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5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9/1505

  西倾山南支。
  迭山下,叠州。
  这里正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新设的折冲府,选营筑寨,迎接府兵家眷。镇西军三千边军,加上新点选的羌人侧近军和氐人城傍兵,还有汉民土团兵,则在忙着修复增置烽堠墩堡,加筑关寨驿站。
  边军乡兵城傍们都化为了土程兵,按着图纸规划赶工。为了抢进度,秦琅还拿出钱粮来雇佣百姓们做工,开出的条件很优厚。
  因为条件好,甚至引来了宕、武、成、岷、洮、渭、秦诸州的百姓们前来,秦琅管吃管住,工钱也都是一日一结,绝不拖欠,工钱还开的不错,这样的条件对于这两年年景很差的百姓来说,绝对是值得来揽活赚点钱粮回家养婆娘孩子的。
  秦琅还乘机暗里招揽起这些来揽活的汉子们,拿出不少优惠的条件,引他们来落户。什么一来就可以分地啊,划地垦荒,一丁上限可垦百亩,一家上限可达五百亩,新垦之地三年免地税,再三年只征半税,甚至州县提供无息的贷款,租借耕牛种子等等。
  各种条件绝对诱人。
  虽说叠州其实也没有现成的熟地了,来了也只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占据的谷地,自己圈地开垦。
  但对于许多百姓们来说,能有一块自己的地,哪怕是边州的地,也很诱人。况且秦琅在叠州大破党项羌的战绩,也让大家觉得有秦琅在,叠州也会很安全。
  尤其是对于那些穷困的边民们来说,好多人其实都是无产者了,要不也不会跑来这里揽活挣钱。秦琅开出的落户条件,太诱人了。
  好多人心里有点顾忌,主要是他们是其它州的编户齐民,如果逃籍,怕官府追逃。但秦琅却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来了叠州,谁也不能再把他们带回去,更治不了他们的罪,有什么事他都愿意帮他们扛下来。
  他会让他们在这边落籍分地的。
  这是违背正常制度的做法,但秦琅的话他们觉得很有份量,有不少人心动,甚至有人已经开始领了秦琅给的安家费返乡,准备悄悄的带着家人跑到叠州来。
  这种挖其它州墙角人丁的做法,是违反朝廷户籍管理制度的,但秦琅可不管这些,叠州要发展,就离不开人。
  叠州虽说现在有五万人口了,可这么大个地方,五万人口其实太少了,他有一府一军八县,总共却才五万人,这里虽说山多水险,可有无数的山谷河谷,只要开垦起来,一样能容纳许多百姓,就算人口再翻上几翻,都不会过剩。
  这种事,别的官员肯定不敢做,要做也只会偷偷摸摸的,被发现肯定也不会承认。但秦琅却不怕,公然大胆的干。
  秦琅现在叠州,就有点类似是后世那些北上广深的副职跑到大西北的贫困地区去挂职一样,自己本身有着深厚的背景人脉关系,来到的地方虽说一穷二白,但凭自己关系也能搞到许多项目落户,助力起飞。
  秦琅那朝中的关系是没的说的,自己本身又有雄厚的资本,所以他早就已经在叠州重新开放边市,通过手里的许多稀有商货,使的现在叠州成了羌人、吐谷浑人进口中原商货的一大重要关口,无数商队都跑来这里。
  同时,秦琅还对叠州那个铜矿,加大投资开采。一个大铜矿开采,配上冶炼、运输等配套产业,带动的可就不是一点两点。
  那个铜矿,现在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带矿奴工匠在内六七千人的矿产小镇了,光矿奴就有五千。
  秦琅有资本有关系有人脉,引入叠州,当然也不会亏本。他是叠州都督,掌控着这处边州的一切,资本和资源的结合,是互利双赢。
  叠州的羌人牧民们最近日子过的不错,畜牧产品销路很好,以前牛羊这玩意很不值钱,叠州最值钱的也就是土贡的麝香,可现在这里边市兴旺,边军大增,人丁大增,使的奶肉等消耗大增,都能卖个好价钱,皮毛草药等原本总是被压价贱卖的东西,如今也是全都脱手,不卖了个好价钱。
  种地的羌民汉民现在日子也不错,农产品家畜家禽等热销,顺带着还有了揽工赚钱的机会,农闲时去修城铺路建桥垦荒或入工坊矿山做事,都还能赚上一笔补贴家用。
  原来叠州芳州的官吏们,现在也个个喜上眉梢,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流量的力量,叠州从个穷乡僻壤的边州,从屡受侵袭,交通不通,人丁稀少,到现在的这般兴旺热闹,不但让州县财政府库迅速充盈,也让他们这些官吏们也个个日子过的潇洒起来。
  只要他们不触犯到秦琅提出的底线,官吏们的那点灰色收入,秦琅其实也并不怎么限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会主动的给予一些津贴补助,让大家干起来也是十分卖力。
  碰到这种会来事的上司,其实下面的人都非常喜欢,就怕碰到那种既要你跑又不给你吃草的上司,那才是叫苦不迭。
  “照这样的势头下去,要不了三年,咱们叠州就能正式晋升为中州了。”
  “中州也不稀罕。”
  羌河边,秦琅正在规划一座新的州城,原来的合川城,因为处在独山之巅,虽然险要,可地形狭小,不利交通,所以秦琅打算把合川城做为镇西军的军城驻地,而州城另选平坦河谷之地规划建筑,这样以后新的州城就是一座方便交通,便于工商,利于居住的城池。
  而军事重任留给镇西军的军城。
  要不然,州城县城在那山顶上,得走着盘山的羊肠小道上山入城,上下城还只有这一条路,那这叠州想发展也会处处受限的。
  “新设的安化县,最近如何,可有党项人来犯境?”秦琅问。
  镇西军使梁建方便道,“暂时还没有,諒他们也不敢来。”
  安化县是秦琅设在叠州原州境外西面的新地,这里是羌水之源,安化县城所在地,羌水还只是一条小山溪,溪宽不过七八尺。
  这里是后世的朗木寺,地处陕甘交界处,南面是松潘草地,北面去洮岷的洮河河谷诸州,东面则是叠宕的羌水河谷诸州。
  这地方很重要,以往是吐谷浑人和党项人的一块缓冲地带,也是中原与羌人的一个缓冲地带,可现在秦琅不管这些,直接把内附叠州的羌人安置到这边游牧,挥手圈下一在片地,新设了这个安化县,还让梁建方的镇西军开始在这边修建烽堠、戍堡。
  这是一个前哨基地。
  安化县的羌人本身就是缓冲。
  洮河、羌河、黄河,三河在这附近,积石山,西倾山,两山对峙。
  秦琅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战略地位,才特意迁内附羌人于此新设安化一县。
  龙潭虎穴的地形,使的秦琅对此地下手。
  东南嶙峋光秃的红色石山,西南是林木森林、四季常青的大峡谷,西面是山丘,北面则是岩石裸露的高山。
  在这山、丘代合围的一片狭长河谷地上,秦琅以羌人在此牧马,同时驻派镇西军,又在那谷地开建边市,沿羌水修建茶马道直通此处,并规划出此向北联通洮岷,并通往青海吐谷浑,联通南面党项诸羌。
  秦琅计划着在这峡谷建起一座镇西军的要塞。
  “这么重要的地方,党项人和吐谷浑人,就这么让我们占了?这么忍气吞声?不太像他们作风吧?”秦琅捏着下巴,有些怀疑,“是不是他们在打什么阴谋诡计,梁军使你可得加强提防小心,这地方既然我秦琅占了,可没打算再让出去了。”
  “请卫公放心,我镇西军已经在安化安营扎寨,就算他们来袭也不绝对不惧,一定能保证安县不失。”
  “好,我就喜欢这种自信,城堡要塞可以慢慢来,反正一天两天也建不好,但是警惕之心不能松懈,这个安化可是我们叠州门户。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不仅可以让我们叠州御敌于门外,而且占据了此处,还能让我们可攻不守,不再只是被人堵在羌水河谷里面出不去,我们既能出羌水河谷反击做战,也能掌控与洮岷诸州的西面往来通道。”
  总之,在秦琅的规划里,有了这块地方,那叠州就是活的,防御是活的,经济是活的,没有这里,叠州就成了死的。
  “是否让末将派几支轻骑往西,去侦察一下党项人和吐谷浑人的动向?尤其是拓跋羌,这些人最近一点动静都没有,倒搞的我有些不太自在了。”梁建方也是员久经战将的大将,当年在秦王府时虽说只是偏将,可毕竟也是经验丰富的。
  过于的平静,让他捕捉到一丝丝不对劲。
  秦琅也有这种感觉。
  “可以,但是一定要小心,保全安全为上。不管贼人耍什么阴谋诡计,可只要我们做好防范,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梁建方点头,他让秦琅放心。
  镇西军的编额虽说只三千人,在军这一级单位里,其实已经是数量极少的了,甚至不如北方一些守捉的编额。
  但镇西军在关键时候,还可以从秦琅这位都督这里,借到团结兵、城傍蕃兵等辅佐兵马,另外州内的折冲府,关键时候也是可以调用的,这样算起来,真的全面动员,其实镇西军也能调动万人,已经是很强的力量了。
  而南面的松州都督府,现在也辖有松、扶、文、龙四个正州和轨阔等七个羌人羁縻州,实力也不弱,他们也能随时北上增援。
  可以说,如今的西疆,早就已经不是松州之战前的形势了,现在有秦琅秦琼这爷俩坐镇,又有了叠州的镇西军,松州的宁远军两支边军,基本上已经不担心羌人再来袭扰犯边,除非是吐谷浑大汗伏允举国之兵来袭。
第545章
河曲劫盟战又起
  拓跋思头不动声色的扫了眼那张礼单,然后轻轻的前推,“久且刺史是鲜卑人,你若是党项羌人,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随你们怎么想,但是我叔父生性骄傲,他决不愿意向大唐低下高傲的头颅,接受你们的招降的。”
  久且洛生哈哈一笑,“拓跋族长是嫌官职低还是爵位低?上次一战,你们党项羌可是元气大伤,八大姓倒有三大姓降唐,就是你们拓跋部也一样伤筋动骨,前后折了有三万人马,就算大多是附庸,可你们也一样难以承受吧?现在胶东公愿意牵针引线,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也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了,若是再过个一年半载的,只怕到时再来找你们的,就不是招抚而是讨伐了?拓跋将军你也是年轻人,应当更有眼光,不会那么高傲自大到看不清眼前的形势的。”
  “当然,若是你们嫌条件还不够好,这个其实倒也还是可以谈的。只要你们表现出足够的诚意,那么胶东公愿意为你们再争取。”
  拓跋思头嘴上还在硬,“大唐也别说大话,上次我们虽然有些轻敌大意了,可大唐也没好到哪去,一样让我们攻破了两州,还全歼了五千人马,其它处的伤亡加起来也有几千吧?待到秋高马肥,吐谷浑必然发重兵铁骑,到时再来争胜负。”
  “将军,我不是朝廷的使者,只是胶东公的使者,我们用不着说这些场面上的话,胶东公很有诚意,我们也希望将军莫要错过良机啊。若是将军愿意促成这件好事,那么对大唐对党项对拓跋甚至对将军,那都是极好的。这单子上的礼物,价值数千贯,但这只是小小礼物,事成之后,胶东公愿意十倍重谢,另外还可以为将军向朝廷请封一个刺史之职,侯爵之封。”
  拓跋思头呼吸粗了几分,他承认他心动了。
  上次一战后,对于整个党项羌的冲击都是极大的,尤其是对于拓跋思头这样年轻的贵族们来说,以往他们觉得中原没有什么可怕的。毕竟他们这一代人,没有见识到强盛时的隋帝国,见到的只是衰败灭亡前的隋帝国,和新兴的唐朝。
  隋季和初唐,都还没有让这新生的党项一代有什么威慑力。
  但经过上一战后,许多羌人年轻贵族心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上次还亲自统兵,结果一败涂地,全军尽没的拓跋思头更是如此。他已经由过去心里彻底的蔑视中原,到现在的畏惧大唐。
  “我愿意促成这件事情,但事成之后,我要一个国公爵位,还要一个都督之职。”
  “这个有些难了,细封步赖是你们党项羌第二大族的首领,他归附大唐,也只得了一个刺史之职,县公之封啊。”
  拓跋思头摆手,“那不一样,细封步赖是兵败后投降,朝廷这样也能给他一个刺史、县公,那我们拓跋若是主动上请内附,自然不一样的。”
  “我要一个都督之职,爵位上我可以退一步,起码得是一个郡公爵位。我叔父我也不要求说跟突厥人一样郡王爵位,但必须得国公爵位。”
  “将军,我可以把胶东公给我的底线告诉你,大唐最多只能给将军一个侯爵,加上刺史之职,当然,胶东公愿意向朝廷为将军争取再求一个三品的大将军之衔。”
  “为表诚意,我也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拓跋思头笑道,“我会去向我叔父进言的。”
  “感谢将军的深明大义,这件事成之后,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好的,若是拓跋族长不答应,我们胶东公愿意亲自与族长会见一次,会见地点可以安排在洮州边境上,你看如何?”
  “要我叔父来会面?”
  “有些事情总得当面谈,才更显诚意啊。”
  “李都督也会来?”
  “这是自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9/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