,死的冤哪!”王翊长叹道,“大长公主……我不是很清楚,可石斋先生任首辅这两年多时间,对朝廷对吴王……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啊!”
  张煌言的脸色非常阴沉,他沉默着。
  王翊这话头一开,心里的忧郁就藏不住了。
  “但凡私下里闲聊,石斋先生对吴王皆是交口称赞……我怎么也想不通,石斋先生怎么会反对吴王……最后宁可自尽……!”
  张煌言木然道:“……我倒是知道些大长公主,与钱公、卧子先生密谋此局……”
  王翊急道:“玄著兄快些讲来……以解我心头之惑!”
  “钱公当着吴翁的面,亲口承认,此局是大长公主、卧子先生和他一同筹谋的,也只有他们三人知道……所有参与者,皆是被利用!”
  王翊惊骇莫名,他愣了许久,呐呐道:“为何……这是为何啊?大长公主亦为朱氏血亲,怎会行此……之事?难道不明白,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
  “可钱公直言……吴王事先并不知情……之后是获长林卫密报,才做了些部署。”
  王翊低头思忖着,二人相对沉默许久,王翊抬头,“不通……实在是不通,就算大长公主有意为天下谋太平,长痛不如短痛……可她一死,还有谁能……咳,制约……,万一……还是对宗室动手,岂不前功尽弃?”
  张煌言挑了挑眉头,王翊这话在理。
  钱肃乐的解释,其它的都通,唯有此点不通,也就因为此点,所有的解释,就都变得不合理了。
  朱媺娖退位之后,修心养性,通晓了天地大道,想为天下生民造福,尽早结束这乱世,设下此局,断了宗室谋位之心,这虽然有些牵强,但还说得通。
  毕竟是女子嘛,自己已经没有了复辟的可能,那就积德为天下人谋福祉。
  可钱肃乐说,朱媺娖还想以此,让吴争推托不了她的这份恩情,使得吴争心里歉疚,从而对宗室手下留情,保全宗室之人与国朝同存。
  这也说得通,毕竟吴争非寡情之人,受人滴水之恩,尚且得涌泉相报,况且朱媺娖一度有意下嫁吴争,亦是公开的秘密,二人之间的感情牵扯,非外人能知……爱屋及乌之下,是说得通的。
  可最大的疑惑是,朱媺娖死了,钱肃乐、陈子龙也死了,连带着黄道周、张国维都死了,那么,谁来制约吴争,万一吴争突然狠下心来,将尚有万人之众的宗室,连锅端了呢,这事也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人的心性是会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改变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在许多时候,也是不成立的。
  
第2031章
养寇?
  按之前钱肃乐的说法,朱媺娖三人谋划此局时,陈子龙、钱肃乐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也就是说,打一开始,皆知道这是个死局。
  那么,以三人的城府,又怎能不想到制肘吴争的后着呢?
  张煌言突然道:“只有两种可能……”
  “请玄著兄指教!”
  “一是钱公说谎,是吴王谋划了此局……而最后黑锅被钱公等人……主动背了。”
  王翊蹩眉思索后,点头又摇头,道:“这说得通……可大长公主那边……说不通。”
  也对,如果说钱肃乐愿意替吴争背黑锅,是说得通的,毕竟是翁婿嘛,胳膊肘往里拐,丢车保帅,情理之中。
  可朱媺娖是不可能替吴争背这黑锅的,就算有儿女之情,亦不会拿上万室宗之人的命,去殉葬不是?
  “除非……大长公主与吴王有密约?”王翊冲口而出,“大长公主以大位换吴王对宗室的宽容!”
  张煌言想点头,可却摇了头,“大位对吴王而言,并非难得……就算宗室阻挠,也拦不住!”
  王翊沉默,是这话,吴王手中二十万北伐军,试问天下何人能挡其锋,如今更是以北伐大功傲视天下,试问谁能比肩?
  既然得位已是水到渠成之事,为何还要与大长公主作此等交易?
  况且还赔上了大长公主性命!
  二人互视着,同时摇摇头,这个假设不成立。
  停了一会,张煌言继续道:“第二种可能,钱公所言皆为真实……那么,大将军府……甚至是吴王身边,还有参与谋划、知情之人!”
  王翊闻听,惊悚起来,他怔怔地看着张煌言,“玄著啊,此话……可不敢乱讲啊!”
  张煌言木然回视着王翊,他知道,王翊无意恐吓他,而是真心担心他。
  如果真象自己说的,大将军府里……甚至是吴王身边,还有参与谋划、知情之人,那么,这件事还没有过去,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酝酿些更大的悲剧。
  治天下,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帝皇心术,也绝不是能将一切事摊都在桌面上讲的。
  不管暗藏之人究竟是何意图,但他的存在,已经触犯了规则。
  就象一把刀,挂在明处,便无人理会,可若是藏在暗处,谁能保证,它不会突然就发了疯呢?
  刀是死的,可,人是活的!
  王翊的惊悚,并不夸张,到此时,还能藏身于大将军府,甚至吴王身边的人,能耐又岂能小?
  如此一来,吴王若已经察觉,那么,接下去,一场清洗就避不过去了。
  甚至可能酿成又一场悲剧!
  张煌言木然看着王翊,道:“……是不是首辅?”
  王翊脸色急白,“玄著兄……怎会……怎么可能是我呢?我王翊指天发誓,若是王翊心存异心,必不得善终……受世人唾骂……!”
  瞧瞧,瞧瞧,让一个首辅吓成这样,真是吓倒了。
  可王翊说到这,脸色突然古怪起来,“隐匿之人……也极有可能……是玄著兄啊!”
  张煌言盯着王翊的眼睛,突然叹息道:“煌言最怕的……就是如此啊!”
  王翊先是一愣,而后瞬间会意过来,是啊,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人怀疑自己人、自己人不信自己人哪!
  二人对视,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恐惧。
  “玄著兄应该赶紧面见吴王……释疑啊!”王翊急道。
  张煌言苦笑,“王爷不肯见我……怕是已经疑心我了……也是,谁叫我也在杭州城呢!”
  王翊低头想了想,“无论如何……都得尽快见到吴王……这种事,时间拖得越久,疑心就会越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