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1505

  在长安一天也能赚上百钱,但根本存不下来钱。
  安南那种偏僻地方,居然也能赚百钱?
  而更吸引他们的地方在于,阿黄还说落户那里,能分到许多地,还说那边的地置办起来也便宜,房子更便宜,一年怎么也能攒下个十贯八贯钱的。
  这让人难以置信,在长安,一年辛苦下来,不病不灾的能混上温饱就不错了,若能再节余个一二千钱,就谢天谢地了。
  这吃饭穿衣,烧炭买盐的,一辈子也就想着能拉扯大几个孩子就满足了。
  安南的生活,让他们听的充满向往。
  “真有这么好?”
  “骗你们做什么,黄爷我现在安南可是拥有一座坞堡,五个农庄两个作坊一个矿场,还有三条船呢,我的采邑有五百多户百姓,还有一百多个奴隶呢。你们知道我黄爷日子现在过的多潇洒吗?”
  一群平日里还总觉得卫国公府待遇很高,在长安城过的还算滋润的仆丁们不由的暗暗惊叹,卫国公府的待遇是不错,起码比起其它家要强不少了,但跟阿黄说的,还真是没法比了。
  “我就想拥有一座自己的房子,哪怕小点,就一间堂两间房也好。”一个马夫感叹着道。
  另一位家丁则叹道,“我还是想有块自己的地,哪怕有个二三十亩也行,有自己的地才最安稳,最踏实。”
  “那就去安南吧,去武安州,那也是咱们家郎君的封地,到了那边,只要勤快肯干,绝对比在长安呆着强上一百倍一千倍,妻子会有,妾侍也会有,儿女会有,田地会有,自己的房子也都会有的。”
  秦琅笑着走出来,“老黄说的没错,安南虽没有长安安逸繁华,但在那边只要肯干,确实遍地黄金!”
第725章
黄金古道
  对于老百姓来说,生活其实就是衣食住行养家糊口,生活就是各种琐事组成的,没有那么多高大上,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狗屁倒灶的事情。
  长安是个好地方,天下的中心,四方来的胡商蕃人们都说,世上再没有比长安更伟大更繁华的城市了。
  长安城中,资产百万贯的有,家财十万贯以上的甚至比比都是。长安不缺富人,更不缺贵人。
  亲王郡王有数十人,实封虚封的国公都过百,至于国公以下的什么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等爵位,就更是多如狗了。
  三品以上紫袍的职事官不多,可有三品以上散阶、勋官、爵位的却很多,至于五品的就更别说了。
  长安城里仅是那些各蕃部归附入京授以五品以上职阶的蕃官,就得有上千人。
  长安,是天下中心。
  但长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是那么的友好。在这里生存不易,消费水平高,各种物价都比其它地方要高不少。
  最难的还是住与行,尤其是住房,最早的长安居民还好些,诸坊里还有宅地,可还有更多的百姓,在长安没有自己的房子,他们只能租房住,房租却很贵。
  京城每年都在兴建一片片的住宅区,早年城南有许多大半空着的坊区,如今早建满了,甚至外城九门外,还都建起了大片的关厢,但住的依然不容易。
  出行也不方便。
  许多长安百姓,其实已经早没有了土地,更不是农民了,他们成了这座巨大城市的一员,成为供应维护这城市的一员,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人。
  屠夫、力夫、车夫……
  靠着手艺或者纯粹出卖力气,他们在长安有自己的定位,但换取报酬的同时,总是让他们很迷茫很忧虑,这种迷茫就在于对未来的担忧。
  他们觉得没有土地,就始终少了点安全保障,就好比后世人没有房子,就总觉得没有根一样。
  可长安虽处关中平原上,但人口却更多,本就地狭人稠的狭乡,更别说这里聚集着太多的勋戚贵族皇亲宗室高官禁军等,田地主要还在他们手里。
  长安的底层们,都很焦虑,担忧未来,害怕明天。
  如果有机会,他们都愿意过如阿黄说的那种生活,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有婆娘孩子,甚至能纳上两小妾,做个小地主或自耕农,闲时还能去做工赚钱,年年有存款,月月有余粮。
  不过长安此时底层小民的生活水平,其实放到外面,已经是让无数外国人羡慕的了。
  雄伟干净整洁还安全的城市,稳定的生活收入,这是多少外国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啊,此时欧洲的法兰克王国,那只是蛮子们建立起的封建国家,就算是王城,那也是粪水横流遍地都是,连东罗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号称西方的文明中心,其实也只是羊屎蛋子表面光,贫民乞丐遍地都是。
  武安州并不可能真的遍地黄金。
  就算真的遍地黄金,也不可能人人有份。
  只不过武安州做为一块远在安南的蛮荒地上的秦家封地,秦琅更需要从中原移民过去而已,秦家的长远战略,还是要从人口份额上,以汉人完全占据多数,这样才不用担心将来的控制权。
  土著蛮夷,甚至早期的客家移民等,其实都是打压对象。
  秦家这几年对武安州用兵不断,攻破了多少桀骜的溪垌寨子啊,对于那些敢作乱造反的蛮子们,秦家可从没有手软过,迅速出兵,武力讨伐。
  破寨后,也绝不会手软。
  往往是直接把整个溪垌的蛮子全都发卖为奴,而且还有强制规定,要把三分之二发卖到外面去,不留在封地内为奴,这就是重要的改变人口成份的一个办法。
  另外,各封臣们不断从中原招募移民等南下,给他们很优惠的条件,但却不会轻易的招募岭南的蛮子们。
  中原去的流民在武安州若要置地,会有优惠待遇,地价便宜,限制很少,可如果是蛮子们想要买地,或是想要搬迁落户,却是限制重重。
  这种歧视,到处都是。
  说到底,做为外来者的秦家和他的封臣们,都更相信中原汉人,同根同源。大家宁愿多花费一些,从中原引人过去,也不愿意直接给蛮子们更好的待遇。
  虽然秦琅也一直对如侬家、杨家这些最早归附的俚帅汉酋们拉拢使用,推恩分封,组建俚僚乡勇,合作开矿经商等等,可依然不会改变武安州本质上,就是一块殖民地的事实。
  殖民地自有殖民地的特殊经营模式。
  “想去武安州的,可以找老黄登记报名。”秦琅笑道。
  武安州才刚经营几年,现在正是大量需要中原汉人移民的时候,这个时候去,还有着移民红利的,先去的确实能便宜的置地,甚至是分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好处肯定就慢慢的减少甚至没有了。
  人口一旦饱和,田地肯定也就没有剩余空置的了。
  当然,武安州有岭南最大的煤矿,现在还经营着海港,依靠着交州这个安南的中心,这里的前景很广阔,工商贸易会更加兴盛,对于人力的需求会源源不断。
  但那时需要的就主要是工匠或力夫等,想再过去当地主就难了。
  当然,除了武安州,岭南安南等地,其实也还遍地是机会,移民落户过去,地是有的,但未必有秦家武安州这么的安全稳固。
  毕竟秦家如今的安全,那是秦琅耗费了无数心血钱财才砸出来的,而其它地方没有秦家这般的暴力砸钱,哪可能有这么快的改变。
  秦琅对于武安州很舍的砸钱。
  这几年秦琅铺开的庞大摊子,所赚来的钱财,除了用以维持既有的摊子经营所需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投进武安州了。
  反正无底洞一样的源源不断的砸进去,钱砸了多少,秦琅自己都记不清了。武安州有如今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是秦琅不计成本的砸钱,如今武安州开始产生收益,但那点收益,跟他巨大的投入,完全不成正比。
  想要收回砸下去的成本,还不知道要多久,更别说,这个投入并没有结束,他还得继续往里扔钱,什么时候为止,还难说。
  仅仅是要把武安州太平县打造成一个北部湾贸易港,就不知道还得投入多少进去,不过秦琅舍的投。
  这是他为秦家经营的后路,砸多少都值得。
  相比起来,亲仁坊对松州封地的投入就没秦琅那么大的魄力和财力,所以松州的发展按部就班,甚至是有点缓慢的没什么变化。
  “三郎,有件重要的事情得当面跟你说。”
  阿黄跟秦琅一起为豹子头修马蹄,虽然当了武安州长史,但阿黄那身地道的修马蹄子的功夫还是没落下。
  “这马蹄铁不错,很精致。”
  “这马蹄铁一贯。”
  “挺贵。”
  “一只一贯。”
  “嗬,够奢侈,普通百姓五口之家,一年都未必能攒下一贯钱呢,这豹子头一个蹄铁就一贯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哪都有,秦琅到了这阶层,也不可能说资产亿万,却还跟个小民一样的生活标准,这不可能。
  就如后世看到马首富他们穿布鞋或是穿简单的衣服什么的,并不表示他们真的就如此节俭这般生活水平了,这不过是他们展示给你看到的一面而已。
  你所看到的,并不完全是事实。
  秦琅并不喜欢特意的去做戏表演,他喜欢随意一点,普通小老百姓过年了还想要杀只鸡或是割二斤肉呢,地主丰收了还想纳个小妾呢。
  只要不是故意的浪费,其余也没必要过份的干涉。
  “有事直说。”
  “李长史这两年数征和蛮部,略有小胜,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和蛮部抵抗激烈,而且与北面的獠子部联盟。交州兵一进讨,和蛮部不是南下救援和蛮部,就是趁机袭扰交州边境,有几次,还打到咱们这边来了,虽然被我们给击退,可咱们也不能任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啊!”
  秦琅拿出专门的工具给豹子头细心的修理着取下马蹄铁的蹄掌,这套工具价值十万钱,相当精细,是个十八件套,大马士革钢打造,花纹精美。
  “你们想对獠子部用兵?”
  “来而不往非礼也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