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8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5/1505

  怎么看,这仗都没打头。
  更何况,现在朝廷已经在准备应对极有可能要发生的草原之战,与薛延陀的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旦开打,大唐也得全力以赴。而辽东的高句丽自上次卑沙城之后,一直耿耿于怀,现在也已经跟大唐关系极为僵硬,那边一直在秘密备战,也一样有可能要打仗。
  而秦琅还在南方折腾,虽然句町叛乱已平,但据秦琅奏报,那侬三娘逃到了西道江以南,如今还挑动了和蛮鬼主孟谷悮夺了西部和尼大鬼主之位,居然自建了个什么罗盘国。
  蛮乱一时半会还不会结束,甚至有可能即将迎来又一波反攻高潮,而广西左右溪蛮经上次叛乱后,现在也还没有安定下来,黔中广西不少蛮夷,最近也因为秦琅的改土归流、平蛮等事,有些人心不稳。
  这种情况下,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政事堂的宰相们,都不想再在本来太平无事的西疆再开战了。
  不过秦琼的提醒,李世民也还是听进去了一些。
  “叔宝啊,你是松州都督府都督,松州府本来就节制甘松岭以西的党项、白狼、白兰等诸羌羁縻州,诸羌早已归附我大唐,诸酋受我大唐册封节制,乃我大唐之臣民,若那吐蕃小子真的狂妄嚣张的敢来犯我藩属臣民,你在边疆松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部署,许你节制调动诸藩防御反击。”
  “当然,若是吐蕃只是做做样子,但并没有出兵的话,我们也没必要先发制人,后发而致人就行,那吐蕃穷藩,跟他们打仗,没什么好处,打赢了也是亏,所以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李世民也知道打仗备战得用钱,于是最后想了想,还是从自己的内库里拔出了一百万贯来交给秦琼,让他拿着这些钱加强剑南西面的防御,增修堡垒戍所,烽堡军屯,增加一些军用物资和粮草的储备,另外也用这钱整合一下白兰、多弥、迷桑、东女、西山、白狼等诸羌。
  就算要打仗,李世民也希望到时指挥这些西羌跟吐蕃打。
  “叔宝啊,你也不要太把那小子放在心上了,若是他真的狂妄北犯,到时你教他做人好了,有我大唐堂堂战神和门神镇守西南门户,但凡这小子聪明点,都不敢来犯的!”
  对皇帝如此态度,秦琼微有些失望,但也没反驳,不过还是请求皇帝于松州西南的维州提升为都督府,增派一员上将镇守,以节制西山八国诸羌,在金川、大渡水建立一条防线,提防吐蕃到时自这个方向进犯。
  “你可有合适人选举荐?”
  “臣举荐苏定方或段志玄二将,皆可担此重任!”
  李世民让承乾取来一副地图,对着剑南西边研究了一会。
  松州在剑南道的西北角上,是处于与党项的最前沿,也与吐谷浑接近,不过如今吐谷浑和党项等都已经归附臣服大唐,松州的军事压力不大。
  吐蕃若北犯,这也是他们进入大唐的一个重要门户,不过秦琼和李世民也都认为,吐蕃在没有拿下多弥、白兰、迷桑、党项诸羌之前,是不太可能直接奔着松州来的。
  更有可能是沿着几条高原上的大河谷孔道,往剑南道的西南方向去,那边金川江东面的维州和大渡水边的雅州,东泸水边的巂州,也就是朝廷新改名的西宁州,都是战略要点。
  当然,吐蕃也可以沿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这三江而下,进入到云南,到达洱海一带。
  不过这边其实要翻越雪山,穿越峡谷,道路非常难行,得在三江之间往来变换道路,行军和补给都是极为不易的,民间的马帮贩卖盐茶马匹等走这条路,都是极为不易的,再一个吐蕃人若冲入云南洱海,那边都是六诏诸蛮,没有什么大的城市,难以抢掠到足够的资源物资,无法以战养战,最关键的是,他们冲进滇西,完全影响不到大唐半点,反有可能被大唐包抄的危险,所以相对来说,秦琼和李世民都认为,弃宗农真疯狂的敢进犯的话,也最可能是直接北上打苏毗,然后一路是多弥、白兰、党项、吐谷浑,一直打到青海湖边,或是往西打到且末那边去,而不是往松州剑南这边来。
  当然,也得防着这小年轻不按常理出牌,毕竟正常的话,吐蕃是绝不敢来犯大唐的。
  “这样,朕让段志玄检校西宁州都督府长史,兼领宣武军使,镇守西宁。由苏定方任维州都督,兼德胜军使,镇守维州。各节制都督沿边诸羌羁糜州部落,叔宝你就辛苦一点,再加一个剑南道宣抚经略使,节制诸都督府、州、军、镇、戍!”
  松州的宁远军,再加上在西宁州新设的宣武军,和维州新设的德胜军,三个军都是各三千军额,总共才九千兵,虽不多,但李世民意思已经够了。
  三军九千精锐镇守剑南三边,再加上益州等地的府兵、镇戍军和团结兵等,御敌于国门之外应当是没问题的,何况还节制了关外大大小小的羌、蛮羁縻州总共二百六十一个,以及松州府节制的党项羁縻州又二十四个,可以说大唐沿边羁縻州,剑南道所统是数量最多的,陇右和河西,节制了包括西域在内的诸羁縻州、都督府,总共也才府五十一、州一百九十八,隶属于原江南道的原是五十一州,而现在江南道已经拆分为湖南、江西、江东、浙江、福建五道了。
  岭南的羁縻州更是被秦琅减为了九十二州,共中广西道三十六州。
  大唐现在所有的羁縻州府总共为八百九十六个,号为羁縻,虽贡赋版籍,然多不上户部。
  可不管怎么说,这些南蛮、西羌,终归现在多是听大唐号令的,因此真要跟吐蕃打起来,秦琼、段志玄、苏定方三将,都可以立即征召诸羁縻府州羌蛮协从作战,数量还是十分可观的,到时全都自带粮草武器从征,可远比从中原发南北衙军远征强的多,省事还省力更省钱。
  秦琅接受了朝廷的决定,提议干脆现在就从诸蛮、羌各部中,征召一批精锐敢战之士,用大唐的府兵战阵之法武装训练,驻于险关要隘之处,并开展屯田放牧,且耕且牧且练且守,还可以搞轮戍法,定期轮流征召诸部精锐来训练值守,这样既能增强边疆守卫能力,同时还能增强朝廷对于诸蛮的影响控制力。
  这样的常备轮戍蛮军不需要多,三个都督府下,每军各配两支城傍蛮军便可,各三千人的宁远军等,按一比二的比例配备,各弄六千蛮部战士,一个大唐边营配两个蛮羌城傍营。秦琼的这个提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剑南边军从九千一下子变成了两万七,这就有了可攻可守的能力。
  尤其是这些蛮、羌们都是世代生活在边疆之地,他们适应那边的高原气候,和恶劣的地形,许多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对于高原气候和雪山寒冷也是不惧,用他们组建一些高原骑兵或是山地步兵,都是不错的选择,再配合拥有精良武器装备的大唐正规边军,那就是如虎添翼,唐军退可守,进可攻。
  唐军帮忙训练这些蛮军,甚至可以给予一些不错的待遇,比如选中的授给他们田地、牧场啊,甚至将来立功可以授勋封官啊,让他们的孩子能够进入军府设立的学校读书啊,甚至表现好的,立下功劳的,还可以选送到长安来。
  总之,得有好处。
  当然若是这计划成功,对大唐也有很大好处,到时凭白增添了一万八彪悍战士,而且肯定会有很多蛮子到时受大唐影响,而亲唐甚至同化为汉人的,这对于剑南边地的统治,大有好处。
  李世民望着秦琼,这位老伙计真的已经开始老了,有了白头发,胡子居然也开始有些掺白,更别说一张脸更腊黄了,魁梧挺拔的身躯,曾经在战场上往那一战,就能震慑千军,可现在居然有些佝偻了。
  “叔宝,剑南那边我可就全交给你了,我知道你向来稳重,所以交到你手上我是完全放心的。”
  “叔宝你稳守剑南,怀良则在南边尽情折腾,一静一动,你们父子俩便能替朕安稳南边半壁江山了,朕呢,就带承乾专心精神,好好的来陪薛延陀和高句丽玩玩!”
第873章
魏王李泰
  东宫。
  崇贤馆内,新年将至,学馆也已经散馆放假,要到明年上元灯节之后才重新开馆授课。馆里王公宰相们的子弟学生虽放假了,但馆里聚集的众多大儒名师却都还在馆中。
  太子承乾对崇贤馆十分重视,秦琅任馆主时拟定了崇贤馆的规章制度,并列举了发展方向,除了教授皇家宗室和宰相重臣们子弟,陪太子读书外,还给定了重要的任务,就是主编一份东宫出品的长安时报。
  同时,崇贤馆还利用馆里大儒云集的优势,为崇贤馆收集、整理、编撰天下图书,近年来,先后编成了十几套图书,并加以刊印出版,也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更不用说,秦琅在时,还让太子从东宫内坊拔钱,于京畿,建立了两所书院,分别为白鹿洞书院和白鹭洲书院,这两个书院相当于是崇贤馆的附属书院,优选年轻才俊入学授课。
  近年魏王李泰得皇帝特许,于长安城中开府设幕,并特许建文学馆,招纳四方名士才子入馆,李泰礼贤下士,也仿崇贤馆投入了许多钱帛,又是编辑发行了《京报》,又是建立起了长安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文渊阁,藏书超十万册。
  魏王又经常前往国子监,笼络读书人,还在长安搞了好几家坊内社学,专门挑选长安百姓人家的子弟,资助他们入学。
  李泰似乎处处在模仿着皇太子兄长,虽然眼下来说,魏王府还是处处模仿东宫,但还从未能超越,但有这么一个小老弟一直在后面盯着,总是件让人不舒服的事情。
  尤其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对于越长越肥胖的魏王李泰,居然是越来越宠幸,对于这位不仅特许留京不到封地西宁州就藩,甚至还特旨让他建文学馆,还给他拔钱,他那文渊阁的十万册图书,就大多数是皇帝送给他的。
  如今十六岁的魏王李泰,虽然越长越胖,可在长安的名头倒是越来越好,名声直追圣贤太子李承乾,民间还有了四贤王的名头,这让承乾不免有时会很恼火,但又不好在皇帝面前说。
  要不,就会显得他这个太子哥哥小气,容不得胞弟。
  可承乾却不相信白白胖胖的魏王李泰,真的只是想做个风雅的贤王,他这般卖力表现,还是为笼络士人,邀买人心,最终还是冲着权力去的。
  同样已经做了父亲的承乾,内心已经不再是那般单纯了。
  为崇贤馆里的学士、直学士、正字、校书等一众官吏、先生们发放了丰厚的年终福利之后,承乾告别了众人,走出了馆门。
  回到自己的书房,承乾脸上的微笑尽去。
  “殿下,太子千牛贺兰楚石在外候见!”
  贺兰楚石是东宫太子千牛,一名勋贵子弟出身的侍卫武官,他父亲贺兰师仁是应山郡公,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贺兰师仁是个三品官,散骑常侍虽说不是什么要职,但位尊品高,居皇帝顾问,本就是安排给一些重臣养老之职,贺兰师仁乃是鲜卑贵族,关陇名门,其父贺兰蕃曾任隋朝吏部尚书,其先祖贺兰讷更曾是北魏道武帝的舅父,曾任北魏尚书令。
  不过,在长安城里,贺兰楚石这样的勋戚子弟太多了,毕竟关陇集团乃是曾经缔造了四个王朝的贵族集团,四朝一脉相承,代代勋贵。而唐开国以来,又有大量的军功新贵,还有许多旧士族归附,大都云集长安,一个郡公的儿子真不稀奇。
  贺兰楚石被带进殿中,他年纪轻轻,风度翩翩。
  “殿下!”
  承乾瞧了眼他,“你说你翁丈有话要带给我?”
  贺兰楚石的老丈人却正是当朝吏部尚书侯君集,中书门下的宰相,参预政事。
  勋戚们相互联姻,从来都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贺兰家是北魏鲜卑老贵族,几百年的名门,侯君集家虽也是关陇将门,但以前只是代北小军头,地位哪及贺兰家,所以侯君集发达之后,立马也开始找那些名门联姻。
  五姓七家瞧不上三水侯家,关陇六姓同样也是不稀罕侯家的,倒是如贺兰家这样的旧贵族,在新朝因为站错队,地位很尴尬,于是便跟新贵宰相侯君集瞅对了眼,两家联姻,互利互惠。
  当然,贺兰家也并不是只跟侯君集联姻。
  贺兰师仁让长子贺兰楚石娶宰相侯君集的女儿,又让次子贺兰越石娶应国公武士彟的长女。
  武士彟曾经是武德朝的当红宠臣,虽说商人出身,但也是差一步就拜相的,只是运气不太好没站好队,新朝一度处境不佳。好在武士彟当年酒后跟秦琼订了个儿女亲事,秦家在他落难时却大力相帮。
  在秦琼秦琅爷俩帮助下,武士彟虽然仕途波折起伏,但也终究还是得到重新重用,如今检校太子少詹事兼太子家令,成了东宫名符其实的大总管。
  特别是因为秦琅与太子的亲密关系,武士彟这个秦琅的姻亲,也因此得到其举荐受太子重用信任。
  贺兰家凭着与武家是姻亲,也算是搭上秦家这边的路子。
  “殿下,就是我之前提的那件事情,我丈人也有此意。”
  承乾不由的想起上次贺兰楚石家为其弟举办婚礼,迎娶武大娘时,他受邀前去贺礼,然后无意间遇到的那个女子。
  一双明亮的眼睛,银铃般的清脆笑声,尤其是笑起来脸上还有小酒窝,十分的迷人。
  那小娘子正是贺兰楚石的姨妹,其妻侯氏的胞妹侯三娘子,侯君集的嫡次女。
  当日,承乾意外遇见侯氏后,两人倒没有什么接触,女子告罪避走,倒是第二天,贺兰楚石就向他提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提议。
  他对承乾说昨日他刚好看到太子对姨妹那欣赏的目光,所以想成人之美,他说愿意为太子穿针引线,去向侯君集提亲。
  “侯公真的愿意?”
  “我丈人有何不愿意的呢,你可是一国之储君啊,他的女儿能得殿下青睐赏识,若能入东宫之中,那是求之不得呢。”
  “我刚刚迎娶了苏氏入宫。”
  “殿下,侯相可从来没奢求过什么太子妃这样的事啊,侯三娘若能入东宫,便是太子妾那也是对她的抬举了。”贺兰楚石倒是毫不隐瞒老丈人的热切和期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5/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