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1807

  “大人,如今城中百姓都知道清军将至,街面上米价、物价皆上涨超过五成,之前二百文(半两银)一石的粳米,今日就已经要三百文,若大人骤然发饷、犒赏,或者购买军粮,势必引发更大的上涨,到时米价升至三、五两一石,城中贫苦百姓怎么活?”
  吴争闻言一愕,问道:“难免之见,该当如何?”
  “莫家在码头囤有三十船粮食,若大人同意,莫家可按今日米价折算给大人,以充当赎命银子。”
  吴争有些意外了,这老头让他有些不解,究竟是怎么想的?
  “你到底是何用意?”吴争问得有些无厘头。
  莫执念却是听懂了,他答道:“大人放心,老朽并无他意。大人试想,若老朽此时不与大人说明此事,完全可以等米价上涨至三、五两一石之后,再将囤积之米售出,今日老朽花五十万两赎买莫家上下性命,不出半月,三十船米所获利润,就远不止五十万两,这笔银子照样能回到莫家。可苦的,却是杭州城数十万百姓,大人以为然否?”
  吴争惊愕了,他感到有些……汗颜?
  这老头儿,究竟是忠是奸?
  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吴争依旧重复着那个无厘头的问题,“你……有何图谋?想从本官处得到什么?”
  莫执念喟叹道:“老朽只图全家数十口,能在这乱世之中平安地活着,大人也不必为此感激,老朽实话实说,谁能占据杭州城,老朽就为谁效力。不是老朽恬不知耻,实属无奈,望大人体恤。”
  吴争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就凭你这次谏言之功,本官可以给你一个承诺,只要莫家不再通敌,本官在杭州一天,莫家就安全一天。”
  莫执念长揖道:“谢大人恩典。”
  ……
  回去的路上,宋安一副佩服的表情。
  可池二憨吱唔道:“少爷,就这么放过那老头了?百姓们要是知道了,怕不在背后戳少爷的脊梁骨啊?”
  吴争怒了,这厮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其实吴争的内心,也有一种罪恶感,这莫家确实是汉奸。
  可自己偏偏为了钱财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可吴争不觉得自己有做错,与杀一汉奸相比,守住杭州城更重要。
  这钱,没落入吴争自己的口袋,而是用来募集、激励士兵之用。
  吴争憋着气,道:“人家少爷是贪财之人吗?”
  池二憨摇晃着头道:“自然不是。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奇怪少爷为何要放了莫家?”
  “本少爷缺钱啊。你们,还有他们,哪天不要我掏钱?那一万人也要养活,哪一顿能省?再说马上就要开战,不拿出真金白银,那些已经投降过清廷一次的孬兵,怎会尽心替少爷守城?”吴争翻着白眼道。
  “可就是少爷不给钱,我也不会不听少爷命令的。”
  “我也不会,我宋安生是吴家人,死是吴家鬼。”小安子的话引得池二憨白眼。
  吴争没好气地说道:“你们不会,可那些降兵会。”
  池二憨想想也是,“可惜百姓未必会知道少爷的苦衷。”
  吴争听了心情恶劣,指着池二憨道:“你给我听好了,一会让莫老头带着,你们带兵把那些个投靠过鞑子的富户一家家轮流地敲榨一遍,他妈的,我们在城墙上拼命,他们在家搂着娘们乐呵,还谁来了效忠谁?没得这么便宜了他们。百姓指不指我脊梁骨我不知道,但你要是再敢在少爷面前提这事,我抽断你腿骨!”
  池二憨、宋安连声道不敢了。
  可池二憨想了想又问道:“少爷真要把那些投靠过鞑子的富人,全都勒索个遍吗?”
  吴争无语,这厮真不会来事。
  
第146章
赌运
  吴争的这个决定,为守城大军再次“募集”到数十万两饷粮。
  估算下来,那就是人均六七十两。
  这对全军将士心里,是莫大的安慰。
  有钱,腰杆子硬啊。
  可以说,这是一万六千多大军最富有的时候了。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闹得鸡飞狗跳的杭州城百姓中,有好事者给吴争起了个绰号,叫恨天将军。
  吴争刚听闻时,很不明白这是何意。
  打听之后才明白,百姓这是在讽刺他敲榨勒索呢。
  恨天太低,只能刮地皮,使得地平面下降,增加与天的相对距离。
  明白之后,吴争砸了几十个碗,踹翻了几张桌,连累得二憨和小安子屁股也承受了无妄之灾。
  这是后话。
  回到东城,吴争就接到了斥候的报告。
  清军已经到达贺家埭,并中了当日吴争所设景观处的埋伏,发生了爆炸。
  但不清楚清军伤亡如何,只知道清军没有继续前进,开始扎营。
  吴争令斥候继续监视敌军动向。
  贺家埭距离杭州城东门,仅不足百里的距离。
  鞑子随时都能抵达。
  当天午后,在永昌门城墙上,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
  商议如何更有效的抵挡多铎来攻。
  看着满场的冷清,吴争心里一叹,这些已经算是自己的心腹、嫡系了,可连他们都信心不足啊。
  吴争只能打气道:“听斥候回报,本官设下的地雷炸了,鞑子伤亡惨重,并没有立时向杭州城来,而是就地扎营了。本官估摸着,可能是多铎被炸死了吧?”
  说完呵呵干笑了几声。
  虽然谁都不会相信吴争的鬼话,但气氛确实被调动起来了。
  池二憨傻不愣地捧哏道:“古有孔明空城计,今有少爷地雷计。”
  吴争给了他一记脖拐,笑骂道:“孔明的空城计和我的地雷计有个屁关系,拍个马屁都拍不好。”
  这时钱肃典正容开口道:“从贺家埭至杭州城,有北、东两条路,北城艮山、武林两座城门,东城庆春、清泰、永昌三座城门,共计需要防守五座城门,我军无法判断敌军从何处攻城,如此一来城中守军便须分散,城内总计兵力也就一万六千人,均分至五个城门,也就三千人。大人又将火炮集中于东城庆春与清泰,万一敌军从北城攻城,恐怕……”
  吴争点头道:“你说得在理。不过据我判断,如果鞑子要至永昌门,则须转东沿钱塘江而来,但这条路崎岖,鞑子战马未必能顺利通过。至于北门,鞑子须向西北绕行至半山,才能进攻北城。鞑子从贺家埭出兵,最近的路就是至东城庆春、清泰两门,而且那是官道,适合大军通行。”
  钱肃典道:“可万一鞑子欲以奇兵袭城呢?”
  吴争沉默下来,这问题无解。
  以一万六千人守城,抵抗六万敌军攻城,这本身就是一桩难事。
  杭州城是个大城,四面十处城门,鞑子有可能抵达的就有五处城门,真要分散至五门,那这仗就不用打了,直接撤退就是了。
  吴争斟酌了一下,勉强笑道:“打仗本就是赌,赌运气、赌决断力、赌人心向背等等。本官虽然不了解敌酋多铎的心性,但换位而言,在这种兵力四倍于敌的情况下,我绝不会出什么奇兵,完全可用碾压之势,强攻杭州城,打仗嘛,打得就是一种气势,只有以气势压倒对方,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否则,以奇兵攻入一处城门,未必能让城中之敌崩溃,或许还会陷入街道巷战,反而伤亡会更大。综上而言,本官更觉得多铎会以东城庆春、清泰两门做为主攻,就二者来说,庆春门的概率更大一些。”
  钱肃典闻听也沉默了一会,后又开口道:“属下建议,派出偏师,对敌军进行袭扰。使敌军不能对杭州城强力围攻。”
  吴争有些心动,可反过来一想,不对。
  “城中兵力本就捉襟见肘,派出偏师,更摊薄了城中的防守力量。再说,敌军有六万人,就算分兵一半,用以围歼派出的偏师,攻城的兵力也是我军的两倍。所以本官以为,还得集中兵力据城固守。”
  钱肃典坚持道:“大人,我部是骑兵,留在城中恐怕也帮不上什么,不如派属下出城,或许能起到作用。”
  吴争看着钱肃典庄重的脸,依旧摇头,“如果是应对步兵,你部六百骑兵或许真能派上用场,就算不敌,以骑兵的速度还可逃逸。可多铎带来的有一万八旗军,这其中骑兵至少不会低于三千。三千骑兵围歼你部,那就如同辗死一只蚂蚁,此议太过冒险,本官不准。”
  钱肃典急辩道:“可鞑子在明,我部在暗。我部完全可以沿江兜至盐官一带,然后向北袭扰敌军后路。”
  吴争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可沿江没有适合骑兵通行的道路,你部如何迂回?”
  小安子突然道:“派船从钱塘江走。”
  吴争恍然,怎么就没想到这茬呢,可问题又有了,“六百骑兵,一千多匹战马,需要大批船队,如何保证不让鞑子发现?如果鞑子闻知有明军迂回到后方,你部就完全没了作用,更会陷入团团包围之中。”
  钱肃典答道:“不需这么多战马,一人一匹足矣,从盐官迂回至桐乡,然后对敌后方发起袭击,不过是一天的路程。如果达到目的,我部依旧可以按原路返回盐官,从水路撤回。如果败了,那就没有必要再将战马送于敌军了。之前贺家埭伏击战,缴获的一千多匹战马,加上我部留下的六百多匹战马,大人还可以组建起一支更强大的骑兵。”
  吴争突然感觉鼻子有点酸,用力蹩了一下眉,“好,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谢大人成全。”
  “别莽撞,若事不可为,原路返回。记住,你部仅是扰敌。”
  “属下谨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