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1807

  而火炮的射击数有限,这道理陈守节明白,鞑子自然也明白。
  那么在前锋失利之后,鞑子完全可以对明军来场车轮战,每次一万人,六万人轮流进攻,足以拖垮明军。
  所以,吴争决定不开炮。
  趁着首次接触,磨炼一下将士,等到士兵开始低落时,再以火炮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一记狠拳,这样一来可以达到超预期的收益,二来可以振奋士气。
  此时,已经有两路云梯的鞑子,冒着矢石登上了云梯。
  再密集的箭矢也无法阻止。
  当明军以钩枪掀翻为首的几个鞑子之后,后续的鞑子依旧源源不断地登城。
  一场肉搏战在城头暴发了。
  明军才发现,自己的对手并不是真鞑子,而是与自己一样的汉人。
  这个发现,明军士兵的胆气顿时壮了不少,以逸待劳的守军,生生将登上城墙的敌人赶下了城去。
  果然如吴争预料的一样,多铎在第一波攻击失败之后,组织起第二波攻击。
  他麾下的五万降军,被他以车轮战的形式投入到攻城中。
  整整一天,夜幕将临之时。
  明军已经击退了敌人八次攻城。
  可敌人每支部队最多轮到了两次,而城上明军,已经精疲力竭。
  这就是兵力差距造成的本质区别。
  天色暗下来之后,敌人停止了攻击。
  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必要,一般都不会发起夜袭。
  因为夜袭对将士的适应性要求更高。
  许多士兵在黑夜里不能视物,如同盲人,也就是俗称得夜盲。
  饱受炮火的城墙伤痕累累。
  疲惫不堪的将士懒散地各寻倚靠,懒散地坐在地上。
  士气已经消耗到了临界点。
  城墙上的尸体已经被搬空,敌人的尸体抛下城墙,同袍的尸体被收殓之后,运下城墙。
  城下已经看不见土壤了,全是黑压压地一片尸体。
  高的地方,已经堆得如人般高了。
  微风吹过,浓重的血腥味让城头弥漫着一种悲凉。
  此时,有士兵轻轻地哼起江南小调,引得一片跟随。
  陈守节急匆匆而来,“大人,你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何不下令开炮?”
  所有的将领都看向吴争,眼神中有着郁闷和不解。
  明军今日伤亡不可谓不重。
  阵亡者达六百多人,伤者一千多人,合计已经超过二千之数。
  这已经超过了明军总兵力的一成半。
  吴争沉声道:“你们其实心里都明白,这场防守战,我军没有援兵。一万六千人,抗击六万敌军,有败无胜。本官也不是什么神仙,无法决胜于千里之外,更无法撒豆成兵。今日若一开始就动用了火炮,明日、后日或者数日之后,我军依靠什么来抗敌?如何在危极时刻扭转困局?”
  其实吴争没有说实话,或者是没有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吴争是在害怕,他猜到了多铎的意图,那么示敌以弱,才能让多铎继续进攻庆春门。
  一旦多铎认为力量对比有变,改变策略,向其余城门发起进攻,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是大部分人的正常心理。
  我可以辗压你,我才会无视你的抵抗,才会如猫戏老鼠般地逗弄你,直到你精疲力尽,再一口吃掉你。
  可如果我发现,你的实力远超过我的估计,那么我就会将你视为同等的对手,无所不用地消灭你。
  所以,吴争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动用火炮。
  火炮不是万能的,至少以现在的小炮威力,还不足以左右战局。
  吴争的话让所有人脸色凝重。
  这是一场不可能获胜的战斗?
  那为何要打?
  每个人都在想。
  吴争叹息道:“本官知道,你们都在认为我们可以南撤,可如今鞑子正在进攻武昌,勒克德浑就是这么被调走的,这才有了这次光复杭州城的结果。可如果我们放弃杭州城南撤,将杭州城拱手让给鞑子,那么多铎很有可能将分兵支援江西战场。”
  
第153章
吴争的意图
  厉如海沉声问道:“大人,武昌府是隆武朝的地盘,我们为何要替他们在这牵制鞑子?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就算之后撤回绍兴府,恐怕也会被朝廷治罪。”
  吴争用眼神扫了一圈,问道:“你们都这么想的?”
  宋安道:“生是吴家人,死是吴家鬼。我没有这么想,我只知道奉少爷命令行事。”
  吴争深感满意,褒奖地冲宋安点点头。
  宋安咧嘴一乐。
  池二憨道:“小安子说得对,在哪都是杀鞑子,只要是杀鞑子,就没有错。”
  这二人的回答,让周围将领纷纷附言称是。
  吴争这才道:“其实诸位心中清楚,绍兴府弹丸之地,一旦武昌府陷落,鞑子就可势如破竹南下,攻入福建,如此绍兴府就被南北夹击,毫无生机可言。我等在此拼命,为得不是隆武朝,为得是自己,唇亡齿寒。”
  陈守节点点头道:“属下懂大人良苦用心了。”
  周大虎骂骂咧咧地道:“吴大人可有想过,如果明日再这么恶战,伤亡就会更大,依我看,要么撤回绍兴府,要么从绍兴府调兵。”
  吴争看了他一眼,“本官司早就派人去向朝廷请求调援兵了,可朝廷的谕令是即日撤退。所以,援兵是不太可能了。”
  周大虎咧着大嘴道:“大人,我说的是陈百户在平岗山的人马。”
  吴争脸色一凝,“诸位,平岗山是本官为大家留的一条后路,万一杭州城守不住,绍兴府沦陷,平岗山山寨就是我们抗清的最后一块根据地。那儿不过千把人,对于此战,多他们不多,少他们不少,本官没有调动他们的意图。”
  周大虎想想也对,拱手道:“吴大人,周某鲁莽了。”
  王一林道:“吴兄弟,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敌人兵力远胜于我军,今日侥幸挡住了他们,可万一他们久攻庆春门不下,分兵去攻清泰和永昌门怎么办?就算我们派军增援,可这样疲于往来,迟早都会陷落。”
  吴争迟疑了一会道:“王大人,其实吴争从一开始就没有增援清泰、永昌二门的打算。”
  这话令所有人一惊。
  吴争继续道:“王大人说得对,如果鞑子分兵而攻,我军不去增援,那么这二门一定会陷落。可那又如何,只要守住庆春门,我军就占着半城之地,在城中交战,也胜过与鞑子野战。”
  顿了顿,吴争道:“但我认为,多铎不可能分兵。”
  王一林皱眉道:“吴兄弟为何这么肯定?”
  “我们和多铎心里都很清楚,鞑子从兵力上可以辗压我军,占领杭州城只是时间问题。明明可以一战毕其功,多铎却选择强攻庆春门,难道多铎真不清楚,明军主力全在庆春门吗?”
  王一林点头道:“确实很古怪,以多铎之能,岂会不知那二门是空城计。”
  吴争道:“多铎明知我军军力分布,而不分兵进攻其余二门,选择强攻庆春门,其用意无非是想以堂堂正正的战斗,彻底地击败我军,从而使得明军士气崩溃。所以,我认为除非多铎发现已经没有可能攻下庆春门,被逼得走投无路,否则,他不会轻易改变。”
  王一林点头道:“听你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多铎入关之后,几无败迹,可在杭州城被吴兄弟伏击致前锋三千精骑尽没,单就这点而言,怕是他也丢不起这脸。只是……如果多铎攻下其余二门,对我军形成两面夹击,那又如何应对?”
  吴争摇摇头道:“这问题的答案还是在于多铎愿不愿意,我刚说了,他要的不是杭州城,至少目前不是。他要的是击垮我军或者是我,虽然不知道多铎为何这么看得起我,但今日的战斗诸位也看到了,事实上,前后八次攻城,多铎主力并没有动用,如果他真要占领杭州城,将主力迂回至二门,现在至少南城已经是鞑子的了。”
  王一林思索了一下道:“确实如此,可这多铎……不是有病吗?”
  吴争笑道:“人心嘛,总是古怪的,如果你一直打胜仗,却被一个无名之辈打了个伏击,你想不想报一箭之仇?你想不想打败他之后,用脚踩着他的身体,以一种俯视的目光看着他,最好还能看到对方跪地乞饶?”
  “呃……”王一林古怪地看着吴争。
  吴争苦笑道:“你想得没错,在多铎眼中,我就是那个该跪地乞饶之人。当然,多铎不仅仅是因为我一人,更重要的是士气、民心,还有绍兴府的抵抗意志。”
  王一林彻底懂了,可他依旧咕哝道:“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吴兄弟,这也只是你的猜测,万一要是不对,那我军可就要陷于敌军两面合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