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5/1807

  可河南地界,虽说也有象喀喀木等清廷嫡系,可更多的是象吴三桂为首的降清明军。
  一旦局势糜烂,降清明军再次改旗易帜,那清廷恐怕真只能从哪来回哪去了。
  迫于压力,原本无须亲自南下谈判的济尔哈朗,因为力排众议,执意和谈,受朝野舆论压力所迫,他不得不坐船由大运河南下,欲与吴争商议,由吴争去与大西军协调河南战事。
  可就在济尔哈朗离开顺天府的那个晚上,又一件足以影响局势的大事凭空发生了。
  ……
  徐州发生民变。
  短短一日之间,城中聚集起数万人,愤怒地民众冲向府衙及城中诸多衙门,其势之在,堪与大西、大顺有一比。
  而徐州城及城外驻扎的多尔博二万大军,随即对民众进行了镇压。
  刚开始时,手段还算保守,仅以盾牌阻、棍棒砸,到后来,便不可收拾,直接射箭、开枪了。
  直接导致当夜城中血流成河,超过一万的百姓被杀死,但也同样导致了多尔博的这支大军,被拖滞在城中巨大的民乱旋涡之中,无法轻易抽身。
  这场民乱,实际上吴争是始作俑者,吴争早年给多尔博挖下的坑。
  当时北伐军攻入徐州,枪杀了多尔衮,双方谈判归还徐州前,吴争下了一道命令——打土豪分田地。
  这种反潮流的手段,太过激进,可以想象,在民智未开之时,用拳头来强迫并改变阶级的利益分配方式,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其影响之大、后果之严重,不可描述啊。
  就算在数百年后,这种方式也一样导致阶级的激烈冲突,引发一场席卷天下的革命。
  就连吴争自己都讲,反正在江南自己的辖地,是不敢搞这一套的。
  但徐州嘛,就不管不顾了,反正得让出去,管它洪水滔天呢。
  这道命令一下,被北伐军忠实地执行下去,无数富商贵胄被抄没家财、驱赶出城,甚至被杀,土地、宅子、财富被分发下去。
  真实百姓下意识地抗拒,他们认为就是强盗行径,这与他们打小形成的意识相悖,可切实的利益,迅速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从此,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也成了吴争最忠诚的拥趸。
  也就是说,长江以北,百姓中最欢迎北伐军的,恐怕非徐州百姓莫属了。
  之后北伐军撤出,清军接手徐州,起初清廷也想维持太平,并没有对既定事实进行颠覆。
  但随着那些被驱赶的富商贵胄们闻讯返回,情况就越变越恶劣了。
  这些富商贵胄能轻易罢休、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自然不能,反攻倒算那一幕随即出现,愈演愈烈。
  那么,百姓就全无还手之力了吗?
  倒也不是。
  其实吴争当初早已想到了这点,所以,在占领徐州前后一个月时间内,长林卫在徐州布设、发展了放多“自救会”,就是来应付可能出现的这一幕。
  但“自救会”是个非武装组织,无法与军队相抗衡。
  他们可以防御富商贵胄的看家护院,却无法抗拒来自军队的进攻。
  前一天,数家富人联合起来,向徐州驻军行贿,对十一家城中百姓实施了灭门报复。
  这一事件激起了城中百姓的愤怒,在长林卫暗中组织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进了这次事件,直接导致了徐州城中所有官府衙门被人潮淹没。
  群体事件,往往开始时尚有节制,到了后来,就连发起人都无法控制。
  而徐州驻军地加入,更直接导致了流血。
  百姓能不吃亏吗?
  既然吴争当时挖坑时已经想到会有这么一天,那难道仅仅只有安排了长林卫暗中组织,没有别的后手吗?
  吴争虽然不能预测这种上事件准确的发生时间,但发生的必然性,吴争心知肚明。
  所以,吴争自然也就有了安排。
  在泗州城短暂一现的蒋全义及他的三千人马去哪了?
  泗州之战之后,吴争就已经将目光落向了徐州。
  既然济尔哈朗不想再让阿济格和多尔博回京妨碍他,吴争自然要满足济尔哈朗的“请求”,况且这种请求,吴争非常满意,多多益善啊。
  
第1743章
与虎谋皮
  谁都知道徐州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之前撤退,是因为当时河南、凤阳府、兖州皆是清廷地盘,徐州被包裹其中,须面对三面之敌,实在是难守,吴争不得不抹干口水,放弃到手的果实。
  可现在不一样了,凤阳府一落,北伐军已入青州,大西军进入河南,正式光复徐州的时机到了,吴争岂能放手?
  再则,一旦大西军势如破竹地上,徐州就会到大西军手中,这情况,必须要避免,如今大西军的地盘太大了,徐州处于中心位置,便是不可忽略的谈判筹码,这关乎建兴、永历二朝日后谁得天下的谈判。
  所以,当时吴争就密令蒋全义,将队伍化整为零,经洪泽湖悄悄北上。
  目标,就是徐州。
  ……
  蒋全义在下邳以西的新安,完成集结。
  随即向清军吕梁山防线发起突然袭击,在猛烈且持续的火力打击下,清军部署于吕梁山的数千人马迅速被击溃。
  蒋全义并不理会溃散之敌,率军向徐州突进。
  而这时,徐州城内的民变正如火如荼,驻军开始镇压民众,陷入了泥沼。
  在溃兵将吕梁山被突破的消息传到徐州城时,蒋全义部已经突进至徐州城不远。
  清军仓促之下,派出军队迎战,可与民众的胶着,使得清军基本上是一股股出去的。
  多则三千少则一千,形成了添油战术。
  也就是说,徐州二万清军,几乎是完全合乎蒋全义心意,分批次地出城阻击蒋全义。
  这就让蒋全义三千人,从头至尾,都无须担心兵力不足。
  强大的火力,使得北伐军根本无须接触敌军,冲来的清军,难逾阵前百步。
  一次次地冲锋,一次次地被打残,直到最后城中快无兵可派时,清军才意识到城外的敌军,显然不是寻常军队。
  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城内残余的清军,已经无法控制有长林卫暗中组织的民变。
  长林卫已经开始向骨干散发储备武器,有了刀剑的民众,向近在咫尺、正屠杀他们的清军发起了进攻。
  局势愈发糜烂,最后清军不得不向北撤退,但撤出北门的人数,竟只有千多人,陷于人潮中的清兵要么被余怒未消的民众乱拳打死,要么,只能做俘虏。
  而城外,蒋全义率军攻城了。
  这是一次完美的内外配合战,以至于蒋全义攻破徐州东门,控制住城内局势时,他的三千人马,仅伤亡不足二百人。
  只是,徐州城中百姓,为此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换来了徐州光复,和他们再也不会失去的土地、宅子、财富,还有最重要的——尊严!
  ……
  安东卫,在春秋时为纪障城,历来为军事要隘,地势险峻。
  至明朝时,为防倭寇窜扰而设卫,以“安东方”之意命名安东卫,属五军都督管辖,下设前、中、后三个千户所,每所都设正副千户、百户等职。
  清军南下之后,清廷调降军入天津卫,罢军操更官制,由兵部选守备任安东卫事,城池、民社、学校、钱粮,与州县相同,仍设经历、教授、千总和百总各一员,石臼所千总一员,但兵员已经不多,也就是个空壳子罢了。
  而如今在岳乐、鄂硕北撤之后,北伐军所占的安东卫,其实就是个空城。
  此时吴争正站在城墙上登高而望,卫城东枕老爷山,西傍绣针河,南临沧海,北锁官山。
  前三岛车牛山岛、平山岛、达山岛横卧海涛之中,西北重峦迤逦如屏似画,实为鲁东南海隅军事要冲。
  “都说建兴吴王年轻,却不想,竟年轻如厮……”
  吴争站立之处右侧,济尔哈朗撸须感叹道,“果真是耳闻为虚,眼见为实啊!”
  “我也听说大清郑亲王早已年过花甲,可今日看来,郑亲王老当益壮、精神不输壮年啊。”吴争回过头来,微笑着回应道。
  济尔哈朗笑道:“吴王义释犬子之情,我铭记于心,来日若机会,定有回报。”
  “哦……”吴争心不在焉地敷衍了一声,又将头转向北面远处的大山。
  济尔哈朗目光一闪,笑道:“看来吴王还在盯着北面啊,可这样……不好!”
  吴争打了声“哈哈”,骈指指着远处日照方向,扭头对济尔哈朗道:“我有二千多将士阵亡在那,至今尸骨还未还乡,怎能不盯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