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5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8/1807

  庐州府,治所合肥。
  吴争面前,坐有五人,军机辅弼、卫国公夏完淳,军机大臣、左营都指挥使廖仲平,代首辅、御史大夫王翊、阁臣冒襄、马士英。
  五双目光紧紧地注视着吴争,摒息静气。
  也对,这个时候,吴王南返如今他们,必是有要事相商。
  莫非……吴王想回师江南了?
  众人大都心中忐忑,眼神中带着一丝兴奋。
  只有王翊,目光里透着一丝忧郁,如果这时吴王真挥师南下,这将是天下生灵一场噩梦,有多少原本可以太太平平老死在家中的人,提前数十年死去?又有多少原本可以为国效力的士兵,死在这场可以避免的战争中?
  吴争开口了,“召诸位前来,只为两件事……首先是粮食,各位大人,孤求你们了,给点粮食吧……前方十万将士,一天三餐变成了两餐,甚至是一餐……咱不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拼命,对吧?”
  吴争一开口直奔主题,竟是为了粮食,让众人有些失望,也让王翊一阵轻松,原来吴王还想继续北伐,只要还北伐,那就暂时不会南下,内战就会避免。
  只要有时间,定能想出方法来化干戈为玉帛。
  王翊急答,“朝廷已经尽力……为了支援北伐,应天府所有官员,皆已四个月不发俸禄,这其中也包括宗室中人……不瞒殿下,臣家中米柜中,仅三天之粮。”
  吴争皱眉,一挥手道:“孤此来不是来听首辅述苦的,要述苦,待战后,孤到时定坐下来专门听首辅大人倾吐……可现在,孤要的是粮!”
  王翊苦笑,他拱手道:“臣已经无计可施……若殿下觉得臣难当重任,还请殿下另选贤能!”
  吴争怒了,猛地一拍桌子,喝道:“你还想撂挑子来威胁孤?你做不来可以撂挑子,孤做不来,是不是也能撂挑子……那就让前方十万将士一哄而散罢了!”
  王翊赶紧起身谢罪,“殿下息怒……臣并非有意懈怠,更无一丝威胁殿下的意思,只是京城及周边府县存粮已尽,新粮未收,哪还能筹到如此巨量的粮食呢?”
  吴争冷哼一声,道:“孤不信民间无粮……这六七年间,孤未向江南民众筹过一斤粮,之前的几次战争,孤皆请晋王襄助,从湖广、川蜀购粮,今日,你首辅大人竟告诉本王,无粮可筹?”
  冒襄此时开口道:“王爷息怒,首辅确实是全力以赴地在筹粮……可效果一直差强人意,臣以为,购粮怕是真购不到了!”
  吴争一听,霍地转头,瞪着冒襄。
  冒襄叹了口气,“适逢战乱,百姓首先想到的是存粮,都道家中有粮心不慌嘛……这个时候就算高价购粮,恐怕也买不来粮啊!”
  马士英悠悠一声,“我可一直不赞同购粮一说……以我之见,既然购不到粮,那就征粮!”
  王翊闻听怒目回头,“马大人所说征粮……何不如明言抢粮?!”
  说到这,王翊回头对吴争道,“殿下切不可听信谗言……这会令殿下清名受损,于国于朝无益!”
  吴争微微压压手,示意王翊别激动,然后问马士英道:“老马……马大人,你倒是告诉本王,该如何征粮,还有,向谁征粮啊?”
  马士英起身,行礼道:“正如王爷所言,王爷已经六七年未向民间征粮了,那粮食去哪了……按理说,如今江南,民间应该存粮无数,可首辅大人所说亦不假,坊间确实已经无粮可筹……”
  吴争皱眉道:“孤没时间听你废话……回答孤的问题!”
  马士英告罪道:“有因方才有果……王爷莫心急,且听臣讲完来龙去脉。”
  吴争一噎,扭头挥手,“行,行……让你讲……讲吧!”
  “官府府库无粮,百姓家中无粮……可有些地方粮食堆积如山啊!”
  吴争目光一闪,“何处?谁?”
  “江南商会。”马士英一字一字地吐出四个字来。
  王翊等人闻听,大急,这马瑶草没事讲什么大实话啊,谁不知道江南商会,是王爷一手创办的?
  五双眼睛由此紧盯吴争的脸。
  吴争脸色渐凝,半晌没有反应。
  许久,吴争问道,“马瑶草,商会本是交易之地,有粮,亦属情理之中……有何不妥?”
  马士英微微一笑,拱手道:“既然王爷认为妥……臣自然也是认为,妥的。”
  说完,马士英退回去,坐下。
  吴争冷冷道:“知道本王很不喜你哪吗?”
  马士英不为所动,笑应道:“还请王爷赐教。”
  “讲话讲一半!”吴争咬牙道。
  马士英呵呵笑道,“不知臣这毛病……可否违了法?”
  吴争大怒,起身指着马士英喝道:“滚……出去!”
  这个“滚”字是四声重音,“出去”二字变成了二声。
  听吴争真怒了,冒襄赶紧起身打圆场,“王爷息怒……马大人之意,其实是,不想王爷为难啊!”
  吴争哼道:“本王为什么难……有什么可为难的……?”
  话虽这么人,身子慢慢地坐了下来。
  事实上,吴争心里,确实在为难,非常为难。
  商会发展到如今这个样子,既在吴争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古人,聪明,实在是太聪明了!
  学啥会啥,举一反三五。
  聪明到但凡吴争想用后世的微薄见识,去忽悠他们,可过一段时间却发现,他们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甚至变本加厉。
  有些经营手段,连吴争都没见识过。
  
第1992章
庐州会议(二)
  倒不是吴争有意纵容、包庇商会。
  而是商会是吴争这些年的基业中,是不可忽略、轻视的一环。
  要搞死商会,或许不难,难的是,牵扯太广。
  广到吴争一想起此事,脑子就痛。
  马士英的这一指控,其意已经非常明显,他就是在指控商会抗命不遵,私自囤粮,甚至在与朝廷抢粮。
  这事若在平日里,无可厚非,商会嘛,做得就是高买低卖之事,只要不强买强卖就成。
  可此时,若商会还在参与与朝廷争粮,那么,这不是无德了,而是居心叵测了。
  这罪可大可小,小,可以一笑而过,大,可以株连所有关联的人,而这其中,有吴争最不忍触碰之人。
  吴争其实已经在约束、遏止商会的野蛮生长方式,譬如严禁了商会走私火器、军械。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商会将精力转移到了以前最不愿意碰的,认为利润不高的粮食上。
  吴争长吐一口气,没好气地冲马士英道:“讲讲……你打算如何向商会征粮?”
  这话一出,王翊大急,“王爷万万不可……如今江南局势乱成一团……若再引发商会之人,借机反对王爷,转而拥戴鲁王……实为得不偿失啊!以臣看,要不……停了支援大西军,发往西北的军粮,调给北伐军以解燃眉……?”
  马士英看着吴争,住口不言。
  吴争平静地朝他点点头,“不准……支援大西军的粮食,一粒都不准少,一日都不能晚……我朝不能没有西北,亦不能没有晋王和大西军,此事不可再提……马士英,你继续讲。”
  马士英一喜,然后肃容道:“或许王爷还不知道……如今江南各府街市中的粮铺、米店,大都已被商会吞并,也就是说,只要商会一声令下,就算官府想买米,也得经过商会同意……”
  吴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竟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但王爷一定知道,如今的江南商会,北商占了至少一半的股份……”马士英言词凿凿地在那举例实证。
  吴争的思绪,已经飘渺。
  难道古话真没说错,无商不奸吗?
  可能少得了他们吗?
  关键是,商人不是凭空出现的,商人也是人,或许出身书香门第,或许从商之前也是读书人。
  譬如席本桢、黄宗羲,就是正经的读书人,可如今,也是江南商会中的前十大股东。
  自己在创办江南商会之时,已经防备到商会尾大难掉,故选择了席本桢、黄宗羲充入其中,为得就是引导商会不仅仅逐利。
  吴争创办江南商会的目的,也不仅仅是需要银子来撑起他的基业。
  最主要的是,吴争想以商会,来引导此时民间沉积金银,向手工业、工业进行投资。
  事实上,明朝的灭亡,其中主要原因也不在于文官贪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