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807

  吴争苦笑道:“升了指挥佥事或者同知,能带多少兵?还不是梁湖卫所千把号人?既然如此,升官何益,为朝廷省点俸禄,也算是吴争为国立功了。”
  这话说得有些疹人,朝廷再穷,官员的俸禄总还是发放得出来的。
  但话糙理不糙,按朝廷的境况,吴争升了指挥佥事或者同知,所带的兵也绝不会比现在多多少。
  反而在朱以海和吴争之间,平添了几个发号施令的都指挥、佥事指挥使。
  千把人,上官却多了几个,这种事谁能愿意?
  张国维、钱肃乐自然能听懂,可就算如此,吴争能不为官位所动,也让二人心中感慨。
  钱肃乐道:“你能这么想,钱某之前倒是低看你了。”
  吴争笑了,“钱大人还是低看我吧,我倒是想升官啊,可这种有名无实的官,不当也罢。不过官可以不升,赏可以不领,兵还得给我补的。”
  说到这吴争的表情严肃起来,“此战虽然胜了,可明军伤亡也不少。单我部,三界一战,钱翘恭、沈致远部,伤亡也有二百多人,我在平岗山一战,伤亡也有近二百人,合计起来,四百人左右,已近总兵数之三成,万一再有敌军来袭,恐怕战力就会不支。”
  张国维、钱肃乐岂能听不出吴争的意思。
  文臣之所以可以扬威于朝堂之上,骨子里还是在于,每个势力都与军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强大的文官势力,手中没有掌控住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朝堂上就没有话语权。
  虽说张国维、钱肃乐三人都没有什么私心,但对于这一点,他们很明白。
  除了张煌言,张国维、钱肃乐一再对吴争示好,并容忍吴争时而的胡言乱语置若罔闻,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吴争能打,手中有一支虎贲。
  这一点很重要,吴争是不能依仗这支军队为自己争得朝堂上的话语权,但张国维、钱肃乐能,他们会因此在朝堂上说话响亮,有人听。
  有实力的话,再轻也有人听。
  然后再反过来帮助吴争壮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也是相互利用。
  当然,四人的私交也确实很好,这是因为四人的最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反清复明,绝不投降”。
  这八个字,足以让四人建立攻守同盟,互为犄角。
  张国维道:“朝廷现在只有八百壮丁,廖仲平部此次也伤亡不少,按殿下的脾性,你能得到四百人,已经是极限了。”
  吴争微微皱眉道:“吴争并非是要争权夺利,只是想在开春鞑子南下时,有一支可以抵抗鞑子的军队。仅凭现在一千多人,恐怕杯水车薪了。”
  
第106章
官帽批发
  钱肃乐突然道:“要不钱某再召集之前的义军,上次召集之后,我儿已经将在绍兴府滞留者登记在册,要召集不难。”
  吴争听了有些不乐意,因为梁湖卫所中,钱家的势力太大了。
  吴争不想自己的麾下,有一个山头尾大不掉。
  于是找了借口道:“可如果不是兵部补充,这擅自召集兵员,可是大罪。”
  不想张国维却道:“就算是在大明朝,战时卫所千户也可召集散兵,这倒没有违制。”
  张国维的话自然是没错的。
  大明之所以设立卫所,以百户、千户做为基础单位,就是有个战时民变军的考虑。
  千户所满编是一千一百二十人,但如果到战时,可从千户所辖内囤田军户中,召集兵员,人数不限,但只能是在自己所内军户中召集。
  做为区分,那一千一百二十人叫做正兵,临时召集的称为散兵。
  所以,吴争确实有自己召集兵员的权限。
  被张国维这么一说,吴争就无法坚持了。
  想到毕竟是为了明年开春的备战,于是点点头道:“那就按钱大人的意思办吧。”
  说到这吴争突然向钱肃乐拱手道:“先向钱大人告个罪。”
  钱肃乐一愣,问道:“吴千户有何事得罪钱某?”
  “如果吴争不升官,怕是令郎也升不成官了,这不是得罪了钱大人吗?”
  吴争的意思是,他是千户,此次为了继续将梁湖卫所捏在手里,不愿升官,那么做为下属的钱翘恭自然也升不成官了。
  因为钱翘恭已经是百户,吴争不动,他就没了往上升的机会。
  钱肃乐三人先是一怔,而后皆大笑起来。
  张国维拿手指点点吴争道:“你也是个从军数年的老兵了,千户所除了千户,还有副千户难道不知道吗?”
  吴争突然冷下脸来,“吴争之见,为了明年抗击鞑子,梁湖卫所不可设置副千户。我要的是令出一门,上下同心,设了副千户,等于埋下了一颗分裂的种子,朝廷要设副千户,我自然不能阻拦,但我希望是开春抗击鞑子之后。”
  这话说得没错,军中嘛,最忌讳令出多门。
  副千户的职能,与后世团长与副团长之间的关系不同。
  后世是团长负责一切军事,副团长是辅助团长。
  可副千户是有相当大实权的,象梁湖卫所这样一个上等千户所,十个百户的编制,副千户至少可以掌控三个百户所。
  也就是说,副千户是千户的补充。
  张国维听明白了,不仅是对吴争所说字面上的意思明白,还听出了吴争言下之意。
  钱肃乐自然也明白了,心中暗骂,这混小子不傻啊。
  钱肃乐其实很看重吴争,虽然对吴争的妄言不敢苟同,但对于吴争的人品,还是很欣赏的。可也正因为如此,才忌讳吴争,防备着吴争。
  生怕吴争年少轻狂,一时头脑发热,作出不可挽救的错事。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嘛。
  而此次作战,钱肃乐更是对吴争有感激之心。
  在他看来,吴争兑现了他的承诺,钱翘恭活得好好的,还被吴争推为首功。
  吴争是这次朱以海临时任命的三界之战主将,主将议功推荐的首功人员名单,如果没有什么重大疏漏,按惯例兵部是不会轻易否决的。
  所以,钱肃乐感激吴争。
  但感激归感激,防备还得防备。
  钱肃乐借吴争索要兵员之机,再将当年自己组织的义兵塞进梁湖卫所,自然也有操纵卫所的意思,这不容置疑。
  这意思张国维也明白,但张国维不说破、不阻拦,自然也是默认的意思。
  加上反驳了吴争临时找的借口,自然是站在了钱肃乐一方。
  听吴争答应下来,钱肃乐突然道:“吴争,钱家当年虽不能说是富可敌国,但在当地也是富足之家,钱某毁家纾难,为得就是反清复明,别的,钱某一无所求。钱某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将犬子置于你的麾下,为得不是升官晋爵,更不是为了左右、分裂梁湖卫所,这一点,你不必猜疑。钱某为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你太年青,不使你走上岐路。还有,此次你不愿意升官,犬子自然更不该升官,你不必为此向钱某道歉赔罪。”
  看着钱肃乐清澈的眼神,吴争心中一叹,拱手道:“钱大人恕罪,是吴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张煌言适时起身缓和道:“我等四人为着同一目标聚在一起,只要初心不变,各有各的脾性、做法无可厚非。今日是个好日子,既然误会已经解除,不妨尽兴饮酒,共谋一醉。”
  其实吴争绝对不信钱肃乐所说不为左右、分裂梁湖卫所,大明朝以文抑武、派驻监军的风气由来以久,这绝不是因为吴争当初在四人聚会时,发表了复汉人之大明的说法。
  虽然这种说法如果在朱媺娖他爹之时,如同谋反。
  但今时不同往日,绍兴府监国的不是皇帝,只是个王。
  也就是说,不管吴争年青还是年长,不管吴争是不是忠臣,监督、制约这是必须的。
  但这不影响吴争对钱肃乐的敬重。
  无欲则刚,在这一点上,钱肃乐可以碾压很多人。
  一个可以毁家纾难,将独子送上抗击外族战场的人,仅凭这两点,足以让世人敬重。
  ……
  出乎吴争的意料。
  这次朱以海的手笔很大,他逼着户部尚书董应第筹措了三千两银子,给吴争、魏文远、廖仲平三部各发放了一千两。
  一千两,分到吴争麾下将士,一人一两还差点。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朱以海在大肆地发放官帽。
  就这么说吧,次日封赏之后,吴争麾下一千多号人中,已经找不出太多的大头兵了。
  所谓钱不够,官来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