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1807


第1770章
有些人开始发疯了
  洪、范二人能在清廷混得比满臣,甚至比寻常宗室还牛叉,难道真是仅凭皇太极和福临的青睐?
  显然不是,他们的身后有着太多的汉臣支持,这些忘祖背宗的汉臣们,想在异族朝堂中生存,唯一的方法就是抱团取暖,而且须有个领头人,洪承畴、范文程无疑是最合适的两个。
  一个是前期降清的汉臣代表,另一个是后期降清的汉臣代表,这一合拢,代表了所有汉臣。
  关键是,这二人在皇帝面前吃得开啊。
  于是,几乎没有在京汉臣不拥戴洪、范二人。
  这就连多尔衮活着时,连福临都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皇父”的多尔衮,都得对他们忌惮三分,轻易不把争权夺利的战火烧向洪、范等人。
  洪、范的处境,其实和江南商会的现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船太大,难掉头啊!
  一旦失去财源,不,准确地说,是流动性,他们身后“嗷嗷待哺”的官员们,恐怕立即就会弹劾二人,将他们毫不留情地击倒,然后换上一个能代表他们利益的人。
  政权往往就是这样,皇帝,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他的权力来自于权力圈子里,多数人的支持,否则,就是傀儡一个,史上这样的皇帝数不尽数。
  洪承畴和范文程就在这二者之间权衡、权衡、再权衡。
  而博洛无疑是在此时清廷朝堂上的一个异类。
  因为他的目的明确,就是扶满清社稷,这与支持福临与否无关。
  博洛义正词严地向福临谏言,“如果朝廷在此战中再失地,哪怕是一府一州,都会引发社稷动荡。”
  他的理由是,如果朝廷显露出消极怠战的态度,那么,此时正向河南进军的吴三桂等部,就会生出异心。
  而失去西面大军支撑的东西防线,就会由此坍塌,到时,就算想打一场决战都不可能,只能任凭雨打风吹去了。
  对于博洛的言词,济尔哈朗当众反驳道:“吴三桂做为朝廷平西王,虽是郡王,可亦王爵,试想他若投明,建兴朝能给他什么?甭说加官晋爵了,恐怕性命都难保,南方君臣,哪个不恨之如骨,欲食其肉寝其皮?故,怀疑吴三桂会降明,端重亲王怕是多虑了!”
  博洛针锋相对道:“就算不降,那也是坐山观虎斗、享渔翁之利,要想这些个墙头草降臣忠于大清,叔王怕是缘木求鱼了。”
  济尔哈朗再驳道:“就算吴三桂欲坐山观虎斗,可西南大军并非只有吴三桂一部,镶黄旗梅勒额真喀喀木所部、汉军镶蓝旗都铳李国翰部等等,占了西南大军半数,他们应该不可能如端重亲王所言,坐视社稷遇险吧?”
  这话倒让博洛一时间找不到话反驳,沉默起来。
  福临问洪、范道:“二位大学士心中可有计较?”
  洪承畴与范文程对视一眼后,洪承畴答道:“回皇上话,不管是以战促和还是国战,都是战……既然是战,就不必纠结其它,征召兵员、训练新兵、筹措粮草等等,皆可让兵部、户部着手准备……至于叔王之言,也不无道理,皇上可择一忠诚、得力的官员率使团前往谈判……不过依臣看来,就别去应天府了,还是直接去杭州府来得立竿见影些。”
  果然是人精啊,济尔哈朗在边上听完,心里感叹。
  洪承畴洋洋洒洒说得口干舌燥,听得别人昏昏欲睡,其实意思只有一个,打归打、谈归谈,一边做准备狠打,一边派人去有诚意地谈。
  两边都没得罪,还让福临听得如痴如醉。
  果然,在洪承畴说完之后,福临开口道:“那就按洪卿所言,兵部、户部立即着手准备国战事宜……此事,还得洪先生、范先生总领。”
  洪承畴、范文和撩袍跪下,音调拖得老长,“臣等谨遵旨。”
  不知道是惯相还是有意显摆,恐怕也只有二人心中知晓了。
  福临继续道:“至于南向谈判使团,众卿有何干练之人选?”
  济尔哈朗有些急了,这事怎么着也不能交给他人去,“皇上,钱尚书合适,他之前已有数次与吴争谈判……”
  “皇上,不可……此次关乎社稷安危,绝不可让一汉臣代表朝廷与谈判!”博洛一句话,将满殿满臣都得罪了,除了已经归附于他旗下的。
  可博洛显然不在意,他继续道:“能维护我大清利益的,只能是满人……本王提议,由内大臣苏克萨哈、索尼二人分别为正、副使,负责南下谈判。”
  原本济产还想争论的,可听到博洛说出苏克萨哈、索尼两个名字,只好将话咽了回去。
  这二人此时就在殿中,济尔哈朗要是反对,岂不当面打了二人的脸?
  无端树二敌,智者不为也。
  福临当即拍板,“准!”
  也是,对于福临而言,只要北伐军不继续北攻、只要西南大军不造反、只要博洛不掌控新军全部,别的事,皆可议!
  这一天扯皮下来,站的人腿麻了,坐的人腰酸了,既然有了决定,那就回宫歇息吧。
  福临正想起身回宫,这时,殿外急传兖州急报,“……滋阳兵变,睿亲王薨……随后,滋阳城被敌军攻破,城中数万大军除战死者,大多被俘……都铳巴哈纳当场战死……”
  整个殿内,一片死寂。
  人人如丧考妣般地沮丧。
  福临瞪大了眼,张着嘴巴一时合不拢了。
  滋阳兵变,是他和洪、范二人一手策划的,延揽刚林、祁充格,适时解决多尔博,将其三府藩地收归朝廷,在此时朝廷辖地已经不多的情况下,这计划多妙啊。
  可这该死的刚林、祁充格,怎么就偏偏选在敌军攻城时发动呢?
  这两个蠢货就不知道另选时间的吗?
  福临一脑门子的官司,而洪承畴、范文程也是一脸铁青色。
  他们额头上开始渗汗,这事非同小可,煽惑皇上、戗害宗亲亲王,致使滋阳城沦陷、数万大军灰飞烟灭,这事要是被当众弹劾,恐怕皇帝也救不了他们。
  
第1771章
决战前兆
  虽说密旨刚林、祁充格策动兵变之事,只有皇帝和他们二人知晓,可站在殿中的这些人,谁身后没有各自的消息来源?
  这要是万一走漏出风声……洪承畴、范文程此时心中的恐惧,无以复加。
  可到底是经过风浪磨砺过的人精啊,范文程突然出列向福临奏道:“滋阳一战,睿亲王誓死效忠皇上、朝廷,力抗强敌,忠勇有加,为臣等楷模,当追谥……刚林、祁充格以下犯上、阴谋叛乱,可视以通敌、谋反,当抄家诛族予以严惩……!”
  这话一出,福临回过神来,他也是吓到了,多尔博并无反行,做为皇帝,无故戗害重臣,这可不是光彩事。
  有道是“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这事要是传扬出去,“明主”、“明君”之类的称号,恐怕与福临无缘了。
  此时范文程的进言,让福临如释重负,他立即接上道:“睿亲王因他们二人丧命,滋阳城失守,数万将士也因他们之故……此等奸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当抄家诛三族!”
  可怜刚林、祁充格尸骨未寒,就背上了以下犯上、阴谋叛乱、通敌等等罪名,这些罪名,随便选一条足以毁家灭族的,他们全摊上了。
  而多尔博还算幸运,居然最后还混了个封赏、追谥,可惜,他年纪比福临还小,没有子嗣,连尸骨还遗留在滋阳城中,封赏、追谥,要来何用?
  ……
  滋阳之败,让整个清廷难得形成了上下一心的格局。
  不管是济尔哈朗所领满臣,还是洪、范一脉汉臣,亦或者是博洛这个“新兴”势力,由此形成了共识,那就是,战!
  清廷开始全兵皆兵,不,满族人口不多,从来都是全民皆兵,这里指得是,此时清廷已经不再计较满、汉之别,只要满十四岁,不足四十岁,皆在征召之列。
  为了让汉人效命,清廷甚至开放了中、下级军职,也就是说,只要立下战功,不计出身、民族,皆可晋升。
  从皇太极时就提倡的满汉平等,到了福临这一代尚未真正付诸于行,仅一道“满汉通婚”诏书,就折腾了五年之久。
  可现在,滋阳一战,倒是加速了清廷的“民族政策”进程,令人不觉菀尔,细思之下,却又心惊胆颤。
  试想,整个北方,数千万人口,这些人中,九成九都是未开智的,他们不在乎什么民族、国家,只要朝廷税收得少,官、绅少欺压些平民,家中有个十天半月的余粮,才不管谁当皇帝呢。
  特别是顺天府以北土地,那儿的汉人几乎已经被满族同化,不管衣着、言行皆与满人无异。
  清廷,就是他们心中唯一的朝廷,而建兴朝和永历朝,对他们而言,就是伪朝。
  如此,又怎能不细思极恐呢?
  ……
  徐州城,府衙。
  称它为府衙,那是因为它的前身真是府衙。
  可从多尔衮入驻之后,就扩建成了行辕。
  而此时,再叫行辕,叫指挥部了。
  一听这名字,自然就明白是吴争的手笔。
  多尔衮被乱枪打死的那间屋子,原本冒襄、李颙是谏言要被拆掉重建的,毕竟一个亲王死在这屋里,想想也晦气,谁还愿意进去?
  可吴争不管这些,在他随口一句,“留着,好歹多尔衮是一枭雄,天下一统之时,或许能成为我朝游学士子们打卡之地,到时卖门票,指不定能发笔小财……”
  冒襄、李颙虽然不清楚啥是打卡,但意思还是领会到了,于是,这间屋子就被原封不动保留下来,里面一杯一盏都在原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