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5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1505

  可大唐也需要这些牲畜啊。
  不说突利带着归附的那些,就大唐俘获的那十几万突厥人,现在就是个烫手的水芋。
  怎么搞都不好弄。
  十几万人啊,谁也不敢开口说弄死算球,或者说不管了。
  那不是三五百,了不是三五千,是十几万。
  李世民跟秦琅虽然往来书信里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可毕竟相距五千里,书信再快,一个来回都得起码近月的时间。
  现在李靖等在塞北的将军们,也只能先把那些俘获的突厥人和他们的牛羊一起押到了长城北面脚下,暂时安营扎寨看管着。
  而突利归附后,本人入京面圣,自己的部落人马,依然还留在草原。可灾情严重,已经不少撑不住的小部落已经直接就往长城南迁了。
  这么多人聚在几千里的长城线上。
  牛羊没有草吃,牧民们没有燃料,只能忍痛把牛羊一只只提前宰杀,冻在雪里,冰天雪地的睡着帐篷吹着风,吃着冻肉,撑一天是一天。
  可突厥人中一股子情绪正在酝酿,若是不能改变目前这种局面,长城线上就要出事了。
  “要是三郎在京就好了,好些事情,他总能有些不错的办法。”李世民感叹着,虽然秦琅已经上奏说动身了,可五千里路,一时半会也飞不回来。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除夕之夜合家团聚的日子,叔宝,你回家过年除旧迎新去吧。”
  “陛下,年年都有年三十,年年都除旧迎新,今年臣就在这里为陛下护卫站哨。”秦琼依然坚持道。
  ……
  武安州,太平城。
  秦琅刚到太平城才三天,便又起程离开。还没有怎么来的及熟悉这块自己的封地,只是匆匆转了转,做了个简单的规划,然后就把武安州托付给了秦用等。
  秦用被授为国令。
  这两个职务其实是卫公国的国官,世封制新设,好多制度还不完善,现在就是仿隋朝制度,初步定下的是世封州有三套官制。
  一是封国国官制,二是封爵府官制,三是世封州官制。
  国官制就是秦琅是卫国公,世封武安州,于是就有武安州卫公国的这个封国,里面就有一套卫公国国官,这也正是汉魏时讲的封爵开国之意。
  按隋制,国官有国令、大农二人、尉二人、丞一人、录事一人,其下还有厩牧长、学官长、食官长、典府长、舍人、典卫、史、府等一套齐全的班子。
  国令和大农掌通判国事,国尉掌分判国司事,国丞掌付事勾稽等,典卫掌守卫居宅事。
  各有职责,各司其职。
  另外还有封国军队,如武安州可拥三军,每军千人,这三千人就是隶属于国官这个体系。
  而国官班子外,还有府官班子。
  这个府便是开府,是卫国公幕府。
  这套班子也很齐全,比如有长史、司马、咨议参军,记室参军事,六曹参军事,主簿,掾、属、参军事、典签、录事等一整套班子。
  而帐内府和亲事府,这两支军队,则隶属于卫国公府官班子之下。
  而武安州做为一个世封州,本身也还有一套州衙班子,有刺史有长史有司马,有六曹参军事等。
  下属还有各县令等。
  武安州的土团乡勇,则隶属于州衙之下。
  反正实际上就是一个衙门,三块牌子。
  当然,也还各有些区别的。比如封国在哪,国官自然也在哪,但府官却不一定就在封国的,秦琅在长安有卫国公府,所以卫国公的府官也是跟着秦琅,跟着卫国公府办公的。
  至于州官,那自然是在州任官办公了。
  秦琅要返回长安,这武安州这摊子不可能就这样甩手,必须得信的过的人替他打理,李大亮虽会帮忙照看,可他毕竟是交州刺史,管不了太多。
  秦琅只好让秦勇他们留下。
  让秦用做国令,负责国官这块,统领的是封官的三军三千人马。秦用则是卫国公府长史,统领府官班子,也负责亲事和帐内这两支牙兵九百人。
  独孤燕云随秦琅返回长安。
  阿黄暂时留下,秦琅授他为武安州长史,把自己的五百亲军分了三百给他统领,自己只带了二百人走。
  杨季元被任为武安州司马兼谅山县令,而阿侬也被秦琅留下了,授她武安州兵曹参军兼门县土团校尉。
  虫娘则随秦琅一起返回中原。
  在银鞍铁禄都和附离狼卫都这二百亲军的护卫下,秦琅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离开了封地武安州太平城码头,乘船北上,原路返回长安。
第471章
警告
  白藤江上。
  木兰舟甲板上,阿侬依依不舍,握着秦琅的手不肯松。
  “带阿侬去长安吧。”她仰头望着秦琅。
  秦琅伸手揉了揉她的秀发,“门县不能没人守着,我这次先带存信入京,看能不能安排他到崇贤馆读书,实在不行,也可安排到弘文馆读书。在京城呆几年,对他以后有好处。”
  阿侬点头,她知道这是秦琅对她们母子好,之前在太平城里本也已经说好了,儿子随三郎入长安,她留在下来,协助三郎义兄秦用他们管理好武安州。
  可是真到临别了,又依依不舍了。
  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相比起前夫侬少主,阿侬在秦琅这里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情什么叫爱,什么叫关怀,什么叫男人。以前刚嫁给侬少主的时候还年少,也不懂那些。等生儿育女了,发觉他跟其它男人一样粗鲁野蛮,没有对比也没觉得哪有问题。
  可后来丈夫酗酒打人,各种猜忌怀疑辱骂,加上那经觊觎的男人,让她心力交悴。秦琅的出现,一开始她是抗拒的。
  以为他跟其它打她主意的男人没什么两样。
  但这三个月的朝夕相处,却让她一颗心慢慢变了,最初也只是无奈之下相从,想着为了儿子和寨子。可谁能料到,自己竟然还能遇到这样的男子呢。
  “我真舍不得离开你。”
  “我还会回来的,就算我暂时不回来,等这边安稳了,我也可以派人来接你过去。”
  “没有你的日子,以后可怎么捱呢?”她叹声。拥着秦琅不肯松手。
  “我义兄他们会照顾你的,就算是谅山杨家,也决不敢再越界惹侬家了。上次我也已经把杨季初斩了,杨季元也就先前杨季初谋害侬家之事向你们道歉赔礼,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
  杨季初的死,也算是为侬杨两家的矛盾暂时划上一个句号,秦琅说了,过去的都过去,杨季元和阿侬都当他面点头言和。
  只是现在秦琅要走,阿侬还是有些担心杨家还会报复。
  “他们不敢乱来的。”
  阿侬有些妒忌的道,“为什么偏偏就带虫娘入京呢?”
  “因为门县还要你来做主,交别人手里我暂时还不放心,你也不放心把你儿子的家业交给其它人手里吧?”秦琅笑问。
  “你回去吧!”
  “我送你一程,送到镇南关,正好我也先回趟寨里,一路也跟存信多呆几天。”阿侬夫人舍不得秦琅,又舍不得儿子,两个如今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都要远离她而去,她真想抛弃这里的一切,就这样随他们北上。
  “那小子听说能跟我进京,不知道多高兴呢,哪有半分的不舍啊,真是没良心的。”秦琅笑道。
  阿侬苦笑,年幼的孩子已经想要早早离巢,去闯荡外面的世界,却不知道做母亲的有多舍不得分离。
  船沿白藤江而上。
  所过坞堡、溪垌,那些坞主蛮王们,全都赶来拜见。
  他们全都改为汉家衣冠,穿上了青绿官袍,很是恭敬的邀请秦琅去他们那,秦琅赶路,便只是对他们加以好言宽慰。
  当然,做为福利之一,秦琅对这些归附的蛮王坞主们,每家许他们派些子弟随秦琅入京,既是朝拜天子,也给他们在京谋个出路。或是安排他们到国子监读书,又或安排到禁军当个侍卫。
  对于这些蛮子们来说,子弟能得见天颜,甚至能在长安落脚,这确实是了不得的好事。
  一个个对秦琅感激不尽。
  每家都恨不得能多派几个子弟去,派出嫡系子弟,当然还得再选来得力精干的管事、奴仆、婢女、护卫等。
  少不得又还得带上许多金银土产等,以备路上和到京开销,以及在京的打点等用。
  自然而然,也少不了给秦琅的那一份和给皇帝的那一份。
  秦琅对这份礼物,倒是来者不拒的收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