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807

  说到这,他回头拉起还跪伏在地的谭奇道:“妻兄……你没事了!还不赶紧回去,向官府为侄儿申诉?”
  谭奇泪流满面地仰起头来,突然甩了自己几耳光,大哭道:“可叹我几年寒窗苦读……全都读在了狗身上了!”
  ……
  “王爷,可否允卑职往昌安门一行?”
  乌蓬船上,黄昌平小心翼翼地向吴争恳求道,“就几十里路,最多一个时辰。”
  吴争微微皱眉,他没料到这小子这么多事,这么不知好歹,“孤知道昌安门在何处……为何去?”
  “回王爷,之前卑职说过,如果仪真城墙上,没有那不知名的老兵为我挡箭,我早已经死了……虽然不知道老兵姓名,但聊天时老兵说起过,他家在昌安门外不远……原本昨日就该去的,可大将军府行赏……卑职耽误了,心中不安……”
  吴争明白了,冲后面鲁进财道:“转去昌安门。”
  “谢王爷!”
  ……
  十座城门七弦水,城内还有三千田。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绍兴城,始于越王勾践时初建,隋朝仁寿年间扩建,于南宋嘉定年间修缮,时称“宋城”。
  全城有十座城门,昌安门,也称三江门,就是其中之一,位于城东北方向。
  昌安门是水陆城门,城外不远就是三江卫所。
  二地之间,有着二、三十里的距离,其中有着数百户的原住民。
  黄昌平要找的老兵家,其实不难找。
  数百户中,从军之人不多,年龄相仿的就更少了,只要一问,就问到了。
  ……
  白墙已经斑驳。
  黑瓦渐渐成灰。
  夯土而成的院墙有着不少裂缝,吴争一行到门口时,正好有条野狗从一条大裂缝中窜出,着实吓人一跳。
  已经腐败的木院门,早已不成样子,其中的裂隙,大得可以伸进手去,显然,这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了。
  门半掩着,也正常,大白天的,户门紧闭倒反常了。
  唯有一处鲜艳、醒目的物事,那就是挂在院门上大红绸缎包裹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卫国光荣!
  显然,老兵家里已经被官府抚恤到位,这也让吴争轻轻地吁了口气。
  也是,耳听为虚,眼见方为实,虽然吴争早有私访验证之心,可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马不停蹄,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此时,吴争的心,也安了。熊汝霖、张国维、张煌言治下有术、不负重托啊!
  ……
  当涂,太平府治所,属南直隶。
  如今是卫国公夏完淳所辖建阳卫驻地。
  此次渡江之战,夏完淳与廖仲平南北夹击,虽然建树不多,但确实化解了北伐军困局,作用不可小觑。
  建新朝廷战后论功行赏,夏完淳以卫国公加封少师,廖仲平有了封号,为定北将军。
  才二十二岁的夏完淳,就此成为了有明以来,最年轻的国公、少师。
  而得到滁、和二州的建新朝,直接将新附二州暂时归于夏完淳统辖,并将六合暂时归于廖仲平左营,一来为日后派驻流官做准备,二来也是吴争暗中指使内阁所致。
  虽只有二十二岁的夏完淳,经这六年战火的洗礼,已经淡去了年轻人的心急气躁。
  他领悟到吴争的用意,于是虽没有迁移建阳卫驻地,但已经将精力投向了和州,为得就是将建阳卫的影响力庐州府及更西扩张。
  这样一来,夏完淳在当涂城的时间就少了。
  ……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江南数十万织女姐妹日夜劳作,苦不堪言,微薄薪酬、度日如年……可就是这般光景之下,为何还要被逼迫至此?”
  “……终身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狗屁!”
  “官府不作为,甚至参与逼迫,致使无数未婚女子不得不以自梳逃避……”
  “可就算如此,宗族还勾连官府,定下无数苛刻限制……如自梳之后,不得接近男子、不得重新婚配,就连死后也不得入祖坟……试问,我等终身大事,与他们何干?”
  “是可忍,孰不可忍!姐妹们……咱们必须抗争!唯有抗争,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吴争是听愣了,这还是建新朝吗?还以为是民国呢!
  从绍兴府一路私访至宁国府,原本吴争只是想在结束暗访之后,正好离宁国府近,与夏完淳见下面,联络下感情的。
  可一入当涂城,就见到这场大型集会,始听之下,将吴争心里原本因一路上,民众觉悟甚高而喜悦的心情给彻底破坏了。
  开始时,吴争还认为这是一次学子生员的集会,更以为这是一场控诉当地官府的聚会。
  这在吴争看来,并不太违和,毕竟,江南三大学院的教学,就是这般调调,也符合士子一向的惯例。
  但吴争并不赞同这种聚会,倒不是说,吴争反感下情上陈。
  事实上,吴争赞同以这种民间下情上陈、不武力暴乱的方式,来解决阶级矛盾。
  但,绝不是现在。
  北伐尚未成功,所有势力皆须同心同德,激化矛盾,只会让北方清廷得利。
  所以,吴争原本是想令鲁进财去阻止的。
  可很快发现,聚集之人大多是女子,尤以妙龄女子居多,更甚者,这些人中,许多人的胸前有明社标志,这让吴争感到有些反常。
  
第1522章
意外
  一是这个时代,女子应该很“本份”待阁在家才是,就连在杭州府,也没听到有这种大量女子上街聚会的事。二是如今明社的架构已经渐渐健全,象这种“反官府”的聚会,不应该有明社参与,因为明社有可以向大将军府直陈下情的权力。
  慢慢地吴争听出了一些出乎意料之处。
  尤其是“自梳女”三字,对吴争确实有些震动,特别是在经历了李海岳和吴小妹二人之后,或许是迁怒,吴争心里对“自梳女”有着极度的反感。
  从外围慢慢进入人群的吴争,在鲁进财等人的帮助下,挤到了最前面。
  台上正在“慷慨激昂”演讲的是个女子,虽然男装,但那尖锐的嗓音,就算是个孩子也能分清这是个女子,而且是个妙龄女子。
  吴争有些惊讶起来,但还是可以接受,毕竟后世的“小姐姐们”,举止可以做得更“醒目”些,而且,相较于杭州王府中的吴小妹,并不逊让几分。
  吴争左右打量了一下,向边上一个看起来稍显成熟的束髻女子拱手道:“这位大姐,敢问台上演说者……是何许人?”
  那女子闻听,回头看了吴争一眼,这一眼让女子脸色有些古怪,她朝吴争身后看了看,这才微微福身还礼道:“想来……这位公子是初来当涂吧?”
  “是,小可欲去应天府,正巧路过此地,听台上姑娘妙语连珠……才有此一问。”
  “哦……那公子认为她讲得有道理吗?”女子微微一笑问道,她目光紧盯着吴争,让吴争心里觉得有些奇怪。
  “小可只是路过,我认为是否有道理……重要吗?”
  “当然重要!”女子正色道,“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你瞧这千余读书人中,那个不是对台上姑娘说言颌首赞同……看公子也象是个读书人,为何就不能吐露心中观感,藏着掖着,可非君子所为。”
  吴争目光掠过,瞧见了女子胸前也有明社会徽,心里微微一动,“姐姐也是明社中人?”
  女子笑着点头道:“是……公子难道不是?”
  吴争摇摇头道:“虽不是,可心向往之……只是苦于无人引荐。”
  女子眉头一挑,道:“公子若不嫌弃,我愿为你引荐。”
  吴争一愣,“如此说来,姐姐在明社中地位颇高?”
  这话没错,在宋征舆敛银吸纳各阶层民众无限制入会之后,吴争意识到了问题严重,令夏完淳对明社进行整肃,大量清理附炎趋势之徒。
  如今要入明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非各府主事之人,不得引荐。
  那女子平静地道:“观公子气宇轩昂,定非寻常之人,明社海纳百川,怎会拒公子于千里之外?”
  吴争想了想道:“多谢姐姐盛情……只是小可还须赶路,且留待日后有缘吧。”
  这是婉转的拒绝,吴争不想再逗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