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1505

  秦琅转身滑入浴池,感受着那凉爽。
  “谢谢你,三郎,锦富说你待他很好。”阿侬扭头对秦琅道。
  “孩子的娘都跟了我,我岂能亏待了这孩子?”秦琅一个翻身,仰浮在水上,“不过我觉得锦富这个名字太俗气了些,不如改个名字,我在中原有两个义儿,一个叫存孝一个叫存义,都是七八岁的孩子,比锦富大些,不如让锦富叫存信如何?”
  存信,存实守信,阿侬听出了秦琅话中之意。
  “三郎觉得叫守信好,那以后就叫他守信,侬守信。”
  秦琅笑笑,“放心吧,我既然答应过你,让孩子不改姓,就会做到的,侬守信,不是秦守信。”
  ……
  第二天一早。
  阿侬从秦琅房中出来,换上了一身汉式衣裙,还发髻都改成了汉式。虽然脸上还有刺静,却并没有影响什么。
  早上前来请安拜见的将校们,看到这一幕,都明白了什么,发出会意的笑声,尤其是阿黄,笑的十分猥琐,还说早就知道会有今天。
  阿侬也不怕这些人的哄笑,亲自为秦琅泡茶服侍。
  “请金鸡各垌的垌主、长老们进来吧。”
  一众垌主们这些天都在秦琅这里听令候召,带着人过来帮忙修关寨垦田地拓道路,小心翼翼的侍候着。
  进来了全都恭敬的拜见,一抬头,发现卫国公身边那女子好漂亮,再细看,怎么有些眼熟。
  咦,这不是阿侬夫人吗?
  秦琅让人把侬锦富带来,把他拉到身边,拍着这个黑小子的肩膀对那些汉将俚蛮们道,“从今日起,我给这孩子赐名存信,是我的第三个义子,我也已经向朝廷表奏他为武安州门县县令,为他请封界首县子爵。”
  “尔等门县诸溪垌首领,本相也都会给你们授予县乡官职,你们以后都要协助侬存信办事,治理门县地方,管理好诸溪垌,向陛下效忠尽职,明白吗?”
  这些溪垌长老、寨主们现在对秦琅那是恭敬万分,秦琅的拳头太硬,早将他们打的服服贴贴,不敢炸半根刺了。
  侬忠死了,跟随侬忠的许多长老们也被清洗了,虽然动手清洗的是阿侬夫人,可是却有秦琅的铁甲骑士出手协助抓人的。
  现在看阿侬这个女人都已经跟秦琅睡过了,儿子也都认秦琅做爹了,谁还不知道这片天空已经变了色。
  秦琅对于肯合作的人,还是很喜欢的。
  对于金鸡垌这个万人联盟中有势力的一些寨主、长老,秦琅也很大方。他把门县下设了六个乡,然后每乡下又设了五个里,里下的溪垌,又还编了保甲。
  于是乎,县丞录事县尉兵曹户曹、佐史、巡检、乡正、里长,亭长、保长等设了一堆,几乎每人都得了个官职。
  门县里秦琅设了两个县丞两个县尉两个主簿两个录事两个兵曹两个户曹,其实就等于是设了双份的官,一份自然是授给这些俚蛮长老寨主们的,秦琅向他们承诺,这个职务授给他们后,还是可以世袭的,跟侬存信的门县县令一样,将来可以传给儿子。
  但同时呢,他又从自己手下,挑了些人去出任门县的县丞县尉主簿录事参军等职,这些人的官职前,秦琅加了一个检校。对蛮子们解释,是派这些人来协助他们处理新设的门县内的具体事务,是要带他们一段路。
  实际上,当然是为了渗透进来,加强对镇南关附近的这个门县的控制。
  这有些类似于满清入主中原后,设立的六部后还有满汉各一位尚书一样。
  阿侬没有授任县衙中的官职,但秦琅给了她一个门县武职,也就是门县土团校尉一职,负责统领门县溪垌编列的乡团土兵,负责乡团训练、协守关防、巡守道路,协助揖贼捕盗等。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而且秦琅还特别声明,门县文武分立,门县校尉不受门县丞、县尉等的管辖,而是直接听命于武安州衙。
  这是秦琅故意留的一个后门。
  虽然眼下来说,还体现不出什么效果来,毕竟那些垌主寨主们就算只授了乡长参军等文职,可他们依然还是一寨一垌的首领,垌丁寨兵们依然是听他们之命的。可以后,就不一定了。
第451章
号令江湖
  一方铜印颁授给了才六岁的侬存信,这个蛮族少年有些沉默寡言,或许是因为家族变故,祖父早死,父亲瘫痪后酗酒,在他年幼时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可怕的酒疯子。
  他从金鸡山下垌寨里下来,在这关城里呆的时间其实不算长,可跟着秦琅相处的这些时间里,却让感受到了一股子难以言明的温暖。秦琅这个攻破他们关寨,杀掉他叔父,杀了许多寨里人的中原恶魔,接触之后才发现并不是如那些传言一样。
  恰相反,秦琅跟他说话很客气,甚至亲自关心他在关城里的生活,对他嘘寒问冷,还给他安排了护卫随从和奴婢侍女。更让他感动的是,秦琅甚至会亲自做饭给他吃,那些中原来的烹饪之法,让他尝到了许多以前不曾尝过的美味。
  烧鸡烤鸭油炸虾,甚至就是那简单的葛根,他都能将之做成葛粉耙耙,好吃无比。
  他有空的时候还会带他玩,给他讲中原的繁华,说汉家的习俗,有时也会带他去打猎或是钓鱼,甚至他看上一匹高头大马,秦琅也直接送给了他。
  才六岁的孩子,哪懂的了什么,虽然下山前曾对秦琅和唐人有恐惧,但很快就忘记了,以前母亲忙着寨事务,也没多少时间陪他们兄妹,他更多的是跟奴仆们在一起,孤独寂寞。
  而现在,秦琅跟一个朋友似的带他们玩。
  对于这个义父,侬存信真的没什么抵触,甚至暗暗觉得他来的太晚了。
  侬存信觉得这个新名字很好,新爹也很好。
  他喜欢秦琅,也喜欢他讲的那些故事,喜欢他做的那些美食。
  现在,他身上穿的是一件赶制出来的小号深绿色圆领官袍,本来有断发纹身传统的俚蛮,也特意开始蓄发结发髻。
  若不是母亲的坚持,他甚至都不觉得为何还要保留侬姓,姓秦就挺好啊。
  打开檀木盒,里面铜印很亮。
  秦琅让接过印的侬存信坐下,让那些俚蛮属吏们前来拜见这个上司。
  于是一众俚蛮,按着各自的职位,县丞县尉主簿录事参军佐史巡检里正等一连串,排着队拜见县令。
  才六岁的县令,倒是还算有模有样的坐在那里,一件小绿袍,十分可爱。
  而他的母亲,阿侬夫人,则从秦琅手里接过了一把横刀和一枚兵符,正式成为了门县土团校尉。
  门县各溪垌寨子,都将按寨子规模人丁,抽出勇武垌丁,编成土团,这支乡团的额度,秦琅定下标准。
  总额一千,是五个标准团,每团二百,一团两旅,一旅两队,一队五伙,一火十人。
  抽出一千壮丁编为乡团后,闲时训练,平时为民。在日常,则也要轮番当值。负责护卫县城、县衙、官仓、监狱,巡逻道路,协助捕捉盗贼等等。
  门县是秦琅入武安州封地后,设立的第一个县,虽然是收编蛮子后设立的一个蛮县,但毕竟是第一县,所以他很用心。
  好多东西,都是奔着长远考虑的。
  一切很顺利。
  这种授官场面,在蛮子们看来就像是分赃,既是见者有份,但更是凭实力分果子。
  谁人多,谁官大。
  侬存信才六岁,但他毕竟是金鸡垌前垌主的儿子。如今又有阿侬夫人得秦琅支持,他做县令,还得了子爵,当然没有人反对。
  秦琅要搞什么文武两套官分立,让阿侬夫人来做乡团校尉,让各寨抽丁编出一千人的乡团,轮番当值,闲时训练,大家也没意见。
  阿侬夫人当校尉,可下面的旅帅、队正等,不也还是各家的人当。谁家出十人,那这火长自然是他家的,出五十人,那队正是他家的,出一百,那旅帅是他家的。
  ……
  原来的溪垌寨子,现在改成了乡里,垌主寨主们变成了乡长里正,主垌的垌主成了县令,长老们成了县丞县尉等,这些变化,蛮子们觉得只是这位卫国公按中原的那一套给他们改个名,不实际影响他们什么。
  真正说影响的,还是因为先前兵败后,以后得向秦琅纳三分之一的税赋,不过这税不是什么人头税,而是按田来摊,摊下来的两税钱粮,倒并不是很多,而秦琅还只要三分之一,因此倒也不算什么了。
  当然,他们也清楚,这事情或许没这么简单。
  果然,秦琅在授官之后,提出了要求。
  “先前存信跟着我身边,对于中原汉家文化很是向往仰慕,想要读书,我觉得这是好事啊,因此我呢,打算在门县设立一所县学,选派先生教授,招收学生弟子,教授华夏文化。”
  侬存信自然是第一个学生了。
  可县学不能只有一个学生,故此秦琅提出,说希望各位门县官员们能够送子弟前来读书。
  门县县治设在镇南关北寨,可这县学,秦琅却设在了镇南关的南寨。
  蛮子们倒也不傻,一下子听明白了意思,这是要人质啊。
  有些牙疼,倒也问题不大。
  交人质,也是应有之义。
  于是大家都点头,说回头就派家中年轻子弟来读书学习,还说要送厚礼做为学费。
  秦琅面带微笑,对他们的配合很满意,当然也没有就此满足。
  他又提起,说他希望诸垌能送些年轻勇武的子弟过来,以做为他的侍从,还说会亲自教导这些人文化和骑射武艺以及兵法战阵等等。
  ……
  门县县学迅速建立起来,第一批学生招收了一百个,全是金鸡垌和附属各溪垌首领头人们的子弟,六到十岁之间,很年轻。
  这是秦琅特意要求的,年纪超过十岁,一来不好教,二来他们好多观念已经定型,也不好扭转过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15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