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1505

  相比下,贞观朝虽比武德朝好,可跟宋朝还是不能比的,想想刘文静,死的多惨,再想想裴寂、封伦,不也没有善终,家族也被牵连。
  唐朝政治党争厉害,秦琅觉得这种传统也是开国时导致的,大家斗起来都不留死手,都怕成为失败者,一旦成为失败者的下场可是非常惨的。
  这一点,也是让秦琅一直支持李世民世封制度的原因所在,他甚至帮助李世民改变了世封制的初衷,原本天子想将功臣、皇族世封到关津要害大郡,秦琅提出封到鸟不拉屎的边疆,就是想有一块后路。
  封在中原要州,一旦政治斗争失败,是绝没可能还保留的,甚至因为占据着这些要害,更容易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去。世封蛮荒,无疑会好的多。
  “阿侬夫人快到长安了吧?”秦琅问。
  “三郎等急了吧?”张超一副我懂的意思。
  秦琅没理会这个发骚的家伙,张超如今越来越有几分阿黄的猥琐味道了,跟阿黄分开两年多了,还真是想他,这次阿黄送阿侬夫人进京,终于能再次见面了。
  对于武安州的封地,秦琅是很用心的,每年都源源不断的拔钱过去,一批批的派人南下,带去各种技术、工具,总体上来说,有秦用秦勇阿黄等在那边留守,有安南大都护府长史李大亮照应,武安州发展不错。
  这两年秦琅的八百分封骑士、武士已经在那边站稳了脚,一座座城堡、围坞,一个个移民屯庄,大量新建的矿场、庄园、工坊,正在一点点的改变那片山与海之地。
  这两年新移民与旧土著之间的争斗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早期的客家移民,也卷入其中,南蛮们不止一次做乱,但没有一次打赢。
  武安州的八百分封家臣,每人就相当于是一支军队的首领,他们依靠自己的庄园城堡,围坞,能像钉子一样扎根立足于各地,当蛮人叛乱的时候,他们能够屹立不倒,能始终将蛮人们分割开来。
  一个个封臣能够迅速的集结自己的侍从、奴隶、部曲还有乡兵,利用精锐的武器,强悍的骑兵,把南蛮们打的落花流水。
  每一次蛮人作乱失败后,他们的寨子都会被夷平,蛮子们被贬为奴隶,或卖到港口,或分给诸封臣们,然后在那寨子废墟上,又会建起一座新的移民屯庄。
  一次次之后,蛮子们的势力越来越弱,更多的蛮寨都已经慑服于秦家,只能向秦家放开,送自己的孩子去秦家的城堡围坞里读书,帮助修路联通一个个蛮寨……
  “阿侬夫人是想存忠了,顺便送些钱货过来。”秦琅道。
  “我看是想三郎了才对,三郎也是狠心,把这么个千娇百媚的小妇人留在南蛮数年,也不怕她耐不住寂寞?”张超开玩笑。
  秦琅很多时候把张超当成了同龄的朋友一样,倒不在意他的玩笑,甚至喜欢他没上没下的,闻言只是一笑,“你当人家是什么人?”
  “估计就算她有这心也没这胆的,三郎你有八百分封家臣在武安州,兵马数千人,她有半点乱来,也瞒不过在长安的你,她那宝贝儿子还在长安你这呢。”
  “别把人都想的跟你一样。”
  张超呵呵一笑,“我接到的消息是阿侬夫人应当就这几天便能到了,他是走的海路,从武安州出海,沿海岸一直到了扬州,然后再沿运河到汴州,再走黄河直到陕州,过了陕州后,再经运河直抵长安外广运潭码头,我已经派人在那边侯着了,船一到,就来通知。”
  “到时人安排到长乐坡的庄园,还是在京城的别院居住?”张超体贴的问。
  “用不着,直接把人接到平康坊来就好,一家人也热闹些。”
  张超对他竖起大拇指,“三郎,你知道吗,我不佩服你金屋藏娇的本事,我最佩服的还是你收了这么多美人,居然还能让他们一团和气跟姐妹们似的。”
  秦琅哈哈大笑,“等你当了宰相,人还年轻,她们自然也会如此的。当然,重点还是得保持公平,不能万千宠爱只集于一身,得雨露均沾,明白吗?”
  “高,实在是高,难怪三郎你年纪轻轻就是宰相,而我却只是个小绿袍,服了。”张超腆着个脸道,“再传授点秘诀啊!”
  “怎么?你后院才四个妻妾就搞不定了?”
  “三郎你是不知道啊,我后院那些女人啊,就没有一个好人啊,整天争风吃醋窝里斗,天天上演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啊,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秦琅听了却只是不屑的道,“那是你的问题!”
第718章
金屋藏娇
  都大唐朝了,谁还在外面藏小三啊,都是光明正大的带回家。家里女人虽多,可只要搞好时间管理,雨露均沾,尤其是在一起的时候,要尽量温柔,女人的要求尽量满足,还怕他们闹?
  这可是大唐,院里女人虽多,却也都只是妾侍,谁跳的起?
  当然秦琅后院也不是个个女人向来如此温柔懂事,后院美人多,便总会有不安份的,秦琅也毕竟年轻,有时也难免会喜新厌旧,曾经也有个女人确实长的极漂亮,也很会来事。
  秦琅便宠幸了她,谁知这个女人是个戏精,在秦琅这里总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一转身便得势猖狂起来,完全破坏了卫国公府向来和睦的家风,掀起了宅斗大戏。
  但这女人没得意多久,秦琅一发现她的真面目后,便马上翻脸不认人了,直接就把她赏赐给了三原庄子上的一个家奴。
  秦琅的拔吊无情可是惊到了整个卫国公府,谁也没想到平时极好说话的卫国公发起火来这么可怕,玉箫也亲自来求情,但秦琅还是直接把她赐给庄奴了。
  那女人犯了他的底线,他不仅争风吃醋,煽风点火,甚至还意图给府里其它得宠的女人下毒,虽未得逞,可秦琅却不容她。
  这种事情在秦家绝不可能姑息的,秦琅第一次严厉执行家法,把一个千娇百媚的倾城美人,赏赐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黑矮家奴,这对那女人来说,是最绝望的惩罚。
  任女人如何哭喊求饶都没有用,最后还是被秦琅赶出家门,让那家奴领去了三原了。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后院确实难兴风浪。
  秦琅收用过的美人,都会抬举给个姨娘的称号,再赏个院子赐给婢女仆妇等,在卫国公府,姨娘也才七房。
  有了那个女人的翻车之事后,秦琅也很少会随意宠幸她人,就算能有机会得幸,也不可能再一步登天,只能先被抬举为婢妾,能分得一间单独的屋子,地位比其它奴婢高些,月钱也能多得些,但比起姨娘们差远了。
  秦琅在后院也搞起了等级制度,如玉箫和鱼幼微,她们母凭子贵,虽教坊出身,可儿子得封爵位后,她们也得了敕命,有内命妇的品级在身,故此在后院地位最高,是秦琅的媵妾。
  后来从陇右带回来的吐谷浑公主雍泥,他兄弟慕容顺被封为吐谷浑可汗后,她的地位也得到提升,皇帝也赐她敕命。
  乙弗姐妹也因父亲归附大唐,得封大唐且末府都督,故此也得了敕封,都是秦琅的媵妾。
  玉箫的儿子秦俊是县公,鱼玄机的儿子是县侯,故此两人都得到特赐的乡君敕命。
  而慕容雍尼和乙弗姐妹则得到媵的敕封,视从六品。
  皇后举行重要的典礼仪式时,玉箫和鱼玄机都是可以入宫参加的,甚至每月还有点象征性的俸禄,而慕容三人则在亲蚕礼等仪式时,也有机会参与。
  她们还有一个权力,那就是有权参加秦家的祭祀和宴会,而妾是没这个权力的。
  媵高于妾,朝廷也有法律明文规定,不得以媵为妾,不得以妾为媵,前面还有一句便是不得以媵妾为妻。
  妻媵妾是有严格身份限制的,妻是妻媵是媵妾是妾,身份不能逾越,男人就算再宠妾,可妻死了也不能扶正妾侍为妻,否则是犯法行为。
  同样的,大唐也严格规定了纳媵妾的数量等,要按品级爵位来,比如无爵职官无勋者,没资格纳妾,除非年过四十还无子,可以纳一妾,否则就犯了重婚罪。
  而有了官职或爵位或勋官后,就能纳相应数量的妾了。高级官员还能纳媵。
  最早媵其实就是公卿士大夫家嫁女儿时的陪嫁,是同族之女,好比卫国公秦琅嫁女儿,他的兄弟也把一个女儿从嫁,这就是媵。
  到了唐朝此时,媵成了高级的妾侍,或是良妾,一般出现较好。
  亲王、一品,可纳媵十人。
  秦琅现在其实就是有媵五人,其余的都是妾,但妾也分好些等级,比如有侍妾、姬妾、伎妾、婢妾等。
  秦琅现在就灵活的应用了这个,玉箫五个媵现在便是姨娘,称二姨娘到六姨娘,大房的位置给长乐公主一直空着。
  后面则是从岭南带回来的侍妾杨氏,大家称她为七娘。
  再往下是两个胡姬,罗马的安娜,波斯的西琳,府里则称为某姬。
  再往下的便是地位更低下的伎妾和婢妾了,伎姬在府里算是有才艺的,平时为秦琅弹琴唱曲家庭娱乐,有重要客人来时,还要出来表演助兴,府里称她们为某姑娘,而地位更低下的婢妾,其实就是大丫头了,府里称她们为姐,大姐二姐的称呼。
  姐、姑娘、姬、娘、姨娘,将来公主嫁入,便是正经国夫人,等级那是非常明确。
  姐儿、姑娘、姬、娘这几级是可以流动的,表现好或者生孩子什么的,也是能往上提升的,不同等级,享受不同待遇。
  现在秦琅府里,便是五媵一侍妾两姬妾,另有几个伎妾婢妾,基本上也都是玉箫她们房里人身边人,也就是俗称的通房大丫头。有时身体不便,就让她们代为服侍。
  阿侬夫人马上到长安,张超原本还以为是要另外安排在外面,可秦琅却说就接回平康坊卫国公府,阿侬夫人的身份他都明确了,就是八娘。其实也就是跟同在岭南来的杨氏一样的侍妾身份。
  除非她儿子将来能够封爵,或是官职五品以上,才有机会母凭子贵,得到敕命加封,成为乡君或是县君等。
  “阿侬夫人千里迢迢来长安,不可能只是想念儿子了吧?莫非那边发生了什么大事?我最近在长安也常听说今年岭南俚僚频频生乱,莫非是武安州封地出啥事了?”
  张超问。
  “能出什么事呢?”秦琅笑笑,却并不以为意,岭南的南蛮土著们生乱,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朝廷这两年加大了对岭南的管理力度,过去是完全放任自流的羁麼制度。
  而现在朝廷对岭南已经慢慢的开始实管,派官、驻军、移民,冯盎等这些土皇帝们现在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南选的权力。
  过去他们或任总管或任都督或任刺史,一人掌管数州之地,对于辖地内的地盘,那完全是一手摭天说了算,连最重要的州县官员佐吏等,都是他们自己任命然后走个程序报上朝廷批准通过。
  可这两年朝廷已经废了岭南南选之制,朝廷派官,虽然一开始也是让冯盎他们先推荐,但完全不同以往了。更别说朝廷还在那边设立折冲府,派驻府兵,设立戍卫的军镇,还全面推行两税法等,冯盎等被一步步的剥夺的权力。
  而过去那些被冯盎等土皇帝们代为管理的土著俚僚们,现在更得直接面对大唐朝廷的管治,以往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山里,不用纳税,不用服役,也不用服朝廷的律法,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朝廷把大唐律法带进来,一切纠纷矛盾都以大唐律令为准,要入籍要量田要征税,禁私斗禁复仇,更禁止劫掠抢盗,禁卖良为奴……
  加之朝廷移民过去,设屯立庄,垦荒屯田,都开始不断的触及到他们的利益,蛮子们与移民的矛盾日益激烈,甚至日常生活也经常触犯到朝廷律法,而入籍量田征税,更是引的冲突不断。
  但岭南官府却从不退让,加之冯盎这些同样被触犯核心利益的土皇帝们在暗里煽风点火,所以这几年,岭南一点也不安生。
  只是到现在为止,这个闹一直维持在一个有限的规模,闹个不停,却始终没成什么气候。
  这里面既有朝廷控制力的增强,也有冯盎等土皇帝的小心翼翼,他们既心有不甘,又畏惧朝廷威严,不搞把事情闹太大。
  武安州那边其实也就是岭南的一个小缩影,也是闹个不停,只是相对的,武安州这几百里地方,因为有秦琅的强硬态度,加之源源不断增强的实力,使的武安州这边更不成气候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