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马周深为震惊,他从没想过,还有这样的学校。
士人瞧不起工商,看不起奇技淫巧,但是不仅科技离不开这些,就是经济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这些。
传统都是师傅带徒弟,精挑细选弟子,一对一的教带,一日为师,终生为师,要经过漫长的学徒期,然后又是漫长的伙计期,等到真正能够独立的时候,基本上师傅也已经老了。
没有谁会轻易的把自己的技术教授给弟子,就算教,也总要藏上几招,以免教会师傅饿死弟子。
故此,在民间,就算想学门手艺,也绝不容易的。
往往几岁就开始拜入门下,学徒期起码十年,这十年差不多就是个奴仆一样,不仅要学艺,各种杂活也都要干。学徒期满,还得有个起码十年的伙计期,只能领一点点的工钱,帮着师傅干活。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送一个孩子去学艺,其实成本也很大,孩子等于是送人了一样,可能得十几二十年后,才能回到家庭,孝敬父母。跟把孩子送去寺院出家,其实也没太大区别了。
朝廷为国子监,有四门学,有崇贤馆,有弘文馆,也有各地的州学县学,名门士族还有家学,但是学问这东西,这年头不是一般百姓有机会接触的到,和接触的起的。
纸墨笔砚和书籍,虽然如今已经大为便宜,但依然很贵,一本书可能就得十几亩地一年的收成。一支笔,可能得要几担谷子。
秦家需要更多的工匠,也不能满足于传统师傅们那种带徒模式,膨胀的产业扩张,需要的人太多,只能打破陈规旧例。
白鹿技校是秦琅的主张,惊世的创举,重金请来许多经验丰富的各行各业的老师傅老匠人老管事,让他们批量化的教授,一批批的培训,然后分配。
只要被挑选中,签订契约后,学徒期就能开始领工钱,虽然也不算太多,但他们平时的日常衣食住宿等都由秦家包了,所以这份工钱,已经可以拿回家孝敬父母,补贴家用。
随着一年年增长,这份工钱越来越多,当他们正式分配工作后,便能凭自己的技术,拿到比普通人高的多的工钱。
而从学徒到一位技术工,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大大缩短了时间,到了岗位后,还可以边干边学。秦家不仅给所有的管事们订下了二十九级等级,就连所有的工人,也都还有等级。
不同的等级,拿不同的工钱,技术提升,或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级都能得到提升,工钱也得到提升。
“你的想法真是太奇特了,居然为了自家的学徒、伙计们,专门建了一座这么漂亮的书院!”
“是技校,不是书院,我若叫它书院,只怕会有无数的世家名门要来骂我了。我可不敢有辱斯文!”秦琅呵呵笑道。
马周有些心情复杂。
“这些房屋院子建的真漂亮,若是这里改成书院,几百上千学子在这里诵读圣贤之书,多好啊。”
秦琅呵呵一笑,“天下读圣贤书的学校何其之多?仅长安国子监就有八千名学生了,东都洛阳也在筹备新建一所东都国子监,到时也要招数千学生,更别说天下三百多州,一千余县,都有官学,学生何其多也?但是专门的技院,却没有一个。”
“天下的学校再多,可也没有几个是真正向百姓子弟敞开的,而这白鹿技校将是一个改变,这是第一所技校,将来我还会建更多的技校。我会有自己的专门的矿冶技校,教授堪探开采冶炼,也会有专门的制造技校,造车造船造农具,有专门的建筑技校,专门修路筑城建房子,有专门的纺织技校,有专门的畜牧技校……”
马周听的惊呆了。
天下更多的还是普通百姓,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名门,朝廷开了科举之门又如何,千军万马独木桥,三年一科的进士科,一科才录多少个,而又有多少是那些士族名门或官僚地主豪强们的子弟,普通百姓能闯出来的能有几个?
对于普通百姓们来说,真正实在的还是学门手艺傍身,有了手艺,走到哪里都有口饭吃。
仅仅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其实仅能解决温饱,是不可能富的了的。只有再学门手艺的农民,才有可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事实。就算是后世,农民也得外出打工,才能盖的起新房娶的上老婆,光靠种地,没几个能攒下余钱的。
当然,秦琅走这条路,自然也是对自己大有好处的。资本家们也是无利不起早的,高投入自然期望的是高回报!
第704章
说亲
知识就是财富,其实古人也懂,尤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名门士族更懂,所以他们巴不得能够垄断学术。技术也是财富,因此那些士族豪强,也垄断技术。
各家的作坊里,掌握着关键核心技术的人往往是地位最低下的奴婢,而且还得是家生奴,世世代代皆为奴隶,技术便永远不会流传出去。
大唐没有技术专利,他们也不相信这种玩意,他们只相信技术掌握在手中,哪怕是世面上其实早不稀奇的技术,他们也绝不地轻易的流传出去,更不会免费或共享。
就连造纸术、印刷术、制墨术、制笔术等等早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可他们依然严格的在保守着自己掌握的技术,有意的控制产量,保持价格。
想学技术,想学知识,要付出的代价是绝对的昂贵的,要么做他们的奴隶,要么做他们的部曲,签下卖身契,世世代代依附于他们。
想自立门户?
马周不是不懂,他只是习以为常了,从没有认真的去思考,这种规则的对错,或者说想不到去挑战这种潜规则,他受皇帝赏识,当了宰相,脑子里也只是一个传统儒生的思维,辅佐君王,仁治德政,爱惜百姓。
秦琅不一样,秦琅的脑子其实太超前了,超前了一千多年。
他有时也会想要改造、调教一下皇帝,但他不会只关注上层,他很清楚的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众百姓民生,其实才是一个王朝真正长治久安的关键,而不是攻灭了多少国,打下了多少疆土。
如果开疆拓土和百姓安居乐业冲突,那皇帝朝廷武功越高,百姓就越惨,就会出现杨广的大业,跟百姓的造反并起。
功业是皇帝和贵族官员们追求的,普通小民们更在意的是一日三餐温饱,是养家糊口。
“我不是垂怜世人,而是也曾在底层摸爬滚打过,知道大家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秦三郎也能提枪策马上疆场,万里觅封侯,但是也愿意带领大家赚点小钱,这并不冲突。我觉得他对,便做了。”
“白鹿技校只是我的一个试验,是我想法的一个实践,这是开始,但不会是结束,我会把秦家产业中每年利润的一成拿出,投入到这个技校的事业中来,今年这里将招募培训一千名学生,明年招募第二期。”
“现在暂时只有几个专业技班,但以后会陆续开展更多的技术班,我也会从各行各业高薪聘请更多的行家老师来传授技能。”
马周深深的震惊于其中。
可还是问,“你这技院不只教工商技能?也读书教字吧?”
“对,虽然这会是一所专业的技工学校,但是也会开设基础课程,读书识字绘画算术体育音乐等等,不过这些只是教授些最基础的,比如我不会去开设什么文学经学等课程,不会要求他们学习九经十三章,不需要他们能诗会赋,不用懂易经八卦阴阳。”
“我会从古圣贤经典中节选一些文章,比如诗经的诗,孔圣的论语等等经典的一些名篇节选,以教大家读书识字,我不会要求他们通经诵义,能读能写便行,顶多教大家一些书信公函格式等。”
要求就这么简单,能读会写就行了,不必通经史,也不必会诗词,更不用会韵脚什么的。同样道理,音乐绘画等课,也只是选修。
对基础课成绩要求不高,他希望他培训出来的技工们,不是文盲便好,因为文盲会影响到技术专业。
“三郎,既然你开校授课,那何不教授经史?”
“经史当不了饭吃,经史都会教的,但不会跟传统那样教学,你们这些士子,能够十几年只研究几本经书,但那些技生们却不行,他们要学技术,要赚钱养家,我愿意额外花时间和钱来增加这文化基础课程,也是希望能够让这些技生们,可以更好更强,并不是指望这些技生中,将来出现许多通经儒生或是科举进士。”
儒经也好,史书也罢,秦琅会加以节选,基本上打算采用的是后世小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识字组词造句写作文,再加点阅读理解便行了,最终目的只是将来能看的懂信件,能写报告这些,其它的并不在他的目的之中。
因此这白鹿书院,不会直接采用九经等做为课本,秦琅打算为白鹿技院量身设计编撰一套教科书,其实就是相当于后世小学教科书吧。
“三郎要亲自编撰一套书?我正好有空,愿意一起参与。”马周自告奋勇。
“会很无聊的,这工作其实非常简单,我打算给白鹿书院编的这套书很简单,要求的是通俗易懂,分为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法律以及音乐、美术和体育,一共八科。又分五个学期,每学期还分上下两期,所以一套完整的书,实际上有八科,每科十卷。”
“听着挺有意思的,我愿意参加。”
秦琅对这位马相公也无可奈何,“那我拟个大纲先。”
“三郎你这技校由谁来当山长?”
“我将亲自兼任名誉山长,然后再请秦家一位大管事来担任山长职务。”
“那我也来挂个名誉副山长头衔如何?”
“你?你过几天说不定就要新职授任,再度起复,哪有这空?”
“这白鹿塬离长安也不远,休沐时我可以来瞧瞧。”
马周虽然以前从没有想过这些,但现在很佩服秦琅的想法,他是一个贫家子弟出身的宰相,所以很清楚秦琅所做的这些有多么了不起。
他想尽一点绵薄之力。
“好吧,就请你来当名誉副山长。”秦琅笑笑,“对了,你今年也快而立之年了吧,难道还不打算解决下个人婚姻大事?堂堂帝国宰相,却还未娶妻,这也算是一桩奇闻了。我听说,五姓七家,可都是主动来登门提过亲的,你难道一个也瞧不上?”
说到这,马周有些无奈。
早年马周其实是娶过妻的,在老家的时候娶的也是个农家女子,妻子过门后还给生了个儿子,取名马载。
马周婚后也在师长的举荐下,谋了个州学助教之职,只是后来见不惯州学里的那股风气,跟上司关系不好,甚至后来还因此惹怒了刺史,最后只得辞职。
属漏偏逢连夜雨,妻子一病不起,最终病逝,悲痛的马周于是把儿子托付给亲人,然后开始游学,希望能够寻得一个用武之地。
最终他到了长安,遇到了贵人秦琅,最后又得遇名主李世民,终于平步青云,只用了五年,就从布衣到宰相,堪称传奇。
马周虽出身贫穷,可二十九岁就成了当朝相公,自然也是惹的无数名门侧目,纷纷想要拉拢这位没什么根基的人过去。
长安城里,几十家郡望名门,都伸过橄榄枝,连五姓七家都来提过亲。
“别提了,五姓七家确实来跟我提过亲,可不是死了老公的寡妇,就是和离休夫的悍妇,要么就是三四十岁还没嫁人的老姑娘,也有那身有笃疾的残废,要么就是婢妾所生的庶女,你说我马周也是续弦,总不能没半点要求吧?”
秦琅一笑。
“那些人终究还是有些太高看自己了,瞧不起我们!”
当年,秦琼不就是娶了博陵崔氏家的三十岁还没嫁的老姑娘嘛,而程咬金娶的是清河崔氏的寡妇,至于张亮,娶的更是赵郡李氏家的破鞋。
武士彟堂堂大唐开国元勋,太原元谋功臣,爵位应国公,官任尚书,结果皇帝亲自出面提亲,五姓七家连个寡妇都不肯嫁,嫌武以前是个商人,最后只好找了弘农杨家四十多岁的老姑娘。
“五姓七家如此瞧不起人,那我们也没必要理睬他们,但宾王兄你也快三十了,终究也还得再续弦的,要不然这家啊总是冷清。要不我给你做个媒,替你寻摸个合适的?”
马周的儿子马载都快十岁了,也是因为一直在长安没安好家,所以到现在马周都还没把儿子从老家接来。
“哪有这么容易,真正的名门士家不肯真正的把良媛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