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1505

  “见过公主。”
  尼姑却只是专心松土,“苏阿郎何必客气,大隋朝都早亡了,我也早遁入空门,哪还有什么公主啊。”
  浇水的妇人问,“阿兄怎么来了?”
  太平郎奔至母亲身边,高声道,“阿娘,刚才阿爷庙里来了个年轻人,他跪拜阿爷雕像,喊阿爷叔父呢。”
  苏定方便道,“是秦叔宝的儿子,叫秦琅字怀良的。”
  “哦,是秦三郎啊,当初在瓦岗的时候也是相熟的,后来一同去了洛阳,一晃也是数年未见了,他怎么来洺州了?”
  “好像是路过来拜祭罗兄弟的,意外遇到太平郎,他本来说要来拜见你,我说先要来问过你意见。”
  “不见。”妇人道。
  苏定方想了想,“线娘,其实我觉得应当见一下,你总不能一直带着这孩子呆在这乡间山里吧,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若是现在去见秦琅,以如今秦叔宝父子在朝中的地位,把太平郎的身份向朝廷禀明,不说能继承罗兄弟的郯国公爵位,起码也能得个门荫勋官的。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不可能一直缩在山里乡间的。”
  “留在山里不好吗?难道一定要做官封爵?”窦红线问。
  “线娘,如今不比过去了,以前隋末乱世,天下大乱,外面征战不休厮杀不止,做官也不安稳。可现在天下安稳了,我们这些人当然是甘愿在这山里乡间隐居的,但是太平郎他们肯定呆不惯的。再说,这世道从来都是一样的,若没有半点权势地位,乡间山里又哪是什么净土呢?一皂衣胥吏就能够让人不得安宁,一个县令就能破家灭门!”
  “我只能教太平郎读书习武,却不能给他出身,线娘,你好好考虑一下。”
  窦红线停下手里动作,想了会,转头问在松土的尼姑,这位尼姑刚被苏定方称为公主,却也不简单,她本是隋朝皇帝杨广的嫡长女,被封为南阳公主,后下嫁给权臣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江都兵变时,丈夫的兄长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在江都的皇族男丁几乎全遭杀戮。后来窦建德诛杀宇文化及,公主气度从容,丈夫宇文士及却舍弃妻子,逃回长安投奔李唐。
  窦建德曾经问过公主,如何处置她的儿子宇文禅师,可公主却厌恶宇文氏,并未保全儿子,儿子被杀后她回到了洛阳,再遇宇文士及,愤然拒绝复婚请求,并剃度出家,后来更干脆到了河北躲避。
  南阳公主与窦红线相遇结伴,一个在此出家修佛,一个在此隐居育子。
  “姐姐觉得呢?”
  南阳公主虽已出家,可平时跟红线形同姐妹,对太平郎更视若已出。
  “我觉得苏阿郎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这事还是问问太平郎的意思吧。”
  “太平郎,你想去长安,还是愿意留在这里?”
  小小年纪的太平郎却想都没想的回答道,“常听阿娘和师父说长安瑰丽辉煌,我想去长安,阿娘和姑姑还有师父,我们一起去长安。”
  窦红线有些意外,怔了会,最后苦笑道,“还请阿兄去把秦三郎请来吧!”
第88章
女中吕布
  草庐前,秦琅见到了窦红线,一位奇女子。
  远远的,便看到窦红线正在教儿子太平郎练武,只见菜园边空地上,一年轻女子红巾裹额,身穿白麻粗裙,手中却舞一杆方天画戟,腰间一副金丸弹弓。
  那杆方天画戟在她的手里却翩若游龙,虎虎生威。
  秦琅看的不由的大为惊叹,戟这种武器在秦汉时代较为常见,但是到如今基本上已经很少有人使用,甚至早就不是军中制式武器了,在大唐,也就是皇帝的御驾仪仗里有专门的戟兵,比如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时,薛仁贵穿白袍持长戟杀出,大展雄风,让李世民一眼赏识。
  其实当时薛仁贵穿白袍持长戟不是故意要吸引李世民眼球的,而是他当时的身份恰好是李世民仪仗队的持戟队员,而皇帝仪仗队里有五色服士兵,白袍也不过是他的仪仗军服而已。
  但薛仁贵拿着仪仗武器,却能大展雄威,杀的高句丽人鸡飞狗跳。
  这反而在一众拿长矛、马槊的将校中极为显眼,故让李世民印象深刻。
  说到底,长戟在春秋战国时代源于戈,当时武器锻造技术不够,剑只能是短剑,士兵们装备长戈、戟,比起长矛来既可刺又可勾。
  但到了如今,战将们都用马槊,槊刃更长更锋利,拥有极强的破铠甲能力,这是戟远比不上的。
  方天画戟是戟的一种,以其戟杆上的彩绘以及月牙形利刃的戟尖而闻名,可砍可刺可勾。
  秦琅在长安的翼国公府里也有方天画戟,秦琼府上也有,甚至三品以上大将家都有,门内列戟,以示功勋。
  仅仅只是一种礼器了。
  可窦红线舞起这丈八方天画戟来,却极为娴熟,秦琅一眼就看出这画戟绝不是样子货,这重量一般男子只怕都舞不来。
  难怪秦琼曾经跟秦琅说到过,隋末之时,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其中也有些巾帼英雄,其中有两位公主便十分有名,其一是大唐已故平阳昭公主,李三娘一杆银枪,在李渊还未入关时,便在长安地区招兵买马,攻城夺地,引李渊入关时,其麾下更是多达近十万大军,其声势比李渊还要猛。
  后来在抵挡突厥入侵之时,镇守太行山上关隘,中带毒流矢而亡,李渊下诏特以军礼下葬,是古往今来公主中第一人。
  而另一位公主也是极其了得,便是河北夏王窦建德之女窦红线,昵称线娘,封号勇安公主,她亲自招募训练了一支女军,为窦建德御营后队,随父出征,屡立战功。
  若不是后来遇到了罗士信,私奔出走,只怕天下又多位女战神。
  一般人印象里,女子总是柔弱的,打仗更与女子不沾边,可天下也从不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
  “怀良拜见婶娘!”
  虽然面前这个女子看着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可是辈份不能乱。
  秦琅大礼拜见。
  那边窦红线收回长戟,抛给儿子,她抬头打量了秦琅几眼,“三郎已经长大了,跟婶子也生疏起来了?当初在瓦岗,在洛阳时,你可没这么见外的。”
  秦琅愣了下,倒是没料到原来窦红线跟以前的他很熟,想想也是,秦琼跟罗士信什么关系?生死兄弟,那感情比跟程咬金还要更亲一些,秦罗两家自然也便是通家之好。
  “请婶子见谅,我先前打马球时落马伤了脑袋,好多过去的事情都记不太清楚了。”
  窦红线刚练完戟,浑身汗水淋漓,胸脯起伏,脸上两团红晕,看的秦琅赶紧转移目光。
  “自当初洛阳一别,我们也有七年没见了,你到长安的时候,我刚好已经离开了,当初我在长安听闻你母亲兄弟姐妹们的恶讯时,心痛不已,万幸的是你逃出来了。一晃这么些年了,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儿汉了,听说你现在已经爵封翼国公,勋加上柱国了?还当了什么镇抚司的司丞?”
  秦琅也不由的感叹。
  “我阿爷也总念起罗叔,说若是罗叔还在多好,百战开太平,可战神猛将却没能看到太平日。这些年我阿爷也有寻找婶子,却没想到婶子居然在这洺水,更想不到我罗叔有后,孩子长这么大了。”
  窦红线招手叫来太平郎,把孩子搂在身边,抚着他的头道,“当初我对李唐皇帝父子怨恨,也对罗郎失望,一时负气之下便独自离开了长安,那时还不知道已经怀有身孕,后来到了洛阳遇到了杨姐姐,得她收留在那落脚,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孩子出世,却就没了父亲。”
  窦红线带着孩子来洺水祭祀罗士信,最后便干脆留在此隐居。
  “婶子这些年为何不回长安呢?我阿爷若是知道罗叔有后,肯定会极为高兴的,也定会为太平郎向朝廷请求抚恤,让太平郎继承罗叔的勋爵还有家业。”
  窦红线摇头。
  “我恨李家人,也恶长安。”
  李世民当年俘虏窦建德后,曾经亲口承诺过不杀,但到了长安后,还是杀了。
  对于窦红线来说,唐夏两国之争她不想说什么,可李唐杀了他父亲,这便是杀父之仇。
  “三郎现在是镇抚司丞,来洺水难道是冲着我们这些反逆余孽来的?”
  “婶娘误会了,我此来幽州是有另外公干,来洺水是阿耶特意交待要来拜祭罗叔,之前我经洛阳时也在邙山拜祭过罗叔和裴公父子的坟了。”
  秦琅劝说窦红线随他返回长安,并承诺会尽全力帮助太平郎继承罗士信的勋爵家业。
  “都这么些年过去了,谁还记的罗士信呢?”
  “婶娘莫如此说,我父亲就忘记不会忘记罗叔这个兄弟,还有如今的太子殿下。”
  窦红线对李世民印象极差。
  “当初洺水之战,若不是他让罗郎率二百勇士入城替换王君廓,也不会战死洺水城了。整整八天,血战八日,二百死士几乎死绝,八日不见唐军来援,最终罗郎城破力尽被俘,不屈而死。”
  她将罗士信的死,归之为李世民的责任。
  而自己的父亲,又是死在李世民的言而无信之下。
  “婶子,其实当初朝廷杀夏王,皆是陛下之意,太子也曾力劝不杀,可终抵不过一道圣旨。”
  “那洺水城呢?”
  那边苏定方听了许久,忍不住插嘴。
  “线娘,其实洺水城之战,我事后详细打听过,对这事比较了解。当初刘黑闼起兵为夏王复仇,燕赵男儿皆奋勇而起,个个慷慨悲壮,然后唐军集结各路大军而来,我河北军终究仓促而起,最后不得不徐徐北撤,以暂避锋芒。”
  当年那一战,确实是极为壮烈。
  刘黑闼起兵后很快席卷河北,一路杀到了黄河边,眼看就要打到洛阳去了。
  李世民亲自挂帅出征,统兵来战,双方接战,打了几场,刘黑闼发现李世民兵精将猛,而且打的很稳,眼见没有什么机会,他便主动后撤,以求内线机动做战,引诱李世民深入河北,以寻找歼敌机会。
  一个撤一个追。
  最擅长突击和追击的李世民,却丝毫没有在刘黑闼撤退过程中找到半点机会,一直到了洺州一带。
  这个时候,洺水城内当地大族见唐军势大,趁机夺取降唐。
  洺水此时在两军中间,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必争之地,对刘黑闼来说,占据洺水,便能维持他在这里布置的防御线。而对李世民来说,若能拿下洺水,便成功的撕开了刘黑闼的这条防线。
  双方都急忙出兵想要抢夺洺水,李世民为了争抢时间,特派了王君廓统一千五百轻骑急驰前往,最终先刘黑闼一步进入了洺水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