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10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807

  这两天的时间,是吴争最为“得空”的时间。
  鲁之域率吴淞卫抵达淮安府,被派往刘伶台换防。
  此时北伐军的战术部署是,以泰州卫一营五千人,驻防清江浦,余者驻守西、北二门;吴淞卫一营驻防刘伶台,余者驻防东门,互为犄角,守望相助。
  而吴争坐镇淮安城,开始动员城中百姓和原淮安、大河二卫降军,协同守城。
  然而,淮安、大河二卫降军有祖大弼在,倒也动员得顺利,可征召百姓中的精壮,却冷了场。
  之前泰州卫全城缉捕,抓了数千人,致使数百人丧命,城中百姓对泰州卫视若仇敌,哪有人会主动投身效力?
  如果不是吴争见机快,下令将城中富户家中的储粮“借来”分发给民众,怕是两天时间,城里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可安抚了贫苦之人,却得罪了那些富户,淮安、大河卫的设立,已有数十年之久,在淮安城中算是盘根错节。城中五成以上人口都是二卫家眷,剩下的,大都是商人和他们雇佣的苦力。
  一旦这些人没有反应,那吴争除非是杀人立威,否则根本调动不起来。
  可吴争能杀人吗?
  这一杀,仇恨就会愈深,直至不可调停。
  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这一步都是非常不堪的。
  吴争无奈之下,只能传祖大弼前来商议办法。
  这不是信任,而是……有限度的妥协。
  ……
  “卑职参见吴王殿下。”奉召而来的祖大弼,不卑不亢地行礼道。
  很显然,他猜到了吴争召他来的用意。
  两天时间,城中征召民夫、精壮,进展缓慢,祖大弼心里清楚的很。
  可祖大弼选择了坐视。
  倒不是祖大弼心有异志,而是口粮之事和之前弃二卫私逃,祖大弼在二卫中的威信,也着实够呛。
  除了他善待过的二卫中人,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二卫将士,根本不再鸟他。
  这个时候,祖大弼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安抚军心,不让他麾下暂编的新淮安卫乱起来。
  “祖指挥,本王召你来的用意,想必你心里也猜到了……说说吧,有何良策?”吴争说得很温和,这样的守城仗,确实没打过。
  从绍兴府出兵开始,处于劣势的仗打了不少,可当地民众往往是拥护的,虽说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皆是少数。
  而淮安城不同,敌人占据五年有余,并驻扎重兵,在普通百姓眼中,清廷已是“正朔”,而北伐军,更象是来犯草寇。
  这才是刚出扬州府,吴争甚至能感觉到,越往北,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越大,这让吴争无端地惆怅起这个时代的通讯落后,甚至连有限的宣传,都做不到。
  眼下,宣传怕已经来不及了,吴争一直担心着多尔衮藏有后手,敌人随时会出现,而眼下,城中原本可以协同守城的百姓,却敌视北伐军。
  祖大弼微微摇头,答道:“非卑职不愿为吴王效力,实在是无计可施……此前一战,在口粮上卑职算是得罪了满城老少,不巧的是……城破之后,我军又满城捕杀,这一时间,想要收拢民心已是不可能了,若非王爷见机快,分发了粮食,怕是后果不堪设想。”
  吴争有些失望,他明白祖大弼说得是实话。
  “那就没别的办法……也只能冒险一试了。”
  祖大弼惊讶道:“王爷已有良策?”
  吴争微微摇头,道:“非良策……最多是个庸计。”
  “还请王爷赐教。”
  吴争看着祖大弼,缓缓道:“我军并非无一战之力,关键之处在于,失了前手,被敌人骑兵截断了与南面援军的联系……如果能打开一条通道,让拥军可以顺利登陆泰兴,那么中心开花,或许可以瞬间改变战局态势。”
  祖大弼久经沙场,听了前半句就能猜想出吴争的用意了,可祖大弼沉默着,因为他心中确实很犹豫。
  吴争盯着祖大弼的脸,继续道:“北伐军没有骑兵,除非是有绝对的优势兵力,否则无法在野战中与敌骑正面硬抗,可就算有优势兵力,面对着高机动的骑兵,伤亡也绝不会小……本王是想,你麾下有不少骑兵,不知祖指挥可否勉力一试?”
  
第1289章
撤吗
  祖大弼有些迟疑道:“王爷之前……曾经许诺过,此战不用我部正面对敌。”
  “是,本王应过……”吴争轻叹道,“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加上吴淞卫,淮安城中我军兵力已在三万多人,加上你新编一卫,兵力已超过四万人……如果固守淮安城,城中的粮食绝对支撑不到援军来援之日。”
  祖大弼依然迟疑道:“可王爷应该明白,虽说臣之部下皆是汉人,但毕竟是北人,将士家眷皆在北面,如果与南面满旗骑兵下面作战,必会牵累家人……一旦战时心存侥幸或是临战哗变,后果不堪设想啊。”
  吴争点点头,“本王知道,可你有没有想过,你部反正,瞒不了多久,该发生的依旧会发生,与你部是不是正面与敌人作战,没有直接关系……反倒是,你们打赢了,敌人投鼠忌器,将士家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话说得没错,只有打疼了敌人,敌人才会有顾忌,否则,先杀了又能如何?
  道理很清楚,祖大弼能领悟得通,可能领悟和赞同是两回事。
  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将士的立场上想,才能理解这种抉择的痛苦。
  吴争下了剂猛药,他斩钉截铁地道:“你去告诉你的部下,本王许诺,此战参战者,无论胜败,只要义兴朝尚在,他们便算是首功……军官晋二级,士兵赏银五十两。”
  祖大弼惊讶地看着吴争,心里翻腾起来,倒不是他不信吴争的许诺,而是……他的这支降军,仅仅是个暂编,所谓暂编,就是随时可以撤消,而祖大弼明白,就是在北伐军整编了这支降军之后,去往某一卫,任个副将,这已经是他最好的下场。
  可此时,吴争继续道:“至于你……此战之后,本王正式给你一个番号,为独立一卫,不受它卫辖制,仅听命于本王,你意下如何?”
  这个果子确实够大,以北伐军编制,最小一卫就是一万二千人,也就是说,自己的这支军队,不但不会被裁撤或是整编,反而会补充新兵、壮大。
  这让祖大弼不由得心动起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祖大弼自信,在他的七千多人里面,总能挑选个二、三千敢死之人,何况他还有原汉军镶蓝旗三千嫡系。
  想到此,祖大弼郑重一拱手道:“臣愿为殿下效死力!”
  吴争长吁一口气,“步兵留下参与守城,你率骑兵出城南向,尽量不与敌骑交战,以打通封锁,与南面援军会师为目的……”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蒋全义的急呼声,“王爷,有紧急军情!”
  吴争闻听心里一震,该来的,就这么来了?
  “进来。”
  蒋全义和鲁之域联袂而来。
  一进门蒋全义就急道:“王爷,清河方向有敌人大量集结,末将赶来禀报时,遇鲁将军,他说草湾方向,也有敌人大量集结……看来王爷预料得对,敌人这是早有准备,否则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绝不会不走漏一点风声。”
  吴争看了祖大弼一眼。
  祖大弼脸色一变,急道:“王爷明察,我绝没有哄骗王爷……我是真不知,河对岸竟伏有大量清军……”
  吴争抬手阻止道:“不必再解释……本王信你。多尔衮既然给本王挖了这么大一个坑,如果仅仅是淮安和盐城,那太小儿科了,也与多尔衮的实力不符。”
  蒋全义道:“王爷,这两处敌军,显然不是驻徐州敌军,从穿着上看,更象是满族旗军。”
  鲁之域点头道:“不错,其中骑兵不下三成,这次咱们怕是真中了敌人圈套了……很显然,多尔衮以徐州驻军吸引咱们的注意力,而事实上,做为真正的决战主力,并非徐州那八万人,而是直接从北面调来的满旗军。”
  蒋全义这个狠人,此时也流露出犹豫来,他劝道:“二处敌军,加上徐州八万,已数倍于我,虽说隔着黄河,可淮安以北运河,皆在敌人控制之中,敌人随时可从江上而来,我军缺少重火器,恐怕推挡不住啊……王爷,明知敌人设下圈套,不可轻易决战,依末将看,咱们有四万人马,不如全军南下,与敌骑决一生死,或许还能打开缺口突围,只要到了泰兴,就算敌人渡河追来,咱们有长江天险为屏障,加上水师控制江面,也吃不了亏……”
  吴争手指叩击着案板,思忖着。
  一会儿,他摇摇头道:“不成!”
  蒋全义急问道:“为何不成?王爷身处险境,万不可轻易舍身!”
  吴争苦笑一声,道:“哪是本王想轻易舍身?事实上此战一旦开启,就不再以本王的意志为转移,当然,也不会以多尔衮的意志为转移,不是想停就能停的……试想,敌人此战调动的军队,徐州八万人、此时出现在对岸的敌人,盐城二万,还有淮安祖指挥二万,这加起来有十五、六万了吧?”
  蒋全义点点头。
  吴争道:“而咱们,泰州卫三万、吴淞卫二万、方国安部、陈胜部、池二憨部,加上从杭州府赶来增援的第一军二万人,加起来也将近十万人了。这样在规模的调动,最后不了了之……你当调动军队不须消耗钱粮吗?实话和你们说吧,原本本王就打算打局部,最多半个月,可眼下,已经二十天,此时大将军府财力已近告罄……也就是说,这次退了,没有三、五年休养生息,怕是再无北伐之力。”
  “可明知不能打还打,岂不是正合敌人心意?况且,只要咱们人马不大损,自然有再北上的希望。”
  吴争慢慢摇头道:“咱们休养生息之际,敌人也一样,可他们所占的地盘和人口却数倍于我,原本我是想将他们拖至军备的泥沼,可不想清廷是着道了,多尔衮却会来这么一出……很显然,他是猜到了本王的用意。再有,你们都看见了,淮安城中的民众对咱们的态度,这种现象,越往北越明显……所以,这次是铁定退不得,一退,便失了气势,不但民心尽失,军心亦然!”
  
第1290章
迷局渐现
  蒋全义、鲁之域闻听,不由得互相对视一眼,他们从彼此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个字——劝。
  鲁之域随即拱手谏道:“就算皆如王爷所言,那王爷也该想想,您若遭遇不测,那大将军府便会分崩离析,如此一来,北伐军要么为朝廷吞并,要么由此一撅不振……这……这……王爷何其忍心,五年辛劳,一夜付诸东流,白白便宜他人?”
  吴争用力地睁了睁眼,他确实舍不得,数年的心血啊,眼看着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却一夜之间逆转,莫非真是天意弄人吗?
  可被逼到了这份上,再退缩,这绝不是吴争的性格。
  此时吴争已经很明白,多尔衮给自己挖的坑,是打了个时间差,这本是自己最擅长的,也正因为是自己最擅长的,反而就轻易着了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