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8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3/1505

  “可是底层蛮都被头人们控制住了啊?”
  “所以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啊,之前不是已经让你去各地点选团结兵,十户抽一丁吗?这些蛮丁集结起来,要服三年团结兵役,我们有三年时间,你难道还没能力把这些人拉拢到我们这边来吗?我给你不是也出了主意,给这些蛮族团结兵授给田地,甚至到时从中挑选能忠心且精锐的补入通海军中吗?”
  这是变相的均田制和府兵制,且是也面向南蛮们的,虽然朝廷已经罢除了均田制,府兵制现在也在中原不彻底了,但秦琅认为在云南等地区,还是有必要推行这种制度的。
  因地制宜嘛。
  光靠从中原移民过来,从中原调兵过来,根本是不现实的,朝廷现在没有那样的能力再大规模的移民云南广西等地,也不可能把宝贵的兵力部署在南中、岭南这些对朝廷来说,始终没太大威胁的南疆。
  所以通海都督府只能从蛮子中要人,但又不能被那些头人牵着走,所以秦琅给出的方案,就是从蛮子中再造一个阶层出来,造就一批新阶层,一批亲唐的人,一批跟大唐利益捆绑一起,与头人们关系割裂的新阶层。
  如何造就?
  秦琅给出的方案有两个,第一通过招兵,从蛮子各寨里招募一批年轻而又底层的蛮丁,将他们分别编入保甲的联防大队,乡巡检的巡检大队,县衙的壮班的民壮大队,以及州县的团结营。
  先统一受训,再逐级分流,忠诚度最高的,选入团结营。
  而团结营中,经过训练观察后,再选出忠诚度高,表现好的调入通海军,甚至是授予府兵身份。
  根据联防队员、巡检队员、民壮队员、团结土兵、通海军、府兵等这不同的身份,给予不同的福利待遇。
  比如能入选联防队的,授给多少亩地,然后其它各级,逐级增给。
  若能成为府兵,则直接授田百亩,并免课役。
  就是要通过这些,从蛮子里弄出一支与大唐利益捆绑一起的亲唐新蛮来。
  对于那些头人,秦琅的意见是能拉拢就尽量拉拢,对于些拒不配合不肯归附的,则一个个来。
  能顺从的哪怕是表面归附的,也要搞好关系,可以给他们一些头衔,或是给他们一点封赏,然后征召他们的子弟到军中效力,或是到州县新设的官学里读书,教导汉文化,同时也算是扣留人质,潜移默化的文化入侵他们。
  还可以拉着他们做生意,开矿建坊,利益相连。
  而那些顽固派,先找软的捏,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必须得起到震慑作用,要果断稳准狠,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绝不手软留情。
  要把他们连根拔起,到时头人等上层全都斩杀清除,家眷全都送到交州发卖为奴,其余的蛮丁也都要打乱分散到其它地方去安置,原来的寨子田地,全都要没收入公,然后再充做公田或分授给乡勇民壮等亲唐者。
  “按照我们划设好的几条重要的交通线,先把这几条线上的蛮子给理顺了,然后再逐渐扩散到山里去,要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程处默挠着头,“三郎说的太好了,简直是给我指出了一条清晰的明路啊,你这么一说,我以后照着做就行了,省的跟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往哪撞。”
  “对那些顽抗者,该杀就杀,要狠。但平时,对待其它部落,一定要表现的仁慈正义,尤其是你手底下的兵,一定要管好。绝不能有欺凌蛮民之类的事情发生。我可以给你们多拔一些军费下来,你给兄弟们的待遇提高一些,可军纪一定得维持住了,若是他们的刀乱动,你也不能手下留情,否则一旦军纪败坏,也就跟着民心散乱了,到时还有哪个蛮子又真的能信我们呢?”
  接下来的日子,秦琅继续留在杞麓湖,他还得为新设的通海都督府压阵,也要为程处默多盯着会,老程总觉得自己有些势单力薄,怕蛮子不服,又担心滇池那边的爨氏心怀不轨。
  本来秦琅打算回武安州过年的,但这个计划也难以实现了。
  侬氏早盼着他回去过年,因为她怀孕了,侬氏去长安后跟着秦琅一路南下,两人难得的相处了一年,侬氏左盼右盼的也终于怀上了,如今肚子显怀,越发的大了,心里也就越盼着秦琅能够回去多相处会,最好是能陪着到孩子出生。
  秦琅无奈的去信阿侬,告诉他暂时无法回去过年。
  好在封地现在一切尚好,今年的一场蛮族入侵,并没有影响到武安州多少,一个蛮兵也不曾侵入境中,州中封臣乡兵们虽然尽起,一度连中男也征召起来,但伤亡的不多,反倒是立了不少功劳,抢的不少战利品。
  快过年了,蛮乱解除,封臣、乡兵、壮丁也陆续返乡,赏赐还在结算中,但不少人还是领了不少战利品回乡。
  牛马钱粮,甚至是蛮子奴隶。
  句町蛮乱之后,交州港太平港等反而越发的繁荣起来,战争让商人们闻腥而来,一场平蛮大捷,意味着能产生十万以上的战俘奴隶,还有无数的战利品,这些都是足以让商人们疯狂的好东西。
  武安州百姓今年能过个安稳的丰年了,欢声笑语当中,也间夹着一些悲伤,终究还是有人战死,有人负伤残疾。
  几家欢乐几家愁,贞观八年也就要到来了。
  远在数千里外的秦琅,依然每天坐在杞麓湖畔,观海喂鸟晒太阳。
  长安的冬天,此时应当很冷,玉箫来信,说儿子又长高了,还说长安入冬后接连大雪,天很冷。
  家里儿女多了,越发热闹了,可是秦琅不在京,大家总觉得这家缺少了点东西,很盼着他能回去。
  秦琼今年十月的时候,从松州动身入京朝集。
  这是天子派人迎接入京的,秦琼自就藩松州后,已经几年没回京城了,李世民想这老伙计了。
  秦琼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腊月,平康坊和亲仁坊两个秦府都因此十分热闹。
  秦太尉入京,每日来拜访者络绎不绝,门前车水马龙,但他一入京,就被皇帝召入宫中,甚至留他甘露殿中同榻而眠。
  “三郎,爨弘达称旧疾复发,难以前来拜见,特派了儿子爨归王前来拜见。”张超前来通报。
  秦琅笑了笑。
  “爨弘达还怕我吃了他不成,这么胆小?”
  “这个爨归王是其长子,倒也还挺有诚意的。”张超道。
  “真有诚意,他早就该亲自来拜见我了,也不会磨蹭到现在,几次派人召都不来。”秦琅摆了摆手,“爨归王到哪了?”
  “已至玉溪州!”
  “带了多少人来?”
  “千余人马,运了许多粮草钱帛,说是要来劳军慰问的。”
  “哈哈哈!”
  秦琅哈哈而笑,“派人去把他的钱粮接收了,至于他的那千余人马,留在通海境外便行了,爨归王带随从一队就好,带这么多人来通海,我还没那么多粮食招待呢。”
  “三郎难不成还怕他们来偷袭?”
  “单纯只是不想浪费粮食而已,一千多人,每日人吃马嚼可不少,我们现在的粮草还得下乡征收呢,另外还要从交州千里迢迢运过来,走水路都得一个多月,哪有这粮食招待他们。”
  张超拿出一张纸,“这是我们掌握的爨归王的一些情报,他是爨弘达嫡长子,其母为乌蛮三十七部的乌蒙部人,其部居于泸水(金沙江)支流七曲水一带(昭通),势力很大。当年爨弘达之父爨玩被隋军三次击败,因反叛无常,最后一次于开皇十八年被擒入长安处死,爨弘达与其妻子兄弟等亦皆被擒入长安,没为官奴。爨归王出生之时,刚好是爨氏兵败之日,他也被带到长安,做了十八年的官奴,后于武德元年被太上皇恢复身份,随其父扶其祖灵柩返乡……”
  爨归王虽出生在滇池湖畔,但却在长安长大,长安当了十八年奴隶后,跟随父亲返回云南,然后转眼又已经快十八年了。
  自长安返回云南后,爨归王迎娶了其母族乌蒙部的女子,娶了母舅家的表妹。
  “这次随爨归王来的一千余人马,便是其妻子阿姹所领的乌蒙骑兵,很是精锐的。说来其妻阿姹也很了得,居然是个能征善战的女蛮,爨氏分裂东西两部后,东爨一直试图控制乌蒙部,但乌蒙部自爨弘达回来任昆州刺史,重领西爨后,便马上不再听从东爨号令,东爨的爨干福几次出兵讨伐,结果都被乌蒙部击败,领兵的就是阿姹父女,后来阿姹嫁将了爨弘达后,更是坚定的站在西爨这边,只听昆州的命令了。”
  “乌蒙部的山地骑兵很是厉害,那阿姹更是能骑擅射,是个女骑将。”
  秦琅听着这情报,倒是大为惊讶了,还真是江山处处有英豪呀。
第870章
叔宝与叔德
  长安。
  大明宫,长生殿中。
  龙涎香袅袅升起,烟雾凝而不散,殿中飘荡着一股着沁人的香味。
  秦琼缓缓说道,“南日论赞是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但真要说起来,他其实是吐蕃的开国国王,在他以前,吐蕃也只是雅垄河谷的牦牛部落,后来弃聂弃统一了牦牛部各部,确立酋长世袭,吐蕃开始迅速扩张,到第八代赞普布袋巩甲起,吐蕃从原始阶段过渡到了奴隶制度……”
  “而到了近几十年来,原本只生活在山南地区的雅垄部,在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的领导下,逐渐的扩张到了藏河一带。”
  “囊日论赞袭位时,年富力壮,很有野心,他整训兵马,联络部落,在武德三年时,率部攻灭了苏毗女国,威服诸羌,被尊为囊日论赞,其意为政治如日中天那样高明,盔甲如同山那样坚硬的君王。”
  “囊日论赞一统高原,重用在战争中立功的苏毗、山南等新贵族,结果引起了雅垄部旧贵族的怨恨,在几年前,旧贵族中的父王三臣和母后三臣先后叛乱,乘机毒死了他,引发了吐蕃各部大叛乱,原本被他征服的苏毗等诸部,也乘机自立,吐蕃陷于内乱之中。”
  太上皇李渊手里捧着一杯茶,听的倒是很有劲头,这位已经越发年迈,满脸都是褶子的太上皇,虽然现在年年都还要生七八个孩子,可确实老了。
  住进了大明宫的太上皇虽然高兴了一阵子,可很快又萧索寂寞起来,这新宫也不过是个更大更豪华的囚笼而已。
  秦琼回京,李渊特地让人给皇帝传话,说要让秦琼入宫来陪他叙叙旧,如今京城已经没多少老臣可以叙旧了,长孙顺德、刘弘基、钱九陇、杨毛等一众老臣,如今多任职在外。
  “这个蕃酋倒是有些本事了,可惜有些激进,重用新贵却忽视了旧贵族,这跟前朝的杨广行事差不多,败亡也是在常理之中的。”李渊说道,“这么说这吐蕃也不过是忽悠而起,忽悠而灭了?”
  “那倒没,囊日论赞被毒杀后,吐蕃陷入了内乱之中,其子弃宗弄赞当时年仅十二岁,在其叔父论科耳和大相尚囊等父亲亲信的拥戴下继承赞普宝位,这位年轻的赞普很是了得,一方面坚守山南琼结一带,一面追查阴谋毒害他父亲的人,经过一番追查,查出为首的几个人,消灭了许多旧贵族,并消灭了在宫廷内部的敌对势力,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旧贵族力量逐渐削弱,羊同的进攻也被在年楚河地区的娘氏力量所抵制。”
  “他在局势稍稳之后,便亲自渡江巡视各地,得到逻些贵族和庶民的欢迎和拥戴,北方很快安稳下来,接着他招募和训练士卒,假意安稳旧贵族,经过三年隐忍,在贞观六年开始出兵讨伐各地叛乱旧贵族,所向披糜,很快就将各地旧贵族一一讨伐平定。弃宗弄赞把所占的土地、民众和军队全都收归到赞普统辖之下,苏毗、羊同等叛乱自立的诸部,也节节败退,高原重又一统,年轻的弃宗弄赞威望大涨。”
  “贞观七年,弃宗弄赞迁都逻些,受尊号松赞干布,意为端庄尊严、深邃沉宏之意。迁都之后,他将妹妹嫁给了先前曾起兵反叛的象雄国王,对其笼络,又求娶了南面泥婆罗国王之女为王后……”
  “弃宗弄赞虽年轻,但行事果决,心狠手辣,对于叛乱者,尽行斩灭,令其绝嗣。在讨伐叛乱的过程中,亲手招募训练了一支完全忠诚于他的精锐军队,他还仿我中原驿站军令制度,也于吐蕃各地设立驿所,以金箭为契,银鹘加急。他还从中原和泥婆罗、西域等地重金招募聘请工匠,为其军队打造出精良的铠甲武器,其所仿造波斯人的铁索子甲,十分精良,衣之周身,只露两眼,强弓劲弩不能伤……”
  李渊对于遥远的吐蕃也只是当个谈资,并没太放在心上,毕竟对他而言,吐蕃那是遥之又遥,再说了,他一个退位的太上皇,也操不了那闲心思。
  他也只是想跟秦琼这样的老臣子聊聊天,回忆一下往昔荣光,反正也没有几天好活了,他已经能够感受的到,自己似乎油将灯枯了。
  有人给太上皇献长生不老药,但李渊不信。
  这世上哪有什么长生不老药啊,秦始皇和汉武帝这样伟大的帝王都相信这玩意,但以他们的权力,都无法寻到长生药,所以李渊根本不去想,他只想着活一天就逍遥一天。
  他七岁袭唐国公爵位,十几岁时凭一手精湛的箭术,在窦家的比武招亲上,箭中屏风孔雀双眼,一举抱得美人归。然后在姨夫杨坚的隋朝混了几十年,最后在表弟杨广手底下还隐忍多年,最后在隋末风云之中,夺得天下,虽被许多人称之为捡便宜,不服气,可李渊却很自豪,以成败论英雄,他李渊能入关中,能得天下,当然不只是靠运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