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9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9/1505

  “就这么不理会?”
  秦琅听着外面的纷杂雨声,带着失望的语气道,“事到如今,又能如何,再说我们远在数千里外的南疆,太子去跑去了青海,相隔万里,我们想管也鞭长莫及。”
  “不在其政,不谋其职,让长安诸位老相公们去头疼去吧。”
  “卫公就不怕太子真有个闪失?”
  “当不至于,侯君集若是连太子的安全都护卫不了,那他也白混这么多年了。”
  风越来越急,雨越下越大。
  船队临时靠岸,降帆下锚。
  心中郁闷的秦琅,喝了几杯闷酒,干脆便在大雨声中睡起了闷头觉。
  也许是大雨中的船上睡闷头觉着了凉。
  当天晚上,秦琅便发起了烧来,高烧不退,甚至说起胡话来,十分吓人。随军的军医们也被这急症吓到。
  大夫们手忙脚乱。
  秦琅病来如山倒,连续几天高烧时退时起,整个人也一直是半昏半醒的。
  接下来几天,贾务本刘仁轨等也是派人四下寻医问药,好在第五天的时候,秦琅终于烧彻底退下去了,人也开始清醒了起来。
  “肚子饿。”
  老贾这些天头发又白了许多,看着秦琅恢复了清明,也长松口气。
  “那事我听刘掌书记说了,其实你又何必如今郁郁于怀,我知道你跟他关系不一般,倾注了许多心血,甚至是把整个家族未来都搭上去了,但是有些事情,命中注定的,强求不得。”
  “你也放宽些心,再说,就算出了这趟子事,也并不就真的坏到底了,终究只是年轻人胡闹罢了,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错事。”
  “我叫人给你弄碗粥,你好好休息,别多想。”
  秦琅长叹一声。
  “我现在只想来碗皮蛋瘦肉粥,至于其它的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多想他。”
  老贾哈哈大笑,“这就对了!”
第975章
收拾乱局
  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
  因秦琅急病,所以船队便直接在岸边扎营,立了个临时营地。秦琅倒在大船上没挪动过。
  一碗皮蛋瘦肉粥过后,他的脸上恢复了些气血,整个人的精神也好了许多。
  “来壶茶。”
  老贾摇头,“大病初愈,还是不要饮茶为好,你这也是身子骨底子好,否则哪有好这么快的。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还是得好好调理。”
  “我这也就是那天风暴天喝了几杯闷酒,结果胡乱睡着着凉了,那天好像还刚好吃了点螃蟹,也是性凉之物,现在好多了。”
  “大意不得。”
  老贾望着船窗外的雨,“反正这几日都是连日雨,道路也泥泞难行,便干脆在这休整几日好了。”
  秦琅点头。
  “将士们的帐篷粮草这些,都没问题吧?”
  “能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可是在都泥江上,水路畅通,四面皆是朝廷之正州,军府。”老贾拍拍他的肩膀,“不要太多想,顺其自然吧。”
  爷孙俩聊了一会,老贾自去休息了。
  秦琅让张超叫来了刘仁轨。
  “有长安那边的消息吗?”
  刘仁轨点头。
  “太子殿下确实到了青海,目前在侯君集的身边。”
  “在哪?”
  “鄯州湟水的临洮军城,目前吐谷浑的燕王诺曷钵率七千帐部众,也退至临洮军。”
  秦琅知道这位吐谷浑燕王,他是上一任吐谷浑可汗慕容顺的儿子。那位被大唐册封为西平郡王、青海都督的吐谷浑可汗,其实是一位相当悲催的国王。
  他是吐谷浑伏允可汗与隋朝和亲公主所生嫡长,有一半汉家血统。可是在很年少的时候,就被迫送到隋朝长安为质,一呆就是十几年。然后被杨广册封为可汗送回去,结果国人不服,半路就被打回隋朝了。
  等后来李唐代隋,李渊为跟吐谷浑结盟,把慕容顺送回去,结果那个时候,伏允早立了次子尊王为太子。
  慕容顺回去后在国中地位十分尴尬,改封为大宁王,却内外不服。
  后来秦琅带陇右军攻入吐谷浑,一战斩杀伏允,灭吐谷浑,慕容顺率部归顺大唐,被李世民册封为西平郡王,青海都督。
  大唐依然保留了吐谷浑国,但将其一分为三,慕容顺与他兄弟还有另一位名王各统一块。
  可就算只守着三分之一的地盘,慕容顺也控制不住。
  在吐蕃的暗中挑动下,尊王联络了慕容顺身边的亲卫,发动了兵变,杀了慕容顺。
  国中于是大乱。
  侯君集奉旨前去抚慰吐谷浑,本着国丧其间息事宁人不欲打仗的心态,想把事平了。
  只是侯君集虽然也在青海一段时间,但威望可没有秦琅爷俩高,他的话尊王并不理会。
  反而加紧进攻伏俟城,想把慕容顺的儿子燕王诺曷钵也给杀了。
  侯君集见机无奈,只好带着诺曷钵跑路,一路逃回了陇右鄯州临洮军,暂时将他安置在那里。
  秦琅能想象,本就焦头烂额的侯君集,看到承乾跑到他那去时的场面了。
  这家伙肯定也是目瞪口呆。
  “洛阳那边有圣人旨意颁出。”
  “哦?”
  事情闹大,长安这边也兜不住,也不敢瞒,所以第一时间就奏报洛阳李世民了。
  李世民都想不到儿子这么出息了,上一出还刚消停,这边又玩了一出更厉害的。
  皇帝在洛阳宫里暴跳如雷,气的御案都踢翻了。
  最后还是皇后抱着皇孙李象前去苦劝,这才让李世民平息了怒火。
  怒归怒,但也不能因此就搞的天下人尽皆知,除非他真要废了承乾,但暂时还没这打算,这事牵涉太大。
  因此,最后在长孙无忌这位国舅爷的全力周旋之下,长安那边颁出了一道皇帝旨意。
  旨意就是授封太子承乾为青海宣慰大使,让承乾奉旨前往青海,代天子册封慕容顺之子诺曷钵为大唐河源郡王、柱国,吐谷浑国王,乌地也拔勒豆可汗。
  这旨意一下,也就帮承乾掩饰了他犯下的大错。
  不是私自行动,而是皇帝授权他去的。
  由大唐太子册封吐谷浑可汗,并观礼祝福。
  给承乾擦屁股。
  也是给皇帝和朝廷脸上留点面子,否则事情爆出去,还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波澜。
  “另外,长安朝廷已经决定对青海用兵了,正调兵派将,已授命侯君集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张亮为副总管,陇右、青海、河西、西域四道之兵马,俱受其节制。”
  “皇太子殿下宣抚经略。”
  听完,秦琅长叹一声。
  这个结果,总的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可以看的出,李世民是如何压抑了怒火,给承乾挽留脸面的。
  但很明显,承乾这次也耗掉了皇帝很多好感和耐心了。
  甚至要不是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这两个至亲在皇帝面前出力,估计也没这样的好结果。
  如今皇帝册封诺曷钵为新的吐谷浑可汗,并赐汉名忠,让侯君集护送他回伏俟城。
  尊王慕容承则被大唐公开定为弑兄谋逆乱臣,削夺一切官职爵位。
  青海的战争不可避免的开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