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807

  只是没有料到是以这种方式结束。
  看来,皇帝的翅膀是真硬了。
  出宫门时,马士英和冒襄早已等候多时。
  吴争邀请黄道周、王翊一同前往吴王府,继续商议。
  王翊倒是一口应承下来,可黄道周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不过他没有拒绝,马车随着吴争一行,去了王府。
  ……
  马车上,冒襄面带凄色禀报,“禀王爷……刚刚得到消息……沈清远沈大人为国捐躯了!”
  吴争一愕,在宫中朱莲壁那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正忧郁着,这个噩耗着实让吴争接受不了。
  “消息可准?”吴争急问道。
  “是七档头钱毅亲自送来的……”
  冒襄轻声将事情来龙去脉向吴争讲述了一遍,最后道:“此次救援,天津三卫长林卫……也遭受重大损失……余部皆随钱毅撤回到了淮安府。”
  吴争终于按捺不住,勃然大怒,“二倍于敌的长林卫,最后狼狈而逃不说,竟连救援目标都舍弃了……你是干什么吃的?那个钱毅又是干什么吃的?”
  冒襄默然低头。
  吴争只是情绪的发泄,他自然知道,长林卫只是个情报组织,虽然也有行动组,可毕竟不擅长正面与军队交战,而冒襄刚刚接手江北长林卫,拿他出气,确实有些冤枉了。
  吴争长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沈文奎沈大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可江南百姓,却还在一口一个汉奸逆贼称呼着……孤原本想着啊,等此战之后,他也该功成身退了,到时为他洗脱恶名、衣锦还乡,也让他能扬眉吐气、堂堂正正地度过残年……不想竟……!”
  吴争眼眶红了,是自己在应天府,让马士英为沈文奎设套,逼沈文奎反正,当时许诺,事成之后,为他正名,可如今沈文奎看不到了!
  吴争的情绪波动异常。
  沈文奎在他心中的份量不低,因为沈文奎是吴争真正的乡亲,同饮一江曹娥水。
  马士英在边上软声劝慰道:“王爷节哀……沈大人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临了,能得王爷一滴英雄泪……值了!”
  说到后面,马士英也陪甩了两滴浊泪,也是,沈文奎当初被他硬逼着,冒着性命之忧,吐出默记于心中的清廷潜伏于应天府的细作名单,否则,建兴朝哪有这般轻易在应天府立住脚?
  在吴争收复应天府时,清廷已经占据一年多,加上那些附庸清廷的名门望族和做墙头草的富商达户,细作更是比比皆是,当时的人心哪,至少有一半是向着清廷的,而且都是“菁英”阶层,占着最大的话语权。
  兔死狐悲,马士英自己也是个饱受世人诅咒的奸臣,这一泣,多少也有真情实意的流露啊!
  “传孤谕令……为沈文奎正名,追他为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当地官府即刻修筑大冢,为其刻碑立传!”
  马士英一愣,忙劝阻道:“王爷万万不可……正名、修冢、刻碑立传也就罢了,可追为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那得当今陛下下旨才是,王爷何必……自辱声名呢!”
  冒襄也劝阻道:“王爷若真想追谥沈大人……那也得登上大位方可,有道是在其位谋其政,万万不可逾越、徒添恶名啊!”
  吴争知道二人的话说得对,“那就按你们的意思办吧……追谥之事,过些日子再说。”
  吴争的声音,极度疲惫,冒襄小心翼翼地道:“钱毅转沈大人替济尔哈朗传话……济尔哈朗问王爷,前约还算数吗?”
  吴争厉声道:“算个屁数……清军大举南下……杀我臣属,他济尔哈朗还想前约……狗屁!回复他,战场上见!顺天府城下见!”
  待吴争脾气发完,马士英轻声劝道:“分化敌人……这可是王爷一直在做的事啊。”
  吴争怒目而视。
  
第1828章
缘何求对错
  马士英已经不敢吭气了,缩往车厢一角。
  可冒襄坚持道:“请王爷恕襄无状……沈大人为国朝、为王爷效死,是为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他绝不会想着,王爷会因他的死,而乱了方寸……济尔哈朗若真能续前约,那如今沿海之战,我军胜算就会增加许多,至少,可少死无数将士啊!”
  “有什么用?”吴争喝道,“若右营不增援河南,一旦大西军崩溃,阿济格与吴三桂合兵一处,必定大举进攻安庆、庐州,到时,敌人大军又将兵临应天府城下……真是不知道死活!”
  冒襄目光一缩,淡淡道:“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救……王爷何不在江都、吴淞一线严密布防……待大局抵定,再重新收复应天府。”
  “放肆!”吴争扬手,“啪”地一声脆响,冒襄挨了重重一记耳光。
  “人,须有所敬畏!”吴争瞪着冒襄道,“那不是一个人……是汉人的皇帝,你可以不敬重他的人,但须得敬重那个位置……因为那位置代表着所有汉人!”
  冒襄捂着脸,执拗地怼道:“但他绝代表不了襄!”
  马士英也在边上嘀咕了一句,“……也不代表士英。”
  吴争愕然,沉默起来。
  ……
  “吴王,陛下已有决意,想调右营恐怕……臣做不到!”
  黄道周无奈地摇摇头。
  王翊带着一丝激愤,道:“按建兴初立时,陛下与吴王议定,右营非禁军,属内阁辖制,调动权归于军机处……卫国公为辅弼,右军指挥、调动权归三位军机大臣……可如今,陛下……手也伸得太长了吧?”
  黄道周忙瞪了王翊一眼,“不可枉论君非!”
  吴争一直闭着眼睛假寐,不置可否。
  边上冒襄抢白道:“首辅大人果然是忠臣……可前有大明朝之鉴,所谓的忠臣往往祸国殃民!”
  黄道周闻听大怒,“冒辟疆,无君无父……汝辱老夫过甚!”
  冒襄怼道:“襄可不敢辱没当朝首辅……如今大敌就在身侧,可当今皇帝却掩耳盗铃,竟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之语……敢问首辅,您也这么认为吗……认为狼可以不吃肉,改吃草了?”
  说完,冒襄嘿嘿两声冷笑,直笑得黄道周混身发颤。
  他转向吴争,“吴王……老夫不是不尊您王令,可……可您应该知道,此时绝不能君臣对抗啊……否则,内乱一起,外敌来犯……后果不堪设想啊!”
  吴争慢慢睁开眼,注视着黄道周。
  黄道周两年前就已经向自己效忠,按理说,他是自安插在朝中最得力的人。
  可惜啊,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使不上劲。
  这倒不是说黄道周是奸人,不,恰恰相反,这确实是个实干之臣。
  这两年来,建兴朝内政已经大变样,黄道周对吴争立下朝廷岁入盈余五百万两的军令状,这两年也年年超额完成。
  黄道周功不可没啊!
  只是黄道周是个旧文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君臣之道,已经很难改变。
  虽然效忠于吴王,可他内心依旧认为自己是皇帝的臣子,就得替皇帝着想。
  他认为,服从旨意就是忠,抗旨就是奸,而不管这旨意是对是错,或者适合不适合。
  吴争抬了下手,招了招。
  黄道周上前两步,微微揖身,“请王爷训诫!”
  “呵呵。”吴争打了个哈哈,“首辅千万别这么说……孤哪敢训诫石斋先生?”
  这话刺耳,黄道周脸色赤红起来。
  可吴争并不在意,继续道:“皇帝和首辅自然是圣明、英明的……唯独孤这个王爷,那是昏馈得很哪……军民一心北伐,可孤呢,却在与敌媾和……难怪江南数十府之地的百姓,要游行反对本王决策了……你看,孤怎么还敢训诫首辅大人呢?”
  话如刀锋,字字诛心。
  黄道周身子颤抖得更加厉害,他的脸色白得如纸。
  冒襄插嘴道:“……应天府及周边数府百姓聚众游行,声势之大,坊间早已闹得沸沸扬扬……身为当朝首辅的石斋先生,却完全不知情吧?”
  黄道周突然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吴争面前,“吴王……也这么想臣?”
  吴争没作声。
  黄道周泣声道:“臣可指天发誓……各府民乱,绝非出自臣的授意……臣也从未参与其中,吴王可明查!”
  吴争突然笑了,慢慢起身道:“既然如此……首辅请回吧,对了,替孤给陛下捎句话,他的担心……可以消除了,因为孤决定,与济尔哈朗重续前约……他可以允旗调动右营了!”
  说完,吴争顾自转身而去,冒襄、马士英尾随,路过黄道周身边时,对其投以一抹意味深长的目光。
  ……
  王翊搀扶黄道周起身。
  黄道周有些站不住了,他涕泪满面,哽咽道:“完勋……老夫错了吗?”
  王翊目光低垂不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